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不語《 滾動式獲利 》人穩不言

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
台泥 綠色轉型 拚低碳企業

 2021/3/20 上午0:00 經濟日報

台泥為國內第一家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成功案例,也是台股第一家掛牌的上市公司,一路陪著台灣走過十大建設的篳路藍縷,見證台灣經濟從農業轉工業。今年歡度75歲生日的台泥許下十年願景,致力成為專門解決人類與大自然衝突問題的「綠色企業」。

台泥的前身要從日治時期「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廠」談起。淺野水泥高雄廠為台灣第一座現代化水泥工廠,位在高雄壽山旁。水泥被稱為建築之母,任何工程建案都少不掉水泥,早期台灣水泥必須從日本進口,成本高且供應不足,淺野水泥高雄廠的成立,讓台灣可以獲得更充足的水泥供應,助力各種大興土木。

1946年,國民政府接管淺野水泥高雄廠,台泥公司正式誕生,當時為100%的公營事業。1950年代,政府推動土地改革,用台泥、台紙、工礦、農林等四家公營事業股票,向全台地主徵收土地,再轉售給佃農。

鹿港辜家與板橋林家 、霧峰林家並列為台灣三大地主家族,由辜振甫代表,承辦台泥移轉民營的工作。辜振甫找來板橋林家輩分最高的林柏壽出任台泥董事長,自己僅任協理。

台股第一號 帶經濟起飛

靠著辜、林二大家族聯手號召,成功吸引其餘各大地主加入,共同成為台泥民營化後的創始股東。1954年11月11日早上11時,台泥在總統府廣場的三軍球場舉行第一次股東大會,包括辜振甫、林柏壽,霧峰林家的林猶龍、基隆顏家顏欽賢、高雄陳家陳啟清等,都見證歷史性的一刻,台泥正式由公營轉為民營。

1961年,台灣證交所成立,採取股份有限公司制,由公家與民間共同出資成立,政府推派台灣銀行、交通銀行、中央信託局、中華開發;加上台泥、大同、遠東紡織等民營機構為證交所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其中台泥為主任委員。1962年2月,台灣證交所正式開業,台泥成為台股第一號掛牌上市公司,股號1101。

1974年政府啟動十大建設,興建中山高速公路、北迴鐵路、台中港、蘇澳港、中正國際機場、鐵路電氣化、大鋼鐵廠、大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核能發電廠等,這些重大建設全都要水泥,台泥一路跟著政策開疆闢土,走過篳路藍縷。因此台泥與台灣經濟起飛發展密不可分。

不過,隨著經濟發展與轉型推進,1997年底,政府終止西部礦權,推動水泥產業東移。當時許多國內水泥業者並不看好,紛紛轉進中國大陸,台泥選擇留在台灣,投下高達800億元在花蓮和平廠金昌石礦旁,一口氣興建水泥廠、火力發電廠及專用港口,開創全球廠電港「三合一」的首例。

2003年,辜振甫次子辜成允從父親手中接下台泥董事長,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挑戰,辜成允以「鷹式管理」領導台泥轉型,推動人事精簡及組織化工程,並處分非核心事業,展現快刀斬亂麻的決心。

在辜成允領導下,台泥揮軍大陸設廠,雖然西進腳步比同業落後逾十年,但後發先至,首先聚焦華南地區,接著再進一步推展,目前台泥大陸版圖據點遍及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江蘇、四川、湖南等地。根據中國水泥協會統計,目前台泥在大陸的水泥年產能為4,083萬噸,排名大陸第八大水泥廠。而相關的西進布局,也成為這幾年挹注台泥營收獲利成長的主要動能。

2017年,辜成允驟逝,由妹婿張安平臨危受命成為台泥新掌門。在張安平的掌舵下,台泥在水泥本業方面維持穩健成長,2018年和2019年都大賺超過200億元,公司獲利超越顛峰,2020年雖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橫掃,但台泥去年大賺250.99億元,比前年再成長3.7%,逆勢創下歷史新高,連續三年大賺超過200億元。

攻歐非中東 強打國際盃

另外,張安平帶領台泥走出亞洲,朝國際水泥集團目標邁進。2018年10月,宣布與土耳其最大水泥集團OYAK合作,希望借重土耳其位處歐亞非交界的地利之便,卡位歐、非、中東市場。目前版圖已擴展到土耳其、葡萄牙及非洲象牙海岸等地,台泥並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設立歐洲營運中心,展現布局的決心。

而更重要的是,張安平帶領台泥全力轉型成為綠色企業,未來目標願景要成為「低碳的台泥」,包含發展低碳水泥與新種建材,協助社會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以及發展再生能源、儲能和智慧電網等。

台泥及關係企業已跨足「碳捕獲技術」、「再生能源」、「綠電儲能」、「廢棄物再利用」等綠色領域。例如花蓮和平水泥窯協同處理廢棄物BOO案去年通過環評,將運用水泥窯的高溫特性,協助花蓮解決垃圾危機,目標2023年完工。張安平說:「要讓花蓮成為全台處理垃圾最便宜、最到位的城市。」

台泥集團積極發展綠能,子公司台泥綠能已陸續完成多個光電、風電案的建置。去年底台泥與台鹽合作,在嘉義打造台灣第一宗進入實質建置的漁電共生案,目標今年7月正式發電。今年初,台泥又宣布要在紅葉少棒隊故鄉台東紅葉村建置地熱發電基地,可望再創下又一個台灣第一。

務實提醒 🔔 大俠 0050

最近大概有十封以上的訊息在詢問可不可以貸款買股票?

