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當年同意台新併彰銀...(恕刪)
彰銀不是有一個高層先閃了
台新金抗TRF 提列30億準備金
2016-03-09 00:54:25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饒世湛說,台新金核心子公司台新銀,去年全年已按人民幣6.8元匯價提列25億元損失準備,今年前兩月每月各自再增提2.5億元。人民幣3月來已止貶回穩,加上台新銀和客戶商談把交易金額轉成貸款,未來只要人民幣不再大貶,提存的TRF金額有機會回沖、挹注獲利。
饒世湛說,台新銀目前的TRF名目本金,瘦身幅度不到一半,加上全世界景氣都不好,「今年來講,對我們最大挑戰是風險管理,必須要做好」,因而以最嚴謹、保守態度對待潛藏的TRF風暴。
台新金昨日舉行第4季法說會,台新銀與客戶承作的TRF金額並非國內最大,連前三大都排不上,但因國內金融機構對此議題態度曖昧,投資人訊息不透明下,TRF議題成為昨日外資法人第一個提問的問題,也是整場熱點。
TRF投資 陸客倒帳30億 國銀要告
2016-06-06 05:17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兩岸金融糾紛,再添一樁。部分銀行之前透過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和香港分行,對大陸企業主或投資人銷售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但在人民幣貶值出現虧損後,許多大陸客戶都違約不還錢,國銀也準備提起告訴。台新金控總經理饒世湛表示,銀行追討債權是職責,拿不拿的回來,都要告告看。
兩岸金融市場,繼聯貸放款糾紛後,投資爭議再起。TRF爭議與聯貸案踩地雷不盡相同;因為銀行多是透過OBU或香港分行,對大陸投資人推銷TRF,許多「尚未登陸」設據點的銀行,都有陸客TRF投資糾紛。
另外,聯貸市場只踩到幾個陸企地雷,但購買台灣銀行業TRF的大陸投資人,卻幾乎是集體不還錢。
有銀行業者甚至說,投資TRF的大陸客戶若有10個人,「就是10個人不還錢」。據了解,有家民營銀行針對TRF等衍生性商品,已提列的呆帳損失準備金額中,有超過8成都是因為大陸客戶倒帳造成。市場初估,大陸客戶投資TRF倒帳金額至少有30億元。
雖然國銀也知道提告可能於事無補,但還是決定要告。一家民營銀行總經理說,這些倒帳的大陸客戶都自認,放在台資銀行OBU的資產不多,台資銀行也追討不到他們在大陸的資產,才會鐵了心不還錢。但對銀行來說,保全債權是職責,且對這種有意違約的賴帳行為,若不告,銀行可能瀆職。
過去兩年,金管會大動作施鐵腕整頓國銀銷售TRF,許多立委又代客戶向金管會施壓,不管投資人有無理由,都一面倒指責銀行,也讓國銀面對兩岸客戶時都「矮半截」。許多大陸客戶也比照台灣客戶,指責國銀都是「不當銷售」,前年甚至有陸企透過立委,針對TRF投資損失跨海求償,一開口就要銀行賠500萬美元。
目前各大銀行TRF業務已處於無量狀態,TMU部門不是凍結人力、就是裁撤或轉型。一家民營銀行因為提呆金額超出預期,該行金融市場一名資深副總經理已在日前離職。
saya wrote:
台新主力有人說是車貸, 所以這一波房價緩跌, 台新影響應該不至於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