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是錯的?
馬克斯主義政治經濟學家認為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的新古典經濟模型根本就是錯的
「利潤率下降趨勢規律」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才是對的
馬克斯主義今天仍然是科學社會主義,他的分析是有效的
西方主流資產階級經濟學看不見的盲點太多了
例如馬克思批判「亞當斯密教條」指出少掉的固定不變資本C
例如 馬克思批判生產力要素理論
例如 馬克思在資本主義剛萌芽時的19世紀中最早預測7~10經濟商業週期危機的發生,比西方經濟學家朱格拉週期更早看見經濟週期
例如 馬克思的「利潤率下降趨勢規律LTFPR」 預測了資本主義的今天發展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
例如 馬克思再那個金融資本還沒發展到今天的年代已經預言股份資本和金融資本有一種特殊的運動規律
例如 新古典的主流經濟模型 索洛增長模型(Solow growth model)的前身建立再哈囉德-多馬模型(Harrod-Domar model)
馬克思的經濟增長理論模型 -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http://econ.shufe.edu.cn/kindeditor-4.1.10/attached/file/20151228/20151228004725_65728.pdf
他的前身,其實就是哈囉德多馬歪曲串改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二券發展出來的
例如 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二券 提出的比例失調理論,和兩部類增長宏觀經濟模型(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部門)
是最早的宏觀經濟學發展始祖
例如馬克思的模型比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的假設更貼近實際
這些文章是表示皮凱提認為如果資本收益率獲利潤率維持不變,
那麼資本收入比會不斷升高可能是錯的
詳細的論述再安德魯克萊曼那本經濟學書裡有說明
利潤率下降很可能才會造成資本主義的危機
造成投資 就業 消費不足
為什麼平均利潤率水平的下降是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結果和表現形式?
馬克思認為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以長期來看,剩餘價值率的提高比不上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速度,因此資本主義的長期利潤率會有下降的趨勢和規律,但是短期來看有反作用力抵銷掉這個趨勢,經濟危機可以抵銷掉自己利潤率短期下降,資本主義就用這種方式來克服自己的矛盾
因此經濟會有7~10年週期性波動的朱格拉週期,70~80年一次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
因為馬克思認為一切價值都是勞動力創造出來的,資本只是一種死勞動,只有活的人類勞動利才能創造新價值的存量(資本),而資本和生產資料本身只能透過勞動生產過程轉移這種死勞動存量到新產品中所以資本投入才可能創造價值,但是價值的泉源是活的人類勞動力。
勞動總產品的價值W=C不變資本+V工資+M利潤
古典經濟學家就認為勞動力得到工資、資本創造利潤、土地創造地租 但是卻不去考察資本怎麼可能創造收入 所以亞當斯密認為總收入=工資+利潤這被稱「斯密教條」
馬克思批判過固定資本消耗C誰來補償的問題,因為所有機器設備都有磨損或折舊最終還是要靠人類
利潤率=M/(C+V) = (M/V) / [ (C/V) +1 ]
M/V=剩餘價值率
C/V=資本有機構成
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代表用越少的勞動產出越多的「使用價值」
但是「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力
結果就是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樣一單位商品包含的人類無差別勞動「價值」更少了
因為單位時間勞動力所能推動和生產的「使用價值」越多了
結果就是每一單位商品的價值,隨著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而降低
有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節約勞動力降低了成本會導致利潤率下降?
因為如果以個體的眼光來看只有一家廠商這樣做他的利潤率提高,但是這點是「合成繆誤」陷阱,在資本家市場競爭的情況下,其中一家採用新技術長期也會導致其他資本家跟進採用新技術而與之前相比提高成本,結果就是利潤率下降,整體來看產品以他的生產成本賣出,因為產品每單位「使用價值」不變但是包含無差別人類勞動「價值」 越來越低,就越來越便宜。
所以資本主義長期提高勞動生產力,使用節約勞動力的技術,會導致商品用越來越低的售價生產出來
舉個例子電腦和手機因為摩爾定律,電晶體每格一段時間降價一次
每單位計算能力的價格是隨著摩爾定律下降就知道了
其他工業品也是一樣的只是比較緩慢的降價而已,和100年前的人比起來現在的商品是更便宜不是更貴的。
那你在看看馬克思的利潤率公式P=M/(C+V),把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V
就得到 分子是剩餘價值率M/V 分母等於資本有機構成C/V+1
P=(M/V)/[ C/V +1]
但是「剩餘價值率M/V」在一個社會很難長期無限提高,否則會造成社會動盪,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勞工組織
而且即使壓低了工資V提高利潤M,也會造成產品賣不出去滯銷,消費不足的危機
在生產過程即使能提高剩餘價值率,在流通過程卻無法實現剩餘價值,
因此長期來看M/V可能會保持穩定或是緩慢增加,(可以看各國「總工資/GDP」的比例觀察這一點)
與之相比「資本有機構成C/V」就會隨著資本主義的積累越來越大,(可以看各國人均資本存量/人均工資成長是不成比例的)
勞動力總「價值」和剝削到的「剩餘價值M」的成長速度比不上「不變資本價值C」的提高,
那樣利潤率就長期下降了
而主流西方經濟學可能會拿「邊際生產力遞減法則」來解釋利潤率下降
但是那是很膚淺的觀察,因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沒有看到剝削這回事
我過去的影片也反駁過這個觀點,例如玉米每年產出增長25%,但是玉米每年價格下降20%,那麼貨幣的利潤率=0%,資本家根本沒有利潤。
這種實物主義經濟學家,是以「現期成本利潤率」來衡量利潤率
然而實際上資本家是拿「歷史成本利潤率」來衡量真實的利潤率,
因為生產的出來並不代表賣得掉,要在流通環節實現剩餘價值,就必須賣掉產品,滯銷和相對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徵,只要勞動力商品化和僱傭勞動制還存在,資本主義體系是為了生產剩餘價值就必然不斷發生週期性經濟危機。
中美貿易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原因
中美貿易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原因
在自由放任經濟狀況下工資降低才是經濟規律因為勞動力可以買賣
各位想想看工資是什麼?
工資不過是資本家購買「勞動力這種商品」的價格而已
工資跟決定其他任何一切商品的價格一樣服從資本主義的規律
那麼工資本身只不過是一種勞動者被當成商品出售的交換價值而已
其他一切商品的售價受到再生產它的成本和費用影響,生產成本越低這種商品的售價就越低
你想想看生產某一種工業產品,它的生產成本和費用越低,產品本身價值就越低
在自由競爭的情況下,產品的售價就越低
人類本身被當成商品買賣,是因為勞動者本身沒有資本沒有「生產資料」
所以只能靠出賣自己換取維持生存的工資
這種生產關係是不對等的,有人會認為
「生產力越來越高GDP一直在成長,所以薪水應該越來越高才正常的人,自己應該被加薪」
但持這種看法根本不懂什麼是資本主義
人均GDP從90年代不到1萬元現在2018年成長到2.4萬美元,為什麼社會底層的工資在無干預情況成長卻不多?
