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不斷!2022開春即陷兩大隱憂 國票金股價平盤震盪陳怡樺·Yahoo財經特派記者2022年1月7日 週五 下午2:54·2 分鐘 (閱讀時間)台股今(7)日靠金融股撐盤,不過,在金融股普遍紅通通下,國票金(2889)反而因疑似捲入國產內線交易案,股價以平盤開出後狹幅整理,呈現多空膠著狀況,終場以15.9元平盤作收,成交量5028張。國票金半年多來爭議不斷疑似涉入國產建材實業股票內線交易案,國票金子公司國際票券金融公司 6 日遭檢調大規模搜索,約談國票金兼國際票券董事長魏啟林等人到案,協助釐清相關案情後已獲請回,國際票券金融公司總經理邱彥郎今日則遭台北地檢署諭令以20萬元交保。國票金發布重大訊息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不過,2022年才剛開始,公司就延續去年的不平靜,爭議連連。國票金是台灣唯一沒有實體銀行的金控,因此去年10月中召開董事會決議通過以股份轉換方式併購安泰銀行,市場原本預期這門金銀併的親事應該十拿九穩,不料12月2日股東臨時會前夕,國票金大股東耐斯集團拋出併購程序瑕疵議題。併安泰銀一案變數仍多雖然最後股臨會仍通過此案,但國票金兩派股東的角力就此白熱化,還有股東向法院提起確認10月14日董事會決議無效的訴訟,推動併購案可說一波三折。市場分析,國票金股東兩股勢力代表的分別是反對併購的耐斯集團、官股,以及支持併購的旺旺集團、美麗華家族。耐斯集團質疑併購一案踩到產金分離紅線,且關係人交易狀況清查不夠徹底,而背後擔憂的可能是國票金未來股權結構會有所改變,安泰銀大股東、私募基金隆力集團將有機會一舉成為國票金的第二大股東。而隆力集團也不甘示弱,本周再度透過媒體喊話,重申此一合併案一旦失敗,以後外資誰還會再來投資台灣?且未來不會參與國票金的董事會,預計將股票出售並退出台灣。只是反對陣營不買單,目前全案已在金管會審查中,而市場上的風風雨雨似乎也為併購案增添新的變數。
fostery wrote:第一金旗下一銀年底提...(恕刪) 第一金因子公司第一銀行11月增提呆帳逾6億元,使得第一金11月稅後純益降到10.23億元,月減12.6%,累計前11月稅後純益187.15億元、年增17.8%,EPS為1.44元。一銀主管說,11月主要有一筆大陸台商的一次性提存,導致一銀11月單月稅後純益降到9.05億元、月減17.2%。據了解,一銀11月淨提存較上月就增加了6.6億元。但一銀主管強調,12月就不會再有大筆的呆帳提存,加上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和金融市場操作穩定等三大獲利支柱持穩下,預料全年獲利仍樂觀。其他子公司方面,第一金證券受惠台股熱絡,11月單月獲利1.38億元、月增1.18倍,第一金人壽則因新契約保單推升成本和提存反侵蝕營收,使11月單月由盈轉虧0.41億元。。,,,,,,,12月不會再有大筆呆帳提存,但是年底提撥員工福利金費用,我想這是固定的費用。我又特地的看了兩次的新聞,好厲害的官方說法,看起來我還是太嫩了,哈哈哈
歐久久 wrote:玉山金應該還是我的首(恕刪) 15年前就有人問過一樣的問題啦然後一堆達人一直唱衰說玉山金沒辦法再成長結果玉山金幾乎年年填息。存股領股利最爽啦有價差還要想怎麼賣太麻煩了領股利最爽一直領股利一直爽
喔喔.先說一下我寫這篇並不是要針對任何人的發言只是怕網友之間有資訊的落差至於股票好壞還是要自己判斷.我是已經持有很久的老玉山金股東了.就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寫一下.畢竟我最熟的公司大概也就這家吧.但我也沒辦法保證會這樣一路漲到破表.幾年前那個升息循環他股價也只漲了60%是漲最少的.要把配股也算進去才差不多100%.常常聽到對玉山金的擔憂就是以下這幾點.2020年好像已經有寫過一次了.再寫一次.一.""玉山金的營收每年沒有成長 10%""從這圖看來除了這兩年比較震盪以外.幾乎沒有不超過 10%的營收跟稅後淨利.除了突然大降息可能影響獲利的 2008 跟 2020都是成長的.二.A""玉山金一直配股票稀釋股本.以後配息會很差.""尤其 2017的時候玉山金股價18元 增資15元股票[新聞]個股:玉山金(2884)70億元現增發行價訂每股15元,4/14除權當時號稱存股達人的陳重銘大力抨擊.""現增跟配股都會『膨脹股本、減少EPS』,還適合長期投資嗎?""其實玉山金的股票應該比較偏向美式風格美股就常常看到一大堆公司在回購股票.(像巴菲特)但很強的公司就會乾脆一直分割股票.(像AAPL.TSLA)一方面是對自己有信心.