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教 wrote:因為這個新巴塞爾協定...(恕刪) 能打世界杯的應該是富邦吧!這波下跌,看看有沒有機會買到55。我看網路上很多社群都說要等買在55元,當大家都覺得是便宜的甜甜價,真的會來嗎?(我也在等)
如果以目前一家的實力看起來確實是有點虛....但換個想法....能打世界盃的很多啊.發揮你的想像力資本不夠.除了增資以外還能併購 反正錢不夠就跟股東增資就好了金管會湊金金併不知道能不能從中間拿到點好處.
rock255 wrote:這波金融股殺聲隆隆.(恕刪) 我還是持股滿檔,這兩天還在買ETF金融股1張也沒賣,本來就是預計要放個3、4年的金融股不是不賣,它沒到我的停利點就留著領股息今年作得最漂亮的就是停利9成的重倉翻倍電子股轉倉ETF及金融,鎖住了獲利大盤這波跌3000點,跌幅16趴股王跌5成,1堆電子跌3到5成,金融個股跌約15到20趴左右我自己2021年底市值2200萬,今年大盤18610時市值2350萬昨天大盤15600時市值1960萬,高低差390萬,跌幅等於大盤的16趴(這市值不含這幾個月的的小幅加碼)電子、金融、通路股、ETF都有大盤若再跌有錢再加碼而已,若反彈向上的話會適時停利有獲利的電子股轉倉ETF鎖住獲利總之就是逢低加碼高持股策略,股利領好領滿
國際化公股願意冒險的少;開發金過去二十年找了多少國際級的高階主管來經營,現仍只能靠併中壽續命。台灣的金控是只能期待,持續獲利配息均成長,穩定領息。*******************(好文共賞)壽險的現況「工商」2022年升息威力超強。據壽險業公布最新財報顯示,首季壽險業稅後獲利雖達1,091億元,創歷年次高,但同時間,淨值項下金融資產出現1,603億元的未實現損失,由於淨值下跌,壽險首季綜合損益是負5,328億元,比2020年3月全球爆發新冠疫情時更慘,當時綜合損益是負4,818億元,等於今年首季壽險淨值減少程度,高於二年前。由於升息預期造成債券殖利率大幅反彈逾1個百分點,壽險業3月底攤銷後成本(AC)項下債券,普遍都呈現未實現評價損失,合計是負6,499億元,加上淨值項下,等於壽險業3月底手中的金融資產價值,比去年12月底少掉2兆1,278億元,幅度之大,創史上首見。壽險業者表示,這種跌價情況,4月到5月更嚴重,3月時美股及台股跌幅仍不深,股票部位大多還有未實現獲利,近一個多月來,連股票都已「沉入水面下」,5月此刻,壽險業手中股票及債券都極少可實現獲利,若出售多是「認損」。這種情況在2018年時也曾出現過,當時也是市場預期美國將升息、收回市場資金,甚至有立委詢問金管會,壽險業是否會出現「升息風暴」,當時壽險業手中股債價值一季少逾3千億元,就已震撼市場。但今年第一季,升息預期加疫情,再加通膨可能造成的景氣衰退等,全部一起來,債券殖利率短期內反彈幅度應算史上罕見,壽險業34兆元的資產,身價一季內少逾2.1兆元,亦是史上首見。不過,壽險業者表示,升息對壽險業絕對是好事,低利率環境被迫在股海債市殺進殺出,承受極大投資風險,並不是常態,升息有助壽險業建置高利率的經常性收益部位,中長期有助獲利,且由於金管會已確定2026年要接軌IFRS17,相關指標今年底都會出爐、試算,目前大家只看見金融資產價值少逾2.1兆元,卻沒有看見負債減少速度更快。到3月底淨值項下仍有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者,以富邦人壽的384億元為最高,其次是中華郵政壽險部有66億元,第三則是遠雄人壽的36億元,其他很多大型壽險公司3月底淨值下多是未實現損失。