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牽動外資及企業出走潮 馬雲:中國企業好日子不多了..

noradrenoline wrote:
不QE的話,現在已...(恕刪)


QE下去只是讓問題更嚴重,他們當局應該有打算讓某些補助的產業先自行破產去化產能來讓產業更健康,不然老是拿錢補助又沒有實際的生產利潤久了還是會被盯,我自己的感覺最近的太陽能算是一個例子,倒一倒能留存下來的公司才能算是真的能跟人競爭。

中國太陽能「531 新政」惹議,業界籲應給予緩衝期

錢荒的部份資金的管控就是一部份,另一部份減少印鈔改行動支付,將有限的現鈔給兌換美金,再透過外貿所收的盈餘來打掉之前亂印的紙錢,與台灣銀行界打消呆帳的做法一樣,這個需要透過時間慢慢去回沖,至於細節可以留給其他更明白的人去補充,以目前來看是減少而非增加,至於資金緊縮的部份,行動支付就是一個不得不做的一個交易方式,可透過內部生產的內需來改善消化資金的膨脹,傳統是用紙鈔現金交易改數位金額交易一樣是減少沖擊,最後種種去化的手段還是要靠時間去消弭,至於房地產這個投機商品我只能說高風險高報酬,然後對目前中國的貿易決策我只能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以上只是個人的感覺)。
loko1234 wrote:
QE下去只是讓問題...(恕刪)



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 外匯管制是本國貨幣已經印太多了才會有管制的效果. QE會造成外匯管制更難執行. 中國的外債與外匯存底已經在中國內部創造太大的印鈔效果了. 早就鈔票印翻天了.

我認為中國不會去走QE這條路. 仍會走補貼, 什麼過剩, 補貼什麼. 把泡沫撐住.

萬一撐不住怎麼辦? 中國不會思考那麼遠. 反正遇到了就裝死. 打死不承認, 全都怪給美國. 就像上次中國股災, 沒招就通通停牌. 結果恢復交易之後, 再也沒有動能往上了.
vspebrian wrote:
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恕刪)


V大我剛看過隔壁大豆的帖子,其實大豆豆渣除了飼料外,它也是肥料重要的有機質,到現在我還是搞不懂中國制裁大豆的手法,蠻好奇決定將大豆列入清單的天才是何方人物太有才了,不過這樣也好台灣有機會進口也算是因禍得福了,有一說磷礦的消耗速度出乎聯合國的預期,目前將研究氮肥含量高的肥料來減少磷礦消耗,農作物原料中至今我還沒有看過蛋白質含量高且價格比大豆還便宜的材料,製作肥料的廠商應該也蠻爽的吧
印象中雷曼破產後,美國的QE是讓FED大量購債,穩定債市及股市。
小弟也覺得大陸沒有執行QE的條件,一來是陸打算如果中小型企業債違約就讓那些債權銀行提列呆帳,之後分年慢慢提列打消呆帳,2來是人民幣不像美金是各國央行的儲備貨幣 ,人行購債後還能維持匯率穩定。

現在人行能做的就是降準提升流動性,如果還壓不住,下一步有可能就是降息了。
loko1234 wrote:
V大我剛看過隔壁大...(恕刪)


OK... 黃豆是很重要的飼料與肥料.

黃豆粉含有蛋白質, 可以取出氮肥, 水果與花卉用量也是不少. 取出氮肥並不難, 從很早很早的年代人類就懂怎麼獲得. 堆肥, 基肥, 液肥都可以. 尤其是現在流行的有機耕種, 包括水稻與蔬菜, 會運用高蛋白質的黃豆粉當成基肥.

但是整體黃豆粉的用量, 根據華南銀行給我看過的統計資料, 52%用於家禽(蛋雞用量最大), 其次是豬肉用量30%, 然後是牛奶+肉牛用量13%. 剩餘的是魚類, 狗貓食與肥料. 食品加工使用只有1.5%, 當然希望各種行業趁低價大量生產, 尤其是增加農業的使用比重.

而榨油廠榨油後得出豆油與豆粕, 豆粕價格只要是在國際行情範圍內, 多低他都願意賣, 但是當豆粕賣不出去的時候, 會暫停榨油. 因此如果要提高台灣的榨油量, 必須雞蛋牛奶的銷售量提高, 那榨油量就會上升. 我最近吃東西都比較選擇有雞肉或雞蛋或牛奶成份的食物. 有練健身的人應該趁便宜多吃一點雞蛋.

