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ch wrote:
你看了....我該怎麼說咧(恕刪)

我來說說看
基金經理人的確可能操作失當 買到倒違約的債券
但是因為它們有研究團隊 選債一定有些標準
所以雖然難免會有碰到倒債的情況 但比率低
其他的債券收益足以COVER這些損失
金融風暴時高收益債雖然違約率上升
但個人淺見 真正造成當時高收益債重挫的原因是流動性風險
大家都想逃.....為了應付贖回潮
基金經理人只好不計價格殺出債券 造成重挫(這是我認為投資債券基金最大的短期風險)

債券價格跟股票不一樣的是它主要反映償債能力
只要不倒債 持有到到期都會是正報酬.....原因(1)
正常情況下 真正倒債的公司比我們想像中少.....原因(2)
這是我認為債券基金長期會走正報酬的主要原因
只要不違約 短期的波動雖有 長期來說 個人還是樂觀看待

個人以分散不同基金公司的產品來對應
雖然不能避開市場風險
但是對於減少基金經理人的操作風險 應該有幫助

以上個人淺見 僅供參考

熱心的zmch大 預祝你新年快樂 蛇年發大財











Konbini 711 wrote:
我來說說看基金經理人...(恕刪)

簡單的來說就是...真正的風險就是倒債(高違約率)...

其它的風險就是你應該要貪婪的機會....

我本身也有買債卷基金 最近有一檔全球債已經是 -4%, 我覺得原因可能是該基金持有20%的日本國債 而日圓又狂貶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 買債卷的風險不是只有倒債 匯率也是相當重要的 我還是會再買債基 但已經轉成 歐元 或新興債
債券價格有可能重挫,

是不是也有可能急升?

以目前國際熱錢競逐有限標的的情形,

是不是處於過高的價格帶呢?

如何知道何時是位於合理的價格帶呢?

謝謝~

122chang wrote:
債券價格有可能重挫,...(恕刪)

急升...除非你買的像是希臘公債...而且後面還沒事...
這才有可能所謂的急升...
否則只是緩升...
何時該買...如果你真的是長期持有...那何時都可以買..
前面文章不是說了...累積型的線圖不都是趨勢正斜率...
也就是幾乎一路創新高...那你覺的何時該買...
你倒不如參考此篇文章不知會不會改變你的想法...
(分享)債基實戰策略
據了解 現在高收益債的違約率約2~3%
而金融海嘯時期的違約率曾經飆到10%
以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持有約1000家債券來說 依比例倒債約100家
這已經是很大的數字了
倒了10%淨值卻掉30~40% 多掉的20~30%就是我認為的流動性風險
如果當時下跌全是倒債 那麼2009就無法快速反彈50~60%
如同z大所說 倒債是最大風險(之所以稱垃圾債券 就是倒債後債券形同廢紙
因為幾乎是無擔保債券)
但是個人現階段耽心的仍是流動性風險
這幾年流入高息債券金額龐大 如果因某事件造成大家集體撤出.....


樓上朋友提到全球債-4% 坦白說 我無法理解會有全球債基金經理人
會配置20%資產在日本國債(利率超低 貨幣高沽 經濟萎縮)
SONY SHARP PANASONIC都已經慘賠.....日圓還能升?
從利差匯差都賺不到 為什麼要買日本公債?
坦伯頓全球債的經理人向來以靈活操作獨樹一格(利差匯差都想賺)
比較會買其他經理人不敢買的債券 自然波動比較大
短期-4%就非常可能.....
所以 個人認為 可能是經理人重壓少數國家造成(應該不是日本)
因此 避免經理人操作風險 還是回到多分散幾家吧





德盛德利國際債卷 一個月報酬 -6.x%,持有30% 日幣

景順債卷基金 一個月報酬 -4.x%,持有 28% 日本債卷



這兩檔會大幅下挫 不是日圓因素? 我很好奇 該加碼嗎?

victor8192 wrote:
這兩檔會大幅下挫 不是日圓因素? 我很好奇 該加碼嗎?...(恕刪)


建議加碼
富坦全球債券權
富坦全球債歐權

zmch wrote:
急升...除非你買的...(恕刪)

