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新制要增資逾7千億?黃天牧這麼說
工商時報 彭禎伶、陳欣文 2023.04.06
壽險業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 2.0,恐增資逾7千億元?金管會主委黃天牧6日在回應立委郭國文質詢時表示:「若接軌要讓業界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不是接軌的目的」,強調是強化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及商品結構調整,但該增資的公司仍是會督促自救。
黃天牧強調已向壽險公司傳達:「要自助才能人助,壽險公司先自助,金管會才能用在地化措施幫助業者」,即保險局會在2026年台灣正式接軌前,要求需要增資的壽險公司進行必要的增資。
郭國文在財委會質詢時指出,去年底多家壽險公司公允價值經其他綜合損益(FVOCI) 及攤銷後成本(AC)項下的金融資產評價損失,都高於淨值,但金管會祭出金融資產重分類、放寬債券附條件交易及有到期日次順位債等,都是讓壽險公司不用增資;若以富邦人壽子公司韓國富邦現代人壽接軌為例,其資產4,000億元,就要增資新台幣92億元推估,台灣壽險33.62兆元資產,要增資7,733億元,台灣延到2026年才接軌,是否就是拉長時間允許業者不用增資?
黃天牧回應,若接軌是讓保險業界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就不是接軌的目的,台灣接軌IFRS17與ICS 2.0是要強化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及調整商品結構,並不會獨厚大型壽險公司,但大型老壽險公司過去老保單負擔的確比較重,所以金管會很早就允許比國際延後三年接軌,給時間調整。
即黃天牧並未承認壽險業接軌需要大幅增資,但強調保險局會督促必要的增資,壽險公司必須自我改善,才能換取金管會的在地化監理措施,即台版ICS等規定,以減低接軌衝擊,黃天牧亦表示,這幾年壽險公司是有增資的。
對於去年股債雙跌,部分壽險公司淨值比不到3%,如三商美邦人壽及宏泰人壽已連續兩個半年淨值比未達標,也有部分產險公司因防疫險理賠過大,去年底淨值比也不到3%,黃天牧表示,已在3月底發函要求未達標的公司提報財業務改善計畫,產險業應都會完成增資,壽險則要再看各公司的計畫。
記者劉昌松、黃宥寧/台北報導
士林地檢署偵辦高端內線交易案,7日依洩密等罪起訴食藥署專家審查委員劉滄吾和妻子施庭芳,另外因司法管轄問題,將2名涉嫌炒股的被告移轉台北地檢署偵辦。據了解,其中被懷疑涉嫌操縱股價的被告廖學邦,正是知名股市大戶「凱基松山哥」,曾有媒體分析,廖可能靠著高端股票就獲利上億元,北檢已分案調查廖所涉違反《證交法》罪嫌。
據了解,廖學邦是政大法律系畢業,《財訊》雙週刊曾在2017年報導他小學四年級就開始選股操作,一路從股票,再投入權證,後來更隨著財富增長,逐步提高現股當沖的比重在2021年1月間,單日連續送出十幾筆487張陽明的賣單,引起市場議論,因為多在凱基證券松山分公司下單,而有「凱基松山哥」的稱號。
士林地檢署在偵辦高端內線交易案時,仔細研析櫃買中心提供的分析報告,經深入比對歷次可疑交易時段所涉及之重大消息及所對應之消息明確時點後,懷疑廖學邦涉嫌在2021年6月15日以大量下單的方式,操縱高端股價罪。
此外,高端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陳燦堅的好友王信雄,先前遭士檢約談後,因涉嫌內線交易罪嫌,被檢察官諭令五萬元交保,不過由於司法管轄權問題,經高檢署核轉由北檢接手,正由檢察官針對2人涉嫌違反《證交法》部分展開偵辦。
.............
