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以下的說明對你的操作跟損益並沒有幫助
有時反而會造成操作上的疙瘩!!!
又臭又長,不要浪費你寶貴的時間!
---------------------------------------------------
加權股價報酬指數,配息再投入
從2003年4524到現在將近20000點
年化報酬率大約10%
--------------------------------------------
槓反ETF成本變動因素
1.內扣+外扣
2.公債收益
3.持有的期貨跨月價差
4.每日重設
當你在台指期10000點買進反一,持有一年
---------------------------------------------------
管經費假設是1%,其它費用都不看
一年後,反一要解套的位置是不是在台指期9900點的位置
你的成本在台指期的空間軸已經往下移了!
管經費很容易理解
每日扣1/365
--------------------------------------------------
跨月價差
假設價差-500點(誇張一點)
在10000點轉倉,轉倉完後結算換月合約
轉完後就是9500點
這時新合約也就從9500點開始漲跌
在轉倉的過程中,你的成本已經從10000點,下調至9500點了
轉倉一年後,你要解套就是等9500點的到來
管經費1%,解套的空間軸往下調,是成本變動(增加)
期貨跨月逆價差,一樣是空間軸往下調,就不是成本變動了(增加)?!
不用去管他有沒有填息、貼息,因為你一年都持續持有,沒有進出
當下每年約5~600逆價差
--------------------------------------------------
每日重設
實務操作就是
加碼+停損
有人已經說明了
跟每日收盤漲跌幅有關
反一每年大約在每日重設上耗掉100~200點(相對於台指期)
-------------------------------------------------
台股反一的公債收益大約可以抵掉內扣+外扣
所以成本變動只有兩個
期貨價差+每日重設
大約在抓700點
相對於期貨11000點約6.36%
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年化報酬率大約10%
=================================================
=================================================

現貨除息點數,可以呈現在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上,指數往加
請問
那現貨除息點數,呈現在台指期上,不是逆價差嗎!?
現貨除息點數今年大約450點(期貨商已經計算出來)
台股反一持有的是台指期
今年台指期逆價差大約600點
剩下150點,是不是也要加到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上?!
同樣的,每日重設產生的耗損也要加上去
------------------------------------------------

當整個地球大部分的期貨在非除息旺季,都在流行正價差的時候
要想想為什麼台指期的逆價差這麼大?!
如果說0206是鯨吞
那台股反一就是蠶食
每個人,金錢觀不同
隨緣吧!!!
恬適生活 wrote:
有趣的是,版上許多做陸股正一,正二 ETF 的網友,或網路文章
從未提過/討論"在此波下跌中,正一,正二 ETF "內扣/損耗" 問題 ??? (所以是沒有囉 ?? orz)
正二跟反一為同一類,大盤每漲跌1%,他們就要調整2%的資產,要細心觀察才能看到乘積效果給資產帶來的影響
正三跟反二為同一類,大盤每漲跌1%,他們就要調整6%的資產,只要波動大起來,就可以明顯看到乘積效果讓資產減少,像年初的波動,就讓3XNasdaqETF少了7%
正四,大盤每漲跌1%,他們就要調整12%的資產,現在已經有4X外匯的ETF了
反三,大盤每漲跌1%,他們就要調整18%的資產,反3的乘積效果會很驚人
ramon555 wrote:
如果你是槓反ETF...(恕刪)
感謝 ramon555 花這麼多的時間,提供專業的分析解釋,一時間語塞了



讓我思考思考消化一下....也希望其它網友能加入此討論

=============
感謝ramon555 大大 和 MiPiace 大大,一再的提醒/說明"逆價差"問題
想了很久後,個人的看法如下,不知可否接受

對於 反一 ETF 經理人,其目標是達到"淨值 100% 反向跟隨標的(指數)"
而"期貨"是其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
故"正/逆價差"問題應屬於其"部位調整與操作技巧"上的職責,
換言之,如在逆價差太大,有收殮可能中,則理應要減少曝險部位
同理,當期貨由收殮轉為擴大時,淨值亦隨之提高,理應增加曝險部位
目的都只是為了"淨值 100% 反向跟隨標的(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