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ong wrote:
粗略看一下,現在105...(恕刪)


都說沒虎蘭了,全是真人真事

興航一天之內可以從跌停變漲停,震幅20%
房地產8年振福達60%有何奇怪?憲法又沒規定房地產保值,或一定要增值?


我親戚這個CASE,我猜他89年當年買的地段不是很好,應該是700的行情,他買了800,買貴了!
為何這麼說...
據我側面了解,他的鄰居三年後跟承包此建案的包商買的只有450萬(建商將屋子抵承包款給包商)
所以,房子的成本應低於450....


而8年前2008,2009年正逢金融海嘯房產急凍,地段不好,又急出售,要賣450,根本賣不掉,
或者是聽仲介慫恿,認賠,299成交!

而過沒多久,房產一路漲....
這正是買在天花板,賣在地板!

當然,也有好消息,我表弟,7,8年前就買了1+2的店住250萬,他說隔壁
88年買新屋價是750
對照這2個CASE,不正是一正一反嗎?

沒親身經歷過房產循環的人,絕不相信,房產跌時也會跌死你的!

2014,2015氛圍跟當年88,89年很像,一堆投資客往南部炒房,炒完了,也該跌了!
南部人不是每個都是田僑仔的....呵呵!

回應獨孤大,收割了就是看壞房產了,要轉進美元跟歐元了,
若是七八年後,有便宜檢,我會買土地!
不是要投資,是要蓋一棟樸素的平房,安享晚年!
為何是蓋平房?老了,膝蓋不行了,不能再住透天了!






ejan1969 wrote:
中年退休真的是很特別的,其實年齡是很關鍵的,有些事情年紀過了,就可能不會去做了。我30歲那年去歐洲獨自旅行,在那裡碰到的都是20來歲的年輕人,我就有點遺憾,沒有在更早的時候做這件事,差別是什麼?就是年紀、歷練、口袋深度。在西班牙的海邊我碰到一個德國大學生,兩個人因為抽煙而交談,他才20歲,我真的覺得我像大叔一樣,後來他邀請我晚上去海邊,他們有個party,我沒去,我知道我已經過了那個輕狂的年紀了。



e大中年退休目前看來結果是好的也令人非常羨慕
原因在於你已準備好了
包含思想成熟、理財能力甚至人生規劃各方面都水到渠成
年少輕狂固然讓人羨慕
可是如果我們年輕時真過著輕狂的日子而不是努力奮鬥充實自己
一二十年後也許還在為下一個月的生活費或房貸或小孩的學費賣命遑論中年退休了

ejan1969 wrote:
這句話把房產兩字換...(恕刪)

Ejan大,
非常棒的看法和建議。
其實我就是單純的晚一年執行退休而已。

您提到的另一種生活的概念,無關好或不好。非常受用。
smallsong wrote:
都說沒虎蘭了,全是真人真事
興航一天之內可以從跌停變漲停,震幅20%
房地產8年振福達60%有何奇怪?憲法又沒規定房地產保值,或一定要增值?

一家要倒閉的公司股價振幅,
股價有公開市場報價,同一檔股票每天有大量成交,
這與房地產價格能有一絲一毫的共通性嗎?

哪一棟大樓像股票一樣,
一天之內,同一棟樓能有許多住宅單位大量成交,
讓成交價格能有可比較性的大幅漲跌嗎?

又扯到憲法沒規定房地產保值,或者是一定要增值.
有任何人說過房地產100%保值與增值嗎?

短時間保值與增值的確很難,
持有長達8年以上,或許也可以沒增值,甚至些許下跌,都有可能.

但是持有8年的房價還能再跌62.5%?

過去幾十年的房地產發展,不論任何時機點購買房子,
可以在持有8年這樣長的時間以後,房價沒能增值,保值,竟然還跌了62.5%.
我只是單純想知道一下是在台灣哪個地段的房價能有這一奇事,如此而已.

我又沒有公開說你 "虎蘭",

如果你對你提及的 "真人真事"無法回答,或是不想說,
你不用回應即可.
你也可以說事屬機密,不願公開.

不需要導向毫無關聯的股票價格的漲跌幅,或者法律有沒規定房地產要增值與保值,
以此來迴避問題.
Katong wrote:
一家要倒閉的公司股...(恕刪)



K大無須動氣,就當我無聊上01虎欄!哈哈!
我認為08年那波地產的跌幅其實相對於歷史80年代跌幅是相對小非常多的,純以漲幅乖離率和下修比例來比較。

台灣人口已經成長50年以上,目前越來越多縣市人口衰退,雖然整體台灣人口還增加,不過增加非常的少,差不多到頂,整體台灣人口也準備進入反轉向下的階段。

我想這個級別的週期是相當巨大的,未來除了CPI來支撐房產外,人口的反轉對於房產的支撐是很不利的。

未來我認為股市的效益會大於房產較多。
很有價值的討論文,小弟也是嚮往中年退休,一直在思考要如何運用手上的資金在理財。

各位版友,小弟受教了!
我倒是覺得很多事不用等退休之後再做,現在就可以進行。
獨孤求敗5805 wrote:
C: 短期股票價差: 約60萬


獨孤大
方便透露一下你的C部分(短期)自已設定可投入的上限約多少萬?
而2016年中,C部分總投入最多資金的那一天又約為多少萬?

謝謝
以樓主的年紀來看,A的部份我覺得太多了點。
如果A/B的操作能力不錯,功課做好,買的分散一點,似乎沒有必要這麼保守。
畢竟未來還很長,太過保守可能反而增加未來的長期風險。
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