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rock255 wrote:
看國泰跟富邦股票能賺多少回來補了。

國壽去年五度增提外匯準備金
2021年1月9日 週六 下午3:30
【時報-台北電】新台幣升值恐無法擋,壽險業加緊「準備」。國泰人壽8日公告,在2020年12月額外增提30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這是國壽在2020年第五度額外增提、共100億元,次數及金額都是壽險業第一名,亦是國壽歷年首見,到12月底國壽外匯準備金餘額約148億元,金額亦是壽險業最高。

國壽發言人林昭廷表示,在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升值的趨勢下,趁有能力多提存外匯準備金因應,所以2020年底緊急向金管會申請獲准,增提30億元外匯準備金,且在新台幣12月升值1.1%的情況下,當月國壽並沒有匯損,沒有收回外匯準備金,30億元全數增加到帳上,將餘額墊高到148億元,要為2021年預作準備。

由於市場預估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年將逼近27元,甚至升破27元,短期無本金遠期外匯(NDF)成本已飆高,壽險公司紛決定以增提外匯準備金替代白花錢買NDF。

2020年12月如新光人壽、台灣人壽、中國人壽、全球人壽、宏泰人壽、遠雄人壽等,都有增提外匯準備金,連同11月南山人壽增提30億元,及元大人壽、第一金人壽,二個月壽險業共增提140.7億元,不排除亦有公司如國壽一樣,是年底或年初緊急申請提在2020年12月。

壽險業紛紛趕在年底增提準備,12月獲利恐不若前幾個月強勁,甚至可能出現單月虧損。

外匯準備金愈高的壽險公司,在國外投資出現匯損時,損失金額的50%(2020年拉高到60%)可用外匯準備金沖抵,就能減少匯率對當月損益的影響。

新壽在2020年12月亦增提25億外匯準備金,全年共增提二次,合計65億元;台壽12月亦增提15億元,全年合計額外增提30億元。(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我個人預測明日國泰富邦公布去年12月自結數獲利,國泰金應該不會出現虧損,因為它都有能力多提存外匯準備金30億,將餘額墊高到148億元,另外中信金也在同期增提台灣人壽外匯準備金15億,12月稅後盈餘都有22.56億,憑甚麼壽險雙雄要出現虧損?以上純屬個人推測,答案明日揭曉.
國泰金是國內金控的持有地產王、持有股票王,照說不動產狂漲,全球台灣股市創新高,未實現利益必然暴增,相對匯損影響這應該只是小數點,
為何國泰金獲利創新高仍不動如山,就是市場過度誇大17號公報。
國泰壽險總體保單已有利差益,總經理自稱是金融界金城武,要證明國泰金是金城武的最好方法,就是公司經營者提高配息率回饋股東。
fostery wrote:
國壽去年五度增提外匯(恕刪)

中信金財務長邱雅玲表示,中信銀行因財富管理淨手續費收入較佳、銀行自營部位有衍生性商品操作的實現與評價利益,加上前(2019)年12月追溯認列新加坡與美國的企金呆帳損失,去年12月稅後純益呈現36.8%的高成長。

人壽子公司方面,台灣人壽去年12月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15億元,單月匯兌成本也高,但因有股債處分利益挹注,去年12月稅後純益1.5億元,明顯較前年12月稅後淨損10.27億元要佳。

新台幣去年12月對美元升值3.16角,台灣人壽單月匯兌成本攀抵近16億元,增提15億元外匯準備金之後,去年12月底外準金餘額攀抵32.5億元。

邱雅玲表示,增提外匯準備金之後,台灣人壽應該可以涵蓋新台幣升值到27.5元兌1美元的匯損壓力。

摘自 2021-01-08 18:54 經濟日報 / 記者陳怡慈/即時報導
Tigerwang1688 wrote:
國泰金是國內金控的持(恕刪)

金融股5%的現金股利殖利率,我都能接受
fostery wrote:
金融股5%的現金股利(恕刪)


5% 利息不易求又不煩惱。

*****【時報-台北電】新生銀行惜售日盛金,是否賣股,日本政府握有最後決定權。金融圈知情人士透露,握有日盛金36%股權的新生銀行「惜售」日盛金,且現在日本政府的態度為新生銀行是否賣股的關鍵,因為日本政府透過日本存保及金融重建基金兩大機構法人,現在持股新生銀行約兩成股權。

