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陳 wrote:
900萬台幣定存100(恕刪)
我虛長樓主幾歲
今年終於離職裸退...
樓主的情況跟我幾年前也算相似
當年覺得可以財富自由差點退休
不過還好被慰留下來
剛好有時間調整資金分配
直接重點
樓主定存太多 持股比例不佳
先說定存及買房
房子是不動產不是說假的
買賣及出租都有很多要考慮的費用及風險
如果只有2%的年報酬率最後你會想我幹嘛不賣掉去找更好的標的
定存更不用說
連2%都不到
當年我房子放了兩年
好險跟上一波炒房順利脫手
定存放更久更多
更覺得是浪費機會成本
如果要退休
投資及持股首重穩定配息及風險低
樓主持股的部分
A股跟石油正一不用講不符合(如果這部分資金是要做波段我沒意見)
慧洋屬於景氣循環股
買的時機不對可能10年都沒法回本
只有第一金符合
這樣的持股比例很難產生穩定且足夠的現金流...
我的持股大概就是金融/電信比例較高
通路/食品/原物料/ETF/營建/運輸依據獲利及風險分擔一些
這樣的殖利率平均4-5%
以樓主的資金能力投1500萬至少有60萬的股利
真的還不足的就花預備的現金
比較難的是要等很好的進場時機可能要很久
以現在股價水位還可以投的大概就金融跟電子通路了
不過股利殖利率已經偏低 風險偏高
但如果不開始逐步投入
股市水位高但全球資金水位更高
股市也有可能一直回不去了...
樓主現在有的就是時間
可以花時間研究適合的定存股
開始逐步投入資金及建立部位
之後股價如果往上走雖然後面買的成本高但至少報酬率是正的
股價如果往下走可以慢慢攤或等底部反彈後再攤
後面投入的資金殖利率可以比較高
無論如何都可以增加現金流
有足夠的現金流才能退休...
最後建議樓主不要想上一輩的資產
先不說還要等多久
光是人家不一定要給你或有可能要跟別人分就可以打亂你的計劃
加上如果上一輩的資金進來還是不能產生足夠的現金流
那壓力就大了
提前退休的前題是被動收入要足夠
退休後還要靠長輩的資金
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
艾倫陳 wrote:
謝謝大大分享心法
其實有些地方跟小弟不謀而合,像是故意不算投報率,深怕自己沉浸在數字遊戲當中,自己雖然保守但出手投資也是屬於比較不按牌理出牌的投資人
但還是想參考看看大大的意見,目前小弟手上套牢18%持股4成的慧洋投資想法
個別投資人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買 ETF, 另一個是買個股,混合著買也是可行。
如果至少部分投資是個股,建議要下很大的功夫,學習旅程會是相當的遠,我是一輩子的學習。
個股的研究要深又要廣。
深度就是要看財報,年報,每個月營收,每季財報,法說,新聞,還必須事前預測與事後分析。
廣度就是盡量要慢慢跨出不同產業的研究。
我的投資組合(protfolio)差不多有20隻,有水泥,金融,電子,租賃,航運,貿易百貨等等,其中最主要是電子軟硬體。
平常就保持看組合里每隻股票的情況去決定進出。
依市場的位階,選擇攻擊或防禦。
攻擊時,資金可以只買5隻左右,集中精神操作。
防禦時,可以買了15隻,分別給不同的權重。
也有可以部分攻擊,部份防禦,持股8-10隻,目前是這個狀態。7-8月時是採攻擊,持股5-6隻而已。
建議你看一本書,彼得林區 選股戰略,注意不是征股股海,征服股海我覺得不用看,只看選股戰略就好,這本書非常的淺顯易懂,很容易建立自已的信心,也容易理解如何增加投資的廣度。

會先談我的投資方法,比較好解釋我怎麼看待 慧洋。
投資慧洋我並沒有賺到什麼錢,只是賺一點配股配息,價差有賠一點,但整體就是賺利息而已。
慧洋的優勢:
可以算是租賃業,這是我買慧洋的最大原因,租賃業比較穩賺。
慧洋的財報簡單快速,營運細節法說會也交待得清楚。
是 KY 股,我需要一些 KY股降低稅賦。
淨值很高,淨值高加上租賃,是完美的組合。
