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5/20法說會應該很有趣,看看韓總怎麼自圓其說 
gds88 wrote:
有人認為壽險投資部分持有大量債券部位

所以升息對持有債券部位是短空長多,

但這前提是指"在升息環境中,要有源源不絕的新資金投入"才有用

因為原持有債券部位,除了到期本金或債息再投入外,一買入當下基本上就鎖住買入期別(如5年或10年或15年)的殖利率~

所以各家金控公司今年董事會都不約而同有增資計畫,就是需要有源源不絕的新資金,不然看著殖利率上升,但空無新資金投入也是枉然~

加上民智大開,投資人都可以直接買美債或美債ETF,國內複委託條件日益健全,隔年還會主動退稅,對壽險公司資金來源造成嚴重影響(簡單說就是會買儲蓄險的人及資金少了很多)~
2022-05-14 15:36 #25280
8
編輯
引言
我要留言


dormer
每年初年度和續年度保費收入也是不少。保費收入今年前四月保費收入雖然持續年減,但也還逾八仟億。
2022-05-14 23:23


壽險公司
保費收入-保險賠款與給付
之間差額日益減少(有興趣可以看看財報)
,代表很多近年買的儲蓄險,保戶在美債殖利率逐漸攀升下,但保險公司宣告利率卻不同步調高的情形下,於第6年或第7年到期不扣解約金的情形下,保戶當然選擇解約,透過直接金融買入美債或美債ETF,可以每月配息,隔年還能自動退稅~

那會留在保險公司內的是早期4%以上高預定利率保單,這部分保險公司只能努力投資來給付~

所以形成,保險公司低成本資金逐漸被解約,高成本資金續留。除非再設計提高預定利率的新保單(但資金成本也提高),否則新保費收入進不來...

再者,新一代年輕人皆直接金融,沒人買儲蓄險了,壽險公司少了低成本資金來源!
不過這是經營階層要煩惱的事,我只是說說事實~
淡淡的悲傷
我認為也還好!民眾所謂的"儲蓄型”保單其實現在是指美元利變型保單,這類保單原本鎖定的就非年輕人,而是高資產客群作資產配置或手邊有閒錢的青壯族群,還是有一定的業績來源,只是美元走強,增減幅度多寡而已.
kim122
網路發達後,儲蓄險網路大家都不推而且解約金高,小資也不太會買這種商品, 只適合錢太多可以躉繳分散配置
拒重複保防疫險 富邦產開第一槍
2022/05/15 05:30

防疫險銷售超過百萬張的富邦產險,對於重複投保的案件,無論是投保別家公司或富邦自家的其他防疫險,都將辦理退件。(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富邦產險昨天表示,對於同時投保超過一張防疫險的民眾,從十四日起發送簡訊進行「退件通知」;要保人如果原本以現金或匯款繳費,將寄發「婉拒承保通知書」予以退款,若是採信用卡繳費,就不予扣款。

由於本土確診人數暴增,加上防疫政策從「清零」改為「共存」 ,引發防疫險諸多亂象。部分產險公司發現重複投保問題嚴重,例如:明台產險尚在核保的案件中,同時投保兩家以上者占比達四成。

多買一張就退件 不論自家或他家
國內防疫險銷售超過百萬張的富邦產險,對於重複投保的案件,無論是投保別家公司或富邦自家的其他防疫險,都將辦理退件。如果已經繳費,將寄「婉拒承保通知書」給要保人,並請提供退款帳號進行退款,如果約定以信用卡或帳扣方式繳費,將不予扣款。

富邦產險說明,根據「保險業招攬及核保理賠辦法」規定,須瞭解保戶需求及適合度,投保險種、保險金額等,與其實際需求是否具有「相當性」,並得依此進行核保審核。

其次,根據現行疫情政策及趨勢,被匡列居家隔離的天數變少,且以輕症為主,民眾因確診及隔離而產生的實際損失與前年、去年已有明顯差異,因此,若已持有富邦或其他保險公司的防疫險,將發送婉拒承保通知,不予承保。

僅是待核保案 已簽單者依約執行
不過,富邦產險強調,退件通知是針對正在核保審查的案件,如果之前已經承保簽單,仍會依保險契約執行。

產險業者直言,目前確診者九成九是輕症或無症狀,若不嚴格把關,將造成「道德風險」,恐讓部分保戶無視風險,甚至提高確診機會來換取理賠。
.....................