債券殖利率大幅反彈,首季股市回檔,壽險業加緊進場布局,據壽險業最新財報顯示,3月底現金及類現金部位有1.56兆元,創2020年3月之後,即八季的新低,單季減少逾1,856億元,壽險業用於加碼股票,大部分則是增加債券部位,如國泰人壽首季現金部位少逾1,700億,光是攤銷後成本(AC)項下債券,增加近千億元。不過,亦有壽險公司呈現觀望,甚至自市場抽回資金,等待更佳的進場時機,如富邦人壽的現金部位即是比去年底增加805億元,其股票部位首季則是大幅減少逾千億元,但AC項下則增294億元左右。債券市場殖利率大幅反彈,壽險業都表示會伺機加碼,增加經常性收益,同時擔心升息下債券評價減損,因此大部分公司都會將新買的債券放在AC項下,即以成本列帳,市價波動不影響淨值,債券若持有到期,即本金、利息都可確保。首季除國壽外,如中國人壽AC部位亦大量增加逾1,120億元,另外如新光人壽增加527億元、南山人壽增近417億元、全球人壽增434億元、三商美邦人壽增351億元,遠雄人壽、台銀人壽、元大人壽等都增逾100~200億元。壽險業首季對加碼股票呈現兩極化,國壽是增加其他綜合損益(OCI)項下的股票,這類股票主要以收取現金股利、中長期投資為主,不太會短期進出,由於不是「覆蓋法」,未來若出售這類股票的資本利得,將不進損益表,只能放在淨值下的未分配盈餘,反而是現金股利收入可進損益表,國壽明顯在布建這類股票。其餘如台灣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等首季都有加碼股票,其它公司則多沒有太大幅度變動。
前面有說到打“世界盃銀行”,玩咖不是很了解,有那位大大可以定義一下,要到達怎樣的境界可以說是世界盃的銀行??看了一下世界前20大銀行排名,除了少數幾家外,玩咖看來都像是地區性質(美州,歐洲或亞州)的銀行,而且是財富集中的地方就有大銀行。
有人認為壽險投資部分持有大量債券部位所以升息對持有債券部位是短空長多,但這前提是指"在升息環境中,要有源源不絕的新資金投入"才有用因為原持有債券部位,除了到期本金或債息再投入外,一買入當下基本上就鎖住買入期別(如5年或10年或15年)的殖利率~所以各家金控公司今年董事會都不約而同有增資計畫,就是需要有源源不絕的新資金,不然看著殖利率上升,但空無新資金投入也是枉然~加上民智大開,投資人都可以直接買美債或美債ETF,國內複委託條件日益健全,隔年還會主動退稅,對壽險公司資金來源造成嚴重影響(簡單說就是會買儲蓄險的人及資金少了很多)~
所謂的世界盃。我個人是認為看看有幾家金融股能撼動市場的能力目前台股還是看外資臉色居多但這幾年國家丟了勞動基金進去以後已經有明顯的改善了加上香港也倒一半。是不是有這個做大的機會可以掌握??哪天美國的投資人看到外資有富邦進去買股票也會跟單說不定幾年後就會有這種公司出現當然也有可能永遠不會有這種公司出現投資就是這樣一樣的60元股價當年買台積電。中華電跟友達。這幾年感受就是差很多。去年我就有在說啦有野心的公司就是會想辦法越做越大雖然短期可能不明顯但看這10年是不是差異就出來了?當然會怕你就逢高出清還是調節吧大趨勢是不是像我講的這樣?到時候再來看看也許永遠也不會發生也許會出現一個花旗?
出示會議紀錄 一吐怨氣/防疫保單 業者︰保險局要求賣的還記得 上次 也有雜訊 股利似要 審 跌一波 有人全力搶進 大賺現在金融股 防疫險 也陷在有些似誇大的言論 破線 加速趕底 如果有第3波 殺力竭 是好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