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柯斯拖蘭尼身上學到啟發我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當大部份的人都看壞時,代表大部份的人手上都沒有這檔股票,未來這些人會成為買盤,促使股價上揚,相對的,當大部份的人都看好時,代表大部份的人手上都有這檔股票,那未來就沒有人能再買進而推升股價"。
#######################################################
17:10編輯:
感謝A大今日買超10張送暖
,太感動了!外資也一反減資前連賣9天而於今日買超6500張
ans:晚上看了三大法人進出及融資、融券的變化,和我下午的推測是一樣的,我認為短線鴻海殺太兇投資價值浮現,外資群似乎今天看法和我相同,那為什麼會跌這麼慘呢?看一下融資及融券,減資後融資少了5021張,融券多了6092張,鴻海今年從1月開始到10月,融券最多餘額就是1800張,最少的時候只有200~300張,今天一口氣多了6092張,這是為什麼呢?以散戶心理學來看,鴻海在減資期間躲過了大盤跌約500點,所以散戶們預期鴻海會補跌,但10/17最減資前一天鴻海那天跌了3%, 如果減資前不要跌這3%,那減資前價格就是70.1元,減資後就不會是82.63,而會是85.13,今天是76.2元,所以今天就是跌了85.13-76.2=8.93, 所以就是等於跌了10.5%.
今天很多融資戶砍鴻海是砍在短線阿呆谷,同時也是大量放空在短線價值區,鴻海可以看出散戶的心態,也可以看出散戶的毛病,高檔買,下跌攤平融資買,價值浮現融資賣反手再來融券空,大家切記不要做這種事。
版友們:a大,昨天美股跌近300點,那斯達克跌150點,你說散戶是砍在阿呆股及空在價值區,短線上對你這番話不利吧?
a大:就算星期五美股是跌1000點,那斯達克跌500點,事實還是事實,不會影響散戶砍在阿呆谷及空在價值區這件事,fed升息,貿易戰從今年2月開始就有跡象了,6月就開始升溫了,7月底就簽了500億美金25%,第二次生效2000億美金10%也是在9/24,該砍該融券空,那時就該做了,2月時鴻海股價95元,6月鴻海股價88,7月底還有83元,在怎麼無感,9月底時還有79.2, 在這幾個時段,你要現股減碼,融資出清,融券放空,那都算是有先見之前或理性,結果就如我說的,散戶不見棺材不掉淚,一定要跌下去後,券商打電話給你或是你發覺你未實現損益已經賠了5成以上,這時來一波又快又深的下跌你就會出清,出清也就算了,結果還反手放空,這不是找死嗎?


我沒有覺得國家隊會出來護盤,我只是單純覺得這股票有價值,買了不會受重傷,進可攻,退可守,我可以玩短線,我也可以玩中長線,玩短線就是透過長期觀察股性、資金配置修正價格,如果不幸套住了,之前操作這一檔的短線差價再去減掉我最套牢價後,那就是我我這一檔的成本。
一般散戶沒有口袋名單,不知道該檔的股性如何,該檔的價值在哪,所以隨便買進賣出,自以為自已在操作短線,我給大家看一張圖,一般來說會有價值及價格,但價格最終一定是延著價值在走,不論公司是成長或是衰退,價格一定是會在價值上下遊走,幅度隨著股性而不同,所謂的股性就是在該檔股票中大部份人的心態,這部份一定是要靠長期的觀察,價值是要靠公司的基本面,產業面,未來的展望或隱憂,很多投資者很有趣,在操作短線時,完全不知道該公司的價值在哪,講難聽一點,如果你不知道公司價值在哪,你怎麼透過股價及資金配置操作短線?
原理應該很簡單吧,如果公司差不多值20元,那20以下就是低估,20以上就是高估,距離20愈遠,被高估、低估的情況愈是嚴重,價值不一定是淨值,價值會是由淨值,公司基本面,公司未來展望,公司未來隱憂所形成,有時候公司的淨值和價格長久的有很大的差距時,那也許是基本面,公司展望及未來有隱憂,不同的產業情況不同,像面板業,長期淨值就是距離股價很遠,那是因為這產業的問題,該產業每年需要很高的資本支出,公司很多的淨值是在廠房,產業好或不好是看報價…等,類似這種的,你就不能用淨值2x元,股價才1x元然後全力買進。
像有一些公司,股價永遠是高於淨值很多,我稱這叫眼光費,當一時出現了隱憂及未來不確定時,此時也許獲利還沒有變負值,股價就接近淨值了,這樣在一般投資者心理上稱為"也許投資價值浮現",因為你很少看見,這和心理學有一點關係,例如,百貨公司一整年賣的都很貴,讓你心中覺得這價格就是這麼貴,在你心中留下錨定效應,哪天忽然說要周年慶,全館下殺一、二、三折,這時所有的人就搶瘋了,因為對他們來說,一整年沒有看到這機會,現在出現了,所以要搶。
所以公司若長久很少出現股價=淨值,獲利還沒有變負前,剛開始碰到一定會引來投資者的注意,尤其是價值投資者,這時容易就會引進來中長期投資資金進駐,使得股價會反彈或撐住,除非一陣子後,獲利開始出現連續兩季的負值,這時公司要轉型不容易,一般投資者就會把股價打7~8折,就像當初的宏碁一樣,宏碁在確定能賺像樣的0.x元前,股價都是淨值的7~8折。

一般散戶很有趣,常常在最高點在那很樂觀,新聞一直放送說該公司好棒棒,股價上看200,所以120好便宜,那時我連看都不會看鴻海,還有一些散戶在120元時,每天就就會說,只要鴻海跌到100就買,跌到90就買,跌到80就買,天天嘴砲,這種人當股價真正跌到價值浮現時,他們還在"爛公司啦!還會再跌啦,40元收",我沒有很神的抓高、低點去賺錢,我只是在相對接近價值點進來玩玩,透過資金配置來來回回,成功時小賺,套牢時不會重賠,不小心套賠的話,在獲利沒有惡化前還是有機會漲上去,畢竟公司還是會賺錢。
至於股價真的是沒有人會事先知道,又不是上帝,
不管是用什麼分析,或是哪一家外資,
就算是那一家董事長好了,
也不能知道,那只是參考.
但現階段定存現金在手,總比一堆股票在手來得好及安心。
還有正職工作比股票重要,錯過沒了,現金還在;套牢了,
就不要理它,時間軸往後調一調,結局不就賺錢,或是分股利。
重點理財就是分散分批,沒有在All In的,現金一定要一定比例在手.
看分析覺得有用的就COPY及貼上,覺得讓心情不好就跳過,也不一定要看.
人生事情很多不是只有股票,不要讓股票影響身心靈及家庭,這才是最重要.
不然賺了50%或100%,結果家庭及身心都不健康也沒用
Kin Wu wrote:
外資只有買超6508...(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