(而且還是在政府干預的條件下基本工資才能成長)
想像一下有一個農夫,今天他努力耕種,因為農夫自己有生產資料
包括一頭牛、一塊田地、一些肥料和種子等等,隨著科技進步農業生產力越來越高
產出越來越多,農夫可以用越來越便宜的價格購買更好的肥料,更好的機器去替代那頭牛
奇怪的事情是?農田生產力越來越高 ,為什麼工資沒有增加?
原因在於你不是農夫,你沒有生產資料 「你是那頭耕田用的牛」
你對農夫而言只是一種生產工具而已,想想看?如果你跟牛一樣是可以買賣的商品和勞動力
這種關係對等嗎? 就像「一頭耕田用的牛抱怨自己的工資為什麼不增加一樣」
「勞動力商品化 」本質上是人類的異化,是生產關係不對等造成的
而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資的本質,他認為,工資只是勞動力價格的特種名稱,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關於工資水平的決定,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那你會問為什麼許多國家的工資有再增加呢?
原因在已開發國家政府主動干預,調高了基本工資,始終把最低工資控制在人均 GDP40%的水平
這樣做只是為了避免社會階級矛盾,最終威脅到資本家的統治權力
政府調高基本工資本身不是為了推推翻或改變不對等的生產關係
只是為了維持這種資本的不對等生產關係和權力而已 ....
有一個農夫租一塊耕地,一頭牛、一些生產工具包括肥料和種子等等......
「養牛的價格」就好比「工資」
「牛的再生產成本」就是「牛飼料價格」
肥料和種子和機器設備就是「生產資料」
「農夫」就好比「產業資本家」
地主或土地承租費用就是地租 對應著土地資本家的利潤
不管農夫種多少,都要分給無償佔有土地的人利潤
現在因為科技進步,牛飼料的價格不斷降低
養牛成本比以前更便宜了,而且還發明了替代牛的耕田用的機器設備
牛的工資要受到這種機器設備的競爭,
機器設備降價又可以種植更多牛飼料例如黃豆、燕麥等等飼料
同時牛的飼料成本更低,牛的再生產價格降低
牛的工資變得更低,產業資本家利潤提高
地主要求產業資本家分給他更多,也就是你繳房租和房屋貸款越來越多的原因
因此農夫養牛的成本提高 壓縮了他的利潤率,因為連牛舍(牛住的房子)也要佔用土地
農夫越來越不愛投資改良自己的生產工具,購買更好的機器設備來提高產出
農夫乾脆自己也跟銀行貸款買農地,租給其他農夫,或等地價上漲以更高價格賣出
這就是房地產減慢了影響經濟成長和「各國房價高漲」的原因
受到土地地租提高的影響而降低利潤,彼此又互為因果惡性循環
因為房地產炒作並非生產性勞動,壟斷土地而得來的財富和任何收益,會轉移產業資本的利潤,等於對總利潤作「二次再分配」在總利潤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率會降低,而利潤率一下降,投資、就業、經濟成長率都會下降。
列寧認為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帝國主義出了本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你只要想一想「美國麥當勞的工資為什麼比印度麥當勞的工資高20倍?」就明白了,因為有跨國剩餘價值的轉移,因為最底層的工人也分配到了剩餘價值,而已開發國家中的資本家就拿從國外賺來的剩餘價值去收買他們的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勞工貴族」,因而表現為已開發國家的勞工收入水平比較高,資本家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完全有理由收買他們,因為歐美國家國內存在工會,比如說「美國麥當勞工人的工資是印度麥當勞工人的20倍」,即使考慮購買力平價PPP也相差5~10倍,並不是因為美國麥當勞工人比較努力和聰明,因為是同一家企業的大致相同的工作內容在不同國家卻有不同工資,理論上印度和美國麥當勞員工他們勞動價值相等,做相同同樣的工作卻不同薪資,同工不同酬,理論的核心是不平等交換,即外圍和半外圍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用較多的本國勞動換取較少的外國勞動。即向核心國家無償輸出剩餘勞動,用通俗的話講,就是「進貢」。不平等交換的途徑主要有如下三個: 較早開始資本積累的國家(核心國家)具有較大的資本存量和資本有機構成,在利潤率平均化的條件下其產品以高於價值的生產價格交換,而外圍和半外圍國家產品的價值卻高於生產價格。因此,核心國家的產品包含價值(無差別人類勞動)較少,半外圍和外圍國家產品包含價值更多。故而國際貿易中核心國家事實上在剝削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剩餘勞動。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核心國家的地位類似於資本有機構成較高的部門,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地位類似於資本有機構成較低的部門。 核心國家佔有較先進的科學技術,並通過知識產權等方式強化技術和准入制度等的壟斷。這種壟斷主要被現有國際分工、市場份額、軍事和地緣政治霸權等因素所鞏固。核心國家由於佔有了這些先進的生產資料和壟斷了市場份額而佔有了外圍半外圍國家的一部分剩餘價值,即免費勞動,如專利費和品牌溢價等。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核心國家的地位類似於地主階級,外圍半外圍國家的資本家階級則類似於租地農場主,核心國家獲得的壟斷收入則相當於地租。 第三種情況則是由於外圍半外圍國家勞工組織較弱,環境保護較差,金融市場不完善,跨國公司可以規避諸如工傷賠償、保險、教育、污染治理、金融監管和部分稅收等成本,以低於當地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須的價格支付工資。這種勞務外包、產業轉移和金融投機的本質是剝奪性的原始積累,即以不可持續地壓榨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勞動力、自然資源和破壞社會安全網絡的方式來攫取超額剩餘價值。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這相當於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掠奪。 對於外圍半外圍國家來講,該國統治階級對待上述三種途徑的態度和政策決定了該國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的基本國策。任何強化上述三種途徑的政策,都會強化核心國家對本國剩餘勞動的搾取,鎖定本國外圍或半外圍地位,這是充當國際資本在華利益代理人的買辦資產階級國策;任何對抗上述途徑的政策,都會弱化核心國家對本國經濟和政治的控制,嘗試突破外圍半外圍地位,乃至改變世界體系格局。 一個國家內的民族資本主義是以另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隊伍擴大和更大程度的壓迫來實現的
革命難以輸出到已開發國家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美國的工人是工人階級的貴族,也就是列寧所說的「貴族工人」並不是真正的「國際無產階級工人」,這是「帝國主義」國家的工人被資本家收買的結果,國際無產階級的誕生是在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環境下和產業自由遷移人口自由移民條件下,達到各國工資均衡條件(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開發中國家提高工資),但為什麼達不到,列寧認為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帝國主義出了本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lenin/15.htm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916年1~6月)
‧ 一 生產集中和壟斷
‧ 二 銀行和銀行的新作用
‧ 三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
‧ 四 資本輸出
‧ 五 資本家瓜分世界
‧ 六 大國瓜分世界
‧ 七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
