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員工分紅的文章,請集中在此討論

ggr432 wrote:
請教員工股票分紅報稅...(恕刪)


上述條例是指若稅款超過該金額,公司應事先扣繳該稅款

也有公司是不管配多少,都一律先扣繳起來

不過不管有沒有扣繳,都要併入綜所稅申報

一定會有一張代號'50E' 的憑單,目前還是依面額申報沒錯

不過上面會有一欄以市價扣除面額的基本所得稅額欄位,供最低税賦制用,一般人的收入用不到,不用擔心。

如果沒收到憑單記得跟公司要或跟股務代理機構申請補發






台積電會有今天的成就, 乃是因為有優秀的員工,
而優秀員工的產生, 乃是因為有分紅制度的利誘,
當然, 原始股東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
畢竟在當初, 誰也不知道這公司會不會賺錢的時候肯掏出錢來, 也只能說他們押對了寶.
在台積電股票掛牌上市之後才進場投資的"股東"們,
若不是看在公司營運良好EPS高的份上, 怎會把寶貴的金錢拿來買他們的股票?
現在有人吵員工分紅(配股)是慷"股東"之慨, 揩"股東"的油, 主張員工分紅費用化,
可是當公司把員工分紅變成費用化,
特別是要讓員工實際拿到的金額與處分股票的獲益接近時, EPS會變的非常難看吧?
這樣還會有投資客願意來當"股東"嗎?
這些"股東"們還會不會因為"員工薪資(獎勵)"的人事費用太高而要求公司進行檢討, 降低費用?

目前已有最低稅賦制, 可以降低一些因員工分紅配股而造成的不公平情形(以面額計算來扣稅, 但實際獲益卻數倍於此),
雖然距離完全公平還有一段距離(員工分紅配股按處分時的價值來計算扣稅), 仍然需要改進,
但至少是個開始, 莫再以咄咄之勢來評論此事.

更何況投資人是拿錢來賺錢, 員工卻是拿整個人來賺錢呀
股東也算是"老闆"吧, 天底下豈有老闆苛刻, 夥計卻樂意賣命的事情?
pcdataster wrote:
不要拿不正常當正常,國外公司沒有股票,但卻能留住人才
不是不用給,而是要給應該給的.用費用的方式(請你看一下前面的文章)
現在這種方式,只是培養出一堆短視近利的爆肝工程師,
對員工,公司,產業都不好.


忍不住又要笑你一下了...

國外公司沒有股票,但卻能留住人才: 難道你不知道矽谷的跳槽率很高嗎? ”國外公司沒有股票"這是實話.
但. 看看人家給工程師多少K薪水. 台灣的老板又給多少薪水..
幾位回台想看看機會的朋友都又搖搖頭回來.都報怨台灣老板都希望
本薪少給一點. 股票多給你幾張. TSMC, UMC, PowerChip, MTK...
的本薪水準都是低,低,低.....當年若沒這種分紅制度,誰願意在台灣當這種高級黑手.
如果你是老板,你會給高本薪,低股票嗎? 就算你願意,董事會也不同意吧.


現在這種方式,只是培養出一堆短視近利的爆肝工程師,對員工,公司,產業都不好 : 你說的太嚴重. 太不了解台灣人
            了.就如同那最低負稅制.真的扣的到有錢人的稅嗎?錢早就都洗到國外了...






dodolai wrote:
看看人家給工程師多少K薪水. 台灣的老板又給多少薪水.....(恕刪)

唉!這個前面少說也談了4,5次了,
就麻煩你不要一直傻笑了,翻一翻,爬爬文
實在不想重覆一直打.

至於國外如何留住人才,不敢請你用google查一查,但至少也前面文章看一看吧!

麻煩你了,作點功課,這樣討論才有意義
大家已經討論怎麼使用核能發電,你還在發表鑽木取火的技術....

everett.ma wrote:
現在有人吵員工分紅(配股)是慷"股東"之慨, 揩"股東"的油, 主張員工分紅費用化,
可是當公司把員工分紅變成費用化,
特別是要讓員工實際拿到的金額與處分股票的獲益接近時, EPS會變的非常難看吧?


這是事實, 把員工紅利當作盈餘的分配,就是財務報表沒有反應公司應有的股東權益, 一般股東可能還因為EPS高而沾沾自喜, 但是費用化之後, 就露出原形了.

<這些"股東"們還會不會因為"員工薪資(獎勵)"的人事費用太高而要求公司進行檢討, 降低費用?>

這是還原財務報表的一種方式, 讓實際的費用攤在陽光下受投資者檢驗
http://www.flickr.com/photos/tetjk/sets/
everett.ma wrote:
可是當公司把員工分紅變成費用化,
特別是要讓員工實際拿到的金額與處分股票的獲益接近時, EPS會變的非常難看吧?...(恕刪)




呵呵...這叫做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如果一家公司...當初根本不選擇員工分紅股票制度
就算真的影響EPS...也只有初期的幾年會影響
( 不過這本來就是這公司的實際EPS...就算拿去美國...也是這樣算阿..
再怎麼難看..醜媳婦總要見公婆
總不能為了讓自己爽...每天帶著面具...說自己好美好美吧...)

但幾年過去後..這影響(指降低EPS)會越來越小...甚至可能會比實施員工分紅股票制度下所得的EPS還要高
為什麼???股本不會跟著膨脹...
採用員工股票分紅的公司...每年股數的增加會有乘數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台積電10年來股本膨脹10倍以上
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公司裡的大頭通通變成公司的大股東了...通通叫出資的股東買股票分給員工了....


