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只要台新金不要跌得太離譜..依據換股公式..西瓜還是能變香瓜..但是如果台新金一直跌..西瓜就爛掉更怕1+1<2 .老吳家不值得信賴.還好我是小買10張中信金.股息來補貼保險費

留言出包了
01網管..別打混阿

領蔣月半薪水就好好上班
tcwu
只要台新金不要跌得太離譜..依據換股公式..西瓜還是能變香瓜..但是如果台新金一直跌..西瓜就爛掉[笑到噴淚]更怕1+1
tcwu
自動減文嗎?
為提高國內金融業整併機會,金管會在2018年通過相關辦法,允許金控或銀行業符合財業務等四大條件,就可以採「非合意併購」,金管會以2023年財報來看,共有「七金八銀」,即七家金控、八家銀行都符合資格,可以發動非合意併購。

據金管會昨(15)日公布名單,七家金控是富邦金(2881)、國泰金、中信金、元大金、玉山金、永豐金和凱基金,若與2022年相較,玉山金新增入榜,台新金跌出榜單。

要全現金才能惡意併購,沒意義的榜單
雙利多 金融指數挑戰前高
2024.10.16 03:00 工商時報 孫彬訓


氣勢如虹的台股一舉站上23,000點、上揚1.37%,金融股因獲利表現佳、降息利多激勵,15日金融指數大漲1.33%、上揚27.72點,衝上2,100點關卡。

金融股指數站穩周線、月線、季線等主要均線,且距離前波高點9月27日的2,121.67點不遠,後市可期。公股銀主管對此分析,近期金融股上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獲利表現佳,14家金控前三季獲利突破5,000億元,超越2021年的15家金控4,992.62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另一方面,美國開始降息,銀行、壽險持有債券將受惠降息。

元大投顧最新發布的金融產業分析也指出,金控獲利成長主因壽險逢高實現資本利得,以及美元年初至9月升值2.9%等因素。金控旗下壽險累計前九月獲利年增93.6%至2,032.6億元,受惠資本市場回溫,國內外股市上漲帶動資本利得實現大增,再加上匯兌收益增加,抵銷避險工具成本上升的影響,雖近兩月美元貶值,然美元對大多數非美貨幣的貶值幅度大於對新台幣,壽險業者一籃子貨幣策略使匯損可控。

但由於2026年將接軌ICS 2.0使資本需求大增,近期金管會通過2025年壽險資本適足率利率風險不再加壓,但新規資本需求仍高,雖近期獲利大增,仍難上繳盈餘至母公司,因此股利配發不明,需要留意

至於金控旗下銀行部分,主要是財管商品銷售動能佳,以及聯貸案增加推升授信手收,帶動銀行整體手收成長,加上台美利差仍大,SWAP(換匯交易)收益持續帶來獲利貢獻。展望後市,雖財富管理業務推升手續費收入成長,然國內外市場利率維持高檔,使銀行資金成本持續墊高,淨利收成長動能承壓,聯準會9月降息2碼,使台美利差縮窄,再加上2023年各銀行SWAP收入基期較高,預期2024、2025年SWAP收入將年減15%、30%

法人分析,2024年受惠金融市場走多,搭配新台幣相對弱勢,帶動壽險業獲利逐步回穩,各業者今年第四季傾向審慎操作,保留實力到2025年第一季。
這兩日作持股轉換
用230張王道銀轉倉140張937b
937b累計595張,目標600張待停利一張電子個股即可達成

加上240張713/800張的王道銀/剩不到1成作價差的電子個股,

今年迄今績效20.5趴,獲利約500萬,差強人意,上述持股配置應可鎖住獲利

若持股配置不變的話,年領約200萬股利,
以後應該只會用1到2成的資金作電子股賺價差

後續持盈保泰優先
2點
王道銀我持續都有買一點.庫存136張,單純覺得明年會配現金500元 殖利率5%(王道銀9月集團前三季合併稅後純益30.7億元、個體稅後純益22.7億元,累計EPS為0.79元。創歷年同期新高。)
Kevin1943
我買王道銀是因為它的位階低,明年股利以現價10的話應該也有5趴,在大盤2萬2/3的相對高檔,若有c波下跌的話,這樣的持股配置,應該可以鎖住我的獲利!若繼續漲,我只是少賺而已,但還是賺
kim122 wrote:
為提高國內金融業整併...(恕刪)


是官字兩個口
隨便牠怎麼說
最終還是要牠點頭同意
MBUSA
[笑到噴淚]
凱基金(2883)前三季獲利超前預期,法人預估,在壽險未實現金融資產部位回升下,明年配息將隨之好轉,以今年底每股淨值估算,股淨比穩定墊高到略高於一倍,隱含現金殖利率則有機會近4%。