‧ 八 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 九 對帝國主義的批評
‧ 十 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
一個國家內的民族資本主義是以另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隊伍擴大和更大程度的壓迫來實現的 如果沒有全球50~60億的中低所得開發中國家人口的勞動 那麼已開發國家就沒辦法在過去積累自己的資本
早期資本的積累模式是
1.西班牙的模式 直接搶劫和殺光北美洲印第安人的黃金、白銀剝奪他們的土地
2.後來進化到大英帝國模式,從非洲輸入黑奴隸到北美去種植棉花,然後廉價原料出口到英國去強化英國本土的工業資本 然後再傾銷產品回殖民地,完成這種壟斷優勢強化的迴圈
3.最終這套英國模式面臨德國的競爭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英國霸權隨之落幕 但現在卻是資本主義3.0的美國模式,這是一種美元和軍事結合掩蓋起來的霸權和帝國主義 透過金融+科技手段不斷剪全世界羊毛來達成
帝國主義國家的特色就是
1.高度集中化的趨勢形成壟斷壟斷優勢變成的一種阻礙競爭的手段,幾家大型跨國企業壟斷了產業市佔率的大型卡特爾、托拉斯、辛迪家
2.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結合形成金融資本
3.對外資本輸出成了主要利潤來源,本身只做非生產性勞動例如金融服務業 和高附加價值產業少量的勞動 就可以對其他國家向收取貢付一樣,印美鈔源源不斷的輸入商品 這典型的國家就是美國
但是這種情況最近正在瓦解 ,從中美貿易戰中可以觀察出來,高技術產業正在擴散到開發中國家打破帝國主義國家的壟斷,例如中國的2025計畫,也就是減少了美國能夠分配到的剩餘價值,因此底層的工人貴族才會去支持川普搞民粹主義和新納粹主義,最終貿易戰博弈的結果假如是美國失敗很可能就是帝國主義國家內部從外國搾取的剩餘價值量變少,這種情況下美國社會內部矛盾會加大,然後出現資產階級難以分配他們國家內部的底層足夠的剩餘價值這狀況帝國主義會解體,甚至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也會減少,就有可能發生內部革命
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這樣
1.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
資本、勞動力和商品的自由流動,形成世界單一市場和自由貿易打破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壁壘
各國的基本工資差距會越縮越小,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開發中國家提高工資
同時自動化技術和AI人工智慧+IT產業等應用增加了高中低階所有工作崗位的可替代性,
導致在不增加絕對剩餘價值和勞動強度下資本家增加了「相對剩餘價值率」,但是資本有機構成上升的更快
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會導致利潤率下降和大蕭條更頻發的發生(發生頻率和密度會越來越高)
而目前已開發國家這種「壟斷型態資本主義」會維持不下去
帝國主義會在全球化發展下解體,這種崩潰主要會發生在已開發國家內部
因為開發中國家的所得成長將會降低他們內部的社會矛盾,而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會增加他們內部的矛盾
最終達到全球均衡工資,而各國無產階級可能在這種條件下實現大聯合
2.可能出現完全相反的情況是「帝國主義維持壟斷權力」,比如貿易戰如果是美國獲勝
產業沒辦法升級,開發中國家所得無法繼續提升,那麼就是壟斷權力的時間會延長延遲
同時已開發國家的資本家可以透過不平等交換和貿易,靠剝削其他國家,依靠從他國輸入的剩餘價值流量
然後分配剩餘價值給他們內部的「貴族工人」或稱勞工貴族
因為商品中的價值取決於「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力」
因此他們可以靠出售「高附加價值產品」用「較少的勞動」交換開發國家更多的勞動產品
但是兩者生產的產品的交換價值是相等的,只不過勞動價值不相等
例如用2億件襯衫換1架飛機
或是出口半導體 生物科技 軟體 專利權等等壟斷資本主義型態,去換回開發中國家更多的廉價商品和勞動價值,更甚一點直接印刷綠紙片(美元)來換
1.
工資降低的確是資本主義的規律,在自由放任無政府干預的情況下
工資的價格要受到機器的價格競爭,還要受到再生產生活消費品的成本價格降低而降低
而機器體系本質本身是一種死勞動,是工人創造出來的「異化勞動」
工資會不斷降低才正常,但是我開頭也說了「自由放任的完全競爭市場和資本主義」並不存在
各國已開發國家都是實行所謂「帝國主義」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模式
這是「以民族國家為主體」,利用意識形態把人民分割在所得不同的國家
然後限制人口自由移民,再利用政府干預和保護主義等手段, 給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貴族工人」高工資
維持內部龐大的中產階級
以阻止資本和勞動力跨國自由流動,阻止在世界市場範圍內達到均衡,
阻止工人遷移到高所得經濟體內工作的一種制度
例如歐洲就會反對敘利亞移民,美國會反對墨西哥移民
而且對相關產業競爭的國家利用國家安全等理由 或是技術封鎖,反企業併購等手段實行「壟斷」
而阻止資本、勞動力自由流動
但是這種模式還是要同外部輸入剩餘價值才有辦法運作
因此一樣是對全球市場有所依賴
2.馬克思的資本論指的就是這樣一種矛盾
資本主義的「相對生產過剩」和工資成長的不匹配,因此產品要賣出去才可能實現剩餘價值轉化成利潤
相對生產過剩是對購買力而言,並不是真正的過剩,生產的產品可能還不能滿足這個社會的需求,
但是大部分人已經買不起了,這時候會導致資本家虧損。而絕對生產過剩是指生產的產品多餘社會需要,
就算人們在有錢也不會買了,是真正的生產過剩
產品賣不出去滯銷就可能就會產生「經濟週期」和蕭條
之所以是「相對生產過剩」不是「絕對的生產過剩」就是實現剩餘價值本身和工資的內在邏輯矛盾
因為工人勞動創造的新價值 等於 「利潤+工資 」 而工人的收入也就是「勞動力商品的交換價值」只有「工資」
「工資+利潤」永遠都大於「工資」
「工資+利潤」永遠都大於「工資」
工人永遠都不可能用一個更小的交換價值去購買工資+利潤的交換價值
因此資本主義是不穩定的體系,時常發生週期性的崩潰和蕭條 ,
這種蕭條不可能透過擴大消費解決,更不可能透過「凱因斯主義」所謂的消費和擴張財政赤字解決
因為這和資本用剩餘價值積累成長擴大生產力的邏輯相矛盾
3.我之前已經說過工資是一種勞動力商品的交換價值(工資成本取決於工資品的再生產成本本身),但是一定小於工人新創造的價值(工資+利潤)
這是資本主義體系永遠的矛盾和經濟危機的基礎
資本主義是一種「相對生產過剩」的生產體系
「相對生產過剩」是總勞動強度、勞動時間不變下「相對剩餘價值率提高」
相對生產過剩來源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內生邏輯矛盾」 因為他用剩餘價值進行生產 ,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為了生產剩餘價值為最終目的而生產的體系,計畫經濟則是為了生產使用價值為最終目標而生產的體系
這正是資本主義發生「週期性經濟危機的根源」資本主義也就是透過這種週期性經濟危機的辦法來克服自己的邏輯矛盾,讓經濟成長的一種週期性運動
而提高相對剩餘價值,是不增加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之下提高的產出,透過改良機器提高勞動生產率
無意中發現台灣網路論壇有人在討論這個規律和以下現象因果分析
工資降低才是經濟規律因為你是商品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5586857&p=1
台灣十等分月平均薪資你在第幾等?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1&t=5606677&p=1
在深圳可以有多窮?《三和人材市場》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1&t=5688390&p=1
正統馬克思主義者★托洛斯基是如何被史達林暗殺的?
