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理財比較....




gary3155 wrote:
請問國債要如何知道發行的消息

我只有找到


“聚财宝”专享组合类(和盈计划)2013年474期人民币理财产品

内测年化收益:5万(含)以上5.25%/ 年


今年剩10/10一次
每年年底會有次年發行計畫
PRC財政部會公告
臨近發行日,大陸財經網頁也會有新聞

國債有分兩種,電子式跟憑證式
我是買電子式,也建議買電子式
差別請自行百科一下

請參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3467204&p=1#45133842
gary3155 wrote:
請問國債要如何知道發...(恕刪)

各大國債承銷團銀行,都會公告國債的發債日期.

以下是建行的網頁,有中國國債的種類與業務介紹.

http://finance.ccb.com/Channel/5207


要在承銷團成員銀行開戶才能投資電子式儲蓄國債.

承销团成员通过其网点柜台代销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
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作为储蓄国债(电子式)
网上银行销售试点银行同时通过其网上银行代销

gary3155 wrote:
内测年化收益:5万(含)以上5.25%/ 年。


gary 大的意思應該是

这内测年化收益跟國債也差不多了...

不然怎會內部的收益資料找得到...網上公開的資料找不到阿?
rickchiu wrote:
gary 大的意思應...(恕刪)


比如10/10當天8:30上網路銀行就可以購買電子式國債嗎

平安好像只有憑證式
各銀行規定不太依樣...

應該說同銀行各地的分行...

也會有差異...

直接問理財經理就行阿...

Katong wrote:
那請問可不可以到銀行門口領錢,領完直接進去存銀行呢? 還會被搶嗎?
台灣滿街都是提款機,每一家7-11與全家便利店都有,能不能天天換提款機領呢?


是呀,
所以這也是解決方法之一,
我說了,我提出這些問題不是說一定會發生,
而是讓樓主可以事先做好評估準備。


Katong wrote:
你又怎麼知道領錢的一定必須是年邁的父母,不能是其它的親人呢?


我印象中樓主說過他們家就只有他和父母三口吧。
所以就算有其他親戚,應該也不太常連絡,
領錢這種事你會請你的叔叔阿姨幫你代勞嗎?
而且還是不常聯絡的。
何況還要"天天領,領600天"。


Katong wrote:
但是,連這些也要在投資理財版交待嗎?
連這些都被你評估成投資理財的風險. 你真的誤以為你自己很會評估風險嗎?


你先自己去了解一下這些討論的來龍去脈吧。
樓主自己提出的解決方法,
我從裡面再幫樓主找出可能面對到的問題,
怎麼變成是我在找碴了。


Katong wrote:
想像風險 和 評估風險,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

想像風險是把一些不切實際機率也拿來當成是風險,只為了要 "噹"別人.


我如果只是要"噹"樓主,
絕不會只說這些。
既然你覺得自己評估風險的能力比我強,
那你何不幫幫樓主找出他的計畫中有哪些風險呢?
話說回來,
就算我只是要噹樓主,
樓主被我噹了會導致他的投資失敗嗎?
不會吧!頂多心情不爽而已,
但是如果我說的東西樓主聽完回去自己想一想發現當初自己真的有些沒有思考週全的東西。
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那是不是我變相的幫助了樓主?
就如同去年的定存股事件,
也許樓主決定放棄定存股計畫的原因不是因為我的建議,
但是至少去年的那些討論(除了我還有一堆人給過建議),
有讓樓主後來自己發現計畫中的風險因素,
進而加以改進自己的計畫,降低風險。
如此,比起一昧的贊同,我認為這種"噹"更有建設性。


Katong wrote:
你應該順便再提出一些其它風險,例如:
一年365天,每天走上馬路/開車, 人人都有可能出意外
中國與美國開戰,陷入核戰,銀行被毀
隕石撞上台北,所有人都死光,沒人去領錢...
對了,還有台灣要獨立, 中國沒收台胞的資產. 噗!


不可否認,你說的這些確實也是風險,
但是我不提這些的原因,
就是這些事情發生的機會太低,
而且就算真的發生了,
也是大家一起死,
風險規劃要做的不是去管這些"全體性的風險",
因為這種風險你規劃也沒用。
風險規劃是要把"你可能會遇到,而別人不會遇到"的風險找出來想辦法避免或是降低傷害。
RMB:NTD的匯率問題,你可能遇到,別人不會遇到(只要不投資RMB計價的標的就不會遇到)
房貸利率升降的問題,你可能遇到,別人不會遇到(只要不舉債投資就不會遇到)
不是嗎?


