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原因只有一個 就是定價策略和自身實際地位不匹配

始終沉湎於過去的輝煌 不願放低身段迎合用戶

明明自身的品牌價值撐不起那麼高的定價 為什麼還是一直採取高價策略 ?

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用戶都不是傻子

要麼願意高價買名牌 有面子

要麼低價買高配置產品 性價比高

買htc到底是圖什麼 ? 有錢任性亂花 ?
大家都喜歡說國內國內,才2300萬人,能有什麼市場,就算全部的人都買2支好不好?滿足台灣人的市場就能起死回生?別一廂情願了。

高科技產業本來就是要賺出口的錢,消費大國就是歐美,現在更加上中國,而他在這三塊區域兵敗如山倒。

光一個廣州市的人口都快3000萬了。你要htc不進軍中國大陸?

size dose matter
廣告行銷花大錢請小勞勃道尼代言

然後又花錢請個唱歌很難聽的RAP歌手代言

根本沒有把產品的特色帶出

一整個就是任性砸錢買廣告的fu

唯一成功的應該是有請五月天代言

不然應該廣告行銷的效益根本是趨近於零

然後創意高階主管搞叛變

又搞個辦公室活春秀

真心覺得這家公司乾脆開家摩鐵算了

因為股票直直落 融券大家搶著上!!

魅影雙 wrote:
廣告行銷花大錢請小勞...(恕刪)


2498 前幾年買過, 記得是除權息前兩天買的買 九百多

除權息當天漲停, 隔天再漲半根漲停, 然後我賣了

記得當時一張配股配到價值快五萬, 等真正拿到配股時只剩三萬多

我朋友去年有搶反彈 13X 買進, 不久後漲到有15X, 說要等兩百多才要賣

我幾乎天天勸他有賺就跑吧, 紅姊的股票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等看破時賣掉已經虧了, 沒想到現在一轉眼就剩 50多

接下來是不是要向威盛股價看齊了?

律玄 wrote:
關於htc的外型延用三代的問題,但看看sony的z系列,好像從z到目前的z3+的外型似乎沒什麼改變,那為什麼htc會越來越慘?


你以為SONY很好嗎?
你看過本年SONY的財報狀況了嗎?

連iphone6都趕快換大螢幕了 不再堅持那個什麼單手使用鬼道理了
你還在護航三代沿用...
d1994830715 K大 wrote:

就單純內需不夠強而已


對岸隨便搞一個品牌就屌打了


大錯特錯
每次看到人家說台灣內需不夠強
我問你 要多強才較強?
香港人口數連我們的一半都不到,澳門更是連台北縣市都不到..她們內需有強嗎?
新加坡人口數甚至在台灣只能算一個市吧..她們內需夠強?
韓國人口數大約台灣兩倍而已, 內需就很強?

講的好像全世界只有中國有內需一樣
為什麼我發這篇文語氣這麼嚴厲
因為你根本沒在關心"經濟"卻又講了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來假裝專業
最近為什麼世界經濟狀況這麼糟
關鍵"中國內需緊縮"

HTC產品本身不存在什麼問題

但HTC的市場反應太慢,新品也少,產品線少

市場營銷、市場傳播

做得都不好


以前中國大陸有個品牌,叫多普達,當時品牌影響力和市占率極高

後來棄用多普達品牌

改叫HTC

這真是一個極大敗筆

放棄自己的市占率,來重新打天下

這決策,我也是醉了



與其他智能手機品牌略不同的是,HTC實際上一直活躍在高端市場。

從市場區域來看,HTC最開始介入的是歐洲市場

通過早期與運營商定製合作積累,以自有品牌進入歐洲市場發展

2009年正式進入美國市場


初期HTC確實順風順水

美國市場幾乎貢獻了HTC半壁江山,超過50%

而HTC也借此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大牌

但對美國市場的倚重,也為HTC埋下了禍根

雖然HTC號稱在技術、創新等方面積累了很多年

但依然在美國市場遭遇蘋果公司猛烈的專利狙擊

HTC在和蘋果的對峙中花了大量金錢和精力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HTC是被蘋果訴訟「打殘」的。


