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ang6031 wrote:我不認同你的主觀見解...(恕刪) 鴻海是台灣的公司吧! 和晨星不一樣, 晨星是外商, 證交所對外商來台上市的規定不一樣, 我不清楚晨星刻意成為外商的目的, 但對散戶而言, 無論財務或是股權等資訊都是較不透明的, 要投資這類公司當然要比較小心, 經營階層的誠信很重要
ryanku918 wrote:鴻海是台灣的公司吧!...(恕刪) 是沒錯, 晨星當初要轉赴那斯達克上市的是為何要到那斯達克? 這跟在政治環境下的經營治理環境有關晨星創辦人有中國籍的老手, 但是德儀出身的背景在五六年前的台灣環境系絡氛圍下, 晨星這種背景的公司要提出掛牌一定會被扣上 "傾中賣台" 的紅帽子所以也只好, 提著行囊 出國去後來遇到幾次經濟風暴...............最後因為台灣政治環境主客易位, 採取開放措施, 才使得讓晨星以及85度C這類公司回台掛牌你說的沒錯, 因為海外IPO回台掛牌, 部分資訊顯得不透明但, 其實它得上是公開說明書, 寫得很清楚, 他的公司狀況只是 近 300 頁的 龐大內容, 在台灣以散戶為主的交易環境下, 我確定沒幾個人認真看完且看懂我是看完的, 看得懂的, 就自己存在腦中當知識, 看不懂得, 就相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核報告以及上市前的審核過程的專業了這家公司, 一句話形容, 很賺, 也很敢給員工股票這也就是前四天為何股價稀稀落...唉, 員工辛苦四五年了, 把可以賣的部分賣出來, 過年買個好車, 付付房貸而, 有去查前四天法人進出並自行統計的, 就知道, 法人總買超1萬多張的總之, 公司經營面獲利面均沒問題且會持續成長手機而言, 晨星的成長, 不須寄望於聯發科的衰退而是大陸市場的擴大這個擴大的餅, 包括聯發展訊晨星 都還不見的吃得下喔我認為籌碼交換得差不多了剩下的, 就讓股價回歸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會表現是一定的給有耐心等的人...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