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本來想說自己問的問題...(恕刪)


個人非專業回答

要是能真正回答你的話
這個人應該是叫簽證精算師
每個壽險公司應該只有一個
月薪應該是20萬以上的水準..還要主管機管核准

第 7 條
簽證精算人員每年應就下列事項依主管機關指定之日期向主管機關提出簽證報告:
一、保險費率之釐訂:簽證精算人員應就主管機關指定之險種,定期檢視商品費率。如其未具公平性、合理性或適足性時,應提出適當之修正費率或其他可行之處理措施。
二、各種準備金之核算:簽證精算人員應確保保險業依保險業各種準備金提存辦法或專業再保險業財務業務管理辦法所提列各種準備金及其所採用精算假設具合理性,並合理確保各種準備金足以因應其保單未來之給付所需。若有提存不足,簽證精算人員應向保險業建議相關之因應措施。
三、保單紅利分配:人身保險業之簽證精算人員應於保險業每年作分紅保單之紅利分配前,建議適當的保單紅利分配。
四、投資決策評估:簽證精算人員應就保險業之投資對其資產與負債之配合及影響,提供專業分析及意見,予其訂定投資決策之參考。
五、清償能力評估:簽證精算人員每年應以不同假設的經濟條件及環境,評估保險業之財務清償能力。
六、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辦理之事項。
主管機關依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項對保險業為清理處分時,清理人得經主管機關核准後,免提報簽證報告。


一但接軌等於工作量暴增
可能要看資產"市值"變動調整資金..我是不清楚細節
但可見的是資金(金庫)大概會更保守..以防利率波動影響財報

產險問題較簡單
尤其車險大都是一年期..壽險是6年起跳
在美國準備金的報告/財報會直接影響CEO的經營成績
雖說沒人知道實際數字..但是也不能報的太離譜

最簡單例子
比方說要賠保戶100元
準備金帳面105
但FED利率還沒降
105元的債卷市價只有97元
要賠100元現在賣只能賣97
變成短缺3元
實務上會更複雜..還有再保..責任準備金投資績效也是很重要

像西瓜金吳老大一次下令買股賠掉的錢用億算..也沒抓去關
新光金董事長吳東進臉色凝重地公開道歉,坦承投資宏達電虧了49.5億元;然而,他沒說的另一項虧損投資,恐怕也會讓投資人臉色慘綠
這是另一個原因沒買西瓜金買中信
這些大家族大概只有目前的蔡家守法經營 (十信出過事)
將來換下一代會不會走樣沒人保證

純本土公司沒問題
美商保險公司要另外準備一份GAAP給美國母公司
我聽我同學說很頭痛..要2套財報美國並沒用IFRS 17
我另一個同學的老公還打算接軌前退休..省事..大地主不差這點苦命錢

連台灣RBC處理都可以大事化小事
西瓜金RBC低於200..竟然無什麼處罰
在美國那可是一件大事
RBC再低下去是州保險司是會禁止招攬/承保新契約..保障保戶權益

LNC的RBC降低到300出頭
公司還發了10億美金9%跟9%+的特別股跟債來提升RBC
西瓜金一下子賠掉幾十億

正常狀況不管產壽險
都是保費收進來速度快過理賠出去
兩者之間有時間差..壽險更誇張
其實台灣車險也很誇張combined ratio 以前資料是低於100%
美國這正常是106%左右
美國也就是收100元保費進來要賠106元出去
這樣子不就是賠錢生意嗎?
問題是錢進來跟出去速度不一樣
加上保費投資..通常這個RATIO控制在106%保險公司基本上能賺錢
不過這是很久以前的資料

剛查一下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is forecasting a combined ratio of 99.2 for the U.S. P/C insurance industry overall in 2024, signifying a return to underwriting profitability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2021.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private passenger auto insurance is expected “to make a dramatic return to underwriting profitability,” with S&P GMI projecting a personal auto 2024 combined ratio of 98.4, down from 104.9 in 2023 and 112.2 in 2022. With personal auto representing almost 35 percent of overall P/C insurance industry premiums written, that turnaround is what will drive the overall underwriting profit for the industry, according to S&P GMI projections presented in the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2024 U.S. P&C Insurance Market Report” published late last week.

The combined ratio for the industry overall will drop 2.5 points to 99.2 from a level of 101.7 in 2023, and improve a bit more to 99.0 in 2025, the report shows.
我就是愛拍照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讚][讚][讚]
vul34622
Tc大有一套
10年美債殖利率來到4.4%。
看來明年的降息路會很顛簸,搞不好還物價通膨搞升息?
old_hsiao wrote:
10年美債殖利率來到4...(恕刪)

小弟個人粗淺的想法不認為這幾天的美債跌價,
是反應明年的降息趨勢會停止甚至是反轉向上的風向球.

