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 韓國 變成下一個冰島,那對台灣那一些廠商最有利?

台製美規 wrote:
免責聲明:在01我發表的言論如果涉及重大金融犯罪,請偉大的政府快把我抓去關,我快餓死了
大大您的「免責聲明」太帥了,
不過建議名稱可以改為「負責聲明」或「有責聲明」才是...
歡迎到 http://www.taconet.com.tw/oskwu 與 http://tw.myblog.yahoo.com/warrant_oskwu
這就像之前銀行的倒閉效應一樣
倒了一間大家又開始揣測下一間是誰
然後與倒的那間規模結構相近的
就會被流傳成下一個
所以最好是不要發生這種事
因為一但發生 可能討論標題就會變成
若是 台灣變成下一個韓國... 了
希望這種事永遠都不要發生呀~
若是 韓國 變成下一個冰島,那對台灣....最有利?
成語說:"唇亡齒寒"...我想足以形容"後韓"對台灣的效應
簡單說:佔不到便宜,還要擔心會被賣光光...(幣值、股市...)

引發的經濟大蕭條,即使你沒有任何投資,也很難置身事外....

雖然面板,半導體用美金計價,會增加韓國出口競爭力.
但設備,原料,.....都是用美金計價,韓國還是得付美金.
除非良率100%, 一來一回,韓國產業還是佔不了便宜.
台製美規 wrote:
免責聲明:在01我發表的言論如果涉及重大金融犯罪,請偉大的政府快把我抓去關,我快餓死了)


重大改成 "一絲絲", 請不要忘記政府不僅是偉大, 而且是要加上英明 . 土城歡迎您

若是 韓國 變成下一個冰島,那對台灣那一些廠商最有利

雙D應會暴漲.
.
.
.
.
.
這年頭只能說漲
禮誠工作室 wrote:
現在韓元大跌,一般國際交易是用美金。若是原本是以 1000:1 變成 3000:1 時!
就算我對半砍殺出,也還是有賺。

這樣對台灣不就更慘了嗎 ....


因為韓元變化過大。韓國內部消費會警縮
韓國總統都出來喊話
2008.10.14 韓總統首次廣播演講呼籲擴大國內消費

李明博表示:“去年我國的原油進口總額為600億美元,但今年(因匯率暴跌等因素)可能會達到1100億美元左右。今年的經常項目收支逆差可能會達到100億美元左右,情況非常艱難,但如果能節約10%的能源,就可以避免出現經常項目收支逆差。”

目前韓幣匯率 1:900 正在往 1:1500邁進中
但是我看到韓國STX集團跑去中國蓋大造船廠,面積相當於現代造船廠的面積。
是僅次於現代重工業的蔚山船廠(594萬平方公尺),計畫2012年竣工.
計畫2012年建成後具有年建造船舶60艘,生產發動機250台的生產能力,銷售額將達到50億美元,是今年鎮海船廠的銷售目標。

如果韓國將製造業轉到中國。國內失業率將大幅提昇。消費力會更弱。
因為目前韓國蔬菜一半是中國山東半島供應、更不用說人蔘也是一半是中國生產。衣服與各類3C產品低等級全部都是MIC。
韓國需要進口大量原物料與相關能源相關產品。
特別是韓國是高緯度國家需要大量取暖的能源。他們天然資源少的可憐。有5000萬人要養.
目前韓國產品有相當比例都在中國有設廠。他們的強項家電、3C產品等。這些產品與支出都要用人民幣給付。
所以到時無法享受到韓元貶值的利多。

韓國股市目前外國投資者在韓國股市拋售股票並換成美元,出現了拋售韓元現象。
外國投資者一天就在股市淨拋售(拋售額減去買進額)了6000億韓元以上.
人人有綠卡、戶戶十八趴、家家住帝寶

猶記得統媒於去年藉由"韓國能,為何台灣不能"一文,來唱衰民進黨政府.