大俠建議您先自己好好想想,您確定要在相對高檔去貸款買股票嗎?

而且這個問題會是要問我嗎?

應該是先去問問自己老公、自己老婆或者是自己家人吧?告訴他們你要貸款買股票囉,要有心理準備歐!

怎麼會是問我呢?

而且也不要有什麼利息2%,去買5%殖利率股票可以賺3%這種觀念

要知道股市不是數學,跟理性分析無關,股市是人性心理學,瘋狂起來可是毫無理性可言,

您以為貸款利息扣一扣股息可賺 3%?但其實是股市崩盤把你抓起來 %%%這還比較有可能。

小c輕鬆的投資,構思來自大俠 0050

其實也就是從去年三月恐慌 16塊搶狠多💪去年九月殺盤 19多撿一點,然後 20持續補齊補到 1 ,500張,

如今 20多塊錢了,今年目標張數也整齊了,開始呷飽睏飽等除息囉。

被股息所 Cover的龍蝦 🦞

cafm wrote:
小c輕鬆的投資,構...(恕刪)

cafm wrote:
...(恕刪)

1229 聯華控股的《 小確幸 》

聯華實業 是 神通電腦 最大股東

持有125710(仟股)佔 35.46%

cafm wrote:
台泥 綠色轉型 拚低...(恕刪)

【 《台泥、國際中橡 》 個股產業指標 〈能元科技資訊中篇〉 】

前言:了解手中股票價值,掌握趨勢 股值瞬息萬變

最近的產業話題,莫過於台泥與國際中橡將於3/19通過於董事會決議

擬透過其子公司能元科技公司轉投資新設立子公司

預計投資總額上限為新台幣100億元。

這項決議的背後有很龐大的資本資出及未來的產業走向

也是決定台泥與國際中橡日後重要的長線發展

今日跟同學不談股票來聊聊並深入產業歷史

全球電池芯市場在日、韓大廠的壟斷下,

一家排名第十五位的台灣能元電池芯公司

如何躋身全球前三大鎳鈷鋰電池品牌行列?

【走過曾經的歷史演進歲月】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生前,出席旗下一家轉投資公司的十周年慶活動;

在台泥近百家的轉投資公司中,這家連賠九年的能元公司,

為何能夠獲得辜成允的重視?更奇特的是,

這家成立以來歷經三次大減資、燒掉四十億元資金的能元科技,

為何讓前董事長辜成允生前這麼看重??
 
原來,這家台灣極少數能夠存活下來的電池芯公司,

不僅能元科技開始轉虧為盈,年年成長更是開始要狠賺大錢。

辜成允說,「筆記型電腦是台灣的關鍵產業,電池芯又是其中的關鍵零件,

所以我堅持投資能元科技,並且認為這是下個的關鍵。」

其實在國內電池芯產業十餘年的發展過程中,能元可以說是極為難得的特例。

早期能元的股東不少,但在不斷虧損下,許多股東陸續退出,

結果,每次增資都參與的台泥集團,最後變成最大股東。

事實上,這種燒錢不見底的產業,正需要一個口袋夠深且無怨無悔的大股東。

技術到位  購併電池發明公司Moli

能元科技成立於1998年,初期由曾任金頂電池(Duracell)研發部資深經理
耐能電池副總的郭漢成主導。

二○○○年,日本NEC公司自有電池芯廠房建構完成,

準備出售在加拿大的Moli電池廠,於是正苦無技術來源的能元,

便斥資十九億元買下這家公司。

已有三十年歷史的Moli,是全球第一家發明電池的公司,

擁有許多電池專利和技術。能元有了Moli的加持,功力倍數大增,

打進包括北美工具機大廠甚至軍方單位等,許多原本沒有機會接觸到的客戶。

能元科技在包括電動工具、消費性電子及筆記型電腦等三大產業的客戶,

其中包括全球第一名的電腦工具機廠TTI、全美最大的條碼讀取機廠Symbol

惠普、華碩及緯創等公司的筆記型電腦產品,都是能元的客戶。

電動汽車、電動工具及筆記型電腦等三大產業,

未來,油電混合車很可能進化到全部以電池為主,

以全球一年八千萬輛以上的汽車銷售量,

加上每輛汽車至少需要五千顆以上的電池,

目前能元科技已打入電動車的供應鏈

cafm wrote:
水泥:1101《 台灣水泥 》
買進:務實投資
庫存:150 張

水泥:1101《 台灣水泥 》
買進:1 張

庫存:151 張

cafm wrote:
地產:00712《 富時不動產 》
買進:務實投資
庫存:1 張

地產:00712《 富時不動產 》
買進:
1
庫存:定期定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