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超車玉山,金融業又有新變化!
川普勝選,他選前表示要對金融業過度嚴格的監管鬆綁,在川普勝選後,美國金融股推升道瓊工業指數大漲,所有的銀行都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高價。JP Morgan及Visa市值都超過6000億美元。
亞洲受到影響最大的是新加坡因為銀行股大漲,也帶動新加坡股市走高。台灣的金融股前三季都交出漂亮成績單,富邦金大賺1211.9億元,是僅次於台積電,全台獲利第二名的公司。而國泰金的1028.17億元,也略次於鴻海的1063.79億元,居第四位。
從市值排名來看,富邦金第四,國泰金第七,中信金以7230億元排第九。國內前10大市值公司,金控業搶到3家。再往下,兆豐第11,今天出現一個大變化是元大金超過玉山金,市值元大16,玉山17,而以前排在前四的台塑石化掉到18,這是一個非常難以想像的新變化。
從獲利來看,元大金前三季淨利270.95億元,玉山金208.76億元。前10月,元大淨利303.36億元,玉山金223.94億元,元大EPS2.34元,玉山金1.4元,看起來元大金會持續領先對手。
昔日的官股銀行,除了兆豐金仍排在前頭,三商銀的金控,合庫都在後面,看起來民營金控的𩆜活仍略勝一籌!
.................
玉山 股票投資較少 證劵只有17個分行
2年前 本益比10的 電子 5哥 真的不貴 其它AI股 似 部位都不大
新加坡主權基金 操盤績效優 心態吧 若 求穩 買短債 就最穩
前三季稅後純益創高,總座高麗雪:若以過去6成配發率計算,配2元以上機會大
2024.11.20 03:00 工商時報 魏喬怡
中信金控法說會報喜。中信金19日舉行第三季法人說明會,由於獲利強勁,前十月每股已賺破3元,總經理高麗雪指出,以10月底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3.2元估算,明年股利有機會達2元以上,但還是要等董事會決議後才能確定。
中信金配息穩定,向來受存股族青睞,今年配發現金股利1.8元、創成立以來新高,若現金與股票股利合計則是史上第三高,僅次於2005年3元、2003年2.1元。今年前十月EPS已達3.2元,若以過去6成配發率來計算,配2元以上機會大,根據19日收盤價36.8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5.4%。
高麗雪表示,今年金控獲利強勁,前九個月EPS為2.95元,前十個月底達3.2元,「(明年)股利2元以上是有可能性的」,但還要看要留多少資本因應成長、子公司上繳情況、雙重槓桿比率、中信銀是「大到不能倒銀行」資本要求逐年提升等因素,最終由明年董事會決議。
中信金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586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已超過去年全年獲利,EPS達2.95元也是新高,ROE達17.8%。
高麗雪說,海外業務一直都是中信銀行的亮點,前三季海外獲利17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占整體銀行獲利達37%,是全體國銀海外獲利占比最高,目前在新南向的柬埔寨、馬來西亞尚無據點,未來會積極爭取布局。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19日宣布,同意中信銀申設越南平陽及海防二家代表人辦事處,目前國銀有15家於越南的胡志明市、河內、同奈等地設點,這次中信銀基於協助台商客戶金融需求,在南越、北越各申請一個據點,據了解,平陽是靠胡志明市位處南越的台商設廠密集地、經濟發展重鎮,海防是北越重要商港,二辦事處都可引薦客戶至胡志明分行。
金管會指出,近三年國銀在越南獲利逐年增加,稅前淨利2022年27.3億元,2023年51.1億元,2024年前九月45.3億元、創同期最高,主因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增加,帶動稅前淨利年增20.2%,越南據點為國銀海外獲利第五大地區。
...........
今天 超強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2024-11-20 16:30:12
華南金控今(20)日舉行線上法說會,由於今(2024)年獲利比往年好,累計前10月自結稅後淨利196.01億元,年成長6.94%,每股稅後盈餘(EPS)1.42元,總經理李耀卿表示,獲利提升股利應該也會同時提升,「原則上會比去年來得好」,當然還是要綜合考量集團永續經營、財務健全程度及未來成長的需要,再做最後股利政策的決定。
至於明年股利發放政策,華南金總經理李耀卿指出,今年獲利比往年好,獲利提升股利應該也會同時提升,「股利原則上會比去年來得好」,只是也要綜合考量集團永續經營、財務健全及未來成長需要等因素,再做最後股利政策的決定。
至於會不會拉高股票股利比重?李耀卿強調,還是要從永續經營角度考量,原則上目前仍以現金為主,股票為輔,跟去年原則類似,會先用這樣的股利政策原則,向董事會做提報。
2024/11/21 10:14:37 來源:新浪科技
IT之家11 月21 日消息,英偉達今日公佈了該公司的2025 財年第三財季財報。
報告顯示,英偉達第三財季營收為350.82 億美元,年增94%,季增17%;不依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調整後淨利為200.10 億美元,年增100%,季增18% (註:英偉達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2024 年1 月底至2025 年1 月底為2025 財年)。
英偉達預計2025 財年第四財季營收將達375 億美元左右,超出分析師平均預期,但與最高預期的410 億美元相比存在差距。
財報發布後,英偉達創辦人、總裁兼執行長黃仁勳和執行副總裁兼財務長科萊特・克雷斯等高階主管出席隨後召開的財報電話會議,解讀財報要點並回答分析師提問。
以下是分析是問答環節主要內容:
Cantor Fitzgerald 分析師CJ . Muse:在大型語言模型擴展規模方面,顯然我們現在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想知道公司是如何幫助客戶處理模型擴展方面出現的問題的?當然,有些伺服器叢集尚未採用Blackwell 架構,這是否會引發對該產品更大的需求?