轉貼今周刊雜誌813期2012/7/18 高收益債基金熱 不能說的祕密

「高收益債基金在資產配置中的角色,其實處於一個非常模糊的灰色地帶!」理財作家綠角直接指出,一般人以為「高收益債」和一般債券一樣,有穩定資產配置波動風險的效果,屬於防禦型資產;但事實上,它的波動度近似股票,不足以在空頭市場時提供保護作用。

此外,也有些人將它視為「類股票資產」,但從債券「本質」來說,資產價值的向上成長空間,卻又不能和股票相提並論。畢竟,若持有股票,能無限期分享公司營運後的利潤分配;若持有債券,只能獲得公司所償還的借款利息,賺多賺少與公司成長無關。在這樣的本質差異之下,債券價格對公司營運成長的反映空間,自然不如股票。

簡單的說,高收益債基金在資產配置中的角色之所以被說是「灰色地帶」,就是因為這類基金「風險比股票小,但比一般債券高;報酬率空間比一般債券高,但又比股票小」。只是,在這個風險意識高張的後金融海嘯年代,灰色的特質,卻反倒成為投資人趨之若鶩的主要原因。

上檔有限 下檔無限

「客戶被股票嚇怕了,只要一聽到風險比股票小,再聽到報酬率比一般債券來得高,興趣立刻就來了。」一位銀行理專表示,除了客戶對高收益債基金投資特質會「選擇性理解」之外,「這類基金的絕招,還是在於『固定配息』,聽到這裡,客戶往往不會多想配息來源是不是會損及本金,就欣然買單。」

「老實說,高收益債基金在台灣賣成這樣,我的感覺是──不可思議。」從資產的本質、到投資效果,乃至於在資產配置中的角色定位,綠角開始分析他眼中的高收益債基金。

首先,以基金投資標的來看,警語明白點出投資於「非投資等級債券」,換言之,就是俗稱的「垃圾債券」。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垃圾債券之所以有「高收益」,正是因低評等企業相對於高評等企業,必須付出更高的利率條件,才能吸引投資人冒較高風險持有。

當經濟景氣良好時,這些評等較差的企業經營狀況或許無虞,甚至隨著營運轉好,企業評等獲得提升,還能帶動高益收債價格。問題是,一旦景氣反轉,市場對於低評等企業的疑慮就會迅速升高,若景氣持續變差,這些企業的違約率可能飆高,直接衝擊這類企業的債券價格。

「所以高收益債的波動風險,雖然比股票小一點,但還稱不上具有防禦效果。」綠角表示,具較高信用評等的政府公債或企業債,價格往往會與股市呈「低度相關性」,而高收益債價格與股市明顯「正相關」,且波動率不算小,因此不能對資產配置提供明顯的防護力道。

他進一步指出,在景氣循環中,一家企業的經營獲利狀況,會同時影響其發行的股票和債券價格,但差別就在於債券的價格空間為「上檔有限,下檔無限」。也就是說,即使投資人買了一檔AAA等級的公司債,其最好的結果就是維持最高評等到期,投資人拿回約定的本金和利息;相對的,若公司評等被降級或經營不善,高收益債券更可能變為一文不值的垃圾,這就是為何會「下檔無限」。

「然而,當公司經營由壞變好,或由好變得更好時,持有股票會有很大的增值空間,但持有債券,再往上的空間很有限。」綠角以此說明高收益債「報酬率空間不能和股票相提並論」的本質。他並表示,在實務上,低評等債券即使獲得評等調升,債券持有者也不容易坐享獲利空間,因為在債券的設計中,會讓發行者擁有提前贖回的權利。

他解釋,假設你是公司經營者,今年公司表現不好,債券要提供一二%利率才有人買,過了兩年,公司轉佳、債券升等,只要用八%就可以發行債券,這時經營者當然會利用提前贖回機制,將以往必須付出高利率的債券買回,重新以低利率發債,相對的,此時債券正變得值錢,但債券持有人卻面臨手上的債券被迫提早到期、失去這張債券。

