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風格)
-----------------------
為了把買賣的策略說清楚,我談了很多對立的方法,A vs B .
但實際使用上,我其實大部分是混搭。
投資不是科學,比較偏藝術,藝術就不是 是與非 的選擇,而是善用各種元素。

乾卦 vs 坤卦:
乾卦的環境下,你不抓龍,直接用母馬攻擊,是可行的。
坤卦的環境下,偶而還是會有飛龍,可以用乾卦去抓龍,但成功率會低很多,要有把握再出手。例如妖龍 宏達電,要找賣點,就等亢龍有悔再賣,你要算它的安全邊際,那跟本不該持有。

右側交易 vs 左側交易:
可以隨時混用,依大環境跟個股股性去選擇。
重點在於你要知道兩種交易方式的特性,優缺點。
個人的習慣,低接以右側交易為主。
高賣就不一定,依強勢強度選一個用。

錏鈴型投資 vs 分散型投資:
我的方式永遠是混用,很像足球隊的隊型。
強攻是增加前鋒人數,防守時增加後衛。
就靠著前鋒,中鋒,後衛的人數調整佈局,我覺得最順手。

長線 vs 短線:
我是長線,波段,短線股同時並存。隨意去做。

ETF vs 基金 vs 債券 vs 個股:
自已去挑一個合用的組合。
我是完全個股。但以後不一定,看時空環境,自已能力的變化來決定如何操作。
唯一要提醒的是,很不建議完全使用 ETF, 除非你對投資能力的提升完全不感興趣。
投資能力的提升,不僅僅只是賺錢,而是一種智慧的累積,可以正德,利用,厚生。
就算你要以ETF為主,也應該可以混搭個股,維持自已的學習能力。

股票 vs 期權:
期權是個非常靈活的工具,
但也因為太靈活,反而成為兩面刃,誤用容易傷身。
但如果你要成為一個更出色的專業人士,懂著期權是有幫助的。
期權的操作,對於短線,波段的能力,還有總體經濟知識累積有幫助。
但完全不操作期權,也許生活更單純。
我是把期權當成探索大盤的工具,不是為了暴利。
以暴利為出發點,容易失敗。
把它當成一種學習,更能持久。

我談混搭風的另一個意義是: 投資不必堅持只用一個方法,可以多方嘗試,再找出自已最順手的方式。
我談這麼多,到最後回到原點:
兩個重要元素: 基本面,技術面。 至於操作方法 和策略,僅是基本面和技術面的活用。
你不必等到基本分析很強再進市場,也不必等到學會技術分析再買賣。
就像游泳一樣,不下水永遠學不會。
所以要精進,直接用心去交易,控制投資的金額即可。

想到達到 用心於不交易的最高境界,最短的捷徑是 用心於交易

(神達)
————————-
神達真的把 SNX 的價差轉成獲利,EPS 暴衝。
問題是又沒現金流入,
不知股價怎麼走?
明年配息怎麼配?
就等公司董事表演。
該不會又開始配股吧~

=======================
時報-台北電】神達(3706)今日召開董事會後,公佈110年前三季財務報告。前三季合併累計營收為324.54億元,年成長率5%,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114.22億元,年成長率469%,每股稅後盈餘9.56元。

 稅後淨利大幅增加,係因轉投資TD SYNNEX Corp.於9月1日合併Tech Data發行新股,致持股比例降,依IFRS規定,由「權益法」改為「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因而認列一次性評價利益及估列相關所得稅後的處分利益為68億元,由於並未實際處分,故屬於未實現利益。(編輯整理:葉時安)

英英間LKK
轉投資SNX因會計基礎變更評價利益,會轉為B/S的股東權益,不能分配。
MiPiace
不能分配也好,不然也是無解,沒現金。這樣每股淨值又往上,對股價有一些支撐效果。但每年eps要短少0.8元,很傷。
MiPiace wrote:
(神達)——————(恕刪)

不知道聯強是不是也比照辦理?明天應該會公布財報。


bloomberg quicktake 不錯的主題:
估算了一下,
聯強Q3,正常約1.5元
加上一SNX 評價利益約 2.8-3元
沒意外的話,EPS 約7.8-8元
數字也是很好看,但也是紙上富貴,股價怎麼反應,也未知
(聯強)
=============
今天公佈Q3 eps, 有點驚艶,比我預估多了0.5元, 前三季8.53元
上次新聞稿說SNX 評價利益是52億,折合每股3.1元
假設繳稅很低可略,那本業要1.9元,才有8.53元這個數字。
1.9元已超過一般的預期了。
等財報出來再看看



MiPiace wrote:
今天公佈Q3 eps, 有點驚艶,比我預估多了0.5元, 前三季8.53元
上次新聞稿說SNX 評價利益是52億,折合每股3.1元
假設繳稅很低可略,那本業要1.9元,才有8.53元這個數字。
1.9元已超過一般的預期了。
等財報出來再看看

