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Lin0423 wrote:
相同的邏輯
填權息也是...因為那是市場買賣造的價差
你信仰的神主牌 - 以上那段文字是不對的.
一支股票是否能填權息, 是看公司的獲利, 長期市場買賣價格永遠只是在反應"公司獲利".
只要公司有穩定的獲利, 長期來看, 就一定能填權息, 這就是投資的概念.
今天你卻把"果"倒為"因", 那就是投機, 純技術面的投機.
投機也不見得不能賺錢, 但, 那跟哪一隻股票就沒關係, 因為每一隻股票都有買賣造成的價差,
所以, 請跟TPK脫鉤.
別老是繞著它打轉, 訴求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
靠投機在市場存活, 其實也不乏例子, 但是, 等你混到100億, 再來跟大家分享你的成功故事吧,
大家會很有興趣聽的.
歷史證明, 投資比投機, 容易在市場存活, 而且機率比例都大很多,
所以Warren Buffett才會是顯學.
是個"零和遊戲",(這裡是指股票買賣產生的現金,而非股票市值)
有人賺必有人賠,前股東賣股的獲利是後股東口袋的錢(當然,考慮股票未來能產生的現金股利價值,後股東未必虧錢).
真正股票的價值,
是股票公司營運所產生的營業利益,
回饋到股東身上,
這樣的獲利才該是股票真正的獲利,
和定義股票價值的核心,
也才不是新舊股東帳面上的"零和遊戲".
當然如宸鴻這樣保留獲利做為公司營運所需,
以小弟看來其實也是正確的方法,
這樣是能提升公司整體價值,(如不配息的波克夏)
但是最終目的是為了產生更大的營業利益,
而非是為了推升股價.
KCLin0423 wrote:
我要宣揚的觀念是
"股票獲利始終來自於買賣差價"
您宣揚的觀念,
小弟不敢說全錯,
買賣價差可以造成在股票市場上獲利,
但是絕非"始終來自於買賣差價",
小弟認為您的觀念是倒果為因,
並未認清資本市場股票交易的真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