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s88 wrote:
但一定要債券嗎?不能...(恕刪)

當然可以考慮定存,我的部分資產配置在三年期定存。先來看一下這一年半,小弟投資債券ETF的概況,今年初曾經換過標的物。
gds88 wrote:
但一定要債券嗎?不能定存嗎?不能鎖定長天期固定利率的儲蓄險嗎(當然7月後條件又不一樣了)?

我認為當資產超過100萬時,債券是一定要的。

定存當然也可以,沒人說債券和定存只能二選一,同時持有不是很好嗎?

至於儲蓄險,要看內部報酬率是否值得。而且儲蓄險對資產配置而言有個關鍵的缺點,它很難進行再平衡。
華裔台灣人 wrote:
2010年初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約3.59%
2010年初美國5年期公債殖利率約2.33%

如果你在2010年初買進IEF(7-10年期美國公債ETF)
到2019年底時共10年, 含息年化報酬率約4.42%

所以你這段話是有疑問的,



2010年10年期及5年期公債平均殖利率(3.59%+2.33%)/2=2.96%
再加上殖利率由2.96%降至0.6%之間的資本利得
所以年化報酬率4.42%很合理

但請注意,這是歷史報酬率!!!

除非未來債券殖利率為負(當然也有可能),否則不宜以歷史報酬率繼續推估未來預期報酬率
pigstand wrote:
當然可以考慮定存,我的部分資產配置在三年期定存。先來看一下這一年半,小弟投資債券ETF的概況,今年初曾經換過標的物。


看一下P大債券整體資本利得(含息)約14%左右,
我大概抓一下,2018年底美公債7年期公債殖利率約2.7%,現在約0.5%,所以(2.7%-0.5%)*存續期間7年=15.4%

所以也很合理

但仍是一句老話,請注意,這是歷史報酬率!!!
現在七月後的儲蓄險真的很難買下去~~利率低到誇張!

gds88 wrote:
但一定要債券嗎?不能(恕刪)
gds88 wrote:


看一下P大債券整...(恕刪)

忘了說,這是配息完稅30%後的結果。我有考慮要申請退稅了
先對P大說抱歉
佔用了這麼多的版面
如果感到困擾請私訊

再謝謝參與討論的朋友

但是我還是不明白

先看看圖表
三年期美債殖利率是從鉅亨網抓的


IEI的報酬是從ishare官網抓的




三年美債殖利率從2015的1%,上漲到2016-2017的1.6%,,到2018年底的3%最高,(2015-2018殖利率上漲)
然後2019開始下降,到2020現在是接近0(2019-2020下跌)

對照IEI的表現,2015-2017殖利率上漲,但是報酬是下降的,為什麼?
然後2018-2019殖利率下降,但是2019債券ETF報酬大爆發?
不就變成是公債殖利率上升,債券ETF報酬下降,公債殖利率下降,債券ETF報酬增加

真心不明白.....................

不過也可以看出,公債殖利率的變化也不是一直在低檔,
2018年也有3%,X大不要灰心,說不定過兩年殖利率又回來了




計算至2019年底,IEI 過去5年的平均年化報酬率為2.23%
這個比較好理解,公債殖利率從1.0%上升至3%,再下降至1.0%
因為買進當時的公債殖利率可以拿來預估報酬率,所以平均落在1%-3%之間很合理

但是如果買進當時的公債殖利率可以拿來預估報酬率
那還是回到上面的問題,2015-2017公債殖利率上升,如果持續買進殖利率增加的債券
那ETF的報酬不是應該跟著增加,為什麼反而減少?
還是如市場先生說的
會有一些延遲,2015-17殖利率上漲,其實反映在2018-2019的ETF報酬........

最後我只能理解綠角說的,預估報酬不等於實際報酬.................

總之我的看法是公債持有的目的是降低資產的波動,不是為了高報酬
所以不用管殖利率如何變動,也不用管預估報酬或是實際報酬的多少
想多一點報酬,應該增加股票部位,想要穩定一點,就增加公債部位
好想放假
我愛Keroro wrote:
先對P大說抱歉
佔用...(恕刪)

這裏是冷衙門,歡迎歡迎
我的想法跟你一樣,市場機制健全的話,資訊已經反應在市價上了。
ps. 自行購買債券必須考慮ask/bid等等,比投資股票的眉角還要多很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