認為營收都能跟趕上.或者已經算好了.營收絕對沒問題.查新聞可以發現玉山金很少放款地雷.但理專幹錢被罰款時有耳聞(這樣算員工很努力工作嗎 ??)一個呆帳就好幾億了.理專罰款比較沒那麼痛.一方面降低股價.公司幫員工買股票比較便宜.可以查詢新聞 : [新聞] 玉山金平均員工分紅6.8萬元排名第一 罕見配股為主.一般員工一年也是扣很多錢去買股票.資深管理階層更是恐怖.破2000.3000張的大有人在.10年股票就快多一倍了.B.""存金融股應該選發現金高的為主.發股票多的不考慮""之前雜誌專訪存兆豐金的大俠武林0050.講了以下這段話這點之前常常有人論戰這幾年看下來應該沒什麼好講了.發股票的就是潮.我來股市就是買股票的.公司也不會沒事跟我拿錢去亂花.是增加投資.就連官股之間.也能看得出敢發股票的公司看起來就是比較亮眼(合庫.第一.)一個很簡單的觀點.我投資你這個公司就是要你這個公司拿我的錢去打敗其他公司.這樣才叫成長股啊 !!!!而不是單純領股利.配息.(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公司競爭力一直維持這樣.股東每年看起來領得差不多但把通膨算進去. 買兆豐金真的划算嗎 ???三.""玉山金籌碼面都不集中.一堆散戶在買.""如果會有這個想法的人.那只能怪你自己功課沒做好了.玉山金因為每年都會幫員工買股票所以持股其實是集中在員工手上的每年能動的部分不多.除非離職才能全數拿出."把員工放在第一,因此玉山發股票、推動員工信託持股的政策,比其他金控積極。"另外員工的認同程度才是玉山金最大的武器.火影忍者有句名言 : "不是成為火影后被認同.而是被認同的人才能成為火影."以上.如果有其他新的資訊歡迎提出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專家:12月非農證實Fed落後形勢 重點已從升息轉向如何縮表鉅亨網編譯余曉惠2022/01/08 14:02TagFed聯準會資產負債表縮表QE量化寬鬆量化緊縮QT扭轉操作退場鮑爾FOMC美國經濟美國周五 (7 日) 公布的 12 月非農就業新增人數雖然不到市場預期一半,但專家表示,從工資漲幅和失業率等數據來看,債市交易員幾乎可以安全假設聯準會 (Fed)3 月升息的障礙所剩無幾,甚至可以推論 Fed 已經落後形勢,投資人應該為更積極的貨幣緊縮做好準備,如何縮減資產負債表 (縮表) 將是重點。12 月非農就業報告幾個關鍵數字包括:新增 19.9 萬人,遠遜於市場預估的 40 萬人失業率下降至 3.9%,優於市場預料的僅降至 4.1%工資增幅擴大,每小時平均時薪年增 4.7%、月增 0.6%,輕鬆打敗預測中位數因此即使整體新增人數遜色,但仍不改 Fed 3 月升息可能性。美股周五再挫跌、美債殖利率上升氣勢不減,10 年期殖利率盤中攀抵 1.801%,為兩年高點,本周累計上揚 25 個基點,是 2019 年 9 月迄今最大周漲幅。目前聯邦資金利率市場期貨顯示,3 月升息 25 個基點 (1 碼) 機率約為 84%,周五盤中一度逼近 90%。彭博專欄作家 Brian Chappatta 表示,新增就業人數雖差,但主要反映嚴苛的季節性調整,而且失業率正朝 Fed 官員認為 2024 年底才會達到的 3.5% 大步邁進。對於努力推敲 Fed 緊縮路徑的交易員來說,12 月非農報告是今年第一份重量級經濟數據,接下來重頭戲將是 12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目前市場預估 CPI 年增率攀升到 7.1%、核心 CPI 年增率升至 5.4%,代表可能雙雙超越 11 月觸及的 40 年高點。1 月底雖然有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例行決策會議登場,但 3 月 16 日的例行會議更重要。Chappatta 說,在失業率降至 3.9%、通膨率可能持續保持在高於央行目標的情況下,不難預料 Fed 會在 1 月聲明中提及「或許有合適理由」升息的字眼。Fed 在 2019 年升息、2021 年縮減購債之前,都曾使用同樣措辭,顯示 3 月升息幾乎已無懸念。縮表將更快、更猛巴隆周刊 (Barron’s) 分析,3.9% 失業率已經低於 Fed 所謂的自然失業率 (即通膨穩定狀態下的最低失業率)。MKM 夥伴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Michael Darda 表示,在上一次的經濟擴張期間,當失業率跌破 4%,Fed 已經進入升息循環兩年的時間,並已啟動縮表將近一年,「這代表比起上一波經濟擴張,現在的 Fed 已經落後形勢」。