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股息之 聯強)
==================
真的沒想到 台灣高股息在聖誕前夕送給我一個驚喜
台灣高股息指數6月將聯強剔除,6月底聯強股價被大量賣壓殺到 50元以下。
沒想到12月指數又重新將聯強納入成份股。
就只隔了兩季,聯強竟然驚奇復活,股價又被高股息買盤拉到 66以上。
真是神奇。
聯強一直是我最重要的防禦股,6月被掃地出門,當然帶給我一些損失,帳上獲利吐回去了。
當時帶著怒氣,沒想到這麼好的股票竟然被剔除在外。
50 元的價位,今明兩年的 eps, 我估起來都要超過6元,除息可能在 3.6-4元之間。
基於對聯強的信心,閒錢有低價就買聯強,到 12月中,手上持股部位已達 6月底的兩倍。
12月重新納入,帶來可觀的漲幅。
就這樣,聯強因禍得福。
6月的損失,12月底因部位大增,差不多 4 倍奉還,哈哈,沒想到聖誕節前夕,高股息指數給我這麼大的驚喜。
因為部位實在太大了,兩個帳戶賣出了近四成持股,但還是保留6成,66元的聯強,也還好,以後就看基本面的變化在決定如何調整。



貼上12月的實現獲利,進出次數很少,但賣出總金額還是不少,清出一些現金,已經用掉一半買新的股票。
兩個帳號聯強賣了四成,收獲超過 2桶金。
這個帳號另外幾筆實現利益也一起全貼出,順便說明一下: (沒有炫耀的意思跟本錢,也許是最後一次用對帳單去說明我的操作了)

零壹: 這隻股是賠錢出清的,我的風格就是這樣,進出不管成本,只管何時該買,何時該賣。不要管成本,才能比較理性合理的判斷,才能進出無滯礙。
為何要出清,零壹現金增資大股東竟然放棄認股,這太令人吃驚了,所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全部出清了。

晶技: 晶技上波高點跌下來,110元以下,接了少量的基本基本持股,後來100出頭逢低補滿,11月的營收,獲利實在不理想,想說應該短期沒行情了,就準備放著等除息。沒想到馬來西亞淹水,日本 NDK 廠停工,晶技兩天大漲,股價來到 110, 機不可失,全部出清。明年春再看業績變化再決定要不要回補。
這裡請注意,晶技這次出清是獲利的,平均成本104左右,不要再誤以為我從高點下來都不會跑,個股我是不談戀愛的,出清就放生不管了,不用追蹤我曾經賣出的股票,會貼出賣單,八成是空手了,只有少數例外,如聯強。
我選股的範圍非常寬廣,買進賣出可以非常快速。你猜不到我現在的持股明細,不用再無聊去看顧我放生的股票的股價。

錸寶: 錸寶題材非常特別,我總覺得那一天可能大漲,不過以前成交量真的太小了,小到我買了20張都花了好幾天慢慢低接。所以也只買了 20張,沒買大量,因為真的太難買賣。
連續大漲,我並不意外,但因沒量,沒漲幾天,我就出清了。沒想到賣了以後還續強,不過也沒辦法啦,抓不到高點,賣就賣了。股票買賣,要去賭機率,不可能每次都滿分結局,能夠 70分,也可以了。

2021年股市績效

今年6月0056剔除聯強我買進
12月0056重新加入聯強我賣出
今年的收益大部分都靠聯強
MiPiace wrote:
(台灣高股息之 聯強(恕刪)

昨天逢低重新建立部位的晶技,今天就出清了。
記者主動發佈的利多,我都當成出貨文處理。
一開盤有好價錢,直接市價全出。
當然有時候會賣錯。
但賣錯也不需要遺憾,換來的現金再買另外一隻股票,有時效果一樣好或更好。
解讀新聞,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可以買科斯托蘭尼的書,証券心理學 看看。
科斯托蘭尼,股市心理學寫的深入。




試著思考未來的變化來選股。
恭喜樓主,我的聯強還捨不得賣
漲翻天 wrote:
恭喜樓主,我的聯強還(恕刪)

恭喜有買聯強的人
高股息上星期買好了,
這星期聯強已經沒高股息買盤,但還是站的很穩。
我還有約6成持股應該也不賣了,依然還是最主要的防禦股。

兩年的疫情,把全球數位轉型的速度,加速了5年吧。
學生遠距教學需要電腦
上班族 work from home, 也要電腦
聯強業績應該會續強才是。

The great resignation
MiPiace wrote:
恭喜有買聯強的人高股(恕刪)

聯強12 月營收大爆發,505億
11月超過400億,已經很強了。
沒想到 12月會破500億。
不太確定什麼產品組合造成營收大成長,等新聞稿出來再看看。
也不知道能不能繼續維持這種業績?還是只是放個鞭炮就沒下回了?

明天股價怎麼走,期待中,哈哈

減碼四成,應該是錯了==

MiPiace wrote:
聯強12 月營收大爆(恕刪)

看起來是家用 PC,筆電,遊戲機等資訊家用品帶來的成長最大。
疫情受惠股。

-------------------------
聯強去年第四季營收 1244 億元,季增 22%、年增 26%;去年全年營收 4904 億元,年增 22%。

聯強表示,12 月雖然全球籠罩 Omicron 新型變種病毒陰影下,不過供貨狀況逐漸舒緩並帶動市場銷售動能,尤其中國與印尼表現最佳,均年增超過 70%,同創單月新高,其中中國首次突破單月 200 億元大關。

