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Keroro wrote:PG財經筆記試圖買高賣低會帶來什麼樣後果?(標題應該寫錯了,不影響內容) 其實股票經談不完的。高頻交易不容易賺是事實,原因是成本高。但高頻交易的經驗,是很有用的,這對以後的市場,也許更明顯,大起大落的股票,有時快速出手,你才能買到你要的價格,或賣出股票。這個買進,可以放十天,也可以放十年,動機不是短線,但短線操盤技術卻用得上。賣出也一樣,也許是已經放了兩年,但有時好賣點,短線技術也是派上用場。還有買高賣低的技術操作,每個人都不一樣。對有些長投者,也許沒幫助,但對我這個以價差為主的長投者,卻是要常常使用,衝高獲利。技術買賣,錯誤率很高,但錯誤率高,不表示不實用。已故的香港股神曹仁超曾經說過,買賣股票十隻,做對三隻,錯了七隻,結果還是賺錢。技術操作的目的,放大獲利,縮小損失,做對的話,三隻賺錢就抵過七隻賠錢的,就比較容易達成。技術操作,作錯不一定是重點,常常是怎麼作對才是重要因素。我上面 FUTU 例子,我做對了,但部位是錯的,這樣我短少了很大量的獲利。綠角拿某些錯誤操作樣板去推演,沒什麼意義。因為太多的變數會影響結果,用簡單的推演跟實際不一致。ps:不過,我還是要補充,長投股票,還是以基本面為主比較好。技術操作,真的限制很大。我自已的經驗,真正技術操作發揮大作用的,只有在 2009, 2020 這兩次行情。其他時間,都是偏基本面,加一點技術面,增加了一些獲利。
ejan1969 wrote:統計資料來自於統計的樣本,你要找到你想要的帶有某些傾向的數據,就一定可以找到,譬如你舉的那一份報告引用的資料是在1991-1997,那我也可以在同一家卷商的資料庫中,找到某個區間,可以統計出散戶贏面較大的數據。 以這份資料來看,好像也不見得會輸。那個年代,交易一筆要10-30 美元,現在是免交易費。我看50%的散戶打敗大盤是蠻有可能的。
MiPiace wrote:其實股票經談不完的。(恕刪) 我今天在這邊聊天,壓力很低,因為都不用去管今天漲或跌。收盤才瞄一下結果。如果你是其他主動 被動長投者,面對下跌也無懼,那也恭喜你,也許你心理也早有準備。我不是反對被動投資,反對的是迷信被動投資。被動投資還是一樣要做很多功課,到最後,還是可能要面對個股,或總經。主動投資,其實有時會覺得困難,當你累了,也是可以買 ETF.最終差不多是殊途同歸的,你要做極至,差不多一樣的啦,萬物你都要理解。投資萬物論。
pigstand wrote:這張圖中用加權指數當benchmark...(恕刪) 這有什麼好深思的,就自已套上報酬指數就好了,前面還是沒變,頂多把指數名次往前推。台股基金的操盤手,就是有一種獨特的手法,去買賣中高價成長股。大多頭時,獲利就會很可觀。但多頭市場過了,績效可能掉下來,基金費用太高,但如果改用費用低,流動快,買賣容易的主動ETF.要產生像木頭姐這樣的人物,是可能的,多頭市場來臨時,交給主動ETF, 超額報酬就很有可能,多頭過了,你可以容易出脫。畢竟台股電子產業是一串集中的產業,要掌握整個產業動脈,是相對容易的,加上台股多頭特有的輪動模式,有些經理人,似乎很老練。我曾經提過這樣的問題,為何台股不能有主動ETF人家給我的答案,是國內基金的大餅對金融業太重要了。也許是這個因素。
sgxm3 wrote:這棟樓沒有人討論存股喔(恕刪) OKOK!MiPiace wrote:如果你是其他主動 被動長投者,面對下跌也無懼,那也恭喜你,也許你心理也早有準備。我不是反對被動投資,反對的是迷信被動投資。被動投資還是一樣要做很多功課,到最後,還是可能要面對個股,或總經。 說的真好真的功德無量
我愛Keroro wrote:根據摩根大通最新研究2002-2021年間標普500年化報酬9.5%投資人平均報酬3.6%(第63頁的圖表) 這句話有點怪怪的。投資人平均報酬不就是大盤報酬嗎?你之前寫的大家都選錯股也有點怪怪的。大部分人選的股票其實就是那已經成功的公司。所以他們都選對了那百分之二的公司。問題是那些公司還會不會繼續漲。我知道你想說選股很難。但有沒有低到只有0.12或2%,就有點妙論。我就覺得寫的很多解釋都很怪。大部分大盤的報酬是S&P500貢獻的,但那是因為那些是權值股。也不見的買russel2000會比較低。反正一些東西我都看不懂在寫什麼。我寫什麼大家可能也看不懂。
我愛Keroro wrot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4Wst1uB3g 你如果能忍受清流君的屁話,有更詳細的解說,不過記得你不喜歡他 我覺得形容的有點牽強。用這樣的寫法不是只有極少數在amazon, apple,或tesla IPO 的人買股票賺幾百倍,幾千倍。其他人都沒賺錢。現實是買amazon, apple, tesla的股東一堆。他們也沒賺很多錢,因為是後期買的。就拿著很平庸的報酬或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