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en Yang wrote:小妹請教一個問題,如...(恕刪) 要申報的內部人有:包含董事、監察人、持股超過公司已發行股數總額10%大股東、經理人、法人董事(監察人)的代表人,以及金控子公司的內部人目前董監名單沒有楊,容,史三位, 持股10%以上也沒看到, 法人董事代表人也沒看到, 如果他們還在晨星,又是掛特助,顧問或是一些小咖的職銜, 那也不是經理人, 那就不用申報, 反之, 符合上面的條件就要申報
晨星在未上市時每年會另外提撥增資的24%的股票,名義上說是要給員工的舉例: 原本股本10億, 配10元股票 也就是增資10億的股本照理股本應該增大為 20億但他會多印 10億x24%=2.4億=2.4萬張 (於是股本會變成 22.4億而不是20億)要發給員工但實際上給員工的估計不到一半保守估計50%分給員工後 (1.2萬張)剩餘的 1.2萬張會撥到人頭戶說是給未來員工的技術股但實際去向大概只有高層知道 (真的有全給未來員工嗎?還是部份落入高層手中)這些人頭戶的股票數量是很可觀的 (想想看 最初他的股本不到五億)!!另外根據上市前離職員工的說法如果繼續簽三年未來的三年可以領20張的股票若以員工2500名計算未來三年將有50000張股票釋出 (這只是簡單估計,實際數目高層才知道,從公開資訊觀測站可能查不到真實的數量)換句話說以當初上市價300元計晨星已經讓員工預支了未來三年150億市值的股票但是2010年只賺了約75億其實如果晨星可以搶到一半的手機市場光從手機賺個200億 加上原本的75億eps應該有50以上那股價有機會破千所以當初他股價定300很多人看好500也沒有錯如果去年賺15今年賺20明年賺50塊市場會給多少的本益比錯在手機這市場變差了加上他本身在手機上沒拿出好的成績那靠手機成長的機會就變小了不成長的公司本益比應該是不會太高的 (原相例外)但最令人不爽的是據說有些高層竟然知道在未上市以350以上的價格出脫"一小部份股票" (為什麼他們可以賣在最高點?)相對的如果去年賺15今年賺12明年賺10塊市場會給多少的本益比呢若他的獲利是後者那樣的模式加上每年要當提款機讓員工提50000/3=16,666 張的股票他的股價多少算合理呢大家想想看晨星在未來的兩年內能搶到一半的手機市場才是皆大歡喜之道晨星是一間了不起的公司讓我們期待
2010年全球Top20無晶圓廠晶片供應商 美國業者佔最多上網時間: 2011年04月26日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641187_480102_NT_19b33b05.HTM市場研究機構 IC Insights 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美國業者在全球無晶圓廠(fabless)晶片供應商排行榜中,在前十大佔據9個位置,在前二十大中則佔據13個位置。總計2010年全球前二十大無晶圓廠IC供應商營收,佔據該領域整體營收的77%,金額為599億美元,較2009年減少了2%。而該排行榜上,有13家無晶圓廠IC供應商的 2010年營收超過10億美元。IC Insights表示, 2010年是史上第一次無晶圓廠晶片供應商營收成長表現遜於整體IC市場成長表現的一年;2010年無晶圓廠晶片業者營收成長了27%,但整體IC市場成長率為31%。主要原因是高通(Qualcomm)、聯發科(MediaTek)、Nvidia、LSI、ST-Ericsson、瑞昱(Realtek)以及奇景光電(Himax)等公司的表現不佳。整體看來,上述7家公司的2010年晶片銷售額平均成長率僅8%,與整體IC市場31%的成長率相較,差距頗大;但在另一方面,IC Insights 同時也列出了另外7家2010年業績表現優於整體IC市場的無晶圓廠晶片供應商。這7家公司以台灣的晨星(MStar)居首,2010年業績成長率達到76%;總計7家公司的2010年營業額成長47%,佔據整體無晶圓廠晶片供應商該年度總營收的45% (126億美元中的57億美元)。
很多公司上市前都把財報弄得很亮麗,之後開始走下坡~而股價通常都是往下~3699 wrote:這7家公司以台灣的晨星(MStar)居首,2010年業績成長率達到76%;總計7家公司的2010年營業額成長47%,佔據整體無晶圓廠晶片供應商該年度總營收的45% (126億美元中的57億美元)。
他今年為止的表現,跟去年相比還算平穩,即使手機的量未起,但TV都還表現平穩沒有爆跌業績的情況.成熟市場有新的競爭者想加入本來就是正常的事,但想強登山頭分一杯羮,就是需要各憑本事了.只能讓實際業績論英雄,只是股價卻讓人需要拿放大鏡找超跌的原因.????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