Katong wrote:
那一句提到過投資總額是R大全家所有的身家,沒有其它錢與資產呢?
R大有說過他全家除了投資額以外,別無橫產?


首先,
是樓主自己說他自己的資產不多,
不是我說的。
(想看的話自己回去年那篇定存股的文章找就可以找到,好像在前幾頁)
再來,
我的重點不在於樓主全家還有沒有其他資產,
而在於樓主運用這些資產的想法和態度做法
就算樓主今天家裡還有金山銀山,我一樣會提出這些質疑。
因為"這些資產不是樓主的"。
不要再說甚麼"他父母願意給他",
他父母願意給他那是"他父母"的想法,
不代表樓主就可以用這樣的想法和態度來面對。
這才是我的重點。

Katong wrote:
這種話,套上01上大家常說的, 沒圖沒真相,你懂吧?
你怎麼說都行. 事實上,說了等於沒說.


有沒有真相不是重點,
我說這些原本就沒預計你會相信,
你就當我是隨口說說就好,
反正你也只是隨口問問不是嗎?


Katong wrote:
說說自己吧!
小弟斗膽請教的是,您這樣會評估風險,精算方方面面的事,思慮這樣縝密,
請問一下您出社會以來,靠雙手累積多少資產,可以分享一下嗎?


這種"有本事你來"的論點應該可以不用了,
畢竟我說出來了你也不會相信,
就算你相信了,也不會改變我們現在討論的重點。
只不過是節外生枝罷了,何必呢?


Katong wrote:
你又怎樣知道人家對父母不感恩? 你又怎樣知道人家不孝順父母?


我不知道樓主其他方面跟父母的應對是怎樣,
我只是就樓主目前說出來的情況發表意見和看法而已。
畢竟一事歸一事,
也許樓主平常其它方面真的很孝順很感恩,
但是就這件事樓主自己說的情況看來在我來看就是不孝的行為。
做一百件對的事,也不能當成做一件錯事的藉口,
我想這個論點應該大部份人都能認同吧。


Katong wrote:
評估什麼?
從投資理財要延伸-->對方家裡一定沒有預備款-->家裡一定會急用-->天天領錢一定被搶...
自己父母/家裡的錢,你說人家慷他人之慨? 你認為R大的父母對他來說是"他人",
人家的親子關係如何,你也知之甚詳嗎? 也拿出來在投資理財版酸一下.


等等,我哪時候說"一定"了?
你不是自認風險規劃比我強,
難道不知道風險之所以叫風險就是因為"未知"?

再來,請問父母的錢是不是自己的錢?
如果是,為什麼父母給子女錢超過一定金額還要扣"贈與稅"?
樓主已經成年了吧!已經有自立的能力了吧!
在法律上,父母已經沒有義務要繼續資助他,
在道德上,樓主這麼大一個人,好手好腳的,應該是他要拿錢孝敬父母而不是父母拿錢孝敬他吧。
在我的觀念裡,
"資產"這東西不是"自己的"就是"別人的"。
不管這個別人是你的誰。
別人同意讓你運用他的資產,那是你的福氣,不是權利。
你運用別人的資產,就應該對運用別人資產的部分負責,這是你的義務。
就算對方是自己的父母也一樣,
父母怎麼想那是父母的事,
做子女的不能抱著"父母為自己付出是應該"這樣的想法來接受父母的好意。
這是我的重點。


Katong wrote:
說得很好.
同理,您要在版上發文,也要有接受不同聲音的心理準備.
我的質疑,也不是很不合常理,對吧? 噗!


當然!所以我很認真的回答你對我的質疑呀。


Katong wrote:
不是嗎?
連R大的父母對於R大工不工作的心中考量,你也要問出來.
合你的意,才是負責任. 不合你的意,就是不負責任?
請問一下,有那一位社會賢達認證過你的看法是負不負責任的衡量標準呢?