小弟舉個淺薄的例子...來說說為什麼股東會不爽...
也來看看兩家公司因為制度的不同..會有什麼不一樣


假設A公司. 股本100萬 連續五年EPS都10元(採用員工分紅股票不認列費用)...每年員工股票分紅佔淨利的20%


A公司第一年賺100萬
哇..今年EPS10元
但另外員工配股分紅20萬
第一年末年變成120萬股本

第二年賺120萬 股本120萬
eps一樣10元
但另外員工配股分紅24萬
所以第二年末變成144萬股本

第三年賺144萬 股本144萬
EPS一樣10元
另配員工分紅股票28.8萬
第三年終股本172.8萬

第四年賺172.8萬 股本172.8萬
EPS10元
另配員工分紅股票34.56萬
第四年終股本增為207.36萬

第五年賺207.36萬 股本207.36萬
EPS仍為10元
得另配41.472萬員工分紅股票
第五年終股本變成248.832萬


短短五年股本就可以膨脹為2.48倍
原本出資的股東還是只有100萬的股份..員工總股數卻變成148.832萬的股份
看到沒...短短5年...員工加起來的股份就超過了股東了
原本百分百的股份如今卻變成40.18775%的股份了~~5555~~~
(這裡的員工分紅還只佔利潤的20趴喔)


如果相同營運狀況相同例潤..B公司認列員工分紅為費用...
eps會變成怎樣呢????
B公司第一年賺100萬扣除20萬員工現金分紅的費用 剩80萬
股本不變 100萬
第一年EPS8元(掉了兩元)

第二年賺120萬..扣除員工現金分紅24萬的費用 剩96萬
股本不變 100萬
第二年EPS9.6元(還是掉了0.4元)

第三年賺144萬...扣除員工現金分紅28.8萬的費用 剩115.2萬
股本不變 100萬
第三年EPS為11.52元(哇..增加了耶)

第四年賺172.8萬 扣除員工現金分紅34.56萬的費用 剩138.24萬
股本不變 100萬
第四年EPS為 13.824元(呵呵)

第五年賺207.36萬 扣除員工現金分紅41.472萬的費用 剩165.888萬
股本不變 100萬
第五年EPS為16.5888元(哇..傑克..真神奇阿)
(這數據雖然不符真實..因為小弟沒考量股價問題...但股權稀釋的問題...長期來看..只會有乘數效果..超過10年...會越來越誇張..)


要是你是投資大眾...你會買哪家的股票作為長期投資???????
相同賺錢能力...給員工的分紅也相同喔
(在此..不討論投機喔..)


由此可看出...A公司與B公司每年賺的錢一樣
A公司分給員工的股票也相當於B公司分給員工的現金
但到了第五年...一家EPS仍為10元
另一家照樣認了費用..eps卻反而增為了16.5888元

所以..這叫做...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惡搞了10多年
股本都膨脹成怪獸了....到底誰得到了好處???
只有那些中飽私囊的大頭們吧(個個都變成大股東還不用出一毛錢呢)
原本的投資人..無形中股份到底被稀釋了多少????

如果當初不搞分紅制..
搞不好像台積電這麼好這麼能賺錢的公司
去年賺925億耶(扣除員工分紅費用之後...)
如果股本沒膨脹成這樣的話
200元的台積電..也不是不可能吧!!!!!!

個人認為...只有分紅認列費用才能看清這家公司的實際賺錢能力
如果員工認同公司..自然會拿領到的現金紅利(列為費用的紅利)
拿去公開市場買自家股票

(抱歉..這例子雖然像小孩在算數學(小弟的程度也不高拉)
但是...應該會讓大家明白..認列為費用長期來看...eps絕對不會少的^^
當然..前提假設這公司每年都賺錢
哪怕eps只有0.00001元...這結論都會成立的

幫小小胖胖胖鼓鼓掌,

透過這麼簡單的算式,說明了重點

希望爆肝工程師們能看得懂

不是只會值班,On Call,Trouble shooting,和小姐哈拉!

長點知識,不要只是為了既得利益而眛於事實.
竹科工程師:

拜託不要說我們笨,

我們雖然沒唸過財務,發股票搶奪公司所有權的道理我們會不懂嗎?

硬凹一下,多搶一年是一年。

小小胖胖胖 wrote:
呵呵...這叫做種什...(恕刪)


1. 只有員工配股才會造成股本膨脹? 別鬧了.
2. 如果TSMC當初不發股票? 講TSMC當年歷史的書很多. 去翻一翻就知道, 當年連王永慶都迫不及待的要抽腿.
如果TSMC沒有玩這一招, 現在公司還在不在都是大問題.
woops! mymq
唉~~公司的競爭力不是透過慷他人之慨所造成的

促產條例已經剝了全體納稅人一層皮

員工分紅發股票又剝了全體股東一層皮

再看到每年各大電子公司尾牙,真是心有戚戚焉

政府制度要培植電子產業本無可厚非

但是當電子產業賺錢時,卻疑不見有任何回饋(此點可以請各位網友告知)

身在電子產業一環的工作人員們 你們很辛苦 我們都知道

公司的成長初期當然需要培植,但是成長之後也需有相對應之回饋

此外公司願意付給您們高薪(此指加上股票之後)

但是也應該同等付出相對應之所得稅 方符租稅公平之原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