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h2506 wrote:3萬張的空單…. 60.8的卷資比!開發金 完全被 中壽的股東看貶了….哈 你以為券資比高有甚麼意思,這中間有很多是鎖價差的投資者,利潤(以均價計算)如下表,當然若不喜歡特別股的話,利潤會少一些。
Lch2506 wrote:3萬張的空單…. 60.8的卷資比!開發金 完全被 中壽的股東看貶了….哈 即便開發金者3萬張融券,全部都是中壽股東先行鎖單融券放空,也只不過是中壽股東(不計開發金及子公司凱基證券所持有55.95%股權)可以轉換開發金股數173.4萬張的1.73%,這麼極低比率就推論中壽股東完全看貶開發金後市,似乎完全沒有任何說服力,我認為應該說,1.73%的中壽股東看壞開發金後市,所以先融券放空鎖單,98.27%不看壞,所以沒融券鎖單,你說呢?
開發金有人看空應是看空下半年的証券部分收入吧? 証券收入佔開發金的前七個月獲利的40%,上半年常有5000至7000億元的日成交額,下半年可能難些。開發金的銀行獲利佔約10+%,其他則為人壽,証券及創投。開發金法說已明講今年獲利約2元,自己可以估算股價是否在合理區間。明年若能100%合併中壽,股本變化都可估算,不用亂想。***「工商」寬量國際機構最新投資報告顯示,外資加持對金融股的市值擴張大有助益,近十年台灣金融業的總市值從2.3兆元增至5.48兆元,增加1.38倍,而外資投資台灣金融股的總市值從5,307億元增至1.38兆元,增幅高達1.6倍。換言之,外資對金融股投資淨額的增幅比金融股總市值增幅還要大,如今金融股的總市值,外資持股大約占25%。寬量國際指出,近期已觀察到國際資金積極轉進金融股,而外資投資金融股有主要四大原因,一是金融股陸續進入除權息旺季,比起台股大盤平均2~3%,金融股平均殖利率約4.5%,顯然較有吸引力;二是台灣金控業者獲利不斷優於預期,尤其是壽險與證券型金控投資獲利最為突出。
外資力捧金融股 四大關鍵原因曝光工商時報 朱漢崙 2021.08.30https://ctee.com.tw/news/finance/509569.html://ctee.com.tw/news/finance/509569.html寬量國際則依外資意見回饋指出,外資投資台灣金融股主要著眼公司獲利、未來發展策略及股東回報率,例如具公股背景的第一金能成為近十年來外資持股比重增加第三高,除了目前處價格低檔,亦與近十年持續提高現金股息占比有關。目前金融股占外資在台灣全體投資部位比重相對低,寬量表示,後續台灣金融股若能在發展策略、經營目標、股利政策發揮說服力,外資加碼金融股的空間仍大有可為。
富邦金公告發行普通股暨丙種特別股要點如下:發行價格:普通股每股$58.9,丙種特別股每股$60(股息年利率為【3.00%】(7年期IRS 0.6538%+2.3462%)。)原股東認購比率:普通股每千股認購新股38.12086402股,丙種特別股每千股認購新股23.18764162股,惟實際認股率以認股基準日股東名簿所載之股數為準。除權交易日:110年9月6日有人會認特別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