首先聯準會的利率目標就不在這位置,
長期在這裡或更高的位置,
美國政府光付利息就氣喘如牛了,
所以不可能讓利率又反向上去,
最多放緩降息速度而已.

第二是油價預估opec認為明年需求衰退,
而且就算油價能漲,
川普可不是拜登,
他支持頁岩油開採來平抑油價,
其手上還有牌可以抑制通膨.

第三是川普玩關稅戰及反全球化會抑制消費,他本身也是商人,對高利率有極強的排斥...

因為依據以上觀點及時間點的湊巧,
小弟不負責任地認為最有可能的是川習前幾天電話聯繫某人可能被羞辱了,
所以開始做一些搞美國的事情,
比方軍演,
比方對nvidia啟動調查,
比方賣美債....

當然,
若某國賣美債也不是意氣用事而已,
畢竟外匯大幅減少也需要補血,
看華爾街都出來哭訴錢弄不出來就知道有多慘了.
前天 看到一篇文章 提到 中國銷美的產品 2024年價格平均降2成 降5成的產品也有

中國銷美 關稅如5成 人民幣貶一下 咬個牙 就銷過去了 截長補短 部分銷到 越南 泰國..........相對不反中的地方 關燈工廠愈來愈多 如太陽能等 塑化 搞煉製石化產業園 煉化一體化 搞出來的樣樣都便宜 成衣 玩具..
都是德國發明的東西 美日韓台灣 擴大生產 中國也都會了 cost down 比氣長


.............
日產汽車泰國市場遭陸企鯨吞 中國車企瘋狂挖人接盤銷售門店
20:472024/11/25 中時新聞網 盧伯華

數十年來一直是日系汽車獨霸的泰國汽車市場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據當地媒體報導,日產汽車由於在泰國的銷量和市佔率大幅下滑,近期公佈了裁員方案,規模約千人左右。與此同時,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車企正敞開大門歡迎日產員工投靠,同時重金向泰國日產汽車挖角,並逐一接收日產的經銷商門市與銷售網絡。


據《快科技》報導,泰國汽車市場一向由日系車廠主導,但近些年,隨著泰國汽車向新能源轉型的力度加大,日系汽車銷量也開始逐年下跌。

以日產汽車為例,日產泰國的銷量和市佔率快速下滑,目前已正式公布裁員計劃,準備到明年秋季之前實施約1000人的裁員和調崗。據了解,日產泰國擁有2處整車工廠,合計產能最高為37萬輛/年,主要生產那瓦勒皮卡貨車和混動勁客等車型。

報導說,泰國於2022年推出最高15萬泰銖(約合台幣13.5萬元)的純電動汽車(EV)購車補貼後,中國製造的比亞迪、上汽名爵(MG)、長城汽車、哪吒等中國品牌紛紛擴大了在泰國的銷售,加劇了日產銷售量危機,2023年的銷量為1萬6423輛,降至2018年4分之1以下,導致風評不錯的奇駿(X-Trail)車型也在泰國停產。

隨著市場銷售主力轉向電動車,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大陸車企成為熱門選項,大陸車企也開始迅速挖人、接盤經銷商門店,以擴大泰國本地的銷售網路。

報導表示,部分中國大型車企甚至還承擔了當地銷售門店的改造費用等,直接替換日產門店的情況也時常發生。日產相關人士透露,日產泰國銷售門店高峰期超過200家,截止今年4月份已減少至140家。日產銷售門店的員工也減少8成,降至700人左右,不少銷售直接跳槽到了中國車企的銷售門店。

而面對中國車企瘋狂搶奪市場,其它日系車企在泰國也陷入苦戰。本田7月份表示,將在明年之前合併泰國的2家工廠,把產能縮減至一半;鈴木決定退出始於2012年的泰國當地生產,速霸路也將關閉泰國的合資工廠。
.........
便宜幾成的東西 還是有人買

川普 第一任 是降息 他終究是生意人 交易的眼光 看一切
我就是愛拍照
以前日本這樣搞,美國還管得了,硬逼日本匯率升值,但是現在美國管不了中國的匯率,所以只能搞貿易戰。歐美日韓澳,哪一國沒有產品受到威脅,現在大家開始團結起來了。
vul34622
自刪
今天明顯在認養金融股

富邦金挑戰9月2號95元高點
國泰金已翻越疫情前高點
凱子金回到2022年來高點

都是近期高點
vul34622
早說過 F大 先知 笑到最後
devildavid51
我當小跟班在後面一起笑[^++^]
勝高:中國矽晶圓國產化持續,衝擊海外供應商出貨量
作者 Atkinson | 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26 日 9:15 |