高端審查委員劉滄梧涉內線交易起訴 妻進場前曾問命理師「可不可以買?」
2023/04/07 13:28
〔記者溫于德/台北報導〕士林地檢署偵辦高端公司(6547)內線交易案,發現食藥署疫苗審查專家委員劉滄梧,在前年專家審查委員會建議有條件通過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緊急授權(EUA)後,將重大消息洩漏給妻子施庭芳,施女當天立刻傳訊息問宜蘭命理師「可不可以買?」並於隔天立刻購入高端公司股票,不法獲利15萬多元;劉男、施女今分別被依洩密、內線交易罪嫌起訴。
起訴指,施女職業為醫師,劉男為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醫師;食藥署前年6月15日受理高端公司EUA後,為專案審查是否核准,鄰聘劉男擔任其中一位專家委員,並於前年7月18日召開新冠肺炎疫苗專家審查會議。
然而,劉男當天開會前明明已經簽署保密及利益迴避書,卻在會議通過EUA後,因新冠肺炎在台爆發並肆虐全球因而獲國人關注,加上疫苗製造案的利多消息對我國疫苗供應不足極具重大影響性,對高端公司股票價量起伏也具重大影響,竟將此重大消息洩漏給施女,施女再於隔日疫情中心對外公布消息前購入高端公司股票,不法獲利15萬1000元
檢察官偵訊時,施女承認全部犯行,劉男也承認有將政府通過EUA的消息告知太太。檢察官還查出,施女18日得知尚未公開的消息後,隨即傳訊息給人在宜蘭的命理師,詢問「可不可以買?」並於隔天購入股票。
全案今偵結,檢察官依刑法「非公務員洩漏業務知悉之國防以外秘密蕭罪」起訴劉男,另依證交法中內線交易罪起訴施女,但請法院考量施女已自動繳回全部犯罪所得,減輕其刑。
......................
高端案 估有第二波偵辦
經濟日報
2022年12月31日
調查局偵辦高端(6547)內線交易案、母公司基亞非常規...
調查局偵辦高端(6547)內線交易案、母公司基亞非常規交易案,前天搜索約談基亞董座張世忠共18人到案,士林地檢署漏夜偵訊後,張世忠等人坦承有內線交易,檢方昨天清晨依違反證交法命張世忠30萬元交保,其胞妹張姿玲(基亞董事)及丈夫黃子亮(統創建設總裁)各50萬元交保;調查發現,高端至少涉及五至八起內線弊端,跨年後恐有第二波偵辦行動。
檢調約談對象包括台灣「抗癌超級戰將」劉滄梧與妻子施庭芳,劉訊後請回,施10萬元交保;高端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陳燦堅好友王信雄5萬元交保,基亞前財務長歐朝銓涉非常規交易,以10萬元交保,其餘人請回;陳燦堅先前已被調查局約談過,沒有列在這波約談名單。
張世忠過去是泌尿科醫師,張姿玲在大學就接手父親事業,成立云辰電子,夫婿黃子亮是統創建設總裁,三人共同成立基亞與高端公司。陳燦堅來頭也不小,曾是房地產開發商,八里地標「福星地中海」,便由陳燦堅家族開發。劉滄梧曾任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目前是衛福部全民健保爭議審議委員會委員、食藥署罕見疾病及藥物審議委員會委員。
據了解,全案共分為高端內線交易、基亞非常規交易兩部分偵辦。
新聞來源:money.udn.com
....................
真有趣
似有內線 還問命理師 賺15.1萬 吃魚頭
凱0哥 看人氣 動量 賺上億 吃魚身
487 跟單 以為多高端 梗到 魚刺
..........................
轉貼 台灣金融怪傑』─ 「阿魯米老師」 的股市淘金術
深深覺得那些坐辦公室的應該要多了解市場上的高手的做法。交易的手法與内綫交易是完全不一樣的。不是事後有利多利空就是内綫交易。應該多瞭解人家成名的交易方式。
至於所謂的操縱股價,有時很難定義。人家有30億專門做交易,當天買了一支股票5億,這樣算操縱股價嗎?巴菲特買臺積電1500億是操縱股價嗎?如果人家平常都是這麽幹,那有什麽操縱股價?