以上影片介紹正統馬克思主義者★蘇聯紅軍締造者托洛斯基是如何被史達林暗殺的?
國際共運歷史有三條路線,第二國際、第三國際、和第四國際(托派),第二國際起初是恩格斯創立是歐洲社會民主黨的共同起源,但是在一戰後已經腐朽成為改良主義和機會主義,最終成為帝國社會主義這條路線已經失敗,因為後來被伯恩斯坦這類改良機會主義者,和帝國社會主義者歪曲,被列寧論證請看「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國家與革命」這些列寧的書和著作有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已經證明歐洲這些社會民主主義者實際上是小資產階級帝國社會主義假左派,在歐洲和日本都有大量自稱馬克思主義者、或社會民主黨的假左派政治家,例如歐洲的社會民主黨,最近英國工黨的柯爾賓現象就是一例,甚至是美國的伯尼桑德斯也在走社會民主黨老路;最近川普當選、脫歐事件、黃馬甲黃背心,這些事件本質上是由經濟基礎引起的上層建築變化,瑞典的人民家園從墳墓到搖籃的社會福利,歐洲他們一直是很活躍的一派社會民主主義者,但是這種社會福利本質上沒有取消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生產關係,是建立在已開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對開發中國家的跨國剝削基礎上,民族資本家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給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工人高工資和比較好的社會福利以維持他們不革命成為貴族工人,有些歐洲社會民主黨人雖然自稱馬克思主義者實際上是帝國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
第三國際是列寧創立,但是後來整個被史達林主義給歪曲串改,史達林放棄世界革命,妄想在一國之內建立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後來案納粹合作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最後史達林在二戰為了和西方帝國主義英美合作,背叛了西方共產黨解散了第三共產國際,因此只剩下第四國際和托派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路線 ,但是托洛斯基後來在1940年代遭到史達林的格魯烏特工暗殺。
列寧和托洛斯基之所以堅持必須輸出革命到西歐才可能回頭拯救俄國落後的生產力和社會主義,被「史達林的一國社會主義幻想」和官僚主義的反動性質給背叛了,於是史達林發動了大清洗殺光了老布爾什維克,然後解散第三共產國際背叛西方共產黨,和納粹合作互不侵犯條約等等
----------------------以下是馬克斯在共產黨宣言的序言裡對俄國的看法,你以為中國能例外嗎?
《共產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但是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狂熱發展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剛開始形成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佔有。
那麼試問:俄國農民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是能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呢?或者,它還必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覆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
卡‧馬克思
弗‧恩格斯 1882年1月21日於倫敦」
----------------------
這點我過去有發過類似的文章說明過,因為經濟基礎和科技的發展程度 影響生產關係 和上層建築也就是社會主義成敗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1萬年前人類在一個狩獵採集文明的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和大工業制度例如生產汽車也必定將會失敗 你不徹底學習瞭解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理解為什麼
人工智慧發展會導致共產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念
為什麼沒辦法在生產力落後的經濟體建成發達社會主義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馬克思寫於1847年10月底,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卷。本文深刻地論證了資本主義財產權力(即所謂的「資產階級法權」)與政治統治權的關係。】 馬克思指出,權力有兩種。一是財產權力即所有者的權力,二是統治權力即國家的權力。資產階級的統治來自於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 馬克思認為,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消滅的物質條件尚未形成以前,即使革命階級暫時地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 如果資產階級實行統治的經濟條件還沒有充分成熟,即使從政治上推翻了君主封建制也只能是暫時的。封建主義會在舊的經濟基礎上恢復和重建。 總之,政治權力從屬於財產權力,財產權力決定了政治權力。 因此,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又指出: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據此原理觀察現代歷史: ——1917年在推翻農奴制的革命後,俄羅斯有沒有可能在資本主義經濟不成熟的社會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不可能,事實也沒有。實際建立的新制度,是斯大林主義模式的紅色貴族等級特權制度,毛澤東甚至認為蘇聯出現了新沙皇。 這一紅色特權封建制度在1990年代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的白色革命所顛覆。此後的俄羅斯在資本主義生產力基礎上建立了現在的半國家資本主義、半市場資本主義的混合經濟制度。 ——那麼,1949年的內戰革命後,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有沒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 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馬克思說: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依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形態為依據。" 換句話說,儘管前蘇聯和中國的意識形態認為自己已經是"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制度,但是歷史學家判斷它的時代和性質,卻不能以這種意識形態的自我意識為依據。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也曾指出: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小店主都能精明地判明某人的假貌和真相。然而我們的歷史學卻還沒有達到這種平凡的認識。 不論每一時代關於自己說了些什麼和想了些什麼,它都一概相信。(《馬恩全集》3-46) 【馬克思的原文】 「財產關係上的不公平』以現代分工、現代交換形式、競爭、資本積累(「積聚」)等等為前提,決不是來自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相反,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倒是來自這些被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宣佈為必然規律和永恆規律的現代生產關係。 因此,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必然消滅、從而也使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必然顛覆的物質條件尚未在歷史進程中、尚未在歷史的「運動』中形成以前,即使無產階級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只能是資產階級革命本身的輔助因素(如1794年時就是這樣〉。 所以,法國的恐怖統治所能起的作用,只是通過自己的猛烈鎚擊,象施法術一樣把全部封建遺蹟從法國地面上一掃而光。這樣的事情是懦怯的資產階級在幾十年中也辦不到的。 因此,人民的流血犧牲只是給資產階級掃清了道路。 同樣,如果資產階級實行階級統治的經濟條件沒有充分成熟,要推翻君主專制也只能是暫時的。人們為自己建造新世界,不是如粗俗之徒的成見所臆斷的靠"地上的財富」,而是靠他們垂死的世界上所有的歷來自己創置的產業。 他們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首先必須創造新社會的物質條件,任何強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們擺脫這個命運。「 ( 以上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四卷,馬克思《道德化的批評和批評化的道德》)
