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e3081 wrote:
哈哈,有沒教不重要...(恕刪)
陳小姐列出的那些教學內容給我的感覺舉例來說,就像你教你畫一匹駿馬結果教的是這樣

有教阿,不怎樣..
現在人購買產品、課程多會查資料,文宣、報導不說,當初是觀察她的人脈關係才決定進購買課程的,而且她有講出我要的關鍵字 "現金流",且那時候網上還沒出現負評。
聽座談會最後賣課程主打家教班,費用高,那我想買的就是她長期輔導的服務費,不是想靠幾堂課就可以賺大錢。
結果實際上課不是教你技術分析還是價值投資的內容,而是介紹你去開國外戶頭,買要付費的網站跟看盤軟體,然後提供軟體外掛程式,要你照者她的外掛跟教學計算方式進出單,就這樣。
其實也不用說什麼同情不同情,付費的人是不是傻,我想陳小姐既然出來收費教學,那麼她的教學內容、服務與真實性,總有一天要受到大眾檢驗,大家就是把學習內容、服務與效果開個箱,大眾自會評價要不要去購買她的課程。
就如她說的,真金不怕火來煉,現在浮上檯面,就讓法律來一一檢視她的商品吧。
wwfrokcyyy wrote:
我是看到樓主這篇,來...(恕刪)
好吧!
來說個小故事,小弟不才,12年前才購買人生第一部新車

說來慚愧,當時涉世未深,又太過相信業務,便將訂車款+車險款匯到「業務個人帳戶」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一定覺得我慘了,後來業務也真的爆了

各位看官,不要笑我,因為最後我把所有款項如數取回,只「再多出了「存證信函」的費用+假扣押1000台幣

因為我發現不對後,立馬「書面」要求車商還款。
車商自然不從,於是透過口頭諮詢律師後(免費);「自己」寫存證信函給該車商並投訴消保官要求退款,再同步對該車商進行假扣押,當然過程中小弟用了點小計謀。最後才能全身而退

說這個故事幹嘛呢?
只想告訴各位,「權益」要自己去爭取、去維護;在這裡取暖於事無補。
如果各位並不想爭取,只想「做功德」,那就當小弟放了個屁,大家笑笑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