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roach1136 wrote:
散戶就是 看漲喊漲 ...(恕刪)



我重頭到尾都是被黑說鬼打牆的那一個。早說樓主的功課要多做一點。
鳳梨保姆 wrote:
群聯的business model 我是這樣看的。我可以跟Maxim或慧榮買IC,然後跟
Toshiba或Hynix買NAND Flash,(恕刪)


沒有要打筆戰!
你可能寫錯了不是Maxim,應該是Marvell. Marvell也只有SSD controller IC.
另外你所提的business model也不完全是phison的獲利方式. 其實Phison的某人喜歡講這類的話:Phison如果只靠Controller IC,早就餓死了. 呵呵! 還有Phison進貨的NAND Flash是wafer不是封裝好的IC. 如果看懂我寫的,大概就能知Phison的獲利模式了.

至於另一板面大大,剛大略看他前面的文章,他有些分析是對,但有些過度主觀而有錯.我既然在他板面說"不浪費彼此時間"就不會去留言了.

另外有樓說公司員工和合作廠商挺公司,買進Phison股票... 只能說報載的聽聽就好..

別怪他們庫藏股買太少.. 畢竟都拉起來了,何必急買股藏股.. 其實如果你有查看董監質設,就不會擔心不會護盤了.. 呵呵! 還真不懂,有缺錢到需要質設那麼多股票嗎?

比較喜歡這一棟,理性的討論相當好,這棟樓可以聽到一些不同的看法,
否則像另外一棟只有一種聲音,那就不是討論,而是一言堂。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應該要虛心接受不同的看法,互相學習,
除非是自認為功力已經是登峰造極,爐火純青 ...
問人 wrote:
沒有要打筆戰! 你可...
沒有要打筆戰! 
你可能寫錯了不是Maxim,應該是Marvell. Marvell也只有SSD controller IC. 
另外你所提的business model也不完全是phison的獲利方式. 其實Phison的某人喜歡講這類的話:Phison如果只靠Controller IC,早就餓死了. 呵呵! 還有Phison進貨的NAND Flash是wafer不是封裝好的IC. 如果看懂我寫的,大概就能知Phison的獲利模式了. 

至於另一板面大大,剛大略看他前面的文章,他有些分析是對,但有些過度主觀而有錯.我既然在他板面說"不浪費彼此時間"就不會去留言了. 

另外有樓說公司員工和合作廠商挺公司,買進Phison股票... 只能說報載的聽聽就好.. 

別怪他們庫藏股買太少.. 畢竟都拉起來了,何必急買股藏股.. 其實如果你有查看董監質設,就不會擔心不會護盤了.. 呵呵! 還真不懂,有缺錢到需要質設那麼多股票嗎? 

(恕刪)



是,是Marvell, 不是Maxim.我寫的時候寫糊塗了。我不認識群聯,我只是只有從他們的產品組織架構去想群聯怎麼賣東西。所以我有寫,的確群聯可以賺到錢,但他之前的利基已經不見了。至少短時間裡我找不到誰要這樣買。



董監事質壓這麼高,如果群聯的股價一直跌,他已經貸款二胎了,難道還有第三胎嗎?看起來如果董監事要再提出擔保品,我懷疑拿得出來嗎?如果拿不出來,到時候就天天都便宜了。

至於群聯買wafer? 很多記憶體的廠商不是買wafer嗎?

您真是高手。
也不能說另篇的阿舍不準

他有說過,現在觀察中所以發文

等他要買入時就不發文了

從力推的240元價值到今日跌破220員仍然繼續推文

可見還沒買進

.......................................

各位見識過浩鼎推廣模式嗎?

問人 wrote:
另外有樓說公司員工和合作廠商挺公司,買進Phison股票... 只能說報載的聽聽就好..


會認同這樣的說法是因為爆量打開跌停那天確實非比尋常,事後來看籌碼都流到散戶那邊去了。
另外有意思的是群聯還把供應商力挺的群聯股票的報導放在官網上,等於直接承認有一大票群聯供應商跳進來。
此部份我認為可能性很高,這些人現在也全套了。

鳳梨保姆 wrote:
又要炮我了


沒有什麼炮不炮,就交流而已。

想請問一下 群聯有被購併價值嗎 ?

中國的長江存儲也是做控制ic嗎?
ibmb7613 wrote:
想請問一下 群聯有被...(恕刪)

長江沒有做控制IC,所以很有價值
就算沒做也可以去中國上市撈錢
但台灣政府會擋,所以應該買不到

還有成交張數雖然不到1000張,但這種高價股1張等於別人好幾張
所以流動性風險算很低,散戶了不起10張,想出就出連上下1檔都影響不了
一個現象大家的解讀方式可能完全不同
譬如說底下這段內容
"展望未來,苟嘉章表示,第 4 季營收預期將較第 3 季減少,儘管慧榮 Client SSD 控制晶片營收將持續成長,但記憶卡與隨身碟控制晶片受 NAND Flash 市場供貨不足,還有 SSD 固態硬碟解決方案因客戶專案採購時程變更,使得整體表現較弱,預期營收將較第 3 季修正,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可大幅成長 39-47%,推升全年營收表現亮眼。"
需要很悲觀地看待它嗎?
整個10月份看下來多數中小型股表現都是相當疲弱,硬找理由去解讀也未必就正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