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FTA」 真的對台是威脅嗎?還是膨風

芭樂068 wrote:
條約有利有弊這是當然...(恕刪)


服貿評估報告

懶人包不要看太多,最好是人家也會跟你亂簽。
芭樂068 wrote:


條約有利有弊這是當然,但如果整體算
評估?就算正效益你也不會相信,反對有很多理由,不想簽而已。

VICCHEN2006 wrote:
服貿評估報告懶人包不...(恕刪)


你的連結要不要自己看一下內容

絕大多數項目的"開放影響及效益分析"都是文字敘述而已
這真的有做產業分析,用經濟模型來推估一下?
還是像大學生寫畢業論文,隨便掰一掰的?

這東西的重點在誠信,如果你簽條約前就有資料,大家才會相信你
事後才在補做的東西,大家都會懷疑是兜資料

芭樂068 wrote:
你的連結要不要自己看...(恕刪)

這份報告是FTA的SWOT,嗯.你以為所有的經濟分析模型都會有P<0.05的圖給你看嗎.
台灣的企業人力,電費,水費,土地成本都比南韓低, 如果還非得要靠關稅來超越對手, 不願轉型
這些企業該倒就讓它倒吧, 雖然會影響員工生計, 但不倒也會拖累銀行業,
最後還是全民買單影響範圍更廣

長期以來那種一定要救的思維, 以低成本競爭才會造成台灣薪水這麼低迷, 一整個惡性循環

今天有 wto, ita, fta.. 一大堆, 以後也會有更多協定, 未來台灣就算要也不一定簽的成
到時候要轉型更難了

政府的報告評估影響不用太相信, 核四案都幾年了, 台灣幾時缺過電? 當初政府評估報告有人去質疑為什麼沒有發生嗎? 反正恐嚇目的達到, 政治目地達到, 也沒有人去追究為什麼沒有發生了
退休金的設計不也是一樣嗎?

中韓 fta 是該給企業思考, 此時此刻只是選舉的假議題...

宇昌案, M149帳戶 之前炒得很兇, 選後就消失了..


就像很多國家不願意賣給台灣武器和提供技術(美國也只是協助兼限制的方式), 我們也是自己研發出來了, 飛彈能力已經越來越有水準,不要那麼悲觀ok?

中國與台灣產業的競爭遠比中韓fta 影響來的深, 這才是政府真正要去擔心的
連這都不懂, 下台也是剛好而已

windlandz wrote:
台灣的企業人力,電費,水費,土地成本都比南韓低, 如果還非得要靠關稅來超越對手, 不願轉型
這些企業該倒就讓它倒吧, 雖然會影響員工生計, 但不倒也會拖累銀行業,
最後還是全民買單影響範圍更廣
長期以來那種一定要救的思維, 以低成本競爭才會造成台灣薪水這麼低迷, 一整個惡性循環
今天有 wto, ita, fta.. 一大堆, 以後也會有更多協定, 未來台灣就算要也不一定簽的成
到時候要轉型更難了
政府的報告評估影響不用太相信, 核四案都幾年了, 台灣幾時缺過電? 當初政府評估報告有人去質疑為什麼沒有發生嗎? 反正恐嚇目的達到, 政治目地達到, 也沒有人去追究為什麼沒有發生了
退休金的設計不也是一樣嗎?
中韓 fta 是該給企業思考, 此時此刻只是選舉的假議題...
宇昌案, M149帳戶 之前炒得很兇, 選後就消失了..
就像很多國家不願意賣給台灣武器和提供技術(美國也只是協助兼限制的方式), 我們也是自己研發出來了, 飛彈能力已經越來越有水準,不要那麼悲觀ok?
中國與台灣產業的競爭遠比中韓fta 影響來的深, 這才是政府真正要去擔心的
連這都不懂, 下台也是剛好而已


講這麼多,
請問你幫你的企業轉型了嗎?
或者你自己的企業轉型了嗎?

大多數企業轉不了型,
就跟大多數台灣運動員拿不到奧運金牌一樣道理.

想做, 但是做不到. 如此而已.

我們人生中, 想做但是做不到的事情太多了, 而且是99%的常態.

放大到企業, 企業想做但做不到, 也是常態.

你認為想做但做不到的企業讓它倒, 這種思維是否也可以用在個人呢?
個人想做又做不到, 就讓他餓死??
不會吧, 一定會想給他做一些他比較能做到的事, 讓他繼續生存.
既然不能應用到個人, 為何你認為應該應用到企業呢????

hello
macacafly wrote:
講這麼多,請問你幫你...(恕刪)



的卻是99% 都做不到~
生存原本就不容易, 所以更不能守死在一方

有很多企業破產重生的例子, 但沒看過靠關稅稱霸的企業, 這也是事實
所以我寧願讓它們破產,或許還有許多重生的企業
有人說你看不到失業員工和家庭的痛苦, 但也有人想告訴你,許多辛苦工作繳稅的人沒有義務拿錢去救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和員工, 以一個投資者角度, 也不會想拿錢去投資那種靠關稅的企業

中韓 FTA有影響, 也有很多人支持FTA, 但影響沒有那麼大, 也有人希望能思考轉型
不像執政的只會搞假議題, 恐嚇

早期的Apple 產品誰會買? 如果Apple沒轉型過, 他能賣這麼好嗎?

台日韓未來競爭對手會是中國, 不是彼此, 很多人看到的只是現在


芭樂068 wrote:
這東西的重點在誠信,如果你簽條約前就有資料,大家才會相信你
事後才在補做的東西,大家都會懷疑是兜資料...(恕刪)



簽約前 , 大家連減讓開放的範圍及條件都還沒確定 , 就能有評估報告 ?

這豈不是做球給在野黨及媒體殺 ??


windlandz wrote:
政府的報告評估影響不用太相信, 核四案都幾年了, 台灣幾時缺過電?...(恕刪)



核四報告是說如果老舊核電廠退役 核四不補上就缺電 ~ 這並沒有錯呀 ! 你知道今年夏天差

一點就不夠電了嗎 ?

再說 , 就算大家是算命仙能預知未來核四評估不准 , 這與簽經貿協議又有啥關係 ?

難不成就因為核四評估不正確 , 台灣廠商就要還是像以前一樣每年乖乖繳納中國海關鉅額關稅 ??

windlandz wrote:
的卻是99% 都做不...(恕刪)



我是對岸的,極度贊成你,韓國也不傻,韓國知道拼製造業未來拼不過中國,所以希望在文化娛樂上引領中國文化,所以今年去年看,韓國對中國的製造業投資增加,但對自身文化娛樂輕工業投資增加,最重要的是三星吧自己最先進的dram廠設在中國。


看看台灣自己,以前引流大陸文化潮流,現在你們自己都沉浸在韓流里了。以前看到台灣新鮮,現在我們普遍對美國的感興趣,收入增加了,見識廣了。


所以你們開放,就要做好,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到時候很多公司工廠都是要被大陸廠商收購和整合的,到時候你們周邊都是陸資廠商,你就知道苦頭了。
轉型,產業升級終究還是得面對大陸。現在對岸挾旁大的市場資源也在轉型,升級漸漸的往服務,品牌,金融走。製造業再過幾年也會漸漸退到2,3線城市甚至外圍國家。對岸人民工資這幾年真的提升的很快,低毛利的製造業很快會面臨人力成本的問題。好好面對這個市場才是務實之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