凱基金前三季稅後盈餘291.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71元,壽險貢獻金控盈餘近七成,是最大宗來源。法人認為,過去凱基人壽資產配置以固定收益為主,降息帶動公債殖利率看跌,有助債券既有部位資產評價,也對明年凱基金的現金股利配發想像空間有利。

凱基金經營團隊先前也對外表示,希望用相對平穩的現金股利,吸引長期買盤,法人認為,以今年獲利來看,明年每股配發現金股利應該有機會介於0.65-0.8間,對照目前股價,隱含現金殖利率近4%
京城銀8.18億 取得台中大坑4萬坪土地
2024.10.17 03:00 工商時報 曾麗芳

已於2022年8月下市的台開,因無力償還多家金融機構欠款,名下資產已進入法拍市場,其中首拍時底價24.93億元的台中市北屯區大坑風景區4萬坪土地,16日進入第十拍,債權人京城銀行以底價8.18億元承受。房地產專家認為,這是京城銀行止損最優選,未來在「國土計劃法」上路後,有望成為銀行翻身利器。

位於台中市北屯區大坑風景區的4萬961坪土地,在台開下市後、於2022年10月進行首拍,當時底價達24.93億元,拆算每坪土地單價6.09萬元;惟歷經2年、共流標9次之後,底價一路降到第十拍的8.18億元,拆算每坪土地單價約2.1萬元。

京城銀本月7日曾公告指出,董事會決議擬以8.5億元取得台中市北屯區大湖段、大華段,共計376筆、總面積達4萬961坪土地。據悉,京城銀在取得大坑4萬坪土地擔保品後,未來仍朝處分方向進行。

據了解,京城銀對台開的放款債權約22.97億元,2022年已一次認列將債權列為呆帳。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此次京城銀行承受台開大坑4萬坪土地,換算單價每坪2.1萬元,這是止損的最優選。

黃舒衛分析指出,以民營銀行來說,雖然認列呆帳,該公告也指出依台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已經核發雜照,代表土地已經握有開發許可,雖然該區段的土地開發相當繁瑣,但未來在「國土計劃法」上路後,有望成為銀行翻身的利器。

而從法拍角度來看,寬頻房訊發言人徐華辰表示,該土地歷經9次無人出手,進入第十拍已「拍賣無實益」,以債權人角度來看,該土地若繼續拍賣下去,下一拍底價直接降到6.4億元,不如出手承受,還能維持土地基礎價值,是一種「少賠就是多賺」的概念。
.............
雖然我之前談到央行的傲慢,
但其實我覺得央行的做法是正確的。
新青安根本亂推一通,配套的規定根本不足,
一堆人鑽法令漏洞,用人頭超貸,對銀行系統真的很危險。

第七波房貸管制已見效?央行總裁楊金龍這樣說
2024-10-17 09:45
聯合報/記者陳儷方/台北即時報導
楊金龍17日至立法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銀行9月理監事會議後,祭出史上最重手的打炒房措施,限制無房無貸首次申辦房貸的民眾,才能享有寬限期優惠,後來修正繼承取得房屋可排除適用,打炒房措施的效果,是否已經見效?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日表示,需要時間觀察,不是馬上就能見效。

楊金龍17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業務報告,同時提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之配套措施」的專題報告。

根據央行報告,央行祭出第七波房貸管制的原因,新申貸2筆購屋貸款的金額及人數激增,且炒作範圍有從特定區擴大至其他地區的情形,央行因此推出第七波房貸管制。

立委林德福質詢楊金龍,目前國內房地產是否會泡沫化?楊金龍表示,泡沫化很難定義,央行看到的是房市預期心理太強,房價上漲速度太快,當大家預期房價會一直上漲時,就會拚命買房子,催化泡沫。

央行第七波房貸管制被外界評價為史上最重史,林德福質詢,央行是否認為房市現況已動搖金融市場穩定?楊金龍說,他擔心持續下去是不好的,對房地產市場不好,對金融穩定也有威脅,才要未雨綢繆,提出選擇性信用管制。

楊金龍並且表示,美國與日本房地產出問題,就是大家預期房地產一直上漲的心理,政府並沒有很謹慎地處理,導致房地產泡沫,至於中國對其房地產市場的出手,可能是有點太慢了,且出手太重,才導致他們現在回升力道不足,中國大陸的案例,值得借鏡。

楊金龍說,政策不會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在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財政部的囤房稅、內政部的平均地權條例,以及金管會相關措施的持續謹慎推動下,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還是健全的。
凱基證金 又漲4毛5 永豐金續跌 但跌幅已經縮小
廣達衝 300 外盤 3350張掛賣 點一把火 1秒吃光
趨勢 的力量
vul34622
業績 和老闆對股利的風向如委屈 就抱
dkny0705
如凱子金往後穩定賺2元基本盤 現在價格真的很可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