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家的討論~~

嗯~~

小弟的夢應該很快就醒了 XDD

看來~不太懂的我~還是不要插手玩這個遊戲好了~~
那融券放空的怎麼辦咧?
是不是應該會有一個強制回補日
KiKiUnicorn wrote:
我記得華碩在很久之前...而且買在高點的人,到現在應該還沒解套喔(恕刪)

勾起傷痛!
十幾年前我以@250股價買的股票到現在都還沒回本喔!
不知何日才可以解套!
燦坤昨天收盤價是63,若以此一相同作法之股票來比較的話,似乎算是成功的例子
可能華碩看燦坤的表現,認為明年的景氣也會比較好,而且最近的業績看來是回溫,
所以也可以如法泡製一番,而且持股最多的應該是公司的大股東吧,
如果他們預期結果是不好的,會這樣做嗎?
散戶是否也要跟著大股東的趨勢做,高風險是否相同的帶來高報酬?

明年七月見分曉...

華碩自從今年輸宏基之後
總是喜歡搞些小動作
這次是搞得比較大
真的切割之後華碩大概沒啥價值了
如依換股比例概算營業額也大概會剩下目前的15%吧
難道要轉型成為集團控股公司
華碩分割減資 外資:可惡

【王郁倫、張家豪╱台北報導】華碩(2357)品牌與代工業務模糊不清,昨決定快刀斬亂麻,將負責代工的和碩聯合與永碩聯合(簡稱和聯)分割獨立,和聯獨立後,華碩股本將減資85%成為63億元,每股淨值從39元提高為150.5元,和聯董事長童子賢對此樂觀表示:「分家將會釋放彼此競爭力。」


對於華碩的「分割減資」案市場一片譁然,外資圈一片撻伐聲音,痛批華碩以「偷天換日」手法,將和碩包袱丟給華碩股東承擔,並拋下狠話「下周一若華碩賣壓湧現,將是股東對該案投下的『賭爛票』。」
華碩此次採取的分割減資方式,與一般因虧損減資、退回現金給股東(如晶華酒店)等兩種減資方式截然不同。和聯分割獨立後,華碩另行成立和碩投控公司承接和聯股權,和碩再發行新股以相對對價方式給華碩公司及股東,而因減資85%。


華碩每股淨值150.5元



和碩財務長林秋炭(左)、華碩財務長張偉明(右)昨在重大訊息發布分割案。莊宗達攝
現有華碩股東在減資後,手中的每1000股華碩股票,將變成150股華碩加404股和碩投控。減資分割基準日暫定2010年7月1日,和碩預計2010年第3~4季時上市掛牌交易。
華碩2008年宣布品牌與代工分家,但2年來因華碩品牌仍持有100%代工事業體和聯持股,外界對分家是否確實執行疑慮叢生,期間不僅曾傳出華碩將併回和聯傳言,和聯釋股對象也備受關注。
在業務面上,華碩筆記型電腦對外尋覓代工廠遭逢困難,下游代工廠憂慮替華碩代工是間接資助競爭對手和聯,和聯在對外爭取品牌客戶下單,受制於富爸爸華碩品牌罩頂,電腦類客戶流失壓力大增。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為此對外宣布,2年內將落實分家規劃,加快對外釋出和聯持股,但由於和聯資本額高達228億元,釋股分家難度遠較宏碁(2353)與緯創(3231)高,昨日華碩董事會正式通過高複雜釋股分家案,以華碩減資85%方式,降低持有和聯股權至25%,其餘75%股權將釋給華碩10萬多名股東。
和聯昨日並公布前3季財報,今年營業額約5100~5200億元,與2008年相當,毛利率6.4%,前3季稅後純益4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97元。
華碩財務長張偉明表示,華碩釋股後初步持有25%股權,仍將按比例認列和聯投資收益,但長期將釋股至20%以下,完全分家。


華碩:分家短空長多
他表示,假設股東持有1000股華碩股票,在明年減資後,將可換發150股華碩股票及404股和碩投控股票,屆時華碩淨值將從現在39元提升為150.5元,和聯則維持40.6元淨值,為完成新股換發,6月中至7月底華碩將暫停交易。
對於股東持有股票數量將在明年7月以後出現大幅變化,張偉明表示,分家屬短空長多,短期流動性問題在評估分家時已考慮在內,但長期在品牌與代工切割分家後,將對各自競爭力提升有極大幫助。
外資再囂張啊
華碩起頭
再來中信金
再來台積電
 根據華碩去年年報,華碩前10大股東分別為花旗投資專戶、和碩副董徐世昌、華碩創辦人之一謝偉琦、華碩董座施崇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中華郵政、公務員退撫基金、一銀專戶等。


今天中時的報導...華碩前十大股東..看來就有兩個和碩經理人..

果然華碩是一家創新的公司.只是創新是在金融創新,. 股東遭殃
lhs67 wrote:
外資再囂張啊華碩起頭...(恕刪)


華碩會發跡也要感謝這些金融財團的支持(資金)

所以不要輕視這些金融公司

要外資安分抱股七個月怎摸可能?
外資既不是慈善機構
更不是宗教團體
要面對的是基金公司的客戶,法人,金主
連帶影響的是外資對台灣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