等等!我說過,這些一切我提出來的都是"我的看法和想法",
我可沒有說我的想法就是標準吧。
就如同在你的想法裡認為我這樣的行為是在"噹"樓主一樣,
不然你贊同樓主的做法,
難道又有哪位賢達認證過樓主的做法是應不應該贊同的衡量標準嗎?
沒有吧,只是"你覺得"樓主方法值得贊同而已。不是嗎?
同理,這也只是"我覺得"樓主做法很不孝而已。沒問題吧。


Katong wrote:
今時今日,有誰需要領一千萬現鈔買屋? 你可以說一下嗎?
你應該沒買過房,我可以告訴你,現在都用履約保證,只能匯款.
你拿一千萬現鈔,沒人能收,懂嗎? 簽約以後,才回去匯款履保帳戶.
回去問問你的父母,買房子直接搬現鈔過去給買家,可不可行,他們會告訴你.


拜託,我只是舉個例而已,
不用這麼吹毛求疵吧。
你應該不至於看不懂我舉那個例子的重點在哪吧。
不然不要買房子,買車子總可以吧。
我說房子是因為有人把買房子當成一種投資,
這樣舉例起來比較方便罷了。


Katong wrote:
還有啊 !領巨額現鈔,可事先申請管區派出所派員護鈔,免費的,這是警政署推廣的.
您假設的真好.
但是, 連這種事也要拿來理財投資版假設嗎 ?


為什麼不能拿來這邊假設?
你確定會來這邊看的人每個都知道這個訊息嗎?
如果今天我不提出這個假設,
你會閒閒沒事把這個訊息說出來?
因為我提了這個假設,你把解決方法說出來,
不是就造福了那些原本不知道這個訊息的人?
那比起你之前只是"贊同"樓主的做法,
能帶給別人什麼幫助嗎?


Katong wrote:
有什麼R大的文章讓你覺得R大不知道海外投資有匯差, 貸款有利差嗎?


好,也許樓主知道匯差利差,
但是從頭到尾沒看他提出甚麼能說服別人相信的解決方案呀!
他來這邊發這篇文不就是為了讓大家"參考"他的作法。
那為什麼有人提出他的作法的問題點他卻不願意解釋?
當然,解釋別人的問題並不是他的義務,
但是既然他要的是"別人的認同",
那"讓別人認同"應該是他自己應該要去作的事吧。
而不是把自己的作法說一說,別人有問題也不解釋,就要別人認同他。


Katong wrote:
你說得沒錯.
就像是人人都假設今天出門不會出意外,太理想化了.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天天都有極少數人出了門,但永遠回不了家.

每天敢出門的人,都是太理想化了,許多預料不到的風險有可能會發生.


你搞錯了!
人要出門做事情,
那是"必要"!
因為你不出門你沒辦法生活!
但是樓主有一定要舉債投資嗎?
依樓主的說法看來,
就算不舉債投資,以他們家的資產應該也可以過得不錯!不是嗎?
甚至可以過得比現在更好!
那為什麼還要"承擔這樣的風險"去舉債投資?
今天我明明知道這個海岸的水域是危險水域,
而我也不是一定非要下水不可,
那為什麼還要下水?

如果今天樓主的情況是"不這麼做未來就活不下去",
那我就可以理解樓主這麼做的理由,
但是事情是這樣嗎?不是吧。
所以我才有這些問題呀!


Katong wrote:
每天敢出門的人,都是太理想化了,許多預料不到的風險有可能會發生.


所以才會有保險這東西的存在必要不是嗎?
因為大家都知道有這個風險存在,
但是又沒有辦法完全避免這個風險的發生,
(因為就算你不出門還是會有風險)
所以才有了保險這東西來幫我們降低風險發生時的傷害。
當然,任何的事都有代價,擁有保障的前提就是自己要先付出。

旅行社出團都要幫旅客投保旅平險了,
那樓主用父母的資產來投資,有沒有幫父母的資產保個保險?
照樓主的想法,出團不就是去到目的地,然後玩一玩,再回來,
就這樣而已,幹嘛要保險?
問題是你怎麼知道這一趟出去會發生甚麼事?
真的發生甚麼事你有辦法承擔嗎?
如果有,那很好,你不用買保險,因為你自己就可以當自己的保險公司。
如果沒有呢?然後又不買保險?
如果風險發生了是自己要承擔的話那還好,畢竟個人造業個人擔,
問題是今天樓主是拿別人的錢去做投資!
風險發生了賠的是別人的錢!
(不管這個別人是父母還是路人甲,不是自己本人就是別人)
難道連"可預期的風險"都不用事先規劃?
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有很難發生嗎?
沒有吧!不就50% 50%?
這樣的風險都不規劃,還要別人相信這個"20年計劃"能成功?
就算真的成功,難道不是全憑運氣?
電子式的國債是這個嗎?
http://finance.ccb.com/Info/62558745