修正一下,聯強財報還沒上傳,但從簡明的損益表看,
Q3 的營業利益只增加一些,估起來Q3 的本業加上原來的投資收益扣除 TD SNX認列,屬正常範圍,約1.5元,沒什麼特別驚豔的。
Q4 是旺季,業績應該會再成長一些,扣除 TD SNX 列權益法認列的差額,也許差不多在 1.6元。
全年 eps 10元左右。但其中有約 3.5元屬 TD SNX 評價利益,沒有現金流,只是資產負債表帳面上增加了一筆非流動性金融資產,和一筆遞延所得稅負債。



ps:
SNX 去年底分割成 SNX, CNXC 兩家公司。
今年SNX 又跟 Tech Data 合併成 TD SNX.
聯強,神達,TD SNX, CNXC 的財報變化都有些複雜,不好解讀。
(tech on education)
------------------------------
昨天看了這個影片,今早決定低買一些股票。
持股超過 9 成,漲跌就不管了,持續微調等明春再說。

台灣沒有嚴重疫情,也不是完全好事,數位轉型的經驗跟速度,會比較落後。
我的太極拳課,沒辦法實體課,老師改線上教學,沒想到太太非常適應,學得比實體課程還有效果。
我愛Keroro
前幾天,老母碎碎念孫子都在玩i-pad,但我只是確定一下兒子的作業和成績,還有稍微控制一下ipad的使用時間;當初我小時候只有假日能看電視玩電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傳統教育的成功模式早已不同了
MiPiace
台灣電腦、平板、手機等載具,和網路普及性應該是夠的。比較欠缺的應該是數位轉型所需要的應用軟體,A I,和網上學習教材,人機界面的設計。
(Omicron)
---------------------------------
我寧願相信 Omicron 是個Terminator, 魔鬼終結者,來終結 Delta 的危害。
南非昨天 11000 多例,才死一個人,幾乎是全世界死亡率最低的地方,已經連續好幾天超低死亡率了。

昨天晚上思考如果 Omicron 感冒化,那明年春天整個地球生活方式會有什麼變化?
想歸想,今天股票也沒去動,只是在考慮怎麼動?
等看完11月營收再來搞。

Omicron early features in SA



南非發現歐米克龍病毒的女醫生,讓人尊敬。
臨床治療了 600個delta 病人,真的不簡單。
底下這張是最新的covid-19 全世界每天染病數和死亡人數
可以看出四波高峰感染人數幅度差不多
但死亡人數幅度是一波比一波低。最後這一波,差不多是第一波的一半。
死亡人數會下降,自然原因之一老人死得比較早,後期就比較少老人死亡。
最重要原因還是疫苗發揮了很大的保護作用。
如果往下去比較每個國家的死亡率,
可以發現西歐先進國家( 英國,義大利)得病死亡率已經掉到 0.1%-1% 之間。
而東歐國家,蘇俄,鳥克蘭,匈牙利等國,死亡率還是很高,約 2%-5% 之間。(爛疫苗+低施打率)




比較特別的國家,
南非 死亡率 0.1% 左右,
Denmark 也是很低,
英國也很低。
南非低死亡率,應該是跟 Omicron 少重症病人有關。
美國 Anthony Fauci , 福奇,說,Omicron 先期報告是 Encouraging,另人鼓舞的事情。
但也只有 福奇 和南非第一線醫療人員敢說 Omicron 症狀輕微。
其他國家其他人看到 Omicron 卻好像洪水猛獸一般,甚至形容得比Delta. 更可怕。
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我覺得 Omicron 如果不再發生壞的可怕的突變,而取代 Delta, 那明年春天,covid-19 就感冒化了。
投資者,現在要思考的,不是可怕的 Omicron 會對股市造成的衝擊,
而應該是 covid-19. 感冒化後,世界變成什麼面貌,什麼東西會改變,
面對新的改變,投資者應該如何調整自已的方向。

重新把我貼在 #51F, #52F 美銀分析師的預測圖貼出來。
現在的周期,差不多是綠色要轉到藍色的階段,利率會上升。
藍色階段結束就進入紅色階段, 利率升,eps 降,不利股市。

總經預測是很難的事情,所以這個圖僅僅提供思考方向,不是結論,只是個猜測。
MiPiace wrote:
(Omicron)-(恕刪)

12/6 發的這篇,到今天為止,觀點依然沒變,
Omicron 不是洪水猛獸,反而是最好的聖誕祝福
Omicron 帶來了虛驚,實際上是把最毒的 Delta 趕走。
這個星期股市才開始修正 Omicron過渡反應造成的下跌,時程上已經晚了我兩個星期的時間。
我一開始就追到源頭南非的實況,就判斷 Omicron 是個魔鬼終結者,這樣就第一時間可以比別人早先作出正確的預估。

既然判斷比較早,那有沒有實現在獲利上? 答案是沒有, 哈哈~
因為我無法判斷疫情結束到底是利多還是利空。
疫情暴發,造成股市大漲,那疫情結束呢? 這是有趣的問題,哈哈。
沒獲利的另一個原因,是我一直持股滿檔,所以也不想再加槓桿作多了,就安心維持調整持股,思考明年的選股問題。

唯一作的,是兩次因Omicron 恐慌造成下跌時,我賣出一咪咪的 OP PUT,去測試自已的判斷。



投資人應該要儘早養成自己作大數據分析的能力,
資訊不對等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大數據分析需要的工具,人人都有。
缺乏的,只是信心跟能力而已。
要相信自已能做得好,你才會起身力行,你才會努力學英文,努力練習自已的搜索判斷能力。

環保貓
謝謝分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