黃仁勳:基礎模型方面,預訓練的擴展規模仍在進行且進展良好。這是我從觀察中看到的,而非物理定律角度得出的判斷,有證據顯示它仍在不斷擴展。然而我們認為僅僅這樣是不夠的,我們已經發現了另外兩種擴展的方式。
一種是訓練後擴展,當然,第一代訓練後擴展是強化人類回饋,但現在我們有了強化學習人工智慧回饋。而且所有形式的合成資料都已生成,這些資料有助於訓練後擴展。其中,最重大、最令人振奮的進展之一就是ChatGPT o1(Strawberry)模型,它實現了推斷時間擴展,也就是先前所講的測試時間擴展。它思考的時間越長,給出的答案品質就越高,而且它會考慮使用像思維鏈、多路徑規劃以及各種各樣思考所需的方法,有點像我們人類在回答問題之前先在頭腦中進行思考的過程。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三種擴展方式,也因為如此,我們看到對公司基礎設施的需求真的很大。
在上一代基礎模型的末期,大概是十萬個Hopper 的規模,下一代則從十萬個Blackwell 開始,這樣大家大概就能了解到這個行業在預訓練擴展、訓練後擴展,以及現在非常重要的推理時間擴展方面的發展趨勢了,需求真的很大。
同時,對於我們公司來說,推理方面的擴展真的已經開始了,英偉達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推理平台,已安裝的設備數量非常龐大,所有在Ampere 架構和Hopper 架構上訓練的內容,其推理也令人難以置信地在Ampere 架構和Hopper 架構上進行。隨著我們將Blackwell 用於訓練基礎模型,未來同樣會為推理留下了龐大的設備基數。
所以,我們看到推理需求在上升,推理時間擴展在上升,原生人工智慧公司的數量持續成長,當然,我們也開始看到企業對代理式人工智慧(Agentic AI)的採用,這確實是當下最新的潮流,我們看到來自許多不同地方的大量需求。
高盛分析師Toshiya Hari:黃仁勳在今年稍早進行了大規模變革,然後上週末有一些報導提到公司晶片產品出現的散熱問題。另外,已經有投資人詢問你如何執行今年在遊戲開發者大會(GDC)上所展示的路線圖,包括明年上市的Ultra 晶片和2026 年向Rubin 平台的過渡等。能否請你講講這方面的情況?一些投資者對於公司能否按時執行計劃存在疑問。另外一個問題關於供應短缺,我想知道是多種零件導致了這種情況,還是具體是因為某種特定晶片或組件,例如CoWoS 封裝或HBM 晶片方面的問題?短缺的情況是在好轉還是在惡化?
黃仁勳:關於最後一個問題,Blackwell 的生產正在全力推進,正如科萊特之前提到的,我們本季的交付量將會超過先前的預估。供應鏈團隊在與供應夥伴合作以增加Blackwell 的產量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而且我們將在明年繼續努力提高其產量。目前的情況是市場需求超過了我們的供應,我們正身處這場生成式人工智慧變革初期,所以這是可以預料的。新一代能夠進行推理、能夠長時間思考的基礎模型剛剛推出,其中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領域便是實體人工智能,即能夠理解真實世界結構的人工智能,所以Blackwell 的需求非常強勁,我們的執行情況也很順利,團隊在全球範圍內正在進行大量的工程工作。包括大家看到的戴爾和CoreWeave 正在搭建相關係統,甲骨文公司搭建的系統,微軟也有相關係統,即將採用Grace Blackwell 系統,Google(Google)也有相關係統,所有這些雲端服務供應商都在爭搶先機。
英偉達和這些公司經過相當複雜的工程工作,原因在於雖然我們建構了全端和完整的基礎設施,但我們需將這些人工智慧超級電腦進行拆分,並整合到世界各地的客製化資料中心和架構中。這個整合過程我們已經經歷了好幾代,現在已經很擅長了,但仍然有大量的工程工作要做,從所有正在建造的系統來看,Blackwell 的情況非常好,而且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本季度我們計劃發貨的數量超過了先前的預估。
關於供應鏈,我們建造了七種不同的定製配置,以便交付Blackwell 系統,這些系統可以採用風冷或液冷方式,有NVLink 8 或NVLink 72,或者NVLink 8、NVLink 36、NVLink 72 等不同組合,還有X86 或Grace 架構,將所有這些系統整合到世界各地的資料中心上,簡直可以說就是一個奇蹟。
