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永豐金今天漲了兩%, 大家有吃零零五零的豆腐嗎?我是沒有
壽險業淨值大減該擔心嗎?李長庚:看一簡單指標就知道 本文共881個字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即時報導

2022/09/05

 

16:19

美國聯準會鷹派升息,壽險業淨值大減,國泰金控( 2882 )總經理李長庚今(5)日下午答覆電視台記者提問時表示,壽險業淨值大減,看一個簡單的檢視指標,主管機關(指金管會)會不會很緊張。

李長庚說:「主管機關看起來很淡定,因為它很清楚,我們所有的資料它都很清楚,剛好財報適用時間點有落差造成外向上誤解,看實質影響其實影響不大。」

金管會主辦的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成立大會,今天下午在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行,國泰金為五家獲選金控之一,李長庚親自出席,並於活動結束後離開前,接受電視台採訪時,做出上述表示。

李長庚說,投資談到評價(valuation)議題,關鍵在評價的標準,現在因為財務會計準則在適用上,還沒有完全適用,現在狀況,資產面已經按市價評價了,所以你看到淨值會減少,可是在負債面,IFRS 17在2026年才會適用。

他解釋,利率上升,理論上資產評價會下降,負債評價同時也會下降,「如果資產負債同時做評價,淨值肯定不會像你看到這麼擔心」。

「我想一個很簡單的關鍵就說,假設這是實質的問題,我相信金管會或是保險局以及各局處一定比大家更緊張,為什麼這問題發生後,包括主委、包括各局長,沒有那麼擔心,這是會計制度在適用過程中,時間點不同所形成的問題。」

李長庚說,主管機關看起來很淡定,因為它很清楚,壽險業者所有的資料它都很清楚,剛好財報適用時間點有落差造成外向上誤解,看實值影響其實影響不大。

李長庚並表示,風險管理是金融機構管理的核心,前台、中台、後台,金融業對自己的投資組合幾乎是每天在做檢視,「怎麼用各種研判讓風險可以降低,這是金融機構的天職、我們也不斷在努力」。

電視台記者追問,壽險公司的金融資產評價幾乎家家呈現未實現損失,是否影響明年配發現金股利的能力?李長庚說,首先,今年底到現在還有三個多月時間,資本市場每天在變動,沒到年底真的不知市場真正狀況。

其次,因為還有三個多月時間,每家壽險業者都在找各種方法提升收益、降低風險;第三,整個配息,壽險、產險能否配息,還是要跟金管會申請核准,「這一塊我們業者做好自己的部分,保險機關能否允許上繳現金股利,還是要跟金管會申請才知道」。

sam189
我就知道金管會根本不擔心金控壽險公司淨值變負的,就像海濤法師說的:假的!假的!這一切都是假的![安慰]
sam189
李長庚:剩下三個多月時間,找提升收益,又降低風險的方法。….有這種投資工具嗎?我記得投資學教的是收益越高風險隨之增加。…不過也真的不需要太擔心,頂多就是再現金增資、發行特別股互買。
weber2654 wrote:
實在不是好消息。據15(恕刪)


請教專業人士解惑,感謝

國泰金雖其他權益 -3591E,但是特別盈餘公積在Q2已有 1508E,未分配盈餘2500E

已提列的特別盈餘公積,是已經指定有其他目的與用途的嗎? 還是累積提列以備不時之需?

這樣的情況下,假設現有的特別盈餘公積沒有其他用途,年底其他權益仍然是-3591E,那該提撥的特別盈餘公積,該是 3591E? 還是 3591-1508 = 1683E?
看來李總經理跟我作夢夢到的情節差不多。

有一個作夢夢到的方法,就是2022年第4季,突然全球股票和債券市場價格都走多頭,氣勢如虹,衝衝衝,10月、11月、12月帳面上的獲利大幅超越前面九個月的虧損。這樣明年就還是有股息可以發。

KELLY8116 wrote:
電視台記者追問,壽險公司的金融資產評價幾乎家家呈現未實現損失,是否影響明年配發現金股利的能力?

李長庚說,首先,今年底到現在還有三個多月時間,資本市場每天在變動,沒到年底真的不知市場真正狀況。

其次,因為還有三個多月時間,每家壽險業者都在找各種方法提升收益、降低風險;

第三,整個配息,壽險、產險能否配息,還是要跟金管會申請核准,「這一塊我們業者做好自己的部分,保險機關能否允許上繳現金股利,還是要跟金管會申請才知道」。
低的時候買,高的時候賣,懶人賺錢術。
龍校長
[都買]
KELLY8116
me,too.
刪文
國壽今年提近600億特別公積
工商時報 彭禎伶 2020.03.13

今年6月左右,國壽的特別盈餘公積將逾3,400億元,是壽險業第一高。圖/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個股速查
壽險業去年稅後賺1,457億元,恐怕都得留在帳上。金管會為讓壽險業順利接軌IFRS17,要求出售未到期債券資本利得,要大部分保留在帳上,加上節省的外匯成本、死利差互抵等也要提存等,國泰人壽已公告,今年要提存595億元特別盈餘公積,加上法定公積67億元,共提662億元,創歷年最多提存金額。
由於特別盈餘公積提存數近600億元,國壽去年稅後獲利382.6億元,全數用來彌補提列後的缺口,造成今年國壽並無現金上繳國泰金控,但因為國泰金本身有現金,加上國泰世華銀上繳100億元,且金控依法可以借款方式發現金股利,因此不影響國泰金配息能力。

