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MBUSA wrote:
這位難道不知道,他喜...(恕刪)

他都說了金融不會倒。只要不倒終有一天會賺回來。
風險是甚麼,周教授認為波動就是風險,這是課堂上的說法。
我們長期投資者都認為波動不一定是風險,喪失本金才是風險。我們又不當沖也不是短線客,真的對波動沒甚麼感覺,不然昨天今天這樣跌,是否要坐立難安。
周教授是超長線投資者,為了葉配,實不該說些似是而非的話術。
當沖者最喜歡波動,有波動才有利潤,有利潤是風險嗎?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英英間LKK
美國金融業沒研究,台灣金融業確實監理嚴格。金融業不是不會倒,只是機會少一點而已。像台積電現今這麼好也無法保證不會倒。買個股時時關心review才是重點。
萬教
台灣經營不良的銀行、保險公司藉由公股銀行、其他大型銀行擔任救火隊收攤讓保戶、存放款戶沒受到損失;真正算起來、歷年來已倒了好幾家
英英間LKK wrote:
他都說了金融不會倒。...(恕刪)


是的,金融工程中的風險是利用報酬的波動(σ)來定義,我在念書時就非常不以為然,即使許多金融商品的訂價公式中都以它作為重要參數。

後來我想通了,因為西方金融投資界並沒有所謂長期投資的哲學,巴菲特只不過是學術界的異數,集中和長期這兩種觀念與多數金融理論背道而馳!他們賺錢的方式就是擇時和頻繁交易,擇時要能賺錢就必須要有波動,趨勢就不那麼重要!

但長期投資雖不看波動卻重趨勢,對選股又更多的倚重,金融股的特性很週期,我講的並非產業周期而是經濟週期,產業周期比較好判斷,而經濟周期的變化卻很突然。

因此金融股的長期投資年化報酬往往差異非常大,例如龍頭富邦和國泰,如果看一次大週期(2007年至今),兩者的報酬是差的非常遠的,相比公用事業龍頭中華電信,可看出差異:



因此,長期雖能降低波動的傷害,賺錢是沒問題,但標的的優劣(或說應對經濟變異的能力)也會凸顯累積報酬的重要差異。當然有短期進出能力的人,此文可略過!
tcwu
切入點很重要..有時候低點切入短期可能贏過標普500/大盤..甚至晚一個月買進當年績效就不一樣 (股價更低).如果你做0/1/2高低交換績效還會更嚇人..當然要有機會交換才行
HK_Sung
tcwu 就是很吃週期的意思,當然短期的輸贏就看個人能力,非我討論重點。
輝達黃仁勳 明年1月中登台!

張珈睿、陳穎芃/台北、綜合外電報導
2024年12月19日 週四 上午4:10
AI教父千呼萬喚即將來台,科技業者指出,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將於美西時間1月6日晚間參加全美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5)並進行演說,CES展結束後直奔來台,1月中旬參加台灣輝達尾牙感恩大會

市場靜待黃仁勳將揭示AI伺服器B200及B300進度外,預估輝達祕密武器-人形機器人平台也會正式亮相,可望成為2025年最新焦點。
...........
AI 止穩 布局 輝達尾牙感恩大會 行情
網通 續強 美國可能對中國網通 有動作
台塑4寶 跌速加快 鋼鐵續跌 傳產有 騰籠換鳥的味道 中國傳產量產 就一直搞 cost down
7個 王永慶之一 浙江鎮海 煉化一體 近期已完工 即將量產

金融資金排擠 靜候落底後 拉一波
是的,金融工程中的風險是利用報酬的波動(σ)來定義,我在念書時就非常不以為然,即使許多金融商品的訂價公式中都以它作為重要參數。

後來我想通了,因為西方金融投資界並沒有所謂長期投資的哲學,巴菲特只不過是學術界的異數,集中和長期這兩種觀念與多數金融理論背道而馳!他們賺錢的方式就是擇時和頻繁交易,擇時要能賺錢就必須要有波動,趨勢就不那麼重要!


高科技 高風險 高報酬 最近的 矽光子 機械人 賠錢 照飆
創投 只要有搞頭 下大注拚了
兩岸人物/宇樹王興興 搶機器人商機

2024/09/28 00:10:53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

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同台現身在輝達GTC大會上的機器人之一,其中有一台便來自於杭州機器人公司宇樹科技,而其創辦人為浙江寧波的90後王興興,作為風口上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公司,他保持對前沿市場敏銳度並靈活布局,看到市場有需求才行動。


王興興在上海大學讀研時,一人設計硬體、控制算法,搭配工業電機做出機器狗XDog。後來,該研發成本不到人民幣2萬元的機器狗得到上海機器人設計大賽二等獎,並有獎金8萬元。