八月份的剛結束
這個如果購買三年期的話
是每年把5%的利息用現金給你
最後三年後直接把當初購買的金額加上最後一年的利息一起給你
是這樣嗎?

shangpoo wrote:
賠了錢了...也不干我们的事...你也不會拿錢幫他吧!


如果...我是說如果,
樓主真的慘賠,
到時候又沒有工作收入,
去申請低收入戶證明,
那算不算是拿我繳的稅去幫他?
好啦,我承認這裡是我想太多。
只是輕鬆一下~~~

鷺港人 wrote:
L大,我小聲告訴你
版大的RMB跌20%不過是回到他當初買的成本價
你認為跌5%,他還賺幾?%


鷺大,我小聲告訴你
樓主是說"他還換過1:4.1"的,
不是說"他的成本都是1:4.1"....
會這樣說,
表示"1:4.1"在他的換匯過程中是"值得一提的低",
保守估計樓主的平均匯率應該在1:4.5附近吧。
你認為跌20%他會賠幾%?

rickchiu wrote:
到年底,全年是44萬多....


你付出的本金是多少才賺到一年44萬RMB的收益?
其中有多少是"你自己的"?
依照"你自己的、你父母的(包含用父母的資產貸款來的)"這個比例,
這一年44萬RMB裡有多少是"你自己的"?
有沒有4萬?
還是你真的已經把父母的資產當成你自己的了?


rickchiu wrote:
而且父母年紀大了....我在家可以負責買菜...

雖然我家步行至菜市場只有10分鐘....

但是買好回家,提著重重的菜籃...還要爬坡...

連我都偶爾覺得體力吃不消,何況是年邁的雙親...

母親因慢性病一個月總要去醫院或門診幾次...


你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做外傭。
你上面說的事情全部包辦一個月應該只需要兩萬塊台幣左右。


rickchiu wrote:
失去那一份我覺得不是很必要的工作...

那又不是很重要的...


你之所以覺得那一份一個月不到4萬的工作不是很必要,
是因為你父母的資產,而不是你的計畫!
沒有你父母的資產,你一個月就是連4萬都賺不到!
抱歉話說得比較難聽,
因為到現在我覺得不把話說那麼明白你似乎聽不懂。
所以你還有要反駁我之前質疑你"把父母資產據為己有"的行為嗎?
如果沒有,那有沒有要反駁我之前"說你不孝"的說法?
如果都沒有,表示你認同我之前對你下的評語嗎?


rickchiu wrote:
而且我依舊持續有收入,而且算來還高過以前工作收入...有何不可?


果然,你已經把你父母的資產運用所得的收益當成是你自己的收入了。



rickchiu wrote:
父母也覺得有投資收益,總比以前他們虧在股票基金是好多了.......


我只能說你父母好可憐,
他們還以為自己有投資收益,
殊不知那些收益早就被別人當成是自己的收入了。
搞不好連那些資產在某人心中都已經不屬於他們的了。


rickchiu wrote:
當然,在一些网友眼中,是罪大惡極??實在很難理解.....


我把你辛苦存了大半輩子的資產幾千萬拿去抵押貸款投資,
然後投資的收益算是我自己的收入,
貸款的部分一年九十萬你負責還,
然後每個月我給你生活費一萬多。
外加幫你買菜洗衣掃地煮飯順便陪你上醫院看醫生拿藥。
平常沒事還會跟你聊聊天讓你不會無聊,
你覺得我這個提議如何?
你會答應嗎?


如果不會,
你知道你現在對你父母做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提議嗎?
(搞不好你的提議更爛,我除了幫你買菜還要負責煮飯洗衣掃地)
對於辛苦把你養大成人的父母,
你這樣對他們,在某部分人眼中是罪大惡極有很難理解?

如果會,
那我們可以立刻行動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