所以,結論就是這個新聞實在太誇大了,因爲這是正常交易行爲。
...........
我蠻認同 阿老大的
有人可以新光金 連拉3天 你去拉拉看 要有本事跑得掉
兆豐金犀利 Q1賺逾百億
經濟日報2023/04/07 23:41
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兆豐金控(2886)昨(7)日率先公佈今年第1季獲利,在核心子公司兆豐銀行財務操作與金融交易貢獻收益下,兆豐金第1季累計稅後純益突破百億元,達107.76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0.77元,寫下最快累計獲利破百億元紀錄,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8.2%。 4月清明連假放五天,因此金控公司公佈自結3月獲利時間也隨之遞延,兆豐金昨天到晚間率先金控同業公佈自結獲利,3月單月稅後純益29.92億元,較上月下滑約19%,也是前三月唯一單月獲利低於30億元的月份,累計第1季稅後純益107.76億元,則是創下歷來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8.2%,累計第1季EPS為0.77元。 兆豐金高層主管表示兆豐金今年來獲利表現亮眼,台美升息效應顯現,使得兆豐金今年1月稅後純益40.79億元,EPS 0.29元,創下史上同期與單月曆史新高,2月雖然天數較短,但兆豐金2月單月仍有逾37億元的好成績,3月單月獲利跌到30億元以下,主因兆豐產險防疫險相關增提理賠準備金7億元所致,若非增提準備金,兆豐金3月單月獲利仍可有36億元上下水準。 兆豐金第1季稅後純益就突破百億元寫歷史新猷,最大功臣當屬兆豐銀行,兆豐銀行3月賺33.42億元,與2月相當,加上1月大賺38億元,兆豐銀今年開年以來月月獲利都在30億元以上,累計第1季稅後純益105.08億元,EPS更突破1元來到1.23元,兆豐銀對兆豐金的獲利貢獻度也回到早前動輒95%以上水準。 兆豐銀行坐擁國銀最大外幣部位,獲利衝高與去年來美國鷹派升息,台美利差擴大關係密切,在走過去年股債雙殺影響未實現評價損失慘痛的經歷後,今年來資本市場回穩推升股債評價利益等,台美利差擴大使得金融交易SWAP利益大增,帶動兆豐銀每月來自財務操作、金融交易的獲利挹注都在一、二十億元以上,貢獻母公司兆豐金獲利同創新高。 至於兆豐產險增提準備,則是因為考量再保攤賠進度、滾動調整理賠準備金,因此在3月增提約7億元,這也使得兆豐產險由盈轉虧,累計第1季稅後淨損6.51億元。
09:242023-04-08 中時新聞網 編輯、邱怡萱、文、財訊雙週刊、尚清林
根據《財訊》報導,自ChatGPT引爆人工智慧熱潮以來,高速傳輸IP(矽智財)股創意、世芯就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特別是與台積電關係緊密的創意,挾著去年EPS大賺27元的實力,股價短短3個月急漲一倍,登上千元股王,更為IP產業帶來比價效應。
沒想到,3月29日創意、世芯卻出現無預警殺盤;創意更一度摜殺至跌停,市場也人心惶惶,都在關切到底發生什麼事?