勝高:中國矽晶圓國產化持續,衝擊海外供應商出貨量
美中貿易戰越來越烈,中國一方面發展半導體,另一方面要半導體業自給自足,增加國產矽晶圓採用,減少外商採購,故許多中國半導體商大舉採購品質比國外廠商差的國產矽晶圓,讓國外矽晶圓業者減少出貨量,業績下滑。


矽晶圓產業,日本商信越與勝高兩家合計市占超過 50%。勝高日前投資人會議,社長兼執行長橋本幸真說中國矽晶圓競爭加劇,最大客戶長江存儲採購中國廠商 40 萬至 50 萬片矽晶圓,外商採購量減少,使勝高業績損失重大。

橋本幸真說這是地緣政治逐漸升溫,中國市場與世界脫鉤的結果。中國似乎發展出自製矽晶圓。但中國製造矽晶圓品質不好,卻要遵守中國政策,使中國半導體商,特別是國家高度參與的半導體商別無選擇,只能採用中國廠商晶圓。

中國增加國產晶圓量,導致市場不透明,產生很多無法解釋的數據。中國生產晶圓大部分測試用,勝高調查,晶圓產量約達 100 萬片,國家高度參與記憶體商如長江存儲,可能消耗 40 萬至 50 萬片,造成對外採購量減少,使供應商受衝擊。

中國半導體商是為配合國家政策成立,與國家關係密切,這類公司生產半導體晶片非常積極主動,晶圓消耗量相對較高,減少對外採購會使勝高與中國晶片商業務大幅下降。

..................
長江儲存每年可生產多達40-50萬片尖端NAND記憶體晶圓
2024-11-27 Comments0 Comment
據報道,中國半導體記憶體巨頭長江儲存(YMTC)每年生產400-50萬片尖端NAND 記憶體晶圓,且全部採用國產晶圓。 據提供原材料矽錠和拋光片的日本公司SUMCO 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橋本真幸稱,他們看到中國日益增長的自力更生能力對業務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像長江存儲這樣的公司正在生產自己的矽錠和拋光片。


這導致了SUMCO 收入的下降,執行長就中國的雄心發表了一些見解。 他補充說,中國每年生產約一百萬片矽晶片,其中大部分是測試晶片。

去年,長江儲存以其Xtacking 4.0 3D NAND 快閃記憶體架構,成為首家在3D NAND 領域實現200+ 層數的公司。 該公司的產品X4-9070(232 層TLC 3D NAND)使用了多個矽晶片,因此矽消耗量不斷增加,預計每年將達到50 萬片。

鑑於從矽錠到NAND 都是國產矽,這對中國的自力更生努力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但對過去向中國公司提供原材料的公司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雖然該公司使用的是客製化矽,但它仍然依賴外國工具、光阻和前驅體。 有跡象表明,長江儲存正在開發自己的工具;這是中國半導體行業更廣泛戰略的計劃,旨在開發半導體製造流程的每個步驟。

...........
最近 晶字頭 股價下跌 DRAM FLASH 記憶體模組 也跌

就是 中國會搞 放量 就 殺價搶口飯吃 產品 COST DOWN


金融股 就收利息 天天被錢叫醒 有趣
vul34622
我算過 配息最差 股利0.25 股息0.85 如24元 殖利率6% 23.05我會湊足
devildavid51
24以下慢慢買[笑]23以下用力買的意思[笑]
興達海基虧損64億 中鋼集團工會要求經濟部負責

記者王勇超、徐白櫻/高雄即時報導
2024年12月16日 週一 下午5:32
中鋼響應風電國產化政策目標成立興達海基公司,但營運6年就虧損64億元,中鋼集團總工會為抗議經濟部要求中鋼集團承接興達海基股權,動員近百名成員在前天廠慶活動時拉布條陳情,對經濟部卸責的行為感到不滿,要求經濟部正視政策錯誤並負起應有的責任

中鋼集團總公會的成員高舉「興達海基大錢坑、殘害百萬股東上萬員工」、「中鋼集團不背黑鍋、經濟部收你的爛攤子」等標語表達心聲,並演出行動劇象徵經濟部對中鋼的壓榨行為。

針對興達海基虧損64億元並傳出即將熄燈的消息,中鋼集團總工會秘書長林昶志指出,自2018年起,中鋼集團在經濟部的主導下投入數十億元資金,並動員中鋼、中鋼機械、中鋼構等多家公司支援。

林昶志說,經濟部推行的「風電產業百分百國產化」,導致興達海基自成立以來持續虧損,經濟部卻以「接單方式無競爭力」為由卸責,甚至間接證實將興達海基的股權全數交由中鋼集團承接,對員工生計與集團穩定性造成嚴重威脅。

