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2002)已經不適合作為長期持有的績優(定存)股嗎?

等待另一個黃金10年
或另一個林文淵
再或者...等大陸是否拿到2024的奧運

另,股本已經澎漲到1500億(股本不澎漲),依每年20%的衰退速度
(今年衰退去年40%,若假設大陸也成長搶單,中鋼容易沒進步只漸退)

粗算
3年後EPS<1
6年後EPS<0.5
再來就虧錢了..
飯桶大了,不是以前"有生意"就可以配1.5
1.5或許未來要很競爭才能維持的.....畢競我們對手是大陸
PDAman wrote:
就當是買了一間 290萬的鋼鐵套房,


好奇特的看法

不過,這樣也對,現在上哪找一個290萬的套房
而每個月最低可以租5000元的
ktan wrote:
等待另一個黃金10年...(恕刪)


另,股本已經澎漲到1500億(股本不澎漲),依每年20%的衰退速度
(今年衰退去年40%,若假設大陸也成長搶單,中鋼容易沒進步只漸退)

===================================================================

你的資料不正確,,,,,,,我們所謂衰退應是指營業規模而言,,,也就是營業額,,,到今年十月營業額約兩千億與去年相當,,,,,,,

所說四成衰退是指獲利,,,,是因鋼鐵景氣循環而言,,,每年衰退兩成,,,,你依據何在????

----------------------------------------------------------------------

單一產品性公司本來就不適合全壓來養老,,,,,,

如真要養老建議0050,,,,再搭配一到三家公司,,,2002看看全台灣上市櫃一兩千家,,,還算不錯的公司,,,,不要自己嚇自己,,,,,,,
很有可能會出現這種狀況,這裡有一篇關於亞洲鋼鐵廠的分析文章,
文章中有提到台灣鋼鐵業的處境與競爭優劣.
http://ejournal.stpi.narl.org.tw/NSC_INDEX/Journal/EJ0001/10001/10001-22.pdf

這幾年亞洲鋼鐵廠紛紛擴充產能,
這些超過3000萬公噸的鋼鐵廠,逐步取得亞洲鋼價主導地位,
而台灣中鋼產能這10年一直沒有大規模擴充,
產能仍停留在1100萬公噸的規模,
也逐漸退出亞洲鋼鐵產量前10名.

現在,中鋼每次的盤價定價,都得取決於大陸寶鋼的盤價定價,
若一旦寶鋼鋼鐵報價往下調整,長期來說這都會侵蝕中鋼獲利能力.

投資,沒有什麼是不變的,定存中鋼,
仍要好好隨時檢視外在環境與中鋼的營運變化,
看未來獲利是否會逐步下滑....


ktan wrote:
粗算
3年後EPS<1
6年後EPS<0.5
再來就虧錢了..
飯桶大了,不是以前"有生意"就可以配1.5
1.5或許未來要很競爭才能維持的.....畢競我們對手是大陸
我對定存股的概念是1.生活必須2.景氣影響不大3.一定要有內需市場
結合以上推出來的股票只有1.油電燃氣2.電信業3.便利商店業4.垃圾回收業
至於以外銷為主的產業,受到世界各國的競爭真得很難說未來是好或不好!!
就像三星已經被張董認為是可敬的對手了,所以當寶鋼或浦項鋼鐵硬要搶市場時會不會像面板,dram的下場就不得而知了!!

小虎先生 wrote:
你的資料不正確,,,,,,,我們所謂衰退應是指營業規模而言,,,也就是營業額,,,到今年十月營業額約兩千億與去年相當,,,,,,,

所說四成衰退是指獲利,,,,是因鋼鐵景氣循環而言,,,每年衰退兩成,,,,你依據何在????

----------------------------------------------------------------------

單一產品性公司本來就不適合全壓來養老,,,,,,

如真要養老建議0050,,,,再搭配一到三家公司,,,2002看看全台灣上市櫃一兩千家,,,還算不錯的公司,,,,不要自己嚇自己,,,,,,,...(恕刪)




的確不必自己嚇自己,只不過對彼此對中鋼的長期持有說出看法
----------
鋼鐵的景氣循環很長,衰退2成是假設(我有註明了)
中國有今年推出中國版鐵礦石價格指數 http://news.hexun.com.tw/2011/zgtksjgzs/
講白點就是想打壓被攏斷的鐵礦進口價,降低成本
但份額不高,想依靠鋼鐵價格獲得穩定EPS的中鋼,更是不穩定的因子
對岸成本一降,更是雪上加霜

鐵礦價格穩定,都不能有穩定的EPS,一旦大波動起來,中鋼都不中鋼了

且....看起來還有不少空間可以跌..

ktan wrote:
的確不必自己嚇自己,...(恕刪)

馬的!我之前就覺得中鋼產能維持在平盤
但亞洲各國都持續擴產加上垂直整合
像韓國還有汽車業跟造船業支撐
臺灣很多產業都快被打趴了
或許應該先出掉避避風頭

king2000 wrote:
馬的!我之前就覺得中鋼產能維持在平盤
但亞洲各國都持續擴產加上垂直整合
像韓國還有汽車業跟造船業支撐
臺灣很多產業都快被打趴了
或許應該先出掉避避風頭


台灣的產業外移嚴重,供應鍊若沒有跟著過去,那麼台商就會找local廠商.
當然,low cost也是一大訴求.

台灣的一年國產車銷售數量不到40萬台,大陸是至少1000萬台.

king2000 wrote:
臺灣很多產業都快被打趴了
或許應該先出掉避避風頭


中鋼賣的都比進口料來的貴

只能靠打反傾銷來撐內銷

相對下游加工廠商就苦哈哈

這樣你說中鋼還有競爭力嗎

如果競爭力是壓榨下游利潤來的

那還有長期投資的價值?

倘若中鋼不看好的話,其實可以考慮考慮新鋼這一檔

股價比較活潑,跳來跳去,也不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