頗為諷刺的是,HTC以及後來三星的敗訴

成為了中國手機品牌海外拓展的教科書

異軍突起的小米,魅族,華為,VIVO,OPPO等等在後來國際化路徑中都選擇了從印度、東南亞等地突破

美洲從巴西等地滲透

這與當年HTC的路徑迥然不同。


2013年之後,在蘋果一系列訴訟、禁售之後,HTC份額開始跌出前十。


在中國大陸市場,HTC也曾經有過非常火的時候,對於很多市場消費者而言,HTC甚至是其第一部智能手機。


但隨著3G在中國大陸千元機浪潮開始泛濫

對於中低端市場,HTC一直是拒絕的態度

一直到2013年左右,HTC才正式推出中端產品,包括Desire等系列

甚至在易迅等平台上嘗試炙手可熱的微信銷售,但此時中國大陸市場格局已經逐漸成形

HTC的市場反應慢是出了名的

現在中國大陸的銷量,在十名以外,還不如一些後起的小廠

PK2000 wrote:
其實不是htc的問題...(恕刪)


內行人!!

韓廠,大陸廠看出歐美廠的優勢在那。
自己投入資源研究cpu,,通訊技術,作業系統。
台廠自己卻一直以組裝者為己任。
以後不僅htc沉淪,其他也一樣。
陸廠好幾家能做cpu,台廠只有聯發科。
韓廠想多賺,有自己的技術後,手機還是高價賣。
陸廠不需多賺,低價又不低規的手機自然打垮一缸子台廠。

講紅色供應鏈,很多人喜歡泛政治化,
其實人家只是要生存,技術不想被歐美影武者掐住,
一直往高端跑。
台灣廠商自甘墮落,只想當歐美組裝廠,
很多人還傻傻以為台灣技術很高被偷學,
台灣技術只能算中上,也是偷學歐美,但又不學全套,
小聰明以為這樣就夠了。
自己不前進,只有被超越的份而已。
台廠永遠以為我有換cpu,我有加大ram,我有更新,
有加大相機畫素,就是技術前進。
hello

八月二十 wrote:
錯特錯
每次看到人家說台灣內需不夠強
我問你 要多強才較強?
香港人口數連我們的一半都不到,澳門更是連台北縣市都不到..她們內需有強嗎?


香港,澳門,新加坡都是城市經濟,
拿我們的台北市的gdp,也是可以單挑他們的,
台灣的gdp,是跟農業縣平均完的數字,
以上三個,香港,澳門,新加坡都不用。

應該不是說內需不夠強,而是內需市場不夠大,
內需市場大,廠商不需要出口,就可以活很好,
也可以永續生存下去。
內需不夠大,就只能拼出口,
出口就要跟它國產品拼,拼cp值,
品質技術拼不上去,只好拼價格比人家低,
價格低,匯率只能壓低,全國皆窮。
以上是指製造業。

小城經濟就不需要仰賴製造業,
服務,觀光,金融,就可以活很好。
hello
當年股價破千不可一世時,
不趕快買下當時快破產的DRAM/面板廠,
發展自家DRAM和NAND FLASH和面板,
結果被三星斷貨。
然後別人小米居然用我們台灣產的友達...

也不投資自家VIA改做ARM或音效晶片,
別人大陸及三星都知道音效很重要,有些機種都額外自加音效晶片。
VIA明明就有3D影像和音效技術。
結果被高通斷貨只好拿過時CPU來賣,還被抓包又說謊。
更不要臉的是前幾年死不用台灣MTK,居然跑去用對岸展訊...
結果小米用的是台灣MTK。


如果怕碰到專利,
那自建一間機殼廠總行吧?
結果嫌可成出價貴,居然找對岸比亞迪...

結果錢拿去給BEATS這種不做音效晶片只做軟體音效的
拿去做VIVE要去和有遊戲機撐腰的NVIDIA和SONY拚
更不用說感動時期RAM硬是比別人少,
規格硬是缺一點。

ONE X後一堆人要求HTC改可插卡可換電池,
M7後主相機不要用UP,
都不改,
M8更是變三下巴...好險SD卡放回去不然那時早就崩盤。

有今日下場,實在沒什好意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