畢業後,王興興2016年在大疆工作過一陣子,但因為他個人機器人設計領域聞名海內外,同時有人願意投資,因此離開大疆,成立宇樹科技,正式開始機器人研發與製作的路程。


王興興的機器狗電驅動方案發布時間比美國巨頭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還要早,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數據,宇樹科技的機器狗佔據全球機器狗市場69.75%的銷量市占


宇樹機器人備受青睞因素之一還在於「價格屠夫」。宇樹四足機器人目前最低一台只要以人民幣9,000元便可購得。「價格更友好,產品才有更多人買,才能在全球範圍內推動行業進步。」王興興說。


而王興興創業以來秉持方針便是,「市場有需求,宇樹才做。」無論是2016年起步做四足機器人,還是2023年做人形機器人,王興興都是看到行業有些「苗頭」了,甚至已經有客戶詢單,才選擇入局。


而原本王興興抗拒做人形機器人,是因為有客戶表示想買相關產品,王興興認為當時社會共識、熱度、客戶對它的期待程度都已具備,於是從2023年開始,宇樹正式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


目前,可以在蔚來工廠看到宇樹人形機器人負責現場搬運。王興興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方向,但還沒有到真正的商業閉環,沒法比人的成本更低,還沒辦法形成正向循環價值。


不過,王興興認為現在市場熱度遠超行業實際的落地和商業化進展,因此會出現一些行業亂象,比如公司估值高、公司出現虧損、捲入價格戰這些現象。面對人型機器人未來挑戰,王興興認為也是未來最大的變量,就是AI能力。他坦承,機器人硬體本身不是問題,他加大產能與研發效率都能解決,真正問題在於AI能力沒有足夠的突破。


外界正熱議人型機器人能有實際運用,且帶動大量出貨的「iPhone時刻」,但王興興評估這個時刻可能需要3-4年,但不會超過5年。在工廠裡實現大規模應用,估計還要兩三年的時間。

投資宇樹 的 發了
..................

金融就6% 低於6%就進貨 資金控管
Kevin1943
今天手癢當沖4張永豐金,帳面獲利106元,夠買一個便當了[笑],終於不用靠手費返利也有賺錢了[笑到噴淚]
old_hsiao
主力最愛炒作散戶看不懂的行業。
啥 Ai ,啥機器人,
最終只會給經濟給人類帶來災難。
vul34622 wrote:
高科技 高風險 高報酬 最近的 矽光子 機械人 賠錢 照飆
創投 只要有搞頭 下大注拚了

台股的玩法就是這樣,所以也不大會出現像美股那種一漲十年的AAPL。
台股中這類只有題材,沒有基本面的股票,
如果要玩這類股票,就要知道只是在投機。
而漲勢最多也就半年。


說金融股不能存也太誇張了,
但是存金融股真的要在對的價位進場倒是真的。

相比上面的矽光子那種,有基本面的股票,
像金融股這種,可以長期投資。
但這類的也大多是景氣循環股,一般週期大概三五年。
進場時機對的話,價差和股利兩邊賺,有可能超越大盤績效。
進場時機不對,只要放得夠久,雖然比不上大盤,
但超過通膨也是沒問題的。
應該不會輸去玩投機的股票,畢竟兩者風險系數大不相同。

玩投機股要快狠準,金融股這種要有耐心。

PS. 說得一口好股票不難,但真的要做到就太難了。
chihung1105
所謂存股就是放著生股利股息,金融股股價波動小,長期穩定買進存股,靠著每年5%、6%殖利率複利滾算,等20、30年後退休就有一筆穩定的退休所得。
今天 塑化破底 覺得會愈來愈沒競爭力 因為只要大陸會了 量產搞不過他 產能擴充太快
且各省都要搞 都學王永慶 也都要吃飯 又不像台積電2奈米 有EUV機器 壓制住中國

看上面一個視頻 提到 殘渣油加氫工廠 用流動床及固定床 混搭 歲修週期 搞到30個月 那其它應更長 因為殘渣油加氫工廠最難維持 媒床會堵
台灣 法規 就2年歲修 以安全閥為準 重新設定 有標日期 通常都提前歲修 主管有法律責任
又現在包商工班 好的似都在半導體
以後有碳稅 外圍居民 要求環境高標準 環保 規定愈來愈嚴 外銷東協10加3 還要約6.5%關稅
這種聯產品 有單一產品堵到 再便宜也要運走 廠商 就等降更低才提貨

今天 世界最大可塑劑 DOP廠 聯成 股價跌破9元 收8.97元

台積電 金融 存股較穩 廣達今天也不錯 黃仁勳 一月來台吃尾牙 炒一波 有趣
台積電明年3好1壞 外資陳慧明:建議台灣成熟製程整併
2024-12-20 16:21 經濟日報/ 記者
王郁倫
/台北即時報導



前外資分析師、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20日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預估成長16%,台積電(2330)更將成長25%,動能來自3關鍵:英特爾釋單、先進製程產能開出及AI訂單倍增,外媒爆料美國將制裁中國大陸成熟製程,他認為效果恐不如預期,台灣成熟製程業者也很辛苦,不如思考加速整併成一兩家達規模經濟。


