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wrote:MTK跟國際IC大廠如高通是產品定位不是品質問題,應該說等階不太同,不是品質差異 真的是品質有差.......另外包括Data Sheet/AP note...等Documenting也有差.Function差不了多少, 怎麼會是位階不同.品質差不多, 又為何以前大廠都不太用?IC的品質包括穩定度, Thermal, Clock limitation, mixed signal process, noise, EMI......Debug -- Solution -- workaround......不信去問問裡面的IC designer吧.
mstedom wrote:真的是品質有差......(恕刪) 你說的對我認定不是品質問題了,是技術階層問題,那會反應在成本上,我沒認為MTK在這邊不能做,但MTK的原來客戶不是這一塊,我的認定是MTK先做原來客戶需求的這一塊,上面這一塊目前最大的是高通,想C/P在這一塊比高通好MTK能做出來但不一定有C/P優勢,跟高通在MTK經營的這一塊不一定可以取得優勢一樣
economic wrote:你說的對我認定不是品...(恕刪) 技術階層不會反應出品質差異???台灣IC設計有它的獨到之處, 呆過的都會了解,但從裡面出來的從來沒有人可以自滿, 因為他們都很了解不足的地方在哪.好吧...我乖乖繼續看Weiter大精闢的分析.技術問題不討論了.
很早以前台灣名校畢業的也大部份留學美國然後定居但是大概二十年前台灣電子業開始大量給工程師股票導致年薪不輸美國 但是所得稅遠低於美國名校生就很少定居美國而大都留在台灣賺錢可見老闆只要給的錢夠多優秀人才也會留下來大陸這幾年不是錢多到滿出來怎麼會留不住人?
jackwu0421 wrote:很早以前台灣名校畢業...(恕刪) 那要前期燒錢的時間不能太長,不然幾年內無法轉換成企業獲利,那能燒多久,這種技術也是需要經驗累積,台灣從事的比較早,當然會具備一定的優勢,當然有時也有運氣成分,燒錢有時很快可以有成果,有時燒光也沒成果
mstedom wrote:技術階層不會反應出品...(恕刪) 我沒說MTK技術領先高通,只不過在市場區隔的區塊中MTK取得一塊高通相對不容易競爭的位置,高通不是不想吃,但起碼這一塊的C/P還沒優勢MTK往上的技術也是一樣,資源投入下去不一定做不到,但這一把要賭很大,且C/P不一定拼得過,失敗了可能連原來的都丟掉,看企業經營策略要不要賭這麼大事實上我不覺得高通或MTK在3G要做任何太大的動作了,4G幾乎這兩年就要轉成主流,要拼也得在4G拼,不過MTK的4G似乎風險很大,企業規模不一樣,能動用的資源規模差距不小,壓力應該不小
jackwu0421 wrote:很早以前台灣名校畢業的也大部份留學美國然後定居但是大概二十年前台灣電子業開始大量給工程師股票導致年薪不輸美國 但是所得稅遠低於美國名校生就很少定居美國而大都留在台灣賺錢可見老闆只要給的錢夠多優秀人才也會留下來大陸這幾年不是錢多到滿出來怎麼會留不住人?..(恕刪) 回來的很多呀,人才有進有出這不是很正常的嗎,而且美國畢竟是最發達的國家,全世界的優秀人才中很多都希望在那獲得證明,這有什麼不合理的嗎?名校生就很少定居美國而大都留在台灣賺錢,這句沒看懂,台灣的名校生憑什麼要定居美國?如果是美國的名校生那又何來的留在台灣?不是返回台灣嗎?別說年薪不輸美國了,高級一些的人才薪資比大陸都低好多,常住大陸的台灣人都超過200萬了。看看現實吧。還是那句話,台灣不缺人才,但是沒有舞台留不住人才。
一切隨風去 wrote:回來的很多呀,人才有...(恕刪) 其實台灣是真的缺人才,我們的人集中在技術和工廠而已,地點則集中在大陸,但真正能多國經營的管理人才非常缺乏,這也反應在品牌經營上,連腳踏車的國外經營其實用的都不是本土人才,亞洲觀念要經營國際品牌相當困難,幾乎還是技術導向而非行銷導向,這在技術遇到瓶頸的時候後繼無力狀況會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