《財訊》報導指出,原來,金管會追查基金經理人炒股,大動作對復華、國泰、富邦及保德信投信針對「防範經理人利益衝突」專案進行金檢,傳出有8位基金經理人藉由人頭炒股,獲利金額高達10億元之多。這也導致相關投信基金高持股的部分,成為第一季結帳的賣壓重心。
資深市場投資人指出,這幾年頻頻傳出基金經理人透過人頭帳戶,或與市場主力結合進行炒股,事發後被投信鎖定的個股就會出現一波逃命潮。市場人士強調,其實基金持股只是檯面之上的,重點是檯面下市場主力與親朋好友等相關人士的持有,往往遠高於帳面上的數字,而這才是殺盤關鍵。
《財訊》分析,檢視基金持股統計,這一次遭調查的復華、國泰、富邦及保德信四家投信,主要持有標的正如外傳以創意、世芯、健測、嘉澤、智原、信驊等為主。對照其股價位置,短期都有不小的漲幅。
除了遭調查的因素外,時間點正巧遇上投資機構第一季結帳,也是賣壓的一大關鍵。分析師陳唯泰指出,結帳時本土法人高持股的個股,往往容易有獲利了結的賣壓風險。
《財訊》也發現,根據證交所統計資料,像是中興電、世芯、創意、奇鋐等投信持股高的個股,近日都出現賣超,這些都很可能是法人結帳的操作,投資人須特別留意。
專家建議,從國際股市的動態來看,人工智慧、高速運算相關題材長線來說依舊是今年的主基調;儘管短線受到籌碼因素的波及,出現莫名的回檔壓力,但投資人仍可趁拉回的時機點,逢低布局。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
..........
大動作對.......針對「防範經理人利益衝突」專案進行金檢,傳出有8位基金經理人藉由人頭炒股,獲利金額高達10億元之多
有人大口吃肉 散戶跟 只想喝湯 不小心就只能啃饅頭了
04:102023/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 、 陳碧芬
2022年全球利率大轉彎,金融市場劇烈震盪,華南銀行總經理黃俊智在風暴中接任,祭出「控管RWA(風險加權性資產)」的新目標,帶領團隊、積極控管資本,艱辛地翻轉局勢,終而締造史上最佳的獲利表現,全年稅後純益達167.27億元,年增率高達15%。
去年6月17日接任的黃俊智,回想當時情況仍心有餘悸,包括疫情對各產業的衝擊、俄烏戰事引起的通貨膨脹加劇,以及影響最直接的美國聯準會連續暴力升息,「『三大』數十年難得一見的變數,同步出現」,衝擊華銀持有股債部位出現其他權益的劇烈損失,淨值與各項資本適足率均受影響,甚至可能衝擊到母公司華南金控的各項資本比率。
面對嚴峻困境,掌旗銀行前途的黃俊智必須在兩條路上「擇一」:一條路是認賠停損殺出,另一條路則是持續持有,憋氣忍到市場翻轉。經和團隊反覆模擬評估,最後決定持續持有,但搭配推出「控管RWA」的新目標,透過總行、各分行配合調整,終於達到資產總額增加、RWA低於控管目標的預設成果,並帶來全年獲利創下史上新高紀錄的大禮。
度過嚴格控管RWA的一年後,黃俊智說,華銀今年的新目標是「提升資本使用效率」,並要讓放款成為其他業務的敲門磚,建立更精準評估企業貢獻度的系統。具體而言,分行KPI除了盈餘的目標,還會加重提升風險性資產收益率、手續費收入佔比的計分水準,要讓分行積極強化提升資本效率的能力。
黃俊智表示,放款的重點將持續擴大收益率比較好的中小企業放款量,增加新往來客戶數及聯貸案源,同時以客群區分定價商品,採靈活報價策略,提升各項授信、外匯、存匯手續費收入。
存款方面,華銀將積極開拓中小企業及一般活期性存款,引進核心客戶及新資金,針對優質客戶,不定期推出外幣高利活動。
黃俊智分析,華銀去年在金融市場操作獲利接近60億元,其中有近2成收益來自SWAP(換匯交易)操作,研判今年美國還會升息,美台利差持續擴大,預計SWAP獲利可較去年翻倍成長,但因美元存款略顯不足,因此會持續吸收美元,希望整體金融市場操作能較去年獲利水準成長。
黃俊智強調,面對金融環境不確定性,會持續保持著謹慎但不恐懼的態度來面對,擬定核心策略,希望透過總行與分行通力合作,超越今年度各項業務目標。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