同時,國壽近年因為一籃子貨幣避險等匯兌利益頗豐,從2016年到今年,共提列1,440億元的特別盈餘公積,預計今年6月左右,國壽的特別盈餘公積將逾3,400億元,是壽險業第一高,這部分未來都可在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時,作為準備金的緩衝,而國壽特別盈餘公積加上法定盈餘公積約400多億元,應近3,900億元。

為了讓壽險業作好接軌IFRS17的準備,避免接軌時要大量增提準備金,造成重大虧損或淨值急速下降,金管會要求從2019年開始,壽險公司出售未到期債券,必須將實現的資本利得依未到期年限提列在帳上,若無法計算年限,一律以10年期債來計提,即某公司出售債券獲利100億元,要提90億元在特別盈餘公積,再逐年釋出10億元到未分配盈餘。

另外如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也要求壽險業外匯獲利部分,要提列特別盈餘公積,死差利差互抵的利益、重大事故及危險變動準備金等,都要提列在特別盈餘公積項下,加上前幾年大型壽險公司將投資性不動產以市價開帳及續後列帳,認列的獲利也是提列在特別盈餘公積項下。

所以壽險業提存壓力會越來越大,再加上配發現金股利要先取得保險局同意,可預期去年壽險業獲利可能會大量留在帳上,強化淨值。

..............
去年初 國泰40元 F大 就強調 買金融 雙壽是他的組合 也必要 漲到68.5時 印象中 賺了 半個億
當然台積電 衝高 壽險 的航運股 都賣在高點 市場個股也衝 HIGH

除息後 屋漏又逢連夜雨 44元 保衛戰

空手者 前低 長期落底區 40元附近 可佈局 等台積電 3年後 擴廠需求減弱 配息 由11.5 增至 15以上時
龍頭動 各股就動
peter liu
中肯
最近大家討論的"股利發放"計算,是一個很好的議題~

如果,9月到12月股債雙漲,那一切趨於平靜~

否則,就維持這樣(到今年第2季)的狀況,我只能說,將是很好的一次實務教材~

我也不樂見不好的情況發生~但只能提醒大家要注意~尤其很多存股族著眼於股利~大家現在就要預設最不好的狀況~例如: 明年真的不發放股利?如果你可以接受,那一切都OK~我也是繼續看下去~
KELLY8116
外資賣、散戶買,如果沒股息,會不會大家一起賣啊⋯⋯ 這個話題去年也炒過一次,看到都累了!投資本來就是一種賭,未來不可預測,這樣才有趣🤔
有1.5~2元就偷笑了😏
國泰金:明年還會配發股利 本文共654個字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2022/09/06

 

01:22


美國聯準會持續鷹派升息,壽險公司投資的債券有不小跌價損失,牽動母金控明年股息分配能力。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昨(5)日表示,國泰人壽已經透過縮短持有的債券存續期間等方式來減少衝擊,國泰金明年還是會配發股利,只是發放的股利金額會比較受到影響。

國泰金去年稅後純益1,39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0.34元,今年配發現金股息每股3.5元,前述數字均創下公司成立以來新高。不過,受到美國迅猛升息影響,以今年6月底數字來看,國內15家上市櫃金控當中,九家有壽險子公司者,將有五家不具股利發放資格。

金控公司主管解釋,為避免企業虛盈實虧,我國公開發行以上公司能否分配盈餘,採已實現與未實現合併計算,屬於未實現概念的其他權益,如果呈現負數,必須未分配盈餘與其他權益合計,正負相抵後呈現正數,呈現正數的部分才能拿去分配。

以6月底數字來看,有壽險子公司的15家上市櫃金控,國泰金、開發金、新光金、合庫金、台新金,今年6月底的未分配盈餘,與該公司6月底的其他權益,正負相抵後都呈現負數,無法分配盈餘。

李長庚表示,現在到年底還有三個多月,壽險業已陸續透過縮短債券存續期間、加減碼、調整股債比重、調整投資的產業等,來降低升息對跌價損失的衝擊。

李長庚說,國內大多數好的企業,現金流量都很強,升息可能對某些行業影響大,就像疫情一樣,股價當然受到影響,然而從長期投資來講,好的公司還是值得投資。

國泰秉持責任投資先行者精神,力挺金管會的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李長庚昨日與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投信總經理共同出席成立大會,要助力台灣的零碳轉型。



gds88 wrote:
最近大家討論的"股利...(恕刪)
龍校長
[讚][讚][讚]
聯邦銀(2838)今(5)日公告8月自結稅後盈餘3億9177萬元,累計1~8月稅後盈餘20億7862萬元,年減約36.8%,每股盈餘0.45元。主要是受到全球股債市動盪影響投資收益衝擊。


散甲狼
很奇怪,昨天公布營收不怎麼樣,但今天外資還是大買。
swim5243
大摩近一個月買了兩萬多張不知道為什麼,也看不出來有潛在利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