我之前也和網友討論過:「共產主義並不是烏托邦而是人類歷史發展必然規律」
★不是走向社會主義,就是倒回奴隸制
第四國際的提綱《戰爭與第四國際》(1934年)指出:「現代資本主義反動腐朽透頂和掠奪本性的暴露,民主主義、改良主義與和平主義的破滅,無產階級對尋求一條避開當前災難的出路的迫切需要,等等,把國際革命以振新的力量提到日程上來了。」
十九世紀的問題,僅在於保證經濟生活能夠更快、更健康地發展;現在問題已經變了:如今的問題是阻止人類的自殺。這個尖銳的歷史性問題,使機會主義政黨徹底失去了立足之地。相反,革命黨認識到,它是按照歷史無情的必然性來行動的,它由此獲得了無窮的力量。
另外,在上次大戰爆發時,只有少數孤立的國際主義者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們與現在的革命先鋒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在當時,只有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代表了革命的力量。但是,除了列寧身邊的一小批流亡者之外,絕大多數布爾什維克黨員都未能擺脫民族的狹隘性,看不到世界革命的前途。
與上次大戰爆發時的前輩們相比,第四國際的人數更多,它的準備工作也做得更為出色。第四國際直接繼承了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精華。第四國際吸收了十月革命的傳統,並把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段最富有教益的歷史時期的經驗給總結成了理論。它對自己充滿信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要再次提醒大家注意,戰爭會極大地加快政治進程。那些昨天看起來還很遙遠的重大任務,在兩三年內就會變成我們眼前的迫切任務,甚至可能要不了這麼久。依據和平時期的慣常形勢制定的綱領,必將落後於形勢的發展。與之相反,第四國際的過渡要求綱領,在目光短淺的政客看來非常「脫離實際」,但在發動群眾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它就會展現出自己的全部重要意義。
★無產階級革命
人們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基本條件,並從理論上作了闡述:
(1)資產階級已深陷絕境,並導致了統治階級的混亂;
(2)小資產階級中間出現了對現狀嚴重不滿、並絕望地尋求決定性變革的情緒,而沒有小資產階級的支持,大資產階級就撐不下去;(3)無產階級中間產生了對現狀忍無可忍、並願意進行革命行動的意識;
(4)無產階級先鋒隊能夠拿出明確的綱領,並能提供一個堅強的領導層——這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同時成熟的情況是很少見的,這是許多革命遭到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歷史上,戰爭往往會催生革命,正是因為戰爭會動搖陳舊的體制的根基,削弱統治階級的力量,推動被壓迫階級的革命義憤的增長。
為什麼人類沒有發現外星文明的原因,費米悖論可能的解
為什麼人類無法發現外星人?費米勃論的矛盾,我想出這麼一種可能性。
根據歷史經驗,資本主義存在一個指數擴張的經濟成長率
如果經濟成長率不能維持指數擴張的百分比,那麼資本主義就無法維持下去
即使經濟成長率在一代人的時間看來可以很慢,
例如已開發國家人均GDP在一代人時間裡還沒翻2~3倍,爺爺的收入不會比孫子高多少倍。
例如每年GDP經濟成長率1%來說,大部分人都會以為他是很緩慢的
但是以「地質尺度時間」來看卻是相對快的,因為每隔70年GDP的規模就會擴張一倍
不要忘記以地質尺度來說,100萬年都是相對短暫的,恐龍存在了數億年,而地球有46億年歷史,宇宙有135億年歷史
就算經濟成長率每年維持1%個百分點,每隔70年GDP就會以指數成長翻一倍
也就是說140年翻4倍,700年的時間大約就增加2^的10次方倍=1024倍
1400年就增加 2^20次方倍 = 100萬倍
2100年就增加2^30次方倍 = 10億倍
2800年就增加2^40次方倍 =1兆倍
但是宇宙裡任何能量和物質都是有限的,有什麼東西作為經濟基礎來維持這種長時間的指數成長?
經濟歷史學家麥迪遜曾經統計過人類幾千年來的經濟成長
前工業化時代每年經濟成長率只有千分之2,而且無法跳脫馬爾薩斯陷阱
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和蒸汽機時代之後才有1%~5%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在二戰後的恢復期一度達到5%以上。
前蘇聯天文物理學家卡爾達肖夫,曾經提出過卡爾達俏夫指數來衡量一個文明的發展程度
也就是說能源消耗I型 - 行星文明對可以駕馭能量大約是10^16 W。
II型 - 恆星文明對所可以駕馭的能量大約是 10^26 W。
III型 - 星系文明所可以駕馭的能量大約是 10^36 W。
2012年,總世界能源消耗量為553艾焦(553×10^18 J=153,661TWh),相當於平均功耗為17.54太瓦(1.504×10^13 W ,或0.724上的卡爾達肖夫指數)
但是這種推論和「費米悖論」的假設有矛盾,如果一個資本主義的早期文明
每年維持經濟成長率1%,他只需要5600年就能從目前的全球能源消耗量增長到III型文明,那麼會消耗整個星系的能量還不夠用,5600年對宇宙的135億年歷史和地質尺度的時間來講是非常短暫的(假設能源消耗量和GDP成長率成線性相關)
那麼為什麼我們沒有觀察到外星人? 只要全銀河系裡有1個類似人類這樣的文明,他只需要5600年時間就能消耗掉整個星系的能源,那麼它應該是非常明顯的目標,矛盾的是為什麼人類沒有觀察到他?
很可能答案就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指數經濟成長率長期來看是不可能維持下去的。
人類社會的財富,在資本主義維持指數經濟成長率時,也不能維持貧富差距不擴大,或者是擴大的貧富差距(資本/收入比),在這裡以K/Y代替,
舉個例子來說
當一個社會平均利潤率r為5%,社會總資本為國民所得的5倍的時候,資本/收入比K/Y=5 即 以公式表達:
資本總利潤佔國民總所得的比重=(資本/收入比)*平均利潤率=5*0.05= 25%
另外75%國民可支配所得為工資的分配
當資本收入比K/Y增加到 10倍的時候,如果利潤率還維持不變
那麼 10*5%=50% =資本總利潤佔國民總所得的比重上升到50%
另外50%國民可支配所得為工資
那麼K/Y成長為20倍的時候呢?不是代表有100%的分配到利潤,工資分配為0%,那麼社會能維持下去嗎?
一種可能性是剩餘價值率提高,但是這種提高會引發社會動盪,另一種可能性是利潤率下降。
因為通常的時候資本平均投資報酬率r大於經濟成長率g,是資本社會的常態,社會財富會往最頂層積累、積聚和集中。資本主義之所以能維持數百年,主要是靠資本主義的大蕭條和經濟危機,或者是帝國主義的戰爭,導致社會財富重新分配,資本/收入比或者資本價值構成才會降低,然後開始新一輪惡性循環。
但是這種成長有沒有盡頭呢?當然有的
也就是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長期不可能被扭轉,即使帝國主義戰爭和大蕭條可以暫時的降低一個社會總資本價格/勞動者所得的比值,但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資本的絕對價值量和勞動者價值量的絕對比值,「資本有機構成」不可能無限制的提高,當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因為商品必須被賣出才可能實現剩餘價值,利潤本身的真實含意其實是人類的「無差別勞動力」價值量中的一部份被資本家無償佔有,而當人工智慧機器死勞動的價值遠遠高於勞動者的價值,會導致「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和利潤率下降,除非提高剩餘價值率,但是提高剩餘價值率將會引發階級鬥爭,而利潤率的長期下降會影響資本的積累率,而降低資本家投資的意願,而對實體經濟的投資一降低,失業率、經濟成長率、社會總消費也都會因此減少,因此資本主義有崩潰的內在長期趨勢。
假設一個文明要經歷資本主義的成長階段,最終才能有進步的生產力和科技實現社會主義進入下一階段,但是當資本主義崩潰時,會發生什麼事情?還有能夠達到這種進步階段並且脫離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惡性循環迴圈的狀況是什麼?