中鋼公司行政副總黃一中在廠慶現場表示,公司已聽到員工心聲,並強調公司與工會皆希望問題能妥善解決,他也感謝員工對公司的關注,並呼籲工會給廠慶現場更多空間,將由總經理與工會會員進行說明。

中鋼集團總工會理事長林明賢強調,中鋼集團買回興達海基這個大錢坑,是讓中鋼再被剝一層皮,有關興達海基整體財務狀況如銀行借貸金額,預計花費多少金額買回,以及後續轉型的效益評估等,皆攸關勞工權益及集團穩定,經濟部與中鋼集團應揭露相關資訊給所有股東與員工
.........
還有碳稅 有的瞧
........
麥寮園區是全國第一個實施總量管制的工業園區,各項污染物皆符合環評要求,並持續積極推動各種揮發性有機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的減量改善作業。 台塑石化累積至 2023 年改善件數共 52 件,投資金額約 39.1 億元。 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源為製程 ( 排放管道排放 )、儲槽逸散、裝載操作、廢水處理場與油水分離池逸散、廢氣燃燒塔及設備元件逸散等。
............
VOCs 實施總量管制的工業園區
現在看看傻眼 那如何蓋 新的高值化的化工廠 VOCs就卡關 環評似很難通過
..........

台積電 及金融 才 是雙主流 有趣
devildavid51
覺得台積上下太刺激的人,可以買0050[笑]
轉貼 謝金河 先生臉書

台股領先韓股史上最大
14日下午,南韓國會以204:85通過尹錫悅下台的表決,接下來是大法官會議若通過,南韓將在60天之內舉行大選,未來的南韓政局動盪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過去南韓樣樣都領先台灣的局面,也將開始改變!
第一個是台股今年上漲28.39%,南韓KOSPi下跌5.98%,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今年從589元漲到1085元,漲幅84.81%,南韓的神山三星電子今年從78500跌到56100韓元,跌幅28.54%,三星從最高的8.88跌到4.99萬韓元,最大跌幅43.81%。
台積電大漲,三星大跌,也讓台股和韓股市值差距拉大將近一兆美元。根據外電報導,台股和Ai有關的公司有40家,南韓只有三星及海力士兩家,海力士的HBM還有台積電的助力。顯示這一波Ai的競賽,台灣也是顯著領先!
三是中國在八大產業競賽,已經有七項打敗南韓,台灣的台塑集團股價一直破底,南韓四大石化集團只有一家賺錢,樂天集團驚傳財務危機。看起來南韓的石化,鋼鐵,水泥,造船,汽車,電池產業都是中國過剩產能的殺戮者。台灣的業者也受到衝擊,不過有更多企業從中國殺戮的紅海跳出來!
四是南韓未來的政局,到底選擇親中?或是親美?這得看南韓民眾的抉擇!到目前為止,川普還沒有對南韓政局發表意見,美國對南韓未來政局的發展不會沒有意見,如果南韓選擇中國,未來駐軍,薩德的問題都會浮上檯面。
.......
台灣好棒棒 還有 BBU GB300 電池備援系統 但剛炒完 做頭下殺

奇怪 謝大師 忘了 提金融 蠻強的
a14927
謝老師喜歡刺激的,金融太慢,台塑四寶爛,股價還是贏很多金融股的[笑到噴淚]
devildavid51
喜歡低調的金融[笑]國泰、富邦漲到都快買不下去了[淚]庫存的也捨不得賣[笑]現在都買永豐[^++^]
vul34622
00878其實現在不貴 平均成分股 殖利率約 5.5% 以2檔為例 永豐金佔2.68% 殖利率約6% 廣達佔2.98% 今年估配12 明年14 昨收275 除息後殖利率約5.3%
1.美國晶片大廠Broadcom(AVGO)法說特別指出ASIC需求暢旺,市場正押注未來ASIC在生成式AI領域有望與GPU分庭抗禮,激勵IC設計族群延續輪動脈絡:世芯-KY(3661)、創意(3443)、聯發科(2454)、..............
2.TSMC董事長魏哲家在全國科技會議中指出,AI在多功能機器人、無人機和AI節能減碳等三大領域具有巨大潛力,台灣半導體產業在AI發展趨勢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生產效率,還能協助國家科技轉型,激勵相關概念股輪動轉強:亞光(3019)、所羅門(2359)、羅昇(8374)、上銀(2049、廣明(6188)...............

............
金融 資金排擠
devildavid51
懂了,所以不是因為漲高而賣[笑]那等買回是因為漲高嗎[^++^]
a14927
為股東紀念品…開發送的都不錯[笑到噴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