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魏喬怡 2023.04.28
58萬名股東安了!中信金(2891)28日晚間揭曉股利,董事會通過股利政策,其中現金股利配發1元,雖比去年每股配發1.25元來得低,但仍符合市場期待,若以28日收盤價22.6元計算,股息殖利率為4.4%,配發現金總額達196億元。
中信金過去16年只有兩年股利掉到1元以下,而最高紀錄是在2015年的1.62元,當時股票與現金各半皆配0.81元,2016年同樣股票與股息各半配發1.61元,不過,近三年疫情期間,今年算是股利最低的一年,去年配發1.25元、前年則有1.05元,2020、2019年則也是都發1元。
仔細來看,受到防疫險拖累,台壽去年度虧損10.8億元,無力上繳盈餘到金控,因此金控去年度主要的盈餘來自子公司中信銀。去年中信銀行合併稅後盈餘高達371.42億元,創歷史新高,也帶動今年上繳的股利寫下史上新高,共有217億元,是去年盈餘的近六成。
中信金2022年稅後盈餘為312.79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1.55元、年減42.44%。原本股民擔心今年股利配發力,但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日前已預告,中信金過去股利主要來源來自銀行,中信銀行去年獲利創新高,所以今年股利主要還是來自銀行,初步估算,不用動用資本公積的情況下,今年還是有能力發放1元以上的實力。
...........
股有股性 中信金 1元金 居多 非浪得虛名 有個小鎮醫生 中信金 每跌1元 買100張 漲1元 賣100張 有秀存摺 賺很大 如果大盤有轉折 加大資金 因為中信金是金融5大權值股
電子通路股 股有股性 股價不動如山 股東很難賺差價 通常老闆能給就給 又不必設廠生產 缺資金要佈新產品線 發債 也OK
想不到永豐金證卷還蠻強的~
八大國銀搶進富豪財管市場,財管2.0大戰進入戰國時代。根據金管會公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止,富豪財管業務客戶數全台已達4,264人、總資產規模衝5,314億元,皆是去年同期1,851人、2,337億元的2倍多,其中前三大銀行分別為中信銀、兆豐銀及第一銀行。
銀行局官員表示,財管2.0發展快速主要是目前高階資產客戶財管業務正值成長期,已有九家銀行被核准、八家開辦,各家銀行都積極推動中,有些銀行還進行部門架構調整,延攬更多專業人才加入,皆有助高資產業務的推展。金管會2020年開放國銀辦理上億元高資產客戶新財管方案,截至今年首季,前三大銀行分別為中信、兆豐、第一銀。
中信銀不管是客戶數還是規模都最多,有1,125位富豪客戶、資產管理規模1,141億元,其次是兆豐銀的782人、1,109億元,及一銀的662人、947億元。銀行局官員進一步分析,中信銀、兆豐銀及一銀三家銀行開辦時間早,且有相當數量潛在客群,商品開發與業務推展積極度高,相關客戶與資產成長快所致,今年沒有新增申請銀行家數。
證券業部分,證期局官員說明,2020年9月開放承作高資產財管業務,截至今年3月底,核准八家券商開辦,整體交易金額累計達850億元、客戶數651人。競爭也很激烈,3月永豐金證維持第一,兆豐證掉出前三名,國泰證券搶進第二,元大證排第三。
證期局官員分析,永豐金證客戶數與資產規模為332人、281億元,國泰證有105人、230億元、元大證有121人、184億元,前三大主要是營業規模較大、營業範圍廣且客戶數也較多,所以占較大優勢,可從既有客戶尋找高資產客戶開發。

 
                                洪士琪強調:「不是一定要合併。」非不得已,希望保存「新光」這塊招牌,但為了強化新光金體質,尋找外援或家族支持,應是改革派的共識。
去年3月洪士琪在董事會上提出臨時動議,希望研究與台新金或其他金控合併可行性,他強調「新光金發展已到侷限,體質不夠強、大股東又有增資壓力,動不了,勢必要找人來幫忙。」
洪士琪回憶最終是在5月董事會通過成立合併研究小組,當時14名董事中有11人同意,超過2/3,連新光老臣都同意,後來受託財顧高盛在9月出報告,分析潛在對象有四家金控,如台新金、玉山金等都在列,接下來應該是進一步研究合併可行性及「收縮可能家數」,但之後董事會支持繼續研究的董事都無法超過1/2,他意有所指:「背後是誰在干擾,大家應該都知道。」
洪士琪說,這實在很傻眼,都已花了幾百萬元請財顧出報告,總要繼續評估四大對象,才知道合併可不可行。
(112/05/02 10:27:22)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2887)台新金-台新金控代子公司台新創投公告董事會決議分派股利情形
1.董事會決議日期:112/04/28
2.發放股利種類及金額:股票股利新台幣3,529,490,530元
3.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
台新創投實收資本額才五十多億元,居然能上繳這麼多。
查了去年和前年是上繳股票股利新台幣723,152,670元和725,283,730元。
台新金今年真是順風順水。今天收盤價17.35元完成填息。
臺企銀今天收盤價14.05元也完成回補3月16日大跌缺口。
群益期今天回月線之上,遙望2021年4月的45塊頸線,若能帶量過就太棒了。
今年就靠這三支主力撐住獲利。希望台新金股息配多些,不要學臺企銀…
04:102023-05-03 工商時報 魏喬怡
力拚綠色金融再下一城,永豐銀行2日表示,為助攻2025年太陽光電20 GW(百萬瓩)政策目標,力拚太陽能光電融資,截至今年第一季,旗下太陽光電融資餘額達887億元,累計裝置容量3GW則超越一座核能發電廠;且除綠色能源外,攜手復盛集團及英國標準協會(BSI)共同合作,推動上游廠商溫室氣體盤查,齊力推動供應鏈淨零轉型,未來將持續扮演綠能領航關鍵角色。
永豐銀行在多元綠色金融服務不斷創下嶄新里程碑,包括儲能裝置融資案件數量為全台第一,同時與物流貨運代理領導業者-台驊控股等合作導入綠色存款。統計至今年第一季底,共辦理40件儲能融資案,同時與台驊控股等多家業者合作綠色定期存款,引導資金推動綠色產業。
永豐銀行自2021年迄今,陸續統籌主辦六筆漁電共生聯貸案,總金額逾350億元、裝置容量逾650MW,扮演產業領航關鍵角色;近年亦以專業及豐富經驗,推動籌組大型綠能聯貸案,包括地面型、屋頂型及水面型等多元類型。同時跨足地熱發電融資,主辦首宗儲能聯貸案以協助打造全台最大單一儲能裝置。
為協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永豐銀行強調,去年建立內部淨零團隊,強化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的工具及實務、碳足跡標準暨查證及碳權或碳交易等專業領域知識;同時與復盛集團及BSI合作溫室氣體盤查,針對上游供應鏈辦公室及廠辦二大場域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及使用能源的間接排放等提出減碳建議,包括導入能源管理系統、製程優化、建築物隔熱、整體減碳規劃及購買憑證等。
永豐銀行說明,提供企業客戶建置能源管理系統相關專屬優惠,並協助申請智慧機械投資抵減,及建置電廠及買賣綠電與永續發展連結貸款/綠色存款等,採一站式金融服務,協助企業落實碳管理並優化營運,提升整體產業價值鏈以加速達成淨零目標。
規模逾800億元 永豐太陽光電融資穩居業界第一
衝刺 太陽能 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