若不嚴格把關,將造成「道德風險」,一定要硬起來 少賠就是大利多
股民也有選票 立委希望能 知所節制
weber2654
保險公司的經營能力可信嗎?
peter-1000
是指尚在核保中的案件,當然可以拒絕重複加保!
gds88 wrote:
壽險公司保費收入-保(恕刪)


哇,降很快。中壽到110年度剩八百多億。
中壽負債成本已低於3%,低於多數壽險公司,接下來觀察經常性收益率有沒有隨1升息提高。

中壽--業務概況 - 各險別保費收入及保險給付
https://ins-info.ib.gov.tw/customer/life3-2.aspx?UID=03434016

110年度
保費收入 224,012,639,531
保險給付 143,079,377,875
差 額 80,933,261,656

109年度
保費收入 257,560,228,016
保險給付 116,978,791,725
差 額 140,581,436,291

108年度
保費收入 279,910,113,443
保險給付 112,875,584,701
差 額 167,034,528,742
可愛的翔
去年中壽人壽保險的保費收入下降非常的大,但保險給付卻相對的變大。導致和108-109相差非常的多。這和疫情是否有關連呢?
dormer
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網站內容,傷害和健康保險微幅變動,衰減最多是人壽保險,成長最大是年金保險。人壽保險衰退可能跟前兩年利率降低、保障內容變差、保費變高有關吧。
中壽早已成為開發金100%的子公司。
外資翻臉砍殺金融股 這幾檔連爆2利空首當其衝
14:062022-05-15 中時新聞網 編輯、邱怡萱、文、財訊雙週刊、涂憶君、洪綾襄


根據《財訊》報導,去年獲利登峰的金融業者,今年卻面臨到俄羅斯債的違約風險、防疫保單之亂、還有升息導致投資收益減少等多項利空,第2季外資陸續降低金融股投資比重。

今年第一季上市類股指數中,金融保險類股指數大漲9.69%居冠,外資總計大買142億元。第2季截至5月6日,金融類股指數下跌6.16%,外資短短一個月反手出脫超過126億元;其中,三商壽、新光金等以壽險為主的金融股,跌幅都在1成以上。


《財訊》報導指出,最大主因就是壽險公司利空雜音頻傳。一是俄烏戰爭導致俄羅斯公債遭到降評,國內大型壽險新光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中國人壽都持有百億元以上的俄債,且多數是放在會影響獲利的會計科目(攤銷後成本衡量)下,像是國泰人壽日前就先提列了26億元的預期信用損失。

壽險金融股 近月跌逾1成

二是市場最關心投資部位未實現評價利益恐大幅減少,衝擊淨值。今年股債波動放大,近來債券殖利率不斷飆升,導致債券價格下行,資深金融產業研究員說,今年第一季壽險公司的淨值蒸發5千多億元,導致壽險雙雄國泰金、富邦金本季都下跌5%以上。

《財訊》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國泰金甚至還出現一邊提高現金股利(多發錢給股東)、一邊通過史上最大規模的增資案(又向市場要錢)的現象;國泰金表示,增資是要強化資本結構等未來需求,高股利則是要回應市場期待。畢竟金融股是國人最愛存股的標的之一,日前金融獲利王富邦金宣布每股發放4元股利,現金殖利率「僅」4.7%,隔日盤中股價即重挫逾5%。

法人則解讀,國泰金雖以高股利滿足股東,但這會讓公司的財務槓桿擴大,資產運用效率難度更高,「就看股東相不相信未來國泰金可以賺更多」。

此外,《財訊》報導指出,產險公司則遭到防疫保單之亂的衝擊。據金管會統計,全台防疫保單有效契約估計達7百萬件;如以理賠率15%估算,產險業淨值恐將蒸發近2成,虧損、倒閉等預測甚囂塵上。不過,台股純產險股並不多,多是掛在金控底下的子公司,且此次賣出較多防疫險的富邦產險、兆豐產險等,從過往貢獻金控母公司獲利、公司淨值、資本適足率(RBC)等面向來看,不至於影響金控獲利過大。
....................
金融股還能存股嗎?這3檔可續抱!新光金3周外資砍46萬張…富邦金、台新金也慘中箭
1
李易紓整理
2022年5月15日 週日 下午6:13

金融股近日成為台股崩跌的關鍵類股之一,金融類股指數從4月盤中最高點1947點,跌至上週五(5/13)收1632點,跌幅超過16%,今年金融股還能不能有除權息行情?分析師認為恐怕有點難,在大型金融股中,他建議這3檔包括臺企銀(2834)、兆豐金(2886)、玉山金(2884)可繼續持有。

外資賣超452億元,台積電賣超縮小至3.5萬張
上周外資在集中市場賣超452億元,賣超仍集中在金控股及台積電(2330),其中繼續賣超新光金(2888)10萬張,連3週累計賣超高達46萬張,中鋼(2002)居第二7.8 萬張、元大金(2885)7.1萬張、富邦金(2881)6.7萬張,台積電和台新金(2887)各近3.5萬張。