要實現這樣規模的產能提升,對應的所需零件的供應鏈情況,你得回頭看看我們上季度的Blackwell 發貨量是零,而本季度Blackwell 系統的總發貨量是以十億為單位來衡量的,產能提升的速度令人難以置信,似乎世界上幾乎每家公司都參與到了英偉達的供應鏈中,我們有很棒的合作夥伴,從台積電到安費諾(Amphenol)、Vertiv、 SK海力士、美光、Spil、安普科(Ampcore)、京瓷(Kyec),還有富士康(FOXconn)及其建造的眾多工廠、廣達(Quanta)、緯穎(Wiwynn)、戴爾、惠普(HP) 、超微(Supermicro)、聯想(Lenovo)等等。參與Blackwell 產能提升的公司數量真的相當驚人,我非常感激這些合作夥伴。
最後,關於我們執行路線圖的問題,公司有年度路線圖,並且預計會繼續按照年度路線圖執行,這樣做,我們當然能夠提高平台的效能。同樣非常重要的是,當我們以數倍的幅度提高效能時,我們就在降低訓練成本、降低推理成本、降低人工智慧的成本,使其能夠更容易被大眾所使用。另一個要注意的重要因素是,一個固定規模的資料中心- 資料中心總是有一定的固定規模,過去可能是幾十兆瓦,現在大多數資料中心是一百兆瓦到幾百兆瓦,我們還在規劃千兆瓦級的資料中心—— 不管資料中心規模多大,電力都是有限的,而當你處於電力有限的資料中心時,每瓦特的最高效能會直接轉化為我們合作夥伴的最高收益。
所以一方面,我們的年度路線圖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因為我們每瓦特電力所創造的性能比其他任何產品都要好,我們為客戶創造了盡可能高的收益,所以這個年度節奏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據我所知,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
瑞銀分析師Timothy Arcuri:我想請管理階層展望一下Blackwell 晶片今年產能提升的情況。黃仁勳剛剛談到Blackwell 的情況比預期要好,我記得你提到發貨量價值有幾十億美元,而且聽起來1 月份的發貨量還會更多。我也記得幾個月前你還說過,Blackwell 在4 月這個季度會超過Hopper,這項預測是否仍然有效?另外一個問題給科萊特,你提到隨著Blackwell 產能的提升,毛利率會下降到70% 多一點,那麼如果4 月是產量的交叉點,是不是公司毛利率承受壓力最大的時候?是不是從4 月開始公司的毛利率就會處於70% 多一點的低點?
科萊特・克雷斯:我們之前討論過,在剛開始提升Blackwell 的產能時,鑑於我們推向市場的多種不同配置、多種不同晶片,我們會著重確保客戶在搭建相關係統時能擁有最佳體驗。一開始我們的毛利率會有所下降,在這一輪供給的初期階段,毛利率會處於70% 多一點的低點。在此之後的幾個季度裡,我們會開始提高毛利率,並且希望能在這一輪產能爬坡的過程中非常快速地恢復到75% 左右的水平。
黃仁勳:Hopper 的需求還將持續到明年,明年的前幾季都會有需求。同時,Blackwell 下一季的出貨量會比本季多,再下一季的出貨量又會比(2026 財年)第一季多,透過這樣的對比,大家應該能更清楚地了解情況。我們確實正處於電腦領域兩項根本轉變的開端,意義相當重大。
首先,是從在CPU 上運行編碼轉向在GPU 上運行能創建神經網路的機器學習,這種從編碼到機器學習的根本性轉變目前已經非常普遍了,沒有哪家公司不打算開展機器學習的,而機器學習也是催生生成式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基礎,全球價值數兆美元的電腦系統和資料中心如今正為適應機器學習而進行現代化改造。
另一方面,利用這些系統,我們將要創造一種新型的能力,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人工智慧。當我們談到生成式人工智慧時,本質上是說這些資料中心其實就是人工智慧工廠,就像電廠發電一樣,我們開始產生人工智慧了。如果人工智慧的客戶數量眾多,就像用電的消費者數量眾多一樣,這些生成器,也就是資料中心,將會全天候運行,如今許多人工智慧服務確實就像人工智慧工廠一樣在全天候運行,這種新型系統的上線確實和過去的資料中心不太一樣。所以以上談到的這兩個根本性的趨勢才剛開始,我們預計這種成長、這種現代化改造以及新產業的創建將會持續數年。
............
現在 市場再炒 BBU 電池備用 單元 真的看不懂 我還試過車 算了解這系統的 有多少產值 懷疑
金融 資金還是 被排擠
上次 永豐金 拉到23.8 漲1.05元 有點驚奇 今天跌到 22.6 我設價後 躺著小憇 居然成交 有被錢炸醒的感覺 有趣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