如果外星文明已經進入共產主義階段,那麼他們可以避免這種帝國主義戰爭的惡性循環,以防止自我毀滅。
但是當能夠達成共產主義條件的文明數量太少,你也就不可能觀察到外星人,因此我們沒有觀察到外星人。但是全銀河系至少有2000億~4000億顆恆星,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也透過凌日法觀察過「太陽系外類地行星」是普遍存在的,就拿這幾年的天文觀測來說發現的數千顆系外行星,就發現不只一個,而是有幾十個超級地球,把一些合理參數代入,德雷克方程式,也會發現可居住的系外行星數量是很大的;難道這麼龐大的可居住系外行星,
連一個可觀察的文明都不存在,這又代表什麼?
是不是代表能夠跳脫這種惡性迴圈的外星文明的數量太少,絕大部分外星文明都在資本主義階段被核戰爭、或者是全球暖化給殺死了,只有很少數量的外星文明能夠達到共產主義階段。
而已經達到共產主義的外星文明,並沒有帝國主義的資本擴張的衝動。
已故理論物理學家,史帝芬霍金曾經說:「當人類發現外星人,很可能就跟美洲大陸的原住民發現西班牙人登陸美洲一樣,很難有好下場。」
但是當時的西班牙帝國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也發現過一些非洲土著和印尼土著,但是中國並沒有想要殖民擴張或者奴役他們阿?
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共產主義外星文明不願意跟野蠻的資本主義文明打交道,因為他們的科技一旦被帝國資本主義文明學習以後就會不可避免地導致他們的滅亡,所以共產文明只跟共產文明交流以避免他們自身被毀滅。
aa11zzxx wrote:
這篇只探討星球居民可使用的能源總量,卻沒探討使用能源的效率,
人類目前科技對於星球能量使用的效率非常的低落,
而只有資本主義可以讓能源使用效率提高,
況且單一行星經濟成長飽合,不代表整個人類的經濟成長飽和,
人類可以開拓其他星球,到時候投入資金開發大氣環境改造裝置,
甚至改變其他星球的質量,至於人類為什麼探索不到其他星球的文明,
那是因為人類出現在宇宙的時間實在太短,
例如人類最遠觀察到宇宙距地球100億光年遠的地方,
但是人類觀察到的時候是該處100億年前的樣子,現在搞不好文明都出現了,
只是人類還無法觀察到而已。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能源使用效率最高不可以超過100%
因為熱機做功的過程消耗能源,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內燃機如果是卡諾熱機,
飛機和發電廠用的燃氣輪機就是外燃機布雷頓熱循環的熱機
內燃機汽車 能源使用效率有20~35%左右
燃料電池有70%左右
而做功的效率是和高溫熱源溫度/環境溫度之比值有關的

科技發展和製造產品本身是把能源轉換成商品, 把有序能源轉換成無序的熵的過程
商品被消費掉以後成為廢棄物的熵,變成垃圾
科技的發展只是提高這種能源的轉換方式和轉換效率
轉換方式和轉換效率的提高(最高不可超過100%)不影響有序能源可利用的最大可能性,
也就是整個星系4000億顆恆星的太陽能功率都被轉換成熵GDP達到最大化

1965-2015世界的全年初級能源消耗的總量的成長,大致上和GDP成長率線性相關
而資本主義是一種正反饋系統,不斷維持指數經濟成長,用剩餘價值驅動的動力學系統
ASF9999 wrote:
一點用都沒有用處的論證。
為辯而辯,依舊改變不了世界,也改變不了自己窮困潦倒。
虽然听起来刺耳,但...(恕刪)
Kanyil wrote:
雖然聽起來刺耳,但是這是事實。
這世界上有聰明的人、自然就會有不聰明的人,有努力的人、自然也有不努力的人,有有才華的人,自然也有沒有才華的人。
而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的人,往往未必有真正的才華。
缺乏社會流動貧窮學生聰明也沒用- BBC
缺乏社會流動 貧窮學生聰明也沒用
2013年 10月 18日
Image caption 研究顯示學歷不只和智力有關係,還會被社會背景所影響
根據牛津大學的一項長期研究,針對年齡40多歲到60多歲的成年人,發現其學歷不只和智力有關係,還會被社會背景所影響。
研究發現,擁有相近智能的孩子可能會有相當不同的考試結果。
這項研究瞭解了5000名英格蘭、蘇格蘭及北愛爾蘭人的經歷。
此計畫由牛津大學的社會政策與干預系(Department of Social Policy and Intervention)安排進行,研究對象為1940年代後期至1970年之間出生的人。
研究人員把這些人青壯年時期的學業成績和他們在10到13歲時做的學科測驗的成績做比較。
潛能浪費
研究結果顯示,來自較為富裕或父母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的小孩,和聰明程度相近卻較為貧窮的小孩相比,通常都會在考試中表現得更出色。
研究人員說,這表示,在60年代到80年代時,有許多貧窮但聰明的學生並沒有完全發揮他們的潛力。
在研究對象之中,最年輕的一群,也就是在1985年左右從學校畢業的學生中,繼續學業上大學的人少於總數的五分之一,而研究對象之中年紀最大的一群,就是在70年代早期從學校畢業的那群,只有約5%得到大學學歷。
但最令牛津的學者感驚訝的是,同期在瑞典所進行的研究,也顯示出了經濟背景和學術成就之間緊密的關聯性。
報告的主筆厄爾澤塞拜特‧布克迪博士(Dr.Erzsebet Bukodi)說,他們本來預期瑞典會是比較機會平等的情形,但結果顯示貧窮的孩童仍然是處於劣勢的。
缺乏流動
參與編撰報告的約翰‧戈爾德索普教授(Prof. John Goldthorpe)說,研究結果說明了瑞典在用人唯才的系統上並沒有「顯著的領先」,而且也讓大家開始思考,教育政策是否能用來幫助社會流動?
布克迪博士也特別註明50到70年代的重大社會變遷,大家以為社會流動量有所增加,但這些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階層之間的鴻溝仍然存在。
布克迪博士說,在這30年之間,社會背景和學歷之間的強而有力的聯繫仍未消失。
儘管缺乏一個絕對公平的競爭環境,貧窮但資質優異的孩子還是有機會勝過那些較為富裕但較不聰明的孩子,但對他們來說,這仍是一場艱苦的奮戰。
研究顯示,在英格蘭、蘇格蘭及北愛爾蘭1970年出生之最頂尖的學生之中,有80%的富家子弟取得兩門A-level的或相等的成績,但貧窮的學生中這個比例卻只有40%。
這表示在80年代時,有超過半數之貧窮卻聰明的學生因沒有兩門A-level的成績而沒有繼續升學。
布克迪博士說:「我們看到在英國及瑞典的教育系統中,如果來自劣勢的背景,就算是很聰穎的學生也會在求學旅程中遭受阻礙。」
「聰明的人當然有可能選擇以教育之外的方式來生活,但實際上,有很多的英國及瑞典的學童無法完全發揮其學術潛能。」
(編譯:思翰 責編:顧垠)
se3p wrote:
花了幾個小時看完除了影片全部的東西
結論就是
討論事情就是把所有的文章和影片通通複製貼上就贏了
而且同一篇重複不斷的貼贏更多
但是教授......