但曾幾何時呢?

真希望統媒再發表"韓國能,為何台灣不能" PART 2.
韓元重貶....
一定對電子產業有衝擊!!
因為我們跟韓國處在競爭狀態!!

效應...可能明年就會顯現!! 先觀察看看再說!!
除非韓國的幾個大企業 (三爽 LP 現貸 ...等 ) 以起跟著倒
不然好像只是讓台灣更痛苦
因為他們的出口相對有利

基本上如果真的倒了
影響最大的應該是
那幾家要倒不倒的DRAM
雞美 有打 等面板廠
台灣廠商會先受害活下來的才受惠,韓國大企業在倒之前會不計代價變現存貨,低價搶單,殺到見血,如果這波韓國沒安渡危機,台廠等著挫A蛋,DRAM與LCD PANEL報價有的瞧了~~希望不會有事,大家平安。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好像又報了一些新聞給大家看看~~


金融時報:南韓經濟危機四伏 恐成冰島第二 急向中日求救
2008/10/18 16:30 鉅亨網

【鉅亨網張大仁.綜合報導】 倫敦《金融時報》17日報導,受全球金融海嘯直接 衝擊,亞洲第一個遭殃的是南韓。首爾股市本周創歷來 最大點數跌幅,韓兀匯價也跌至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 新低。南韓經濟危機四伏,可能步冰島後塵,踏上瀕臨 破產之路。

報導引述南韓總統李明博特使、韓國國家競爭力強 化委員長司空一在法國出席世界政策會議時表示,南韓 股市正面臨「無底的恐懼」,首爾政府需要予以正視。 他認為,政府應公開一切的事實和數據,包括外匯儲備 和短期國債的情況。

《中評社》報導指出,儘管南韓外匯儲備高達2400 億美元,但受累於短期流動性不足,評等機構標準普爾 仍把韓國 7家銀行納入「信用觀察」(Credit Watch) 名單,進一步加深市場疑慮。

為此,首爾政府已經向東亞一些鄰國求援,提出總 值 8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方案。同時,總統李明博已焦 急地向中國和日本招手,要求聯同東盟一起舉行區域性 峰會,商討應付當前危機。

《金融時報》近日製作一系列專題報告指出,金融 海嘯的衝擊已經抵達亞洲,斷層線(fault-lines)亦已 出現;曾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被迫接受國際貨幣基 金 (IMF)「拯救」的南韓,匯價已經重回到10年前的低 位,令人擔憂當年的悲劇會否重演。

雖然韓國人民還沒跑到銀行去提領現金,仍然相信 國家和銀行體系可以避免「冰島式的爆炸(Icelandic- style implosion)」,甚至自以為可以從這次危機中取 利,但李明博已經開始警告,民眾似乎忽略了韓元的崩 潰危機。

他說:「有些個人和企業以為可以藉著持有美元賺 大錢,但在這次國家危機中,一切個人的貪慾都要放下 !」

報導分析指出,南韓在其他方面也與金融海嘯中嚴 重受損的美英兩國有著恐怖的相似性。像美國,南韓的 消費者和企業也出現過度借貸。像美國和英國,南韓的 借款人也太依賴於貸款批發市場,一旦個這市場出現停 滯,他們就會發現自己走投無路。

《金融時報》報導,南韓目前的當務之急,還是應 付自1997年金融危機之後,開始累積起來的高度槓桿化 經濟,開始出現的去槓桿化過程。這使得聘請了南韓 88%僱員的中小企部門,在海嘯面前喪失抵抗之力,意 味著高失業率、內需減少和大量銀行壞帳將會出現。

儘管南韓持有的2400億美元外匯儲備必要時仍可發 揮作用,但問題是國內的信貸流動性已在迅速收縮。瑞 銀亞洲首席分析師 Duncan Wooldridge說:「我最擔心 的危機是南韓本地信貸泡沫會爆破,但許多人對此仍無 動於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