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新金11月
$18/$13=+38.46%,雖然有贏大盤,但好像比不上0050吧?
一年或一年內,重壓,漲一倍或一倍以上這種才叫發了。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台幣七百萬,且不說我根本都還沒賺到,對我而言,不論台美,都是沒有什麼影響力的數字。
我回來看之前寫的,覺得可能會給別人一種臭屁炫富的感覺,不過這絕對不是我的本意。
如果我們把追求財富當作一門科學,我想說是如何更正確,更科學化的了解如何增進自己的財富這件事。
當然絕大多數人(也包括我),對財富的態度並不是用單純的競賽觀點,畢竟財富是可以拿來增進生活品質的,單純拿來當數字競賽,實在是搞錯目的。
總之呢,我想說是,我們平常除了絕對的數字外,其實應該也要注重報酬率。畢竟你也不會說郭董今年淨資產增加一億是發了吧?哈哈😂
這個版潛水的有錢人很多,但是如果光有錢但不追求報酬率,例如,有好幾億,但整天害怕崩盤,只敢拿500萬出來投資,即使每年都能賺兩三百萬,號稱40-60%績效,可是拉長時間,三四十年後,恐怕他的家族後代就會漸漸變成中產階級了吧。
普通人不怕通膨,反正沒資產,而沒資產,資產就不會被通膨吃掉。但是有資產的人,就絕對不能不投資。當今世界上的金融體系設計,就是要強迫有錢人把錢拿出來投資,以增進全民福祉,絕對不能像古代那樣,大家都把錢放在床底下,最後把整個經濟搞成通貨緊縮,社會崩潰。
所以投資最重要的,其實是報酬率,其次才是絕對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