劣勢:
負債比偏高。
負債的幣別複雜,容易有匯損。
散裝貨輪的運價變化太快,已變成景氣循環股。
新船的折舊年限25年有點過長,很難判斷舊船的價值比帳面高還是低,這樣就不好判斷淨值是不是高估。
現況:
目前的運價谷底往上爬,從Q1-Q2的虧損, 到Q3已開始打平小賺,但匯損有些影響。
因為肺炎的關係,我猜其他航商新船的建造應該是變緩(只是猜哦), 明年的景氣有可能是往上慢慢好轉,散裝的運價建立在供需平衡的狀態,景氣壞時船商收手,好轉時船就可能不夠用,慧洋算比較積極的公司,總是依計畫一直買船,所以往往景氣往上時,慧洋的營運就來的比別人好。這是慧洋最好的機會。
但目前美元轉弱,明年美國景氣也是難判斷,所以景氣是不是能夠比較好的幅度好轉,也是未知數,所以運價能不能穩定成長,也沒人敢打包票,加上美元轉弱,對慧洋而言是負面因素,所以明年慧洋會怎樣也很難說,但大致上往好的一面機會大一點。
目前的股價,已經反應目前的景氣狀況,我覺得是已經到了投資價位了,風險不是很高。加上明後年好轉機會大,所以沒有停損的必要。
但風險還是有的,下跌的風險也許可以承擔,但股價有不漲的風險,買了可以不漲,或漲幅比別人小,就是風險,基於漲幅可能不大的理由,我是認為持股比例不要太大, 40%已經偏大了,可能造成你明後年的績效受影響。但股價已低,減碼也不妥。
如果是我,我的選擇會是:
1. 如果短期有題材,剛好上漲的一小段,但似乎漲不太動,就會考慮逢高稍減碼。如果剛好組合里有些股票到了很好的價位,就會部份換股操作。
2. 如果市況,持續下跌,組合里某些股票跌深,投資價值已經比慧洋好,那也是一樣部份換股操作。
3. 如果市場轉牛市,向上空間大時,如果覺得某股票的上漲機會比慧洋大很多時,就部份換股,或全部換股。
簡單講,慧洋目前風險不高,不需積極處理。
但投資組合需要合理化,找最適當的機會,緩慢或比較快速的降低慧洋比例,增加其他股票的比例。
最後的忠告,是不要擁擠交易。
人家集資買某金融股,股價就會被推高,未來漲幅就會很有限,下跌波就可以跌很比較重一點。金融股的護城河太淺,容易價格破壞,未來不具成長性,但也因為股價低,所以殖利率高,所以中間的取捨,要自已多思考,但至少比例太高不理想,台灣股市里,電子股到處是黃金,成長性高的股票一大狗票,看得到,獲利空間就大很多。
所以不要用別人的明牌買股,低價有價值的股票要自已找。找到才比較有較高獲利的空間。
我這幾年比較成功的操作,卜蜂超過100%, 1229聯華也接近100%, 台泥40%, 嘉泥約50%, 中租約50%, 元大40%,勤益期大約30%, 這些股都是有些等待1-5年才收割,沒人看好時我看財報猜出未來,等到放量大漲時我賣光了。當然不成功的股票也是有的,其祥KY賠了25%, 被財報騙了,其他不賺錢的小賠的,也是很多隻。總體看,基本面看得更清楚,賺的錢就會多一些出來,日積月累,賠錢的機會就會變小。
你看了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也許可以看到這點。
nelson huang wrote:
我虛長樓主幾歲今年終...(恕刪)
先謝謝大大的回文
買房收租只是我選項之一,會買的前提是cp值要夠高(成交價格在同區域屬低)至於資金暫時會放在定存也是實不得已,因為現階段真的不太看好台股,留著資金以備不時之需做低點佈局---->買cp值好房收租跟台股低點佈局就看那個先來才會出手
大大台股的建議,我大慨明白,把資金放在高值利率股穩定現金流,金融股是最佳存股穩收現金流的選擇---->目前想法,有持續低點破年線才會考慮慢慢接,不會一次把子彈打光
A股跟原油確實是做波段賺零用錢,慧洋進場價格在27如果要套到10年股息股利應該也有賺回來,整體的投資方向確實讓我有點迷惘,才會發文讓各路好手給小弟一點意見
我沒有在等長輩的繼承啦

很謝謝大大回文指教,想必大大也是高手存股族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