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62 wrote:
這題我覺得無解......(恕刪)


或許您寫信問IRS:
IRS於某回信所說的"不能退稅",但是TD劵商卻自動退,那台灣投資人怎麼處理這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無解。稅法上的問題,一定有解。哪邊有行政缺失,哪邊有問題,就是馬上補。

特別是劵商的部分,若有行政上缺失,IRS寫個信跟SEC作行政合作,發個文件給劵商就解決了。

不要以為劵商是對的。

很多劵商都會告知我們,關於稅務會計問題,請找會計師。


我是覺得有疑問就直接問IRS,一切都白紙黑字or與IRS往返信件為主。

不要說靠什麼經驗之類的。

IRS開始查稅時,若被查到,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當年叱吒風雲的卡彭,FBI對他沒輒,但卻栽在IRS手上。

除了罰款,還有刑事問題(雖然說,人在台灣可能關不到我們)


根據綠角自己說的http://tinyurl.com/cdmrbdv

""綠角寫文章向來重視證據"",

那現在有了IRS回應,綠角or代為轉達的朋友,會怎麼回應呢?
(其實這IRS回應存在一段時間了,但為何在綠角blog看不到,我就不知道了....)


""在這件事沒有確切解答之前,根據申請退稅可以拿回的事實,我會持續申請美國來源收入的退稅。""

撇開是否對廣大支持者負責與否的問題,

就綠角本身自己來觀察,說這句話,是不是可以套用另外一個例子:

""""根據闖紅燈大家都沒被罰的事實,所以我會繼續闖紅燈""""

回想一下綠角的背景,他是一位醫生,

若一個有疑慮的醫材商品or瘦肉精對人影響,

站在醫生的立場還會要病患去選用這個有疑慮商品呢?

還是跟病患說有其他沒疑慮的替代醫材可以選擇並使用呢?


-----------
PS:

剛剛看到PTT,具有美國會計師身分的鄉民都跳出來說話。

會計師說的話,算是證據一種吧。那綠角or代為轉達朋友,會怎麼回應呢?
看完綠角的blog,我要把基金贖回。因為我也發現為什麼賠也就算了,還要付那麼多手續費。不如自己來操作。這些基金操盤手,我看也沒高明到那兒去。要投資基金,不如在海外開個戶,600萬以下還可以不用交資本利得稅,有什麼不好? 台灣這些銀行在基金的收費上實在很無良,賺那麼多錢也不會感到可恥。


至於最後大家在討論的non-ECI的事情,感覺好像在鑽人家不注意的洞,如果你非ECI就沒資格用免稅額退美國公司發放除息的稅額。這點應該沒什麼好爭議的吧? 要去退的人就要小心了,到時候IRS查稅查到台灣來,又是要補稅又是要罰款,得不償失。

我個人推測,任何來自美國證券股息的收入,美國政府都要課稅,這是事實。
但30%只是預課,並不代表最終稅額,
如果投資人可以適用較低的稅率,應該是可以拿回部分,
另外,綠角所謂的退稅都是指免稅額度內的退稅,超過的話他也不知要怎麼報,
就如同在台灣薪資所得都要課稅,但若總所得低於門檻,若有預課應該也可以全部退回來,
不知這樣的猜測是否正確

Monjean wrote:
或許您寫信問IRS:...(恕刪)


我看您的留言,

覺得您也很懂耶,

那不知道您的作法是如何?

因為稅務上綠角的確只有提自己經驗,

並非有問必答,我之前報稅也是有問幾個在他部落格連結到的網友...

綠角看來就是去退了,那您有把 td 的稅再退回老美嗎 ?



Monjean wrote:
或許您寫信問IRS:...(恕刪)

用兩年前的文章做攻擊我是認為有點偏駁啦,
其實也是因為關於稅務很多問題除非是相關的專業人員,
還真的搞不懂那一部份稅法到底是在寫什麼玩意兒,
在理解部分是有些困難度,
這一部分我是有上過他今年的課程就有提到這一點(見下圖)

這邊的看法他是認為現階段擔心的朋友可以不去提出美國收入的那一部份的退稅,
因為以全球配置美股假設占25%的話這30%的課稅其實佔整体的0.14%左右的費用而已,
至於要不要退稅就看個人了。
因為這一部份我也稍微做一個試算考慮到郵寄還有兌現支票的成本的話,
其實本金不到百萬的話退稅實在有點不划算,這畢竟是有一定流程要跑的作業。
假設只有幾十萬的話這些流程跑下來只是每天可以多喝一罐飲料而已。
漫步股海
看來這樓引來了不少高人, 想順便提出一個疑問, 看是否有人能解答.
多數基金都註冊在盧森堡, 或一些免稅天堂, 這些公司在美國投資股票, 其所獲得的資本利得與股息, 課稅情形又是如何呢? 因為如果有課稅, 這部份應不會反應在費用上, 只會反應在淨值績效上, 即使這些基金如有配息給我們, 表面上看起來是免稅的, 但實際上資本已經有所損耗了. 相較於自己投資美股的優(資本利得免稅)缺(股息預課30%)點, 又是如何呢?
會有這幾篇留言,純屬:
1.討論綠角的第一本書好不好---->
2.有人說買債不買股的誠信問題--->
3.我是說,若真的要討論,問題不在這部分,而在於退稅議題(the dividend is ECI or non-ECI)

d4710030 wrote:
用兩年前的文章做攻擊...(恕刪)


攻擊??