我看不懂你想表達什麼
因此產生了一個想法
我是台灣馬克思主義者
如果你還有興趣把這些都看完的話,你應該有興趣知道我想表達什麼
我想說的不是某一些直觀的,膚淺的回答,也不想聽這種未經深度思考得出的答案
而是大眾經過獨立思考得出的結論,並且採取行動
國際無產階級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推動世界革命
台灣十等分月平均薪資●你在第幾等?
工資降低才是經濟規律●因為你是商品
好文連結分享
掃地阿婆=IT工程師工資●高學歷合成繆誤
川普有什麼資格談●「公平貿易」?工資就不平等了
駁倒●收租不是社會米蟲論●
人工智慧導致共產主義●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為什麼巴菲特長期贏散戶?●他懂合成繆誤
資本低於500萬別學投資●窮二代浪費時間
在台灣馬克思主義者常常被許多人誤解 視為社會異類,但是你應該認真看看這部影片
se3p wrote:
每個人都一樣為何還需要DNA
那長得高的腳需要砍斷嗎?
智商高的需要吃藥壓低智商嗎?
如果不是的話
我有說過要讓每個人都一樣嗎?事實上資本主義制度已經讓每個人都變成一個社會的螺絲釘
而且連自己的勞動在幫資本家增值資本都不知道,工人階級越努力就會讓自己越貧窮
這就是異化勞動
馬克思再共產黨宣言中說:「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前提條件」
一個有創造力的社會應該讓每個有才能得人發揮其天賦,而不是受到家庭背景和資本家的控制
se3p wrote:
為何有錢的人要分給窮人?
稅金制度就算不盡完美
但是已經是所謂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了
所得稅金制度並沒有消滅私有制
只要私有制存在,就不可能消除階級矛盾
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的異化勞動 即:工人階級的勞動不是為他自己而是幫資本家的私人資本增值
工人階級的努力變成資本家的資本泡更多女人、住更好的房子、開更好的車出國留學 開公司的資本
而工人階級自己卻越努力越貧窮
se3p wrote:
那不是懶惰是什麼不是仇富是什麼?
我本身職業就常常接觸到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幹嘛
只知道要開公司就對了的那種人
你的思想反動透頂,而且盲點太多了
如果要說懶惰,那些資產階級只靠剝削而得來的現金流就足以讓自己不勞而獲
因為勞動者剩餘價值本身就是利潤唯一的泉源
這才是社會最大的寄生蟲
如果一個社會任何發展都要靠出生,那麼這個社會還有任何創新能力還有任何未來可言嗎?
階級流動已經僵化,現在不革命 這代人的生命就是被壓榨到老死而已,完全沒有未來可言的
se3p wrote:
動物的社會都有階層
人類社會為什麼不能有?
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 就是要消滅私有制,從而消滅階級矛盾和階級本身
雖然不可能一下子達到最終目標,而是要分階段執行
在社會主義階段按勞分配、採取至下而上的組織「民主的計畫經濟」
在共產主義階段達到了必要的物質生產力以後,才能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社會應該以工人合作社的方式,而不是私有制來生產
而房地產應該完全公有制,剝奪小資產階級所有壟斷的土地和資產
人類意識形態是落後於物質經濟基礎的
民族主義、宗教、這些都只是人民的精神鴉片而已,遲早要被丟進歷史的垃圾桶
法國黃背心是無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時刻
法國黃背心們和工人階級長期被壓榨,已經有了階級覺悟性
雖然他們目前缺乏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領導
一起學馬克思主義:簡短入門書單
(按:以下是由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IMT)美國支部所發表的一份入門理論學習書單,經譯者稍做修改,加入了對中文讀者們應該有興趣的文獻。本書單特別添加了幾篇由IMT發表對於中國的分析。)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對社會運動所做的分析,觀點,計畫和參與所依據的基礎,是我們的「行動指南」。
IMT非常重視政治教育。為此,我們制定了一份內容廣泛的《學習計畫》[1],以協助夥伴們的政治發展。這是一個重要的資源。然而,它的長度和範圍對新同志來說似乎令人生畏。考慮到這一點,我們編制了一份較短的經典著作和其他重要著作書單,我們認為這些著作將為讀者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分析手法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希望鼓勵所有成員和有興趣瞭解馬克思主義的人研習這份書單上的所有著作(或重讀!),如果可能的話,在12個月的時間內完成。
以下著作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許多基本原理的精彩介紹。當然,還有許多其他著作可以添加,個別同志的興趣和他們所從事的特定工作,也可能讓其他閱讀需要優先於此列表。但是,如果我們勤奮和系統性地研習這些著作。不僅閱讀,而且還與他人討論這些理念,從而不斷提高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方法的理解,我們將更有準備深入研究《學習計畫》中其他幾十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不僅如此,我們也將更有辦法將這些理念和手法應用到我們在美國建立IMT和爭取社會主義的日常工作中。這些作品可以作為常規IMT小組政治討論的一部分。較有經驗的同志應該儘量與新成員抽空對於這些文獻進行一對一的討論。
在這份書單中,許多是較小的書籍或小冊子;有些是更長的書;其他則是短文。因此,對於特別是工作或學業繁重的朋友們,這份書單應該較《學習計畫》容易消化。書單上所有著作都可以免費在線閱讀,其中許多已經由我們的出版社Wellred USA出版,可以在 MarxistBooks.com上找到。其他著作應該都可以在公共圖書館內找到,Wellred USA也計畫在不久的將來發行這些經典讀本。
請享用!
馬克思主義的基礎
「我們為什麼是馬克思主義者?」 -艾倫‧伍茲(Alan Woods)
我們為什麼是馬克思主義者
簡要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素,以及為什麼社會主義是人類唯一的出路。
我們為什麼是馬克思主義者?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列寧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列寧
這篇簡短的文章概述了馬克思主義最基本但最重要的幾個要素:它的哲學,歷史觀和經濟學的分析。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
《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 恩格斯
共產主義運動的創始文件,其內容在完筆160餘年後的今天仍然對我們世界息息相關。雖然這本篇幅相對較短,但字字珠璣。讀者會發現《宣言》內的理念落實到位。就像一首好歌一樣,「《宣言》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細細品味。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英文版收錄於IMT發行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第一卷》可由此訂購
馬克思主義哲學導論: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
導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僱傭勞動與資本》 -馬克思
《僱傭勞動與資本》 -馬克思
在這本小書中,馬克思以淺顯易懂的措辭解釋了勞動力如何創造價值,資本家是如何剝削勞動者,工資是如何在資本主義體制下豎立,是一本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精彩介紹。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英文版收錄於IMT發行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第二卷》可由此訂購
《工資、價格和利潤》 - 馬克思
《工資、價格和利潤》 - 馬克思
在這篇為第一國際大會討論準備的講稿中,馬克思解釋了價格與商品價值之間的關聯,並顯示了利潤實際來自何處,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又一次重要介紹。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英文版收錄於IMT發行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第二卷》可由此訂購
帝國主義和戰爭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列寧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列寧
資本主義曾經在人類擺脫封建主義的僵局中發揮了進步的歷史作用。通過將生產力發展到以前聞所未聞的水平,並為社會主義奠定了物質基礎。但資本主義制度開始達到極限的事實,也反映在帝國主義的發展和世界大戰的爆發中。這部經典著作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寫成的。在第二國際的許多領導人為了保衛「他們國家的」資本主義而背叛了社會主義之後,世界各地的進步份子對當下情勢的反思也醞釀了新一批馬克思主義者。本書解釋了工業資本雖然一開始主導商業資本,卻後來也被金融資本主導。它還詳細介紹了巨大的壟斷企業如何促成社會一小撮人得以集中巨額財富。此外,它解釋了帝國主義國家如何通過出口資本,支持更強大國家的貿易條件以及利用軍事力量強加其支配他人的意志。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
如果你已經閱讀了所有這些作品,並且覺得你掌握了基礎知識,那麼現在是時候探索我們更完整的的許多經典的《學習計畫》,並定期跟上時事和馬克思主義方法的應用。敬請參考《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中文版。
"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marxist.com)是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IMT)的全球網站。我們是一個為世界各地社會主義革命奮鬥的革命馬克思主義組織。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並有興趣加入我們,敬請填寫"聯絡我們"的表格,或致信webmaster@marxist.com,謝謝!
