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堅持買個股不買大盤?

灰狼01 wrote:
你跟巴菲特一樣,自己主動卻建議他人做指數,主要是對他人及自己都安全的建議...而非最正確、有效方式!

這很正常,能長期超越大盤績效的主動投資,都是沒辦法教的。沒辦法教就等於沒辦法推廣。這是必須承認的現實。


灰狼01 wrote:
我成績不好是我愛玩不讀書,或愛讀課外書,享受樂趣與刺激是我的選擇,為何就要跟成績好的人學習?

這又不是人生觀的命題,討論投資除了贏錢輸錢,還有別的價值嗎?投資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比錢的現實世界,不然如果講,「我輸了就是爽」,這就超出了投資理財上可以量化的討論範圍了。
灰狼01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MiPiace wrote:
你的問題還是卡在平均績效環節,
平均績效 意義不是太大。至少對我而言沒意義。


主動投資的選擇與行為,每個人不同,
所以其任何個人績效均不代表「主動投資」這個整體概念方法的績效。
你賣出一張,就代表另外有一個人買進了那一張。

大盤指數型被動投資的選擇與行為,每個人會相近,
基本上就是經比例縮小後的整個市場(大盤),所以可以代表其方法績效。
我是這樣想像
學校有1000名學生,每次考試
都會有第1名~第1000名,也會有一個 "考試平均"

若有一種方法,讓你不用念書參加考試,但你的成績就是全校平均再多扣1分

若排名後面的學生(假設是901~1000名),使用這種方法
那麼不但全校平均會提高(因為沒有後面這100名的成績)
且這第901~1000名的學生,應該也能打贏451~900名(排除極端分布)

和實際情況不同的是,在股票市場,考慮的是資本大小,第一名跟最後一名的資本可能是100億和10萬的差別
"平均成績" 應該會更往前

如果你長期而言都是前1~200名,當然自己參加考試
但多少人可以呢
我愛Keroro
請參考168樓的圖,2020年到2021年,有幾個月,0050的績效是贏過大盤的;當然長期而言,考慮到費用問題,大盤績效應該是穩贏0050
ted90472
chiyenms wrote:
主動投資的選擇與行為,每個人不同,
所以其任何個人績效均不代表「主動投資」這個整體概念方法的績效。
你賣出一張,就代表另外有一個人買進了那一張。

大盤指數型被動投資的選擇與行為,每個人會相近,
基本上就是經比例縮小後的整個市場(大盤),所以可以代表其方法績效。

我就用我最善長的方法賺錢。
其他主動投資者的方法,只能佩服人家對細節的處理
灰狼大那一套,我覺得一開始非常非常累,但走過後,地基就很穩,但我學不來,我只用我的善長。
這就是每個人都可以發光。至於發光的亮度,方式,自己有把握滿意就好。

永遠落在分佈中心的大盤指數,基本上,我是認為不存在。
你覺得存在是你的自由。
如果存在的話,我拿我建的模型來陳述我對隨機漫步的解讀,
我覺得比漫步華爾街用銅板來得有趣,好懂。

俄羅斯輪盤 36個號碼,加上一個通殺零號。
玩過上百萬次以後,不管你怎麼押,獲利率就差不多是 97.3%
你押單號贏36倍,雙號贏18倍,四號贏9倍,押大小兩倍。
玩過上百萬次,結果都是一樣的,都賠2.7%。

如果把零號改成莊家通賠,那每個人的獲利就差不多 102.7%
這個結構,就像股市資本利得加配息了。
玩久了,大家也是一樣的,都是獲利102.7%。
但有一個數學家,驚奇的發現,
指導學生用各種方式玩了20 回,發現單押大小的話,勝率竟然贏過八成的人。
實驗結果發表以後,只押大小就成為最好的方法。貼近大盤就變成最好的方法。
至於玩到 百萬次會怎樣,沒人有興趣了解,因為單押大小,感覺可以很快贏過8成的玩家,又覺得穩定賺錢。
我剛剛去reddit的rate my portfolio。看起來好像死傷慘重。前陣子看大家差不多都打敗大盤。剛剛看好像死了一堆。

科技股漲了十年了。不知道未來還會不會繼續下去... 要是不漲的話,不知道會盤整多久。
p33mcv wrote:
我剛剛去reddit的rate my portfolio。看起來好像死傷慘重。
前陣子看大家差不多都打敗大盤。剛剛看好像死了一堆。


沒去驗證,不過從以前就有的現象是:
會採主動式選股,本身就是比較強烈的想「多賺」。
積極在社群等傳播或打聽之類的人,這種「比較意願」的傾向更強。

所以比起市場整體,會比較偏向找「話題股」(最近的高股息殖利率定存股也算這種)
或是飆股、題材股、成長股、時事股等等等等,
比較高 Beta 值、波動較大的股票。

投的 Portfolio Beta 值高波動較大盤大的話,其實是種隱性槓桿。
漲時會比大盤多漲多賺一些;
跌時就會比大盤多跌多賠一些。


--
傳統的定存股則是:牛皮股、民生公用事業股等,以防衛性為重
(定存在投資上的最大賣點是:保本、不會賠、不跌價),
沒有明顯會快速變化的業績或獲利驅動力 Driver 的股票。

--
Beta 有時是事前事後,特別是時事股之類題材股股性會變。
但賺一時機會財的股,除非整體社會結構改變使商情可長期維持,別人也進不來,
不然就會變成老話:怎麼上去的,就怎麼下來。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chiyenms wrote:
沒去驗證,不過從以前就有的現象是:
會採主動式選股,本身就是比較強烈的想「多賺」積極在社群等傳播或打聽之類的人,這種「比較意願」的傾向更強。(恕刪)

你這個說法個人是不認同的。
強烈想多賺下場9成要賠錢。
這也是主動投資者最可能常犯的錯誤。
主動式選股,重點是在避險。
為了避險,多賺是其中重要策略,賺多了,風險就解除了。
但多賺,是建立在風險評估上,風險高,多賺就不可行。
這次大跌,我有預知可能發生。
我能做的,就僅僅是減碼而已。
我能放空多賺嗎?那不可能的,不熟悉高風險的事就不必強求了。

如果是多頭想加碼,那也是要先非常仔細算好可能的風險跟獲利,再決定能承受風險的最大部位。
為什麼不買大盤?
因為我不知道他會漲
為什麼買個股
因為我認同那家企業我對那個產業比較了解
不然買大盤就是在賭
那我去賭場不是更快
投資沒有對錯只有合適不合適
風險自己能否承受
樓主應該先想想你投資的目的為何?
是為了增加快速致富?
還是每個月多幾個便當錢?
又或是為了退休規劃?
小弟股票市場打滾也快20年
我書讀的不多也沒有專業團隊來的厲害
我只知道我看好一家公司我就是買進,等待,開花,結果
2020~2021我沒碰面板,沒買航運,也不追鋼鐵
我只買了兩檔股票,獲利都是90%左右出場
今年什麼股票都不敢買所以今年股票獲利0%收益
倒是今年基金賠了20幾%,
MiPiace wrote:
你這個說法個人是不認(恕刪)
這次大跌,我有預知可能發生。


這串的主題,一直不是在討論你這個,或其他任何一個「特定個人」。

你個人怎麼作,你個人的績效多少、你個人的生活哲學、你個人的信念,
完全不能作為討論上對於市場整體的驗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