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vul34622 wrote:
轉貼升鴻投資鄉民們的(恕刪)

馬斯克是科技致富,股票換鈔票非常成功的典範,跟比爾蓋茲有得比
巴非特是投資致富的第一把手,目前為止沒人比得上他
百分之99.999999的人都無法成為馬斯克這樣的人
但巴非特的投資理念是約有5到10趴的股市投資者經過學習與實踐後可以復製成功的
2008年時我也曾經1天的漲跌50萬上下,追求價差交易很爽,不過最後也吃龜零膏了
2012年後我認同巴非特『慢慢變有錢』的投資理念,現在已經把08年輸的錢給贏回來
也早買了自己的房子、車子

金融、電子通路股當我的定海神針,讓我吃得好,睡得飽
手上的電子股2020年3月時也是崩跌,我也沒賣,一樣舞照跳,馬照跑
但到現在時看它已從嫩芽到成為小樹,期待它長成參天大樹讓我好乘涼

現在剛進來的股市小白太多了,這些人想賺快錢交學費是正常的
跟據28法則,這些人有8成都會被市場淘汰,只有2成最後會成為贏家
股市裡有人po出一些投資績效,這些小白認為股市很好賺瘋湧而至
其實賠錢的多如牛毛,只是太丟臉,那有那麼多人會po出來
sicin wrote:
感覺這些金控今年配息(恕刪)


就怕金管會來攪局
enzo69356 wrote:
enzo69356 2021-02-13 15:52 21667樓
要看情況
家裡有恆產等著繼承,當然是舒舒服服上上班就好。

想翻身就要賭。
別人開著保時捷,手掛ROLEX,帶著靚女,

除非你甘願搭捷運,手掛Gshock,帶著普醜妹(不好意思,這年頭你沒錢連醜女都會嫌棄你)

沒什麼對錯



有『舒舒服服上上班』這個觀念、在職場上可能不會有好的發展、也不可能學到什麼⋯

「想翻身就要賭」『賭』這個字可能讓人永遠翻不了身、『賭與貪』通常是孿生兄弟卻是投資人的大忌!

「別人開著保時捷,手掛ROLEX,帶著靚女」這種人通常都是富二代、會炫富的通常也都是敗家子⋯

「除非你甘願搭捷運,手掛Gshock⋯」 你可能不知道真正有實力的人都是非常低調的⋯⋯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就經常搭捷運、台北市長柯文哲是搭乘公車上下班⋯、台塑現任董事長常年穿台塑員工夾克為的是巡廠方便(可以知道他不是只坐在辦公室管理)、有一次就這樣的穿著去信義區看房子、展間銷售員居然理都不理、他也只是笑一笑就離開、後來派助理去、助理是需要西裝革履的⋯⋯一次買兩間!
他引述統計資料顯示,全體當沖客2020年賺約270億元,但卻需再支付435億元手續費給券商,再繳證交稅225億元,賺錢的當沖客只是少數 還加上軟體成本 及時間成本 交通費

數字一算 就是28 法則 當沖高手約賺200億 小白賠800億
有個叫 阿老師 金融怪傑 google就可找到 youtube 免費分析一些操作觀念很不錯 可以參考 他在美女 財金 宜節目 show了帳單 3個月當沖賺了1200萬
用軟體分析選擇當沖股 通常要10數年以上 功力
萬教 wrote:
有『舒舒服服上上班』...(恕刪)


創業就是賭
房地產也是賭
買股票還是賭

用賭比較不好聽啦。
應該是說要比較積極承擔風險。
要學習控制風險管理。

舒舒的上班,跟創業股房投資的風險壓力相比,上班算輕鬆啦。
一大堆出賣時間勞力又賺不了幾個錢的叫窮忙。

只想單純上班領工資,只想存股
當然也沒問題啦,有口飯吃也是不錯的。
計算機自己按一按,這輩子能賺都算的出來啦。
家無恆產,班當然要上~是對的
至少要有一份可以溫飽的薪水
飯都吃不飽,哪來的心情投資
有敗家子能當也是幸福的。

低不低調要看人跟價值觀。
富貴不還鄉,有如錦衣夜行。
小學生都知道要拿iphone 了。


誰不想一開始存股爽領股利,前提是你的本金哪來的。

人都怕失敗
但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肯冒險。
轉PO 別人講解可能比我詳細

《富爸爸窮爸爸》書中一直強調,要專注於「被動收入」,而非「資本利得」。
我剛開始踏入房地產,也是很相信這套理論。投資方式都是買房收租這類,但是問題來了。
一是台灣的收租投報率只有3-4%,即便用了貸款還是只有10%,我的資金成長速度非常慢。
二是收租這件事情,真的不是一般人想的「躺在家裡收錢」。

幾年後在玩現金流遊戲時,我發現一件事情,專注「被動收入」是對的,但有一筆足夠的資金之後,這樣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如果本金只有20萬,即便一年有30%的投資報酬率,這樣也才15萬的被動收入而已。
但是本金如果有2000萬,即使一年只有10%的被動收入,一年被動收入就有200萬。

再回到現金流遊戲裡觀察,哪些人會在現金流遊戲裡面,「優先」跳出老鼠賽跑?
可能是買到1元股票,並在40元賣出,賺取大筆資金的人。
也可能是買到0元房地產,並在高價出脫,賺取大筆資金的人。
卻從來都不是,買了一間房子,就從頭收租到尾的人。

所以,我認為,追求「資本利得」,是一個讓你加速取得「被動收入」的方式。
vul34622 wrote:
他引述統計資料顯示,全體當沖客2020年賺約270億元,但卻需再支付435億元手續費給券商,再繳證交稅225億元,賺錢的當沖客只是少數 還加上軟體成本 及時間成本 交通費

數字一算 就是28 法則 當沖高手約賺200億 小白賠800億
有個叫 阿老師 金融怪傑 google就可找到 youtube 免費分析一些操作觀念很不錯 可以參考 他在美女 財金 宜節目 show了帳單 3個月當沖賺了1200萬
用軟體分析選擇當沖股 通常要10數年以上 功力


不用到當沖~可以做波段
要想辦法賺到資本利得(差價)

如果老爸有留個幾千萬身家...那真的就存股就好了

所以
一半存股
一半差價

我現在也催眠我自己
要用存股的心態來賺到資本利得
enzo69356 wrote:
轉PO 別人講解可能(恕刪)


各種投資都有成本、流動性及持有費用,適合自己的就好。
過年前看了非凡的特別節目,來賓一年只來一次(去年我也有看),裡面討論到當沖是否能賺錢,結論是很困難,若成功也不是一般散戶可複製的,所以來賓說要有健全的心態用投資的方式賺錢,我沒玩過當沖但曾經會今日買進隔兩天賺兩千左右賣出,會有壓力,但當時是為了賺生活費而這樣
其實真的很難,還是抱比較久賺多一點比較好
投資致富真的是少數,很多節目達人也沒致富啊,就都過著中產階級生活而已,存股比較像是長期投資,要賺價差也是要抱著幾年才比較有機會吧!
cafm wrote:
(恕刪)


這版有個好處就是有善心人士會PO一些好公司作參考。聯華、聯華食、玉山金都是版上貢獻的,然後玉山金又帶出第一金、兆豐金,再加上中信金,這6家公司是我跟我老婆的存股名單,去年3月底崩盤式對心理層面的考驗算撐過去了,現在就是未來2、3年公司營運的考驗,尤其是金融股。最近對台泥有些興趣,自選股第一位,其實版上看久了,推薦的好公司好像都差不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