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109年國銀獲利年減逾13% 衰退幅度破紀錄

2021-02-04 22:21中央社 記者謝方娪台北4日電


金管會統計,去年國銀獲利為新台幣3126.8億元,年減480.5億元,減幅達13.3%,創金管會統計以來最大衰退幅度。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分析,去年國內總分行獲利衰退,主因為投資淨利及其他淨收益縮減,海外分行則因增提呆帳準備金及利息淨收益減少,同樣導致獲利衰退近半,影響全年獲利表現呈現衰退。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本國銀行2020年稅前盈餘及逾期放款情形,國銀整體稅前盈餘達3126.8億元,較前年3607.3億元,年減480.5億元,減幅達13.3%,創下金管會統計以來最大衰退幅度。

依整體獲利占比排序,國內總分行占整體獲利59.7%最多,OBU占比31.9%次之,海外分行占比6.6%,大陸地區分行占比1.8%。

其中,國內總分行去年獲利1867.9億元,年減14.9%;OBU獲利997.9億元,獲利年增4%;海外分行獲利205.3億元,相比前年,大幅衰退49.9%之多;大陸地區分行獲利55.7億元,年增30.8%

此外,檢視本國銀行逾期放款情形,中國信託銀行在大陸地區的分支機構,去年12月逾放比率來到0.46%,林志吉指出,據了解是有1、2個客戶(大陸企業)自貸逾期所導致。
有人知道元大金那個都更是甚麼意思嗎@@"

都更之後的價值有點驚人XD 雖然知道沒有賣掉貌似不會列入營收 純粹覺得很帥

瞬間賺快百億@@
2020/08/21 10:09

工商時報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旗下大同大樓都更案明年將正式動工,同時牽動元大金再對旗下子公司的營業處所進行不動產資源重分配。以大同大樓為重要根據地的元大證券,據此在20日召開董事會並決議,通過向元大人壽租用即將在今年底落成的一江街大樓,作為大同大樓完成都更之前的證券總部大樓。

 

元大金控旗下龍頭券商元大證一直以位於捷運復興南京站的大同大樓為總部大樓,也是元大金集團最重要的發跡地,該資產活化工程對元大金而言更具深遠意義,元大金旗下包括元大證券、期貨、投信等,在市場上各居該領域龍頭地位的子公司,全聚集在大同大樓,重要性由此可知


大同大樓都更的時程如今有了明朗化的進展。根據元大金最新規劃,元大證券、期貨將自明年4月起陸續搬進元大人壽的一江街大樓,接下來大同大樓預計在明年第四季進行拆除作業,並預計在2025年10月底,即5年後完成大同大樓的都更案,落成證券的新總部大樓。

元大金規劃,大同大樓的都更完成之後,總樓層將由目前的14層,增至21層,樓地板面積坪數將從現有的7,000多坪,擴張到12,000多坪
元大金在不斷擴張事業版圖之際,兵分兩路以購置新地、都更兩種方式來進行旗下重要子公司、事業群的合署辦公,也兼而收資產活化之效,繼購置一江街、仁愛路舊空軍活動中心兩筆土地興建子公司總部大樓,明年正式啟動大同大樓的拆遷。

元大金亦規畫,大同大樓都更完成之後,將成為元大金的「證券事業大樓」,把目前散居在外的投行、證金等部門或子公司,全都集中整合辦公,未來整個元大金旗下將有四棟分別位於敦化南路、復興北路、一江街、仁愛路的集團辦公大樓,分別作為金控、證券、人壽、銀行的總部大樓,來進行整個元大金旗下各事業群的合署辦公。

wrote:
有人知道元大金那個都...(恕刪)
第一金不是說要增加配股,少發現金,希望今年能配0.5/0.5
發生何事???
元大掛很久,沒人借,今天100多張0.4%利率全借出了…
我喜歡現金多一點~
這樣配跟華南金好像喔!
fostery wrote:
第一金不是說要增加配...(恕刪)
KELLY8116 wrote:
我喜歡現金多一點~這(恕刪)