您有興趣去PTT 基金版 海外投資版 爬文找尋一下關於綠角的評論吧。

在綠角blog貼文時,都還需要審核通過才能張貼,

除了避免鬧版外,這個功能有哪些用處呢? 我就沒研究了。



我比較好奇的是,綠角是醫生,不是美國會計師。

不是專業稅務人員,就只是單純依據自己經驗or版友經驗,就可開稅務課程。

特別在於關於美國標的收入股息這個主題,都還不能大聲正確的說,這樣是沒問題。

只是告知上課的朋友,若擔心,那就不要辦理退稅。

這樣前後背景,你仔細想想,這樣合邏輯?

合法與否,跟要不要辦理退稅,是兩碼子的事情。混為一談,合理嗎?


或許有人會說,某某blog客都開課教投資。是阿,那也只是單純投資而已。賺賠自己摸摸鼻子。

但今天這議題是涉及稅法,涉及到法律。是攸關是否涉及稅務詐欺or逃漏稅的問題。

請注意並思考:

它是一個會涉及到法律議題,會有懲罰性罰款,以及刑事責任時,您面對的態度是否會更嚴謹呢?


如同我上面舉例過的:

若一個有疑慮的醫材商品

假如d4710030大,您是一位醫生

站在醫生的立場,還會要病患去選用這個有疑慮商品呢?

還是跟病患說有其他沒疑慮的替代醫材可以選擇並使用呢?

一樣的,也可用同樣邏輯去思考綠角關於退稅的處理方式。

Monjean wrote:
會有這幾篇留言,純屬...(恕刪)

關於綠角的為人我是認為這一直都不是討論的重點,但不知怎麼的會一直偏向那個方向,
綠角就是一個部落客而已這裡面所講的東西要聽多少要做多少都是要自己去判斷的,
其實這更好玩的偏誤是「您會把自身的財產依樣畫葫蘆的照一個部落格去做嗎?」
不會!對吧?怎麼去做都是要靠自身的判斷,這些判斷都是自己去決定的,
裡面他也為了責任問題都會在最下面做出免責聲明,沒錯!就是撇的一乾二淨!
也很有趣的退稅反而是整個投資美國卷商最麻煩也最複雜的問題,
這點他也有澄清過這真的很麻煩,每年都有不一樣的花樣跑出來。
本身也是邊摸邊試能退到稅是正確還是錯誤也是一邊嘗試,
較有爭議的部份要退不退還是得自己判斷。

另外以醫師這個比喻我是認為不大洽當,這個綠角最多就是"理財節目"而已,
觀眾基本上是不用付費的節目怎麼演觀眾怎麼看至於怎麼做就看個人,
而醫師就不是這樣了去看醫生你幾乎是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
所有的言談以及作法器材都是有法律責任的,這兩者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

站在我的角度來看綠角不過是把自身的經驗以及實務上的作法分享給大眾而已,
至於另一點關於"貼文要審核"這一點他的作法偏冷處裡我之前也有提過,
而且只要都是發表一篇文章作一個概括的回覆以及辯駁,不然依我的經驗很快會變成爭論沙場,
看看前面的辯論就知道很多"高見"爭相輩出但一個以實務的方法或是有效的數據拿出來的有幾個?
這點我相信他的作法是有理由的,一個管理辦法不是看的觀感好不好而是有沒有效為重點。
另外再提一點他的這個作法「我也不是很喜歡。」這前面也講過了。

提一個假設有一百萬全數投入"美國標的"一年2.5%配息再扣上30%的稅就是7500元,站整體0.75%。

漫步股海
的確。談到美國的稅,真的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請教一個問題,
如果透過銀行買美國的基金,基金公司會向美國政府申請退稅,然後把退稅的錢轉入淨值嗎?
如果會,那太好了!感謝資產管理公司有盡到善良管理人的義務。
如果不會,那還不是一樣?還不是被老美政府抽去了!
那又為何厚此而薄彼呢?
稅款跟費用的差異,何者為大?

ayz847 wrote:
如果透過銀行買美國的基金,基金公司會向美國政府申請退稅,然後把退稅的錢轉入淨值嗎?
如果會,那太好了!感謝資產管理公司有盡到善良管理人的義務。...(恕刪)


你所說的這問題正是我想知道的, 而且除了股息, 可能還多了長短期資本利得的課稅, 只是我不知道實際的稅率情形如何. 何況, 這些基金今天以外國公司或法人的身分在各國進行投資, 一定能退稅嗎? 如果稅是免不了的, 那麼以W-8BEN的身份投資美股, 也許還是相對有利的. 因為假使是直接投資於股票而非基金或ETF, 沒有多一層管理費用, 即使平均股息3%當中再被課30%, 那就是0.9%, 並不見得比經理費或管理費來得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