可是瑞凡,資產中位數台灣在全球第17名,台灣快掛點了嗎? 還是罵得人都看不見?老話一句,中位數以下的,你有資格罵,台灣中位數第一名照樣可以罵,探究原因,都是比較來的,資產賣一賣移民到中東非洲南美,你可能會覺得之前好幸福. 2025 瑞士銀行全球財富報告:臺灣人均資產全球第 15、中位數全球第 17據瑞士銀行近期公布的全球財富報告,全球多數市場在通膨與利率衝擊下,成人平均財富普遍呈現下滑趨勢,台灣則是逆勢上升。報告中指出,台灣成年人平均財富為312,075美元,名列全球第15,高於法國、韓國與日本;中位數財富也達114,871美元,排名世界第17,亦優於新加坡、韓國與日本。此外,台灣過去五年平均財富成長幅度達35%,僅次於韓國與挪威,在國際間表現可謂亮眼。
GDP的正確性應該是有的,依三面等價原則,各項資料交叉比對,如GNI主要統計資料來源都是所得稅、營業稅、關稅、消費稅... (不過很多人說台灣喜歡逃漏稅,這是否代表台灣GDP低估? )而原文都說了是用美元計價(貶值),台幣薪資不漲不是很正常。原PO要比人均薪資,但歐美並不會統計”人均薪資”,比如美國平均薪資或中位數薪資就是採用full-time wage(LBS),歐盟也一樣(OECD)。主要是非典型就業者在先進國家的受雇者人口的20-30%,由於薪資不穩定不容易統計。(歐美日韓統計直接排除底層20-30%的人)而台日韓薪資統計的對象也有差異。要跨國比較人均薪資很困難,但硬要比較,得用GNI裡面的受雇者報酬,但由於受雇者每個國家統計人數族群也不一樣(光台灣就有兩種資料),只能用勞參率(但勞動人口包含雇主、自營,就將就吧) 2024年 受雇者報酬 佔GNI 勞動人口 勞參率 勞動人口平均報酬 台灣 NT$11.6兆 44% 1,385萬人 59% NT$83.7萬 日本 ¥302.4兆 48% 7,874萬人 64% ¥384萬 NT$80.6萬 南韓 ₩1231兆 48% 3,338萬人 65% ₩ 3,688萬 NT$86.7萬 這裡的受雇者報酬是,如下是業主聘請成本,台灣傾向稅前扣帳(雇主支出多),日韓傾向稅後扣帳(雇員支出更多),但三者對於稅與社會福利捐相近。...小結,如果真的要比較"人均薪資"日本可能是最低的,不然就是稅後最低,但這不代表日本的全職就業者薪資比台韓低。但原PO要比的是人均,台灣可能就不是最低,何況台灣自營和雇主佔勞動者17%,是三者最高。且這也代表...台灣要享受經濟利潤,比起日韓更重視投資利潤和業主所得,但不代表人均薪資與日韓差異大。我這逆風回文,等等該不會有人回台灣統計GDP都是假的....反正體感最重要...畢竟前幾樓還在說房價佔GDP多少... 美國是產值;55%是貸款餘額也不是市值或產值,貸款也不是GDP組成到底在比甚麼?天才!(這知識量...連GOOGLE和AI查詢都...)台灣所有營建加住宅服務在GDP組成才10%,這有包括蓋廠房、公共工程和商辦出租,只算蓋新成屋可能才約3%,假設占比這麼高,營建股早就是股王,但營建股0050裡連1%都沒有。你把金融股擺哪?你不如說銀行放貸賺很多...去公開看2024年台灣營收,營收最高的是興富發365億,排名第147名。
普通人怎麼會沒感覺路上百萬名車變多了到處都是千萬豪宅吃的穿的用的全都在漲價請高薪的人服務你價錢當然會變高這就是GDP(產值)啊但賺的錢大多被老闆拿去, 所以才會大家都想當老闆看幾十年來企業盈餘和資本所得成長速度和勞工薪資成長速度相比就知道問題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