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nZ wrote:
完全同意這才是指數化...(恕刪)

知易行難
xpotter wrote:
假設殖利率歸零 再漲15%?

由於凸性的存在,債券在極低利率甚至負利率下的收入潛力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要大得多。
BTW,
所謂的定存股(例如種花或是金融股)本質上還是屬於股票的資產類別。定存股畢竟也是股,它還是不能完全取代債券的作用。
meridian wrote:
以人們追逐利益的天性, 幾十年後人們討論的可能不是股債分配
而是視波動為無物長期持有股票, 到那時候股市的年報酬率可能只剩下5%了
更激進者則會去考慮新創投資

長期持有股票對很多人來說太難了...光看那個交易量就知道.
新創投資門檻也很高, 100家不知道有沒有5家能撐到上市或者被買走的一天...
LemonZ wrote:
以大大的資產規模,更(恕刪)


整天六個會~~~到現在才有時間

L大果然厲害之到我在想什麼。期時在我的退休規劃裡面我帶入了 "主堡 (現金 + 金融股 + 指數型 ETF) + 護城河 (中波段操作個股)" 的概念。這點其實是多年以來我在思考的事情,看看大阪城天守閣與其護城河,當護城河挖掘的越深越廣,主堡受到損傷的機率也就大幅降低。而主城堡每年源源不絕流入護城河的配息活水,又能對我的波段操作帶來更大的靈活性。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所以P大倒底幾歲?百(恕刪)
回答大大您的問題,首先我現在並沒有百萬美金活存啦! 我在美股的投資部位都是如我之前說的是我每年兌現的公司配股我售出後再持續買進的股票,三月底至四月我的確分別在台股與美股進行布局,今年也收到不差的投報。我的股齡也不算短,千禧年的網路泡沫被修理過一遍後 (還好當年剛開始工作沒多久,本金也不多),2008、2018與今年初的股災我都是躲過且等待低檔進場布局。台股美股港股的波段操作一直是我這三五年在進行的功課,而會想學習指數型投資也是因為如我說的我想在未來的退休規劃裡面的核心資產加入指數型ETF與金融股的部位。但我自己本身從來就不是一個風險規避者。
附上我三月股災後的操作供您參考 (綠色蓋住部分即為昨晚我貼的持續持有並放手讓它跑的ID 設計股),這樣的紀錄我已經執行了超過15年,讓我很清楚面對自己每筆操作的弱點與當下思維,對改進我的操作有很大的幫助。
ddojjack7788 wrote:
整天六個會~~~到現(恕刪)


你今天開會的同時
我趁雨停在公園散步
☝️個人走著走著突然間又悲從中來
天下之大已沒有我容身之地
這感覺絕對不好受

提早退休與否,衷心奉勸三思
2021 全力VT
meridian wrote:
要買就買資本入侵能力(恕刪)
M大這點跟我的看法是一致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經濟與科技驅動力最強的國家當然還是美國。中國也許很大,但我這十年在兩邊跑的經驗與所從事的工作來看,我深信能夠改善世界、驅使世界往更美好(也許更糟糕)的科技動力還是來自於以美國尖牙股為首的這些美國科技巨頭。美國企業賺的是全世界消費者財而美國政府又不斷舉債讓全世界各國政府買單來幫助建設其國內或讓百姓消費。兩者加總下來我其實還看不到美國有"長期"衰敗的理由!! 別忘了以美國為首的科技進步與演進是維持近幾十年來世界進步的關鍵
08年金融風暴美國花了1年半爬起、2020年的疫情美股卻只花了不到四個月就止跌反彈。這中間不能說只是因為無限QE造成的因素呀
xpotter wrote:
你今天開會的同時我趁(恕刪)


X大放心,我沒那命能那麼早退休。
我其實也很享受這種飛來飛去的生活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P粉就是你。人老了,(恕刪)

路過剛好看到,也不知道有沒有看錯?
vegesmile wrote:
路過剛好看到,也不知...(恕刪)

最悲慘的一年快過去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