我喜歡配股多一點。
我還在累積資產階段,通常配股多,表示還在上升期,公司對未來成長有信心。

當然,只配股不配現金,要注意是否印股換鈔,還是要注意一下營收成長有否追上。

傾向趁華南倒楣時,多增持一些,現在均價是12。
《產業》台北雙星聯貸到手 2026年完工

時報新聞 2021/02/04 10:39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北雙星與台北市政府簽訂投資契約後,確定由兆豐金(2886)旗下兆豐銀行統籌主辦並擔任管理銀行的7年期新台幣230億元聯貸案。台北雙星公司,係由藍天(2362)電腦與宏匯集團投資設立,靈魂人物許崑泰,旗下的4大集團包括藍天(2362)、群光(2385)、群百和宏匯。其中宏匯集團經營商用不動產,由許崑泰和親友獨資成立並未上市櫃。
台北車站C1/D1雙子星大樓聯合開發案預計2026年完工,可提供1.6萬個就業機會,創造千億元以上經濟產值。雙子星案投資金額達606億元、北市府每年有18億租金收入、增加房地稅收約14.6億元,隨著營業額提高還會增加;台北後車站將配合雙子星再造,實現舊城復興、軸線翻轉。

雙子星大樓聯合開發案也集結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三大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永峻工程顧問等國內外知名頂尖團隊,結合科技製造、建築開發、商業不動產營運以及智慧建築系統,攜手打造全新智慧綠能建築。
該聯貸案備受關注,除由兆豐銀行擔任統籌主辦暨管理銀行外,並由合庫、彰銀、華銀等共同主辦銀行,及6家金融同業的參與支持,以超額認參結案。籌組過程為使銀行瞭解本開發案,特地舉辦聯貸說明會,由台北雙星介紹本開發案規劃構想,再由兆豐銀行說明融資架構及風險衡量解析,推動聯貸案順利募集,後續將提供台北雙星集團長遠穩定資金,支持開發案順利完成。
vul34622 wrote:
檢視本國銀行逾期放款情形,中國信託銀行在大陸地區的分支機構,去年12月逾放比率來到0.46%,林志吉指出,據了解是有1、2個客戶(大陸企業)自貸逾期所導致。

國內銀行在大陸的分行或投資,
很多對大陸新聞有點關心的人都會感到相當戒慎恐懼,
深怕自己投資的銀行介入太深而影響整體獲利表現.

恆大集團前陣子表演的政府不救我,
我就死給你看的戲碼,
目前個人感覺只是把壽終正寢的時間往後延伸,
但海航破產打響了巨型企業倒下的第一發,
也算是一葉知秋,
表明阿共已經沒招了,
再救下去連老共的一堆銀行都要跟著趴,
甚至是金融都可能出現問題,
只能斷臂求生.

接著而來的第二響華夏幸福也必不是終點,
之前許多沒有人脈的中小型企業已經先趴下了,
原本指望拜登上台能逆轉全局,
但現在看來即使有轉機,
也得等風口浪尖過去拜登才敢搞,
所以原本救命的稻草似乎短期內也攀不上了,
加上很多外國企業在這次疫情中看到阿共的蠻橫跟獨斷,
對於未來的繼續投資也有了與虎謀皮的恐懼,
對產業前景可相當不利,
所以小弟感覺原本國內銀行先行至大陸佔位子的如意算盤,
這下可能會感到有點頭皮發麻.

唬爛得有點過頭了,
還是回到國內銀行對大陸投資這個主題,
這部分的經濟損失小弟個人認為最近一定會有的,
但究竟是短期的陣痛還是暴斃前兆得看將來經濟上的表現,
若西方強權對於老共的玩法是真感到厭惡,
也不想隨之起舞了,
那老共真的只能自己玩自己搞起內循環,
這些個投資可能就危險了.

還有一個題外話,
海航的危機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但其主體信用評價等級在一些投資機構是啥大夥知道嗎?
AAA 啊~~
都破產了信評才降至AA或AA-,真的太神了~
咱們這些小投資者眼睛得睜亮一點,
不然骨頭都被啃沒了都還不知道怎麼被坑的.

還不錯....再來等3月底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