至於豆粕直接出口對台灣來說比較困難, 雖然也是有出口, 因為台灣不是黃豆原產國, 有運輸成本與匯差壓著.... 我們通常喜歡先透過工廠做成配方飼料與肥料之後才出口.

loko1234 wrote:
V大我剛看過隔壁大...(恕刪)



黃豆是畜牧與農耕非常非常重要的材料, 中國這樣胡搞之後, 我們得以享受更便宜的沙拉油, 雞蛋, 豬肉, 牛奶. 對餐飲, 食品, 保健, 畜牧, 農耕, 運輸, 烘培與零售產業都可以獲利增加, 擴增GDP, 增加貿易順差, 增加可支配所得. 這算是上天掉下來的禮物. 若非中國這麼無厘頭. 我們還撿不到這種好處. 台灣一年進口黃豆大約250~300萬噸. 五月進口美國黃豆比去年五月多兩倍, 希望今年可以比300萬噸更提高很多. 最近看到超商的豆漿都有優惠價了.

至於中國, 其實我想當時中國只是要拿黃豆來嚇唬川普, 以戰止戰.... 我們好人怕被壞人害, 而他壞人卻是怕瘋子. 壞人的命也是只有一條, 瘋子不一定是笨蛋喔... 他遇到瘋子也沒招. 結果就收不回去了. 硬著頭皮拉防空警報, 四處去收購黃豆, 再遠再貴也認了, 就怕不夠吃提早投降.... 不過可憐的就是中國老百姓, 進口黃豆價格上升, 中國國產黃豆比價效應也會跟著上升, 食材也要上升, 那就變成全面性的問題. 未來中國的食品工業與畜牧業應該會有很長的時間失去國際競爭力, 而且必須浪費更多外匯來撐著這個臉皮.

至於全球的黃豆需求量, 應該是會因為價格便宜而擴增, 肉類便宜了, 許多窮國百姓可以吃得到肉, 對人類來說, 也不是個壞事, 美國就犧牲一下下吧, 所有國家都會湧向美國購買黃豆的, 美國是大家的好朋友....

至於巴西與阿根廷的豆農會去勒索中國, 那他們就好好勒索一下. 為國爭光. 別便宜把整穀倉黃豆一次就賣給中國啊.... 以前他們被中國賺走很多外匯, 好不容易有機會從中國手上賺一些回來, 該賺就努力的賺吧, 不用客氣.

vspebrian wrote:
OK... 黃豆是...(恕刪)


說真的往後溫網室的建置普及化之後,傳統的肥料施用模式會逐漸改變,但目前液肥的使用度與接受度整體上是有慢慢提升,台灣的農業目前還在變革期中,耕作模式可能菌肥運用會變多。

若有做家庭堆肥的其實廚餘粉裡面也有含豆渣,目前的運用量也許還不是很大量,菌肥運用普及化後大豆的需求會增加,這個將會推升大豆的需求,我想說的是在未來大豆的用量有極大的機會是會比現在的需求還多。

通常蛋白質基底就如配方,不是乳清蛋白質就是大豆蛋白質,奶粉因中國需求爆增也漲一波,基於成本考慮豆粉的選擇會較合乎成本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覺得聯合報系的新聞好像有點後知後覺。

[人民幣一旦重摔恐釀三大災難] http://sg.newsrepublic.net/s/kUvRe
vspebrian wrote:
OK... 黃豆是...(恕刪)
真是越來越佩服您了,現在又變成大豆專家,營養學專家!
qena wrote:
印象中雷曼破產後,...(恕刪)


中國的銀行要抽銀根回去了. 中國真的害怕大蕭條來臨. 央企全面收回5%負債. 一年之內, 還舊借新金額要強制砍5%

砍掉了貸款, 那麼投資與消費自然要縮減, 不過中國不抽銀根也不行了, 萬一貿易報復引發失業與倒閉, 大量違約房貸與信貸, 會啃光中國銀行微小的資本淨值.

央企強制減債, 那民營企業必定更嚴重, 中國內部抽銀根的動作已經開始了. 假借強化央企體質當藉口, 其實是金融要出事了.


==========================
國資委啟動新一輪央企減負債

央企人士說:「原來是80%,現在(國資委)給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降到75%以下。」

為防止債務風險、嚴控央企(中央直屬企業)負債,中國國資委根據近期按照不同的行業標準,以及不同企業的資本結構及發展情況,分類設置過資產負債率管控警戒線。具體將企業分為三大類,工業企業為70%、非工業企業為75%以及科研設計企業為65%。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