陳慧明20日席「2025年全球半導體暨AI產業投資展望」表示,台積電2025年營收年增率25%,但淨利成長率有機會達40%,也就是獲利成長高於營收,雖然台積電2025年資本支出380億美元,比今年300億美元成長近3成,增幅也大於營收動能,但因毛利率也將持續向上,帶動配息將與今年持平或成長,但最大變數是美國政府的政策。


陳慧明分析,台積電在2023年起於先進封裝製程資本支出開始超越英特爾,2024年英特爾在封測得資本支出無法提升,但在半導體走入1奈米時,面臨物理極限,先進製程投資趨勢仍需持續向上,這也凸顯台積電未來在先進封裝的競爭優勢仍十分正面,台積電的2025年毛利率趨勢也樂觀,有機會突破60%。


台積電明年業績成長25%,陳慧明分析有三大動力,其中英特爾持續釋單是原因之一,由於英特爾年營收550億美元,對台積電是很有潛力的客戶,英特爾今年下半釋出Core Ultra訂單給台積電,預估營收貢獻台積電3%,2025年估會增5個百分點,達台積電營收8~9%,第二動能是AI訂單,今年營收比15%,預估2025年將倍增,第三動能是先進製程帶動ASP提升4個百分點。


但台積電的兩奈米產能開出,他認為好壞參半,一方面對毛利率貢獻不正面,因為每個新製程開出大約需7~8個季度才會達到規模經濟,但新製程有助於拉高ASP。


2025年台灣半導體產業仍持續樂觀,但陳慧明指出,如果沒有AI的話,其實全球硬體裝置端也沒什麼成長,美中貿易戰爭,對台灣是有利的,長期台灣看到一個大問題是,「未來的應用」包括軟體跟硬體應用(如電動車)都不在台灣。


對於外媒點名拜登政府計畫對中國大陸成熟製程晶片啟動貿易調查,以反擊中國大陸過剩的成熟製程產能,陳慧明坦言,美國的制裁效果是個問號。他解釋,以中芯半導體第3季度產能利用率高達9成來看,來自歐美的客戶營收貢獻比僅10%,這顯示中國大陸半導體「國產替代」已經有初步成果。


陳慧明解釋,中國大陸成熟製程不怕制裁,背後的底氣是龐大內需市場,舉例來說,全球超過60%智慧手機今年銷往中國大陸,而電動車市場不僅中國大陸品牌霸占第一名,且10強中高達6家是中國大陸品牌。


陳慧明指出,台灣聯電(2303)產能利用率今年第3季度71%,本季度預計跌至6成多,也就是雖然已有歐美客戶轉單移出中國大陸,轉入聯電了,但對聯電的幫助還不夠多,中芯產能利用率9成也依然很高,這就是中國大陸的集團式合縱連橫策略,類似台積電當年由行政院開發基金與飛利浦合作扶持一樣,中芯國際一半的資本支出獲得地方政府補助。


由於中國大陸成熟製程已經擺脫歐美影響,陳慧明建議,由於成熟製程產業技術無法再往前,應用又不在台灣,台灣其實可以思考是否在成熟製程方面達一個統合規模經濟,讓成本更有優勢,不如整合成一至兩家達規模經濟,類似過去世界先進在8吋廠的作法。
...............
台積電 護國神山 穩住 金融就穩住 抱著領息

最近印度 越南 也要搞成熟製程 沒有好像不行 經濟及 國安問題
中國 以前很差 靠3星 海力士 和艦 台積 中芯..... 去設廠
建廠基建 也會了製程也熟了 最近10年 發現 不對 被老美壓制 投入國家基金 1兆 1兆.. 去搞
現在搞得有點樣子 再5年 成熟製程產業鏈 大概就搞定 力積電 南亞科 聯電 世界先進....競爭大
MBUSA wrote:
這位難道不知...(恕刪)

「不要存金融股」跟「不要只存金融股」雖然只差一字,但意思可是南轅北轍。這影片下標的動機,嘿嘿嘿。
vul34622 wrote:
2024年英特爾在封測得資本支出無法提升,但在半導體走入1奈米時,面臨物理極限


水準低落,不知所云。
一納米有啥物理極限?所謂的一納米又不是真的一納米。
聽這種分析師講的,大概紫光早早一統台灣半導體了。神經病。

德州儀器還在45奈米,不是一樣一年賺$5-$6元。

所謂的聚芯資本,去查一下,基本上根本是空殼公司。


2012年的今周刊報導。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5/post/201205310037/
基本上就是後來生病,退出幾年,現在自己出來單幹吧。


陳慧明

現職:日商大和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
經歷: 法商興業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港商野村證券半導體分析師、法商巴黎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
學歷:台北商專、中興大學
近一年得獎紀錄: 2012年機構投資人雜誌票選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第二名、2011年《亞元》雜誌票選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第二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