綜合來看,若是景氣大好,高收益債獲利空間本就有限,跟不上股票的獲利空間;若是景氣觸底反彈,低評等債券獲得評等調升,那麼,發行者的提前贖回機制,也讓投資人處於不利的地位;而若是在景氣不佳時,「高收益債價格頂多是比股票少跌一點。」綠角說。

景氣反轉時 表現遠遜公債

根據統計資料,○八年金融海嘯時,MSCI世界指數和新興市場指數平均都有四成至五成跌幅,巴克萊全球高收益債指數也為負二六%,反觀巴克萊美國政府公債指數,卻有一二%的正報酬,且○五年至一一年間,最差表現發生在○九年僅負二.二%,其餘每年也都有正報酬,並非與股票市場表現完全反向。

也有些投資人認為,就算高收益債基金表現不佳,但只要選擇有配息的基金,還是可以長期持有。但警語也告訴投資人,配息來源可能來自本金,等於是投資人從左口袋拿出來投資,再配息回到自己的右口袋一樣,每月配完息後,基金淨值會下跌。

話雖如此,近年以來投資高收益債基金受惠者,的確大有人在。一位投資人就說:「投資高收債基金三年多,不但有穩定配息,而且本金到現在也沒受傷,比起其他基金投資,高收益債基金的表現好太多了。」

對此,某大學金融系教授表示,高收益債基金過去幾年的穩定表現不容否定,「但如果回歸到高收益債券的資產本質特性,這類資產的確不適合過度重押。」尤其在全球經濟始終未見復甦跡象之下,「更不能對高收益債基金的未來表現過度樂觀。」

整體而言,綠角認為,高收益債基金的特性比較像是「投機」的角色,「對於在資產配置中,已經配置足夠安全性債券的投資人而言,或許可以『視時機』做一點投機的動作。」在利差擴大到歷史水準以上、價格相對低點時,或許可以危機入市。

「如果買高收益債基金是為了降低風險,那麼,你顯然搞錯方向了。」綠角形容,「用高收益債為資產配置買保險,就像為了省點保費,去找家有問題的公司投保,到了需要理賠的危急時刻,才發現保險公司倒了!」綠角認為,想控制下跌風險,唯降低高風險資產比重,加入高評等的公債才是最佳選擇。

高收益債券投資風險高
各類資產主要指數近年報酬率(%)

年度報酬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巴克萊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 3.59 13.69 3.18 -26.89 59.40 14.82 3.12
巴克萊美國政府公債指數 2.65 3.48 8.66 12.39 -2.20 5.52 9.02
MSCI新興市場指數 34.00 32.14 39.42 -53.33 78.51 18.88 -18.42
MSCI世界指數 9.49 20.07 9.04 -40.71 29.99 11.76 -5.54
資料來源:晨星


景氣反轉時 表現遠遜公債
根據統計資料,○八年金融海嘯時,MSCI世界指數和新興市場指數平均都有四成至五成跌幅,巴克萊全球高收益債指數也為負二六%,反觀巴克萊美國政府公債指數,卻有一二%的正報酬,且○五年至一一年間,最差表現發生在○九年僅負二.二%,其餘每年也都有正報酬,並非與股票市場表現完全反向。
年度報酬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巴克萊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 3.59 13.69 3.18 -26.89 59.40 14.82 3.12
巴克萊美國政府公債指數 2.65 3.48 8.66 12.39 -2.20 5.52 9.02


請問版主對以上紅色部份有何看法呢?
高收益債在景氣反轉時是不是要全部出清掉,而轉向配息低一點的美國政府公債,
還是不需要理會,一樣長期持有享高配息,讓時間的複力去發酵?





victor8192 wrote:
這兩檔會大幅下挫 不是日圓因素?...(恕刪)


日圓佔絕大因素.....
雖然我認為基金經理人不會想買日圓債券
不過我忽略一個事實.....
基金如果初始選債準則是依據全球政府債券指數或是分散於全球主要貨幣的話
那麼日圓債券就一定會入選 差別只在經理人要放多少比例.....

我目前持有9支債券型基金
有全球債券 綜合債券 新興債 高收益債
未發現基金持有日圓債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