註釋
[1]譯者註:此篇《學習計畫》將在日後翻譯成中文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恩格斯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社會主義早在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就已存在,但在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之前,它仍然只是「一個美麗的理想」。恩格斯在這本小書中討論了過去的各種烏托邦(空想)社會主義運動及其侷限性,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和可行性。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 |英文版收錄於IMT發行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第一卷》可由此訂購
馬克思主義與國家政府,無政府主義,和改良主義
《國家與革命》 -列寧
《國家與革命》 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的學說 與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任務
列寧在1917年革命成功之前起草了《國家與革命》,為布爾什維克黨當年即將領導俄國工人階級奪取政權提供了理論的准。本書分析了國家政府的起源,其在維護資本主義社會規則中的作用,革命推翻資產階級國家的必要性,工人階級如何利用工人國家來捍衛社會主義革命,以及國家如何作為一個階級統治的工具。也提及了在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的過渡中,國家政府將如何在階級社會逐漸瓦解階級社會體制下具體的「消亡」。同時,列寧還在這個問題上點評了無政府主義者和改良主義者的觀點,揭露了他們的侷限。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 |英文版收錄於IMT發行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第一卷》可由此訂購
如何從現有情勢向廣大群眾解釋社會革命必要的「過渡手法」
《過渡綱領》-托洛茨基
《過渡綱領》-托洛茨基
馬克思主義者如何利用對現有社會提出的政見來贏得工人階級對革命社會主義事業的支持?托洛茨基解釋道,革命家們需要利用過渡性訴求來彌合「最低綱領」(改革社會)和「高綱領」(社會革命)之間的差距,促進廣大勞工群眾對必須以社會主義手法來改變社會的人士,以及革命團體和具進步意識勞工之間的連結。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英文版收錄於IMT發行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第一卷》可由此訂購
認識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及革命派對它們的策略
《泰德‧格蘭特選集第二卷》序言-約翰‧彼德遜
認識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及革命派對它們的策略
國際馬克思主義者被二戰後的世界情勢孤立起來,無法領導大規模群眾力量。在這些困難的條件下,英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泰德‧格蘭特基於列寧和托洛茨基的思想和手法,理解有必要在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中進行長期,系統的工作,以便為未來的革命浪潮做準備。這篇序言提供了一些歷史背景,並概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托洛茨基和格蘭特如何接觸工人群眾組織,包括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英國「戰鬥派」的經歷。文中也提到了在如美國這樣沒有工人政黨的國家必須要促成工黨成立的理由。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英文版收錄於IMT發行的《泰德‧格蘭特選集第二卷》可由此訂購
《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 - 列寧
《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 - 列寧
在俄國革命後創建的共產國際主要是由脫離於改良派第二國際的各國左翼團體組成。這些團體內許多人的極左派立場是對幾十年社會黨改革派領導背叛的反應。列寧用這本書教育共產國際的年輕幹部,用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方法闡明階級,黨和領導團隊之間的關係。它是一部馬克思主義的傑作,延伸了已經在《共產黨宣言》中申明的重要行動原則:「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英文版收錄於IMT發行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第二卷》可由此訂購
如何理解蘇聯的斯大林主義腐化?
《泰德‧格蘭特選集第一卷》序言-約翰‧彼德遜
《泰德‧格蘭特選集第一卷》序言-約翰‧彼德遜
蘇聯是什麼樣的政體?我們應該捍衛它嗎?蘇聯對世界工人階級代表了什麼樣的正面意義?後來又為什麼會腐化成官僚極權?泰德‧格蘭特對於蘇聯的階級性質以及革命家們為何必須捍衛國有化計畫經濟方面寫了大量文章。其中他清楚地瞭解蘇聯和斯大林主義的區別是必要的,並打擊與社會主義相關的常見誤解。這篇序言概述了馬克思主義對蘇聯的分析以及「變形」或「墮落」工人國家的概念。
中文版尚未翻譯|英文版由此免費選上閱讀,亦收錄於IMT發行的《泰德‧格蘭特選集第一卷》可由此訂購
《被背叛的革命》 - 托洛茨基
《被背叛的革命》 - 托洛茨基
為什麼蘇聯淪為斯大林的詭異的官僚政權?托洛茨基分析了蘇聯政府是如何產生的,其政體在20世紀30年代的情況下的演變,以及蘇聯如何暗示了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潛力。托氏也闡明了馬克思主義者如何面對其官僚化。在這本於1936年出版的小書中,托洛茨基早已預測到,如果俄國工人沒有以政治革命成功地推翻官僚政權並以工人民主取而代之,那麼資本主義最終會在俄國復辟,為蘇聯和世界工人階級帶來悲慘後果。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
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斯大林主義角色和後來中國的資本主義復辟?
「論中國革命」 -泰德‧格蘭特
「論中國革命」 -泰德‧格蘭特
本文原名為「斯大林主義中共的土地計畫贏得農民支持,蔣介石嚴防士兵逃跑」,是格蘭特於1949年1月(中國革命成功前)在英國《社會主義呼喚報》第66刊上發表的文章,清楚地預測到了中共奪權後將會建立的極權官僚計畫經濟體制,以及日後中蘇交惡的社會基礎。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英文版收錄於IMT發行的《不間斷的傳承》可由此訂購
「尼克松-毛澤東會談背後的意義「 -泰德‧格蘭特
「尼克松-毛澤東會談背後的意義「 -泰德‧格蘭特
本文是格蘭特於1972年3月3日於英國《戰鬥報》第94刊上發表的文章,分析了中蘇交惡背後的官僚民族主義考量。並精準預測到中國成為世界強權的野心。
中文版由此免費線上閱讀
《中國:通往資本主義的新長征》 -佛萊德‧偉斯頓
《中國:通往資本主義的新長征》 -佛萊德‧偉斯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