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6 18:45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即時報導
台新金控今年3月24日發函財政部,要求財政部依照契約約定,支持台新金取得彰化銀行過半數董事席次,財政部置之不理,媒體大幅報導後,今(26)日13時16分07秒,台新金終於收到財政部的回函。
金控人士指出,財政部何時回函,是不難查證的事實。這件事情實在太離譜,身為官員,怎麼可以信口開河,隨便跟媒體說,本月初已經回函,如此踐踏官箴與誠信!
該名金控人士說,如果連一個簡單的函文回覆時間,財政部都可以說謊,如此外界要怎麼看待彰銀案的司法訴訟,財政部在法院的論證過程中,是不是用同樣的心態在處理案情。
身為國家的財政部,殊不知「誠信」是非常重要的。財政部豈可信口開河、甚至把政策當兒戲。財政部的一言一行,代表政府的誠信,否則要內外資法人如何看待台灣的投資環境。
台新金控昨(25)日發表聲明,請行政院督促財政部與之協商彰化銀行董事席次。消息人士透露,會這麼做實因無奈,無論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想見財政部長許虞哲、或是發函給財長請求支持,許都不理不睬。
熟悉吳東亮人士說,上次彰銀董事改選,前任財政部長張盛和年代,吳東亮曾經三次到財政部拜會,一次與張盛和商談推動合併研究;另外兩次則與前任財政部次長吳當傑討論彰銀改選的董事席次分配。
對吳東亮而言,國民黨執政時期的財政部,他與張盛和兩人就算彼此沒有共識,但也都可以坐下來面對面溝通意見;無論議題是什麼,至少有個互動的過程,沒想到民進黨執政後,這扇門竟然從敞開變成緊閉。
該人指出,吳東亮在國民黨時代被打壓,原本期待政權輪替後,卡了12年的彰銀案可以峰迴路轉,畢竟讓台新金擁有彰銀經營權,是民進黨任內推動的政策,當時主導這件事的財長還是現任的行政院長林全,沒想到林全對自己任內推動的政策,如此沒有擔當。
吳東亮內心百感交集,新光集團吳家是本土企業,吳東亮與大哥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等兄弟,在家裡都是講閩南語的,情感上貼近當前執政黨,沒想到民進黨再次執政後,是用這麼不負責任的方式處理此案。
消息人士說,吳東亮迫於無奈,已指示台新金人員,在今年3月24日發函給財政部,正本給財長許虞哲,副本給行政院長林全、金管會主委李瑞倉、財政部國庫署長阮清華,內容主要是希望許虞哲能夠按照2005年的財政部公告與公函精神,支持台新金在6月16日的彰銀董事改選,取得全體董事總席次過半數的普通董事席次。
消息人士說,許虞哲就算不認同台新金的意見,可在回函中表達不同立場。然而迄今一個月過去,許虞哲卻是不理不睬,令吳東亮相當不解。
媒體報導此事後,財政部終在今日回覆台新金,僅簡單表示將尊重司法判決結果,依法維護公股權益。
這次回台灣,見了個老同學,和他聊了些股票。
他做股票已快三十年,早期從威盛上賺了不少錢,最近在佳士達上也獲利頗豐。
對台灣一些妖股可說是駕馭自如。
我向他請教訣竅,他說其實他不太看財報,而是看量價的技術分析派,
因為台灣的財報很多都是騙人的。說實話,這對我這個基本面的信徒,算是蠻震撼的。
我回家以後想想,對照自己在台股上平凡無奇的成績,也難怪我美股做的比台股好。
上面這新聞和我同學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現在手上的台新金只有110張了,照說可以不用再看台新金的新聞了,
(不過最近兩天彰銀的事又上了財經新聞的頭版,也逃不掉。)
可是看了之後還是忍不住要罵人。
很多事由小見大,看了新聞,我感覺到什麼叫「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這裡的「我」說的不是台新金,而是一個國家的法理體制。
似乎在台灣,法是下面的人守的,上面的人想怎麼搞就怎麼搞,完全視法律為無物。
而這些人居然還是一些念財經的官員,並不是什麼地方出身,靠選舉上台的民意代表。
一群在政府體制中歷練數十年的文官,居然也這樣搞,實在是令我意外。
這事仔細想想,可以說是令人可悲又可嘆。
可悲的是台灣的法律,竟然連財團都沒有能力告這些官員本人瀆職罪,
可嘆的是,如果政府權力至上,那無權無勢的大眾在面對政府機關時,
除了也找立委,還能有什麼可以救濟的方法? (還好,這至少還比大陸好一點)
你蠻橫,我就無理,又怎麼能期望國家能有任何合理制度的建立?
回到投資來說,如果台灣社會環境真的是這樣,或許我真的應該改弦易轍,
拋棄基本分析,投向技術分析派的陣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