知情的金融圈人士指出,新生銀不想應賣的主因,是近年新生銀在日盛金的投資年報酬率約5%,現在全球股匯債市因為QE而全面大縮水,倘若賣掉日盛金股權,短期很難找到其他替代標的,使新生銀行傾向「不如留下」。

據了解,新生銀行現在純為「在商言商」,看富邦金是否願再「加價」。日本政府雖為新生銀行最大股東,但對新生銀行在外投資基本上持「在商言商」的態度,並非短期內一定得要新生銀行賣出股權。更何況新生銀行是日資,完全不像建群集團一直有「中資疑雲」圍繞,因此新生銀行是否應賣,金管會也無從干涉。

但知情人也士指出,日盛金5日的董事會歷時五個多小時討論是否支持應賣,期間由於涉及遠在香港、日本的董事,更進行三方視訊會議:「日本方面的董事也表達很多意見,認為富邦金提出的價格並不理想」。

對於富邦金此次委託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收購日盛金的鑑價,金融圈知情人士透露,安永鑑出的收購價格是每股11.3元至14.7元的區間:「每股13元的收購價,就正好是該區間的中間值。」但兩大股東都對這個收購價格「認為太低」,且日系股東新生銀行在意價格的程度並不輸建群。

同時瑞士信貸在一年多前就曾對國內的金融併購案出具報告,近幾年來大小不等多個金融併購案統計下來,平均的收購價約在淨值的1.39倍,其中最近的三件併購案,溢價更超過50%,與富邦金所提的大有落差,日盛金兩大股東都看過這份報告,因此價格上更不滿意。

自從富邦金宣布要公開收購以來,日盛金的股價已漲逾兩成,6日收盤價已達每股12.65元,但市場人士也示警,富邦金已表態除非能買超過50%,否則「一股都不會買」,散戶要注意投資風險。(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朱漢崙/台北報導)
weber2654 wrote:
富邦金已表態除非能買超過50%,否則「一股都不會買」




這句話是充滿矛盾的跟不可能性....富邦你在玩什麼???
炒熱度嗎??
isusam wrote:
這句話是充滿矛盾的跟(恕刪)


很簡單,富邦沒跟任何大股東談妥,能夠取的部份大股東的股票後,才會在公開市場進貨。
isusam wrote:
這句話是充滿矛盾的跟(恕刪)


應該也是純粹在商言商,如果13元取得超過5成日盛金,那當然划算!算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日本方面的董事也表達很多意見,認為富邦金提出的價格並不理想

日盛之證券部分 現在是金雞 看群益證都由9.x 漲到15.x
一年前 12元可能都會賣
市場會決定價格,多說無益。

*****(自由)
美股持續創新高,但「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股價卻是軟趴趴,外媒分析,波克夏的投資組合中,有12支股票在2020年全年到2021年至今的跌幅來到12%或以上,這讓波克夏損失了108億美元,而在這些虧損的股票中,多數是金融股。

《投資者商業日報》報導,波克夏被金融股套牢,富國銀行( Wells Fargo)跌幅最大,2020年跌幅高達43.3%,SPDR金融類股ETF(XLF)同期卻只跌了5.1%。

富國銀行仍深陷財務醜聞,營收無法增長,不幸的是,截至2020年底,波克夏仍持有富國銀行1.27億股,持股比例約3%。也就是說,僅靠富國銀行1支股票,就讓波克夏損失了近30億美元。

不過波克夏在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損失金額更多,雖然美國銀行股價自2020年初以來,僅下跌了14%,但波克夏持有美國銀行10億股,持股比例高達11%。

波克夏虧損的股票並非全都是金融股,電信服務提供商自由拉丁美洲(Liberty Latin America)自2020年初以來,跌幅達43%。其他還有醫療保健公司百健(Biogen)、廣播業者天狼星衛星廣播(Sirius XM)和房地產公司Store Capital。

2020年至今,百健跌幅17%,天狼星衛星廣播和Store Capital下跌12.7%。

但幸運的是,波克夏投資組合內的最大部位蘋果公司(Apple),在2020年的漲幅約80%,估計能帶來540億美元收益,足以彌補任何持股看走眼的狀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