從各產品線表現來看,資訊商用去年 12 月營收年增 9%、資訊家用年增最多,達 83%、通訊與去年同期相當、IC 元件則年增 4%。

以去年全年營收來看,資訊商用營收年增 26%、資訊家用年增 41%、通訊年增 4%、IC 元件年增 29%。

展望今年,聯強表示,資訊消費領域過去兩年搭上疫情,PC、NB 等銷售暢旺,帶動業績提升,後續看好電競、顯卡等新品支撐、既有換機需求以及海外手機市場需求回溫,今年營收約年增個位數。
(2022年展望)
-----------------------
談展望,其實是騙人的,展望是要預測未來,但未來不可測,所以我談的只是目前的看法,但看法隨時會調整,所以有效期不知:

利多因素:
1. 2年多的疫情,遠距教學,work from home 兩年的體驗,把數位轉型的速度,提升約5年時間。也許有人會覺得疫情過後,電腦不在那麼必要。但我認為,數位轉型,習慣就回不去了,也許需求不再那麼強烈,但電腦的必要性,已經實現了,需求會持續下去。
2. 數位轉型,元宇宙,加密貨幣,5G, EV, Clean Energy, AI,Robot 等科技同時發展,造就了IC 等科技產業的強大需求。
3. 台積電巨大的資本支出,加總配合廠商的同時投資,再加上大陸回台的廠商,台灣今年的投資總額,是巨大的。也造成建築業,金融業放款,其他相關周邊,設備廠的成長。
4. 2021年,台股的獲利有很大的成長,目前本益比普遍偏低,很多績優股,PE 都只有 10 而已,甚至更低。PE 比較高的金融股,低利率是環境下,殖利率也在合理範圍。

疫情:
疫情,我的看法是樂觀的。
Omicron 是個友善病毒,高傳染性,直接把 Delta 取代掉。
高傳性,低毒性的 Omicron, 何時終結?
我的看法是沒完沒了,要終結Omicron, 唯一的辦法是觀念改變,把它當成一般感冒看待。
當所有國家都把 Omicron 視為endemic, 而不是 pandemic 時,疫情就終結了。
我相信最終 Omicron 會被認定是 endemic, 而且有些國家時間會很快,畢竟無法忍受付出巨大成本去防堵,和平共存反而是最好的辦法。
但Omicron 如果再次突變,變成一個比較惡性的病毒,那就沒那麼樂觀了。但來了再煩惱就好,畢竟機率也沒有很高。
現階段台灣衛福部,應該要加強疫苗的採購,有計畫的加速加強針的施打,提早開放邊境,其他都不是那麼重要了,該來的,一定會來。

利空因素:
最大的利空,是美國升息。
地緣政治危機。
能源資源危機。

以上展望差不多是這樣,沒什麼結論,都是變態,一直再變。
只列出一些利空利多因素。
投資還是要自已思考,去猜未來大盤位置,太難了,還是隨時應變比較實在。

個人作法:
股票還是滿檔
但操作策略比較保守,不大進大出。
防禦股比重增加。
不技術追高,以小幅度微調,低買高賣為主。
投資組合大部分還是科技成長股,但也增加金融股,穩定傳產股部位。

目標:
沒有任何獲利目標,不賠錢為主。
今年把重心放在加強英文跟體能,其他都不想了。
目標簡單一點,比較容易達成,畢竟英文,體能要進步,比股票操作還困難很多,所以目標還是很難~哈哈~

投資建議:
雖然我是主動派的投資者,但今年我會建議乾脆逢低分批接 0050 算了。
2021年激情過後,投資者會比較冷靜,不敢追高,股票會落入箱形整理的機會不少,所以賺錢不易。
但股票還是會輪動,但輪漲不好抓, 抓不到還是不容易獲利,甚至造成虧損。
2009- 2010. 年激情過後,我在2012-2014年之間,失誤偏多,但沒去算績效,但感覺是比定存族還不如,操來操去,沒賺到錢。最後想一想,好像不如存定存股,所以 2014 年後,就開始規畫定存族人生了。(2020/21 是個意外的旅程,技術操作增加了獲利)
我認為 2022年也可能不好操作,也許買來領股息還比較好。
但考量有些投資者選股能力可能會有失誤,所以乾脆逢大跌買一些 0050 算了。

當然,如果跟我一樣,樂於接受新挑戰,重個人學習能力的成長,獲利風險控管能力的培養,偏愛用思考去選股,那就共同努力吧。
MiPiace wrote:
(2022年展望)-(恕刪)


今天盤勢 上漲轉下跌,
我猜 Omicron 應該是要開始了,
台灣都沒經過 Omicron 洗禮,也不是好事, covid-19 resilience ranking 會倒退。
來一次震撼教育,應該會比較健康
不是說應該不設防,該防的還是要防,但跟本就避不掉,除非邊境關一整年。

日本的 Omicron 案例,這幾天倍數成長,但死亡人數,一直維持1-5人低個位數,但還要繼續觀察




澳洲也是倍數成長,但死亡人數沒什麼變



ps:
瑞鼎,力智 全槓龜 Orz
前台大醫師說打AZ x2 對 Omicron 完全沒用。
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説法:
AZ的中和抗體也許會失效
但 T-Cell 抗體是比 mRNA 疫苗還強。
有些說法甚至説 AZ 產生的記憶T-cell 有效性可長達好幾年。
我一個生化博士親戚,傳給我截錄部分 AZ 的研究報告, AZ 的 CD8+ T-cell 比 mRNA 還強




下圖中 ChAd 是 AZ, DNA 是mRNA 疫苗, AZ 的 CD8+ T-cell 抗體比 mRNA 還高
我愛Keroro
AZ打加強劑後就嚇嚇叫;看起來沒有最好的疫苗,混打才是關鍵
MiPiace
AZ x2 之後,再打 mRNA 加強針,應該很全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