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1849(2013/6)-5178(2015/6),漲幅180%,(中國南北車合併→自貿區→軟件。。,相當精彩的兩年);
美國道瓊:14909(2013/6)-17619(2015/6),漲幅18%
如果你在2015年七月以後求條件機率:a=P(美股下跌|陸股再上漲)=P(美股下跌∩陸股再上漲)÷P(陸股再上漲),你可以發現機率很低(歷史已證);
又上證指數2015/6~現在,跌幅50%
美國道瓊2015/6~現在,漲幅50%
如果你現在求條件機率:b=P(陸股再下跌|美股再上漲)=P(陸股再下跌∩美股再上漲)÷P(美股再上漲),你可以發現機率也很低(十月已證);
至於c=P(陸股再下跌|美股下跌)=P(陸股再下跌∩美股下跌)÷P(美股下跌),以後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怕的話可以用鎖單操作來控制風險。
從技術面看陸股是在修正那兩年漲了180%,當然你也可以從貿易戰什麼的來解釋,高興就好。
個人覺得不該再看淡陸股。當然各位經濟大大精彩的分析,也很可能會是以後很重要的相關佐證。
僅供參考。
saminhhht wrote:
我試著用條件機率看A股未來。
我覺得這是不好的方法,光指數的內容和計算方式就很可能是大問題
先來說美股Dow Jones好了,這才30家企業,美國最好的30家,在GE下去後,Dow Jones成立以來已經換掉所有的企業了,永遠都是最好的30家,漲高修正外,容易長多
指數計算也不同台股,台灣指數除權會修正,美股不會,台股跟Dow Jones一樣方式計算,台股幾萬點了
來說一下上海A股,這其實是一個不是那樣好的市場
太多的國有企業,且大多數的籌碼在政府控制的單位手上
操作的規則還沒有完全固定化,也就是政府只要改點東西,就可以很容易控制漲跌
資金面上政府幾乎可以主導大的流向,那受政府的控制太強了
但以投資來說,如果買在相對的低點,那只要不是有問題可能會掛的公司,買在相對低點,下跌空間和機率低得多,未來獲利的機會大,從中性角度看,當然屬於可以投資的(這邊指長期)
但如果考慮到市場受政府影響,如果政府就打算控制在2500~3200,那買在現在的點,利潤空間也不是多大
以時間成本和尋找更好的標的物來說,幾乎一定可以找到更有效益的市場,那何必一定在這?
中國的股市就是發展的差,所以企業擴張時股權的路幾乎沒了,只剩下債,所以槓桿來說一直都過大,之前有做一些改變的試驗,但不成功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說,中國股市還是得更公開和流動,對中國經濟發展會比較好,兩隻腳的資金怎樣也比一隻腳來得穩健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