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財富排名690萬人是月光族230萬人有超3千萬資產


ganman wrote:
+1進職場..不敢...(恕刪)


可以討論心態,但反對統計數字和機率就沒意義了,例如一群出身良好的母數和一群出身貧民的母數,未來兩群能功成名就的數量,那就是統計,差異就是不爭的事實。
iee82944 wrote:
一堆月領不到三萬的嘲笑三萬月薪是社會底層,
真是笑話!

何事秋風悲畫扇 wrote:
我也大陸人
在大陸5萬台幣不低了,高於任何大陸大城市平均薪水了
一般普通大學生出去也就3000-4000人民幣,少一點的2000都有


無意中看到這一篇
三萬元月薪算不算社會底層?
簡單回答一下






我只能大致跟你講一下薪資分佈

台灣中位數薪資是4萬元台幣月薪(代表50%人口是不到4萬元的)
平均數是5萬元台幣

但是這個月薪是總年薪/12個月 總年薪當中包含12~1月比較多分紅的月份是大企業會有年終獎金的部分計算到全年

如果你要看經常性薪資的話 也就是不包含領年終獎金那個月分做的統計

10等分位統計

把台灣1100萬工作人口分成10等分,從最高的第10~9等分開始排名

每一等分的勞動人口剛好是110萬人

第9等分 高於6萬1437元 所得排名前10% 110萬人

第8等分 高於48390元 所得排名前20% 110萬人

第7等分 高於41560元 所得排名前30% 110萬人

第6等分 高於36942元 所得排名前40% 110萬人

第5等分 高於33502元 所得排名前50% (中位數) 110萬人

第4等分 高於30840元 所得排名前 60% 110萬人

第3等分 高於28130元 所得排名前 70% 110萬人

第2等分 高於25539元 所得排名前 80% 110萬人

第1等分 高於20728元 所得排名前90% 110萬人


但是要切記這只是「經常薪資」不是包含「年終獎金計算的全年月平均月薪」

如果要考慮到年終獎金台灣「全年平均月薪」是5萬台幣 、中位數4萬台幣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薪資查訊平台

如果按造月平均全年薪資,而不是經常性薪資來做統計又是另一回事了
因為包含許多大企業的年終獎金一給就給2-3個月
中小企業有些完全沒有年終的薪資平均就差很多了
會變成這樣的分佈圖




台灣含年終月平均的中位數剛好是40612元
abc003 wrote:
無意中看到這一篇三...(恕刪)



算便看一下全球的財產存量分配(不是薪資)統計

想知道你自己的國家排名在哪裡嗎?






charakahoshi wrote:
這點不完全正確
薪資調查僅限「受薪階級」
不包含資產階級、企業老闆、地下經濟等等...


企業主不列入薪資統計

但企業業主只佔總人口1%都不到

台灣中小企業如果平均每間公司有50位員工好了 也就最多2%人口

而且大企業幾千人的都不算,最樂觀情況下也不會差2%以上

而且企業主的營收(附加價值)要計算在GDP裡面,他的所得不算是薪資而是利潤

因為大企業要報稅

除非是中小企業可以逃漏稅



台灣薪資佔GDP比例逐年在降低當中

從原來50多%降到現在43%

但是因為固定資本消耗所佔的份額變大

也就是說企業投資固定資產和機器人等設備的資本消耗 慢慢吃掉了企業的獲利

而企業只有提高剝削率或剩餘價值比率

剝削更增加勞工的程度才可能讓利潤率維持不下降太多

以前勞工每賺1元 要分給企業主0.56元利潤

現在勞工每賺1月 要分給企業主0.78元利潤



已經一把年紀了,好在有在前10%。
至於來源就不用太講究了。
所以台灣資產百萬鎂的應該只有1%多(約3x萬人)?
樓主寫有10% 230萬人

abc003 wrote:
財富統計排名,台灣...(恕刪)


登記一下
AS MAN wrote:
所以台灣資產百萬鎂的應該只有1%多(約3x萬人)?
樓主寫有10% 230萬人


我想瑞士信貸可能沒統計房地產價值

金融資產只包括股票 債券基金這類的

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有統計過全球房地產總額是280兆美元

財富總額卻是500兆美元

也就是所有流動資產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的市值總和 約和 房地產加起來總市值差不多

可見房地產是一個巨大的虛擬經濟泡沫,

房地產市值是虛擬的是由「經濟地租」的土地私有制壟斷價格再經過本益比資本化估價而成的虛擬市值

房價的形成本質上是G-G'的運動是對產業資本的利潤二次再分配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總有週期性的狂想病,想不經過生產性勞動就增值自己的資本

房地產應該公有制才能解決這種不合理的經濟泡沫,房地產私有制會降低實體經濟的利潤率

因為勞動再生產的成本=工資 而工資的本質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之下=「勞動力被資本商品化」的價格

工資的成本就取決於生活資料的成本,房租又影響工資價格,

因此低物價的國家例如新加坡也能有高所得購買力(PPP)是因為他們有組屋這類社會住宅

新加坡的物價比起許多國際大城市是最低的,而且也不需要汽車,就是因為人們住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有大量公有制住宅



全球房產市值達280兆美元創新高


全球房地產仲介商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發布最新統計數據,揭露2017年全球房地產價值達280.4兆美元,其中,住宅不動產佔220兆美元、商業不動產佔33兆美元、農地為27兆美元。但恐怖的是,這個數據竟是全球股票市值、債務證券及原油市值的總和。



abc003 wrote:
無意中看到這一篇三...(恕刪)

生在台灣真幸福!
這樓主文章寫得很好
說的一點錯都沒有
在這個年代就是要當靠爸族
靠自己根本就是笑話
沒有一個人是能夠靠自己的
現在這個社會就如同天堂遊戲一樣
一開始進去玩的人才能占盡地盤寶物
後面進去玩的新手玩家不課金 就算每天努力玩
還是被玩死

天堂遊戲的衰退就如同現今社會的寫照

tina.yean wrote:
這樓主文章寫得很好...(恕刪)


資本主義後期必然走向富者更富 窮者恆窮 中產消失
沒辦法這是必然的
不過股票市場似乎可利用這特性取得收益 要時間就是了
別那麼悲觀 總有路可以走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