累計今年以來,外資賣超台積電多達63.4萬張,提款金額高達3572億元。

小型銀行股台中銀(2812)、高雄銀(2836)或可出脫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今年存股族要不要留下手中的部位參加除權息?李世新建議,臺企銀(2834)、兆豐金(2886)、玉山金(2884)這類大型金融股其實是可以繼續持有。

而小型銀行股像是台中銀(2812)、高雄銀(2836),就算是央行後續升息、對於銀行本業獲利也有限,在流動性上要做存股,將會承受較大風險。

台股跌破2年線,要反轉得看美國通膨能否降溫
永豐投顧分析,觀察美股和台股過往跌破2年線關卡,都是當時歷經國際系統風險,如2000年科技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2011年歐債危機、2016年中國熔斷、2018中美貿易戰,以及2020 年全球疫情大爆發。

此次台股跌破2年線,則是疫情發生時美國大幅印鈔救市、造成巨大泡沫,預料在美國通膨未顯著降溫前,台股要反轉不易。

融資維持率150%,恐仍有個股面臨斷頭下殺危機
目前台股雖本益比僅 11.4 倍,僅次於全球疫情大爆發時的11.3倍,評價已低,但大盤融資維持率在150%左右,不排除個股仍有斷頭下殺危機。
kim122
跌了一大段才在那裡小型銀行股出清,年初那群專家可是個個純銀行股好棒棒
vul34622
星期天還要出稿 很認真了 看看就好 ..不過台積電你超好 我反而更好賣 出金 回美國..期指掩護出貨 而新光金被賣翻 就不意外了 長線還是看多 資金管控 先賣再買 買更多 利空似還未出盡
歹戲拖棚

防疫險「複投保條款」爭議 保險局:最快明天說明

本文共923個字

聯合報 記者巫其倫/台北即時報導


2022/05/15



 

18:56





防疫保單之亂持續延燒,近日已有多家產險公司啟動「複投保條款」,對於相關措施是否合乎規範,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今天表示,目前接獲訊息頗為混亂,保險局會針對是新件及續保的舊件等各種態樣先行釐清,預計最快明天統一對外說明。

富邦產險開第一槍宣布啟動「複投保條款」,拒保重複投保者,今天新光產險、第一金產險也已宣布跟進。但3家業者均強調,只針對在核保階段的保單,若已核保出單的保單,就會依保險契約執行。



對於產險業者啟動「複投保條款」,保險局官員明確表示,保險公司可依核保政策決定是否承保,若不同意承保就要退還保費,而一旦同意承保,未來出險不得依重複投保為由拒絕理賠。



至於產險公會將公布相關理賠指引,施瓊華表示,因近日防疫政策變化快速,例如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後續也可能將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到第四類等,產險公會應會盡快發布相關指引。據悉,產險公會提出的指引預計本周應會出爐。



另,由於司法院釋字第576號解釋,明確指出人身保險契約,不受保險法關於複保險相關規定的限制,近日不少人認為,定額給付保險應不受損失填補原則、複保險的限制。





不具名學者說明,大法官576號解釋是針對人身保險,因「人身無價」,不像財產保險可用金錢估計價值,人身保險並非為填補被保險人之財產上損害,也沒有類似財產保險之保險金額是否超過保險標的價值之問題,因而不受保險法關於「複保險」的限制。



但學者說,大法官釋憲的內容,是針對同時買很多張保單,不受「複保險」的限制;而此次產險公司啟動「複投保條款」,與釋憲內容不太一樣,是基於防範道德風險,先針對「未核保」的保單不予承保,但有承保的保單還是會依契約理賠,「業者不挑戰已核保的保單,而是挑戰可能有風險而不承保的保單。」



施瓊華則說,人身保險本來就沒有「複保險」的主張,但現階段產險公司是核保端的問題,針對投保狀況要評估做好KYC,根據核保評估確認客戶最高可已買到多少張,主要是為了避免有民眾投保多家業者保單,衍生道德風險問題。



她強調,目前是界定在核保評估上,每家公司在風險篩選有額度或投保上限等,保險公司也有建立通報系統,會去評估是否承保;而決定承保後,產險公司也就不能主張有複保險的適用問題。也就是說,核保階段就要注意,可以承受多少風險。







剛剛看到了聯合新聞網一篇報導,金控Q1 海外投資虧逾2400 億,且預估Q2 更慘,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這一篇
KELLY8116
持續烙賽
豆漿配紅茶
金融真的繼續烙賽
unl7911 wrote:
剛剛看到了聯合新聞網...(恕刪)

金融股
現在變垃圾股

沒人要了
資產大縮水

慘兮兮
weber2654
有些垃圾可以煉金。
可愛的翔
裡面還是有還不錯的,待有心人自己去找出來煉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