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可能輸掉中美貿易戰

darkknight2450 wrote:
居然被腦袋只鎖在中國的人笑沒有國際觀。
請問我哪些言論如你所指控?
歡迎你指出來,如果有道理,我一定更正!

你隊友一樣愛亂貼標籤,我反問過很多次,每次都是轉移話題、避而不答!
darkknight2450 wrote:
美國可以玩的手段還不少。而且我看到北韓跟美國走的愈來愈近,讓我不自覺的聯想到70、80年代美中合作排擠蘇聯的歷史,現在美國對中國的包圍網已經這麼明顯了,他們想裝睡就讓他們繼續睡吧!
----------------------------------------------------------
居然被腦袋只鎖在中國的人笑沒有國際觀。
以上三圖分別是美國、台灣、中國這十幾年來主要股價指數的走勢,誰強誰弱很清楚吧!尤其是中國股市,除了沒辦法過2007年的高點,指數目前只有當初最高點一半不到。
這其實是要貼給piwu和不關心股市的網友看的。
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中國一直像piwu說的這麼好棒棒,那為什麼股市一直跌?
我反駁你上面的包圍論
你下面先扣我腦袋鎖在中國的帽子,又貼了股市圖!

不知你前後文的邏輯是什麼?
devildavid51 wrote:
真的喔? 那中國買房的人是做甚麼工作比較多?高薪的文書工作嗎?
因為薪資不斷上升和環保因素,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出走很多年了!

按照你們的邏輯,房市早該崩盤了!
chiashin wrote:
每次都是轉移話題、避而不答!...(恕刪)


你向來是整篇問號, 人家是來討論區發表看法的, 不是來幫幼幼班上課的. 沒有人要理你問的那一大堆智商不足與情緒性的問號. 這大家都領教過了.... 不要重施故技.

vspebrian wrote:
你向來是整篇問號, 人家是來討論區發表看法的, 不是來幫幼幼班上課的. 沒有人要理你問的那一大堆智商不足與情緒性的問號. 這大家都領教過了.... 不要重施故技.
我也是來討論區發表我的看法啊!
你還真以為是問號就一定是疑問句啊?
其實是肯定句,反駁某些深綠網友的偏見、謬論
看準你們沒能力為自己的言論辯護......結果也正如我所料!
malcolmks wrote:
RMB升值? 人民幣現在可是弱勢貨幣, 人人拋售阿...(恕刪)


等他貶值救不起來, 就會改升值了. 呵呵. 搞經濟就是這樣. 但是他中國如果目標是對付美國的貿易報復, 那人民幣貶值就是最正確的方法. 其他方法都沒用, 做辛酸的而已.

打架要用手腳決勝負, 他用鬼臉, 用口臭, 用放屁, 用跳步都沒用. 貶值就是那隻手. 不過中國如果敢還手, 那美國一定加大力度, 決不寬貸. 或許中國還跟義和團一樣迷信他有氣功. 不用動手也能打敗美國.

資源雄厚的國家不怕升值.... 貶值下去, 他的農產, 勞力, 技術, 水電, 煤鐵石油也跟著被低估, 完全討不到好處. 反而負債越欠越大. 出口才佔他中國GDP比重1/5. 低估國內生產要素價格反而是虧比較大.

台灣因為人口少, 失業率很低, 農地用盡, 已經很難再提升內需的GDP了. 因此出口變得很重要. 除非再搞一次泡沫.
之前是騰籠換鳥政策想轉型,現在是此地不宜久留,先溜為上
萬不可一概而論
chiashin wrote:因為薪資不斷上升和環保因素,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出走很多年了!

按照你們的邏輯,房市早該崩盤了!
~No Pain; No Gain~ ~No Cross; No Crown~ ~No Change; No Chance~

卡繆 wrote:
之前是騰籠換鳥政策...(恕刪)


噗哧 ~ 這個老兄你就應該要多向那些跨國企業宣傳 , 中國即將崩潰 不要羊入虎口才對呀 !

現在撤資肯定來得及 ~~







piwu0538 wrote:
沒錯喔 ! 畢竟中國市場規模太恐怖了 ....

你沒看2017年中國除了汽車銷售2,887萬輛 僅美國的1.7倍之外 , 其他諸
如手機電視 電腦 白色家電等 , 中國市場規模都是美國的三至四倍哩 !

難怪單單這兩個月 , 就有美國特斯拉宣布在上海投資50億美元設廠 , 德國
巴斯夫宣布在廣東湛江投資100億美元建廠 , 韓國LG Display宣布7.4兆韓
圜(折合65億美元)在廣東設廠 日產汽車87.5億美元 美孚一百億美元在廣東
設廠等這些大型投資案哩 !!

這下川普臉真是被打腫了 ........(恕刪)
要溜去那裡?

不就是美國產品線才需要轉移,台灣 東南亞 歐洲 又沒跟中國製要高關稅

有必要為了1/3 2/1的產能會被課稅, 大買家沒法買,沒了生意,就把整間工廠關掉 ?


當然是出口美國的生產線 轉移到越南 讓買家繼續下單 (越南有FTA)

其實只要把產線的後段轉移 產品就能成為 越南製了。

事情沒有那麼嚴重。

廠家出走那是說說而已 說給媒體跟政府聽的


當然會有 產能跟產品八成是出口美國的廠家 或 生產器具很貴 投資第二套划不來的

為了生意必須整廠移走 那也沒辦法的事情。


卡繆 wrote:
之前是騰籠換鳥政策想...(恕刪)
卡繆 wrote:
之前是騰籠換鳥政策想轉型,現在是此地不宜久留,先溜為上
萬不可一概而論
不好意思,過去幾年,你隊友一直都說此地不宜久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