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255 wrote:
.........
兆豐金身為公股龍頭
要盈餘轉增資發股票
想必一定已經跟大股東財政部以及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
做好簡報溝通過了
.........
(恕刪)
不管公民營銀行、第一類資本須不斷增加是世界趨勢……
自2007-2008年發生的世界性金融海嘯後,對銀行的監管越趨嚴格的關係……
資本適足率
根據新巴塞爾協定,自2016年起第一類資本適足率,需達8.625%監理標準,即法定6.625%加上2%,且逐年增加0.625個百分點......(摘自: MoneyDJ理財網)
KELLY8116 wrote:
又有一檔人氣etf,大舉納入金融股!
感覺好像高還能更高!真是不敢置信
雷聲大雨點小,00888ETF基金資產僅70.13億,其中投資股票69.63億,分散59檔股票,金融股占13檔,佔基金淨資產之權重16.3%(台積電22.4%),新增成分股兆豐金88741股(0.05%),合庫金102455股(0.04%).
https://sitc.sinopac.com/SinopacEtfs/Etfs/Pcf/00888://sitc.sinopac.com/SinopacEtfs/Etfs/Pcf/00888
老專存股人生
附表是美聯儲3/16公佈的17委員對於未來三年利率決策走向看法的點陣圖
加上鮑爾已公開說今年接下來六次的FOMC會議都會各升息一碼
大概可以簡單地預估美國的基準利率:
2022年 2%-2.25%
2023年3%-3.25%
2024年3%-3.25%
2025年2.25%-2.5%
所以今明兩年是美元明確的升息循環,加上我國央行昨天馬上跟進升息一碼,所以今明兩年以銀行為主的金控股單純利差面來看,基本業務前途光明!
你是股東,當然要抱牢股票,共享這一段升息循環帶來的業績增長!
..............
1 year 2.40% p.a.
18 months 2.60% p.a.
2 years 2.70% p.a.
3 years 3.00% p.a.
4 years 3.10% p.a.
.................
ANZ 紐西蘭 最大銀行 www.anz.co.nz 今天的定存利率 去年低谷時 4年期 是 0.85%
這似是趨勢
2022/03/19 02:27:21
經濟日報 記者楊筱筠、齊瑞甄、陳怡慈/台北報導
美國、台灣相繼升息1碼,銀行業因淨利差(NIM)擴大,淨利息收入(NII)增加而獲利動能看好,第一銀行估未來一年淨息收增33億元,中信、國泰世華、台北富邦也都估增約20億元,兆豐估增近18億元,永豐銀行也增逾14億元,都對母金控今年獲利帶來有利支撐。
國內銀行業授信餘額約34兆元,債券資產約7兆元,金控業者表示,以淨利差平均走高0.05個百分點計算,國內整體銀行業因美台本次升息1碼,淨利息收入將多出逾新台幣200億元。
推薦
第一金控發言人李淑玲副總昨日表示,央行升息,第一銀行淨利差估增0.1個百分點,以生息資產3.3兆元概算,未來一年淨息收估增33億元,這還只是這次升息,不包含美國聯準會今年還可能升息六次、台灣可能升息三次。
她幽默形容,台美央行展開升息循環,銀行業可說是「躺著賺」,以子公司第一銀行為例,什麼事都沒做,光是升息1碼,淨息收就多出33億元。
中信金也表示,子公司中信銀行未來一年,淨利差估增0.05到0.06個百分點,淨利息收入估增約20億元。
國泰金方面,國泰世華銀行淨利差估增0.06個百分點,未來一年淨利息收入估增20億元出頭。
富邦金方面,美國升息1碼,主要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未來一年,美元部位淨利差估增0.01個百分點,淨息收估增3億元;台灣升息1碼,新台幣部位估增0.063個百分點,淨息收估增18億元。
兆豐金子公司兆豐銀行估算,升息1碼,美元部位淨息收估增0.75億元,新台幣部位估增17億元,合計估增17.75億元。
永豐金子公司永豐銀行估算,升息1碼,新台幣部位淨利差估增0.067個百分點,淨息收估增13.4億元;美元部位淨利差估增0.0037個百分點,淨息收估增7,500萬元。
※
Anddo Alumi · 3月15日上午10:32 ·
依照之前的思維,升息影響電子股較深。所以這一波電子股相當悲催,當然,包括咱們的護國神山台GG。看一看6415,兩個月前在5200,現在在2770,還跌停鎖,這很確定是“股王價崩”。投信很給力幾乎買了兩個月。投信這兩個月對於IC設計相當堅持,很糟糕的是這些有半數是重災區。
大陸封城,對於產業影響相當深,就像汽車一樣,因爲晶片缺貨,整個產業間歇性停擺。這些供應鏈的問題,不管有沒有轉單效應的利多,都或多或少有負面影響。俄烏戰爭已經造成高通膨加劇,大陸封城無疑是在脆弱的經濟上撒鹽。股市最怕的不是一般的通膨,而是怕停滯性通膨,就是俗稱的智障(滯脹)。因爲滯脹要控制通膨的方式無疑是必須掐死奄奄一息的經濟。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多頭,也沒有必然的空頭。年初時規劃今年是一個震蕩年,那就不要壓過大的部位,不要聼人家唬爛多頭目標在哪裏或是回檔滿足點在哪裏,交易是不斷透過市場走勢回饋的修正來做計劃。多餘的猜測都是幻想。
交易或投資,除了做多與放空,有時候休息也是一種選擇。選擇你感到最輕鬆的方式應對,這樣會更客觀一點!
.....................
總編說過 錢在哪裡 勢就在哪裡 聰明錢保守錢跑金融 持有者惜售 金融 配合升息循環 配息又相對大方 勢就在這裡 頻創新高
印象中 金融有2次大多頭 1.馬上好 對金融開放的聯想 噴了近倍 2.簽金融MOU 金融漲停近2天
這次又創10年新高 驚驚漲 續抱 有位老師說的還在漲 賣才傻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