根據 Darda 的模型,中性利率持續上升,如果政策利率繼續保持在接近零的水準,而中性利率持續上升,Fed 默認的政策立場將更寬鬆。中性利率上升代表所謂的貨幣流通速度 (velocity of money) 可能即將上升,當貨幣周轉速度加快,經濟可能無法應付上揚的需求,就會讓原本火熱的通膨進一步竄升。目前 Fed 資產負債表接近 9 兆美元,規模是 2017 年開始縮表的兩倍。Fed 官員在本周發布的 12 月會議紀錄中表示,可能需要更快、更積極縮表。花旗經濟學家 Veronica Clark 預測 Fed 可能從 7 月開始縮表,到期債券再投資規模一開始每月縮減 250 億美元,之後改為每月縮減 750 億美元。投資人反而該為縮表歡呼Ironsides Macroeconomics 研究部門主任 Barry Knapp 說,等到 Fed 開始縮表,才是真正的貨幣緊縮。他解釋,目前公債和抵押證券市場有三分之一在 Fed 手中,等到 Fed 開始縮減規模,才能真正帶動長期利率上升。縮表乍聽之下會導致股市崩跌,但 Knapp 說,事實上因為貨幣政策寬鬆到阻礙經濟成長的地步,縮表反而是好事。以房市為例,真正有需求的首購族已經被擋在市場大門外。他表示,Fed 啟動量化寬鬆 (QE) 退場對上半年的股市將是艱難的考驗,對經濟卻是絕佳利多。他預測主要指數上半年將因貨幣緊縮挫跌 10% 到 12%,同時投資人進場承接的絕佳買點浮現。
rock255 wrote:喔喔.先說一下我寫這(恕刪) 疫情使資金寬鬆,且認為玉山金進入了穩定成長的階段。2020年4月9日最後出清了玉山金,然後開始加碼到元大金。前兩年玉山金股價表現稍有停滯是事實。但是若今年進入升息循環,比較2015年與2020年。玉山金貼現及放款金額2020年較2015年成長約60%,而2015年存放款利差較2020年高約20%。2021Q3資產負債表顯示貼現及放款金額已成長到1,723,385百萬元(2015:1,021,995百萬元),未來存放款淨利差擴大機率高,若能回到2015年水準,那股價要越過30.3塊是非常有希望。同樣邏輯比較其它銀行股,我最後是選買了臺企銀。如果...今年不要爆雷(...台開)、提存金額回到25億水準、高配息率及加大配股票股利比例,那現在10塊以下是很便宜。自2021Q4逾今的建倉成本來到9.78。10塊以下繼續賣其它來補臺企銀。
金控獲利俏 外資挺進2022-01-09 02:16 經濟日報 /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美聯準會(Fed)可能提前升息與縮表,美國公債殖利率強彈,高估值的成長型科技股面臨挑戰,加上預期今年國內大型金控獲利有機會維持高峰,吸引資金進駐,不畏大盤震盪,上市金融股指數7日漲0.5%收1,726點,逾24年新高。外資看準趨勢挺進金融股,中信金(2891)外資持股比一舉超過四成,在7日達40.56%,創近22個月以來新高,外資持股比重在15家上市櫃金控中居首。統計中信金外資持股比重今年以來增加0.17個百分點,如從去年第4季開始起算至7日增加約1.45個百分點,增加幅度位於上市金控股前段班。同時,因外資持續布局金融股,多家上市櫃金控外資持股比都寫下波段高點,以7日外資持股比為比較基準,中信金與台新金外資持股比都寫下近22個月以來新高。兆豐金外資持股比21.31%,寫下逾15個月以來新高;第一金為逾13個月以來新高;玉山金則為逾12個月以來新高;合庫金也以18.24%是逾十個月以來新高;新光金則為近一個月新高。部分總經學者去年就看好金融股,例如永豐金控經濟學家黃蔭基在去年12月時對小資存股族呼籲,基於2022年進入升息元年,升息循環周期至少兩年的經驗,加上上市櫃金控去年獲利動能佳,看好金融股2022年表現「難有低點」。金融業者認為,雖然有變種病毒出現,但國際金融情勢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逐步恢復穩定的實體經濟,金融業海外業務獲利回溫,加上2022年進入升息循環,金融股看俏。除了國票金、富邦金、開發金、日盛金外,其它上市金控外資持股比都上升。統計今年以來外資最愛的金融股則為玉山金,持股比較去年增加0.3個百分點;其次為兆豐金增加0.26個百分點,新光金增加0.22個百分點。
富邦、開發金 存股族新歡券商好威 營運寫三紀錄 獲利突破1000億金融 上周 由外資 投信 加碼 本益比其實還不高相對電子 上櫃 投信年度績效作帳結束 停損停利 換新標的